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语ppt (1)

论语ppt (1)


子罕篇第九 1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注释 罕:极少。 译文
孔子很少谈财力、天命、仁德。
子罕篇第九 2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注释 逝者:指逝去的光阴。
译文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时光就像河水一 样啊!日夜不停的流去。”
子罕篇第九 3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注释 知:“智”的古体字,表示智慧。 忧:忧愁。 惧:害怕、恐惧。 译文 孔子说:“聪明的人不会疑惑,有仁德的人不会 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学而第一
论语的构成
学而第1(主要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之门”。) 为政第2(主要讲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法。) 八佾第3(主要记录孔子谈论礼乐。) 里仁第4(主要讲仁德的道理。) 公冶长第5(主要讲评价古今人物及其得失。) 雍也第6(记录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行。) 述而第7(主要记录孔子的容貌和言行。) 泰伯第8(主要记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及其对古人的评论。) 子罕第9(主要记孔子言论,重点为孔子的行事风格,提倡和不提倡做的事。) 乡党第10(主要记录孔子言谈举止,衣食住行和生活习惯。) 先进第11(主要记录孔子教育言论和对其弟子的评论。) 颜渊第12(主要讲孔子教育弟子如何实行仁德,如何为政和处世。) 子路第13(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为人和为政的道理。) 宪问第14(主要记录孔子和其弟子论修身为人之道,以及对古人的评价。) 卫灵公第15(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在周游列国时的关于仁德治国方面的言论。) 季氏第16(主要记孔子论君子修身,以及如何用礼法治国。) 阳货第17(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仁德,阐发礼乐治国之道。) 微子第18(主要记录古代圣贤事迹,以及孔子众人周游列国中的言行,也记录了周游途中 世人对于乱世的看法。) 子张第19(主要记录孔子和弟子们探讨求学为道的言论,弟子们对于孔子的敬仰赞颂。) 尧曰第20(主要记录古代圣贤的言论和孔子对于为政的论述。)
《陈毅孝敬父母》、《孔融让梨》、《王祥卧鱼》等。小故事讲的是孝顺: 1、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 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 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 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 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 的叫口称颂.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 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 2、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 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 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 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 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 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3、 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 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 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 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 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
为政篇第二 1
子曰:“父母,唯其疾①之 忧”
注释 ①疾:病。 译文 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
为政篇第二 2
子曰:“温故①而知新②,可 以为师矣。”
注释 ①故:指已经学习过的知识。②新:指新知识、新收获。 译文 孔子说:“时时温习学习过的知识,能从中获取更新、更深 的知识,那就可以当老师了。”
注释 ①游:游学、经商等外出活动。②方:一定的地方。 译文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 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
雍也篇第六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 胜质则史。”
注释
质:质朴
译文 孔子说:“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未 免粗野;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就未免 浮夸虚伪。”
雍也篇第六 2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注释
好:想求知的人。 乐:喜爱。
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想懂得它的人, 想懂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
雍也篇第六 3
子曰:“知者动,仁者 静。知者乐,仁者寿。”
注释
知:通“智”,聪明、智慧。 乐:此处指快乐
译文 孔子说:“聪明之人喜欢水,仁德之人喜欢 山。聪明之人好动,仁德之人好静”
为政篇第二 2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 而不学则殆②”
注释 ①罔:同“惘”,迷惑,糊涂。:②殆:疑 惑。 译文 孔子说:“光是读书学习,而从不用脑思考,那就会月学习 越糊涂;只是空想而不读书,那就会越来越疑惑。”
八佾篇第三 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 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注释 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此指季平子,即季孙意如。佾:古代 乐舞的行列。 译文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在家庙的庭院里居然冒用了八佾规格 的乐舞,这种事情如果可以容忍,那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事 情呢?
译文 在乡饮酒礼后,要等老年人先走出去,自己才出去。
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篇第十 4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 乎?”不问马。
注释 厩:指马厩、马棚。 退朝:大臣到朝廷上商议,处理政事后离开朝廷。 译文 马厩失火烧毁了,孔子退朝回来,听说后就问道: “有人受伤了吗?”而不问马的情况如何。
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 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 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 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 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泰伯篇第八 2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 毅,任重而道远。”
注释 弘毅:刚强而有毅力
译文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和没有毅力,因 为他担负着沉重的责任而且路途遥远。”
泰伯篇第八 3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 使骄且吝,其与不足观也已。”
注释: 美:美好、完美。 吝:吝啬、小气。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即使拥有周公那样完美的才能, 如果骄傲自大又吝啬小气,那他其他方面也不值得 一提。”
乡党篇第十
1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 似不能言者。
注释 恂恂:恭顺貌
译文 孔子在家乡,表现得信实谦卑、温和恭顺, 似乎是不善于讲话的人。
乡党篇第十 2
食不语,寝不言。
注释 寝:睡觉的时候
译文 吃饭时不交谈,睡觉时不说话。
乡党篇第十 3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注释 乡人饮酒:指当时的乡饮酒礼。 杖者:拄着拐杖的人,指老年人。
八佾篇第三 2
子曰:“人而不仁①,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②何?”
注释 ①仁:仁爱。②乐:音乐。 译文 孔子说:“做人没有仁爱之心,礼仪对他有什么用呢?做人没有 人爱之心,音乐对他有什么用呢?”
八佾篇第三 3
子曰:“军不与祭①,如不 祭。”
注释 ①祭:祭祀。 译文 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那就和没有举行祭祀一样”
注释 愠:恼恨、恼怒。 译文 孔子说:“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怨恨, 不也是君子吗?”
第一章 论语学而篇 3
子曰:“弟子①入②则孝出③ 悌 而言,泛⑤爱众,而亲仁⑥。”
【注释】 ①弟子:此处指年纪较小的人,即年轻人。②入:指在家。 ③出:指外出。④谨:指少言寡语。⑤泛:指广泛。⑥仁:指仁德 之人。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注释 行:同行。
译文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人
可以作为我的老师。”
述而篇第七 3
子曰:“则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注释
善:好的地方及优点。 从:学习,跟从。
译文
孔子说:“选择它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 他优缺点自己注意改正不犯错。”
述而篇第七 4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 人长戚戚。”
公治长篇第五 1 子曰:“敏①而好学,不耻下 问。”
注释 ①敏:勤勉。 译文 孔子说:“他勤勉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公治长篇第五 3
子曰:“君子喻于义①,小人 喻于利②”
注释 ①义:大义。②利:小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公治长篇第五 4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①, 游必有方②。”
里仁篇第四 1
子曰:“仁者安①仁,知② 者利仁”
注释 ①安:安居。②知:通“智”,聪明。 译文 孔子说:“有仁德的人安于仁,聪明的人知道仁。”
里仁篇第四 2
子曰:“朝①闻道,夕②死可 矣。”
注释
①朝:指早晨。②夕:指夜晚。
译文
孔子说:“早上领悟了真理,就是当天晚上死了也是值得的。”
里仁篇第四 3
雍也篇第六 4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 鲁一变,至于道。”
注释
至:达到。 译文
孔子说:“齐国一改变,可以达到鲁 国这个样子;鲁国一改变,就可以达到 先王之道了。”
述而篇第七 1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注释 诲:教诲。
译文 孔子说:“学习永远不满足,耐心地教导别 人而不倦怠。”
述而篇第七 2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应该在家孝顺父母, 出门尊敬老师、长辈,少说多做,坚守诚 信,对人广施爱心,亲近仁德之人。”
第一章 论语学而篇 4
子夏①曰:“事君,能致其身,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注释 ①子夏:孔子学生,姓卜,名商,字子夏。 译文 子夏说:“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 话诚实恪守信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