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评价法

综合评价法


8、秩和比法
基本思想: 通过秩代换将原始数据转换为秩次,获得无 量纲统计量RSR;在此基础上,运用参数分析的 概念与方法完成统计研究的种种任务。 编秩原则与方法。
四、总结
1、综合指数法
优点:
综合指数法原理简单,无需复杂的运算,易于操作; 对数据的分布、指标的多少无严格要求,适用范围广; 消除了不同指标量纲的影响,综合考虑指标的变异度, 能定量反映不同评价单位的优劣情况 ,评价结果客观。
n
权系数 Wi W1 W2 W3 ┆ Wn
1、行序指标=列序指标时,W行=W列Wij 按行累加各指标得分: ai =0.5; 某指标占n个指标的总分的比
2、行序指标<列序指标时, W行=0,Wi列=1; a Wi n 3、行序指标>列序指标时,W行=1,W列=0; ai 作为该指标的权重系数:
分析步骤:
指标指数化 求综合指数
同类指标相乘,异类指标相加; 作出评价:指标越大越好。
2、加权综合法
基本思想: 将绝对指标转换成相对指标,再赋予评价指 标合适的权重,进行加权综合得到各评价对象的 综合分,根据综合分来评价、比较和选择最优方 案。越大越好 特点:引入各指标的权重。
3、功效系数法
5、密切值法
基本思想: 将统一评价系统中的指标同向处理后,找出 各评价指标的最优点和最劣点,计算评价对象与 最优点及最劣点的距离,以其密切值的大小排出 各评价对象的优劣顺序。 与TOPSIS 法不同点:标准化矩阵的变换、最优点 和最劣点的选择及综合值的计算方式。
密切值法用标准化变换:
z ij
一致性指数CI : 一致性比率CR:
CI
max m
m 1
2 3 4 5
CI CR RI
6 7 8
i
表4 1~9级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求最大特征根
阶数 1
RI
0.00
0.00
i , max i 1 CI<0.1时,可以认为一致性较好,无逻辑混乱;
0.58 W b 0.90 1.12
• 建立判断矩阵;
2
3 4 5
5
• 确定各层因素的权重;
• 计算合成权重;
• 计算综合评分指数GI;
• 一致性检验。
建立判断矩阵
b11 b12 b1n b b22 b2 n B 21 bn1 bn 2 bnn
1 1/ 2 3 B 2 1 1 / 5 1 / 3 5 1
i 1
j 1, j i
3、因子分析法
将因子分析后各因子得分作为综合分析中各类 指标的权重。
4、多因素分析法
将多因素分析后各因素的系数作为综合分析中 对应因素的权重。
三、常见综合评价模型
常见综合评价模型
综合指数法 加权综合法 功效系数法 Topsis法 密切值法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秩和比法
缺点:
计算复杂 ,对指标权重向量的确定主观性较强; 指标集个数 较大时,容易出现过模糊现象。
允许值 ,因此操作难度较大。
3、Topsis法
优点:
方法简单、结构合理、排序明确、应用灵活; 对原始数据的信息利用得最为充分,排序结果能定 量反映不同评价对象的优劣程度 ; 对数据无严格要求 (对数据分布类型、样本含量、 指标多少无严格的限制,既适用于小样本资料 ,也 适用于多单元评价和多指标的大系统 ,对连续性、 动态性资料均适用 ),可直接用原始数据计算,在计 算过程中没有减少变量个数; 能消除不同量纲带来的影响 ,因而可同时引入不同 量纲的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2、步骤
1 2 3 4 5 • 确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收集数据,指标同度量处理; • 确定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数; • 选择适当模型计算综合评价指标; • 按综合指标大小作出评价。
3、特点
1
评价过程通过一些特殊方法将多个指 标评价同时完成的;
2
在综合评价过程中,一般要根据指 标的重要性进行加权处理; 评价结果没有具有具体含义,仅表 示参评单位“综合状况”的排序。
• 计算各方案与理想解的接近程度; •
d Ci 作出评价:其值越大越好。 di di
i
x11 x 21 x n1
x12 x 22 xn 2
x1m x2m x nm
同趋势
y11 y 21 y n1
缺点:
权重作用较明显 ,易夸大权数大的因素和掩盖权数小的
因素的作用。
2、功效系数法
优点:
评价结果是百分制的综合分数 ,易于理解; 评价指标的选择没有较大的限制,强相关联的指标 也适应; 对指标的处理保持了方向的一致性,不需要将逆向 指标转向; 灵敏度高。
缺点:
许多综合评价问题中,理论上没有明确的满意值和不
该法原理清晰 ,逻辑严谨 ,计算简便 ,具有普遍 性和通用性 。它不仅可以用于同一时间各部门的横 向评价 ,也适用于同一地区、 同一单位不同时间 的纵向评价; 它将多指标分为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结合考虑 ,提 高了分析效能 ,同时引用自身内部指标作参比 , 使评判结果更为全面、合理。
缺点:
缺乏对评价指标进行权重估计 ,因而其评价结果客
缺点:
本法易突出数值较小的指标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所确定的“最优值”和“最劣值”只
是各评价对象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所以算出的值 反映的只是各评价对象内部的相对接近程度,而不 是与理想的最优方案相对接近程度; 只能对每个评价对象的优劣进行排序,不能分档管 理,灵敏度不高。
4、密切值法
优点:
1、综合指数法
基本思想: 将各指标参考标准值计算成相对水平的指标, 然后同类指标相乘,异类相加,计算出综合指数, 然后按照其值大小排序,并给予评价。
例: 对甲乙两医院某年医疗质量进行考核,以评价 两院医疗质量的好坏。评价指标有:
诊断水平:门诊符合率、三日确诊率; 医疗水平:治愈好转率、危重抢救成功率、无菌切口感染率、无医疗事 故率; 床位利用:平均住院日、平均病床使用率; 费用: 平均住院费用; 护理服务 : 质量 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
j 1 ij j
m
1.24
1.32
1.41
m
9
1.45
Wi m 当度量不同阶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一致性时用 CR<0.1,可以认为一致性较好,无逻辑混乱。
7、模糊评价法
基本思想: 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该综合 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 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 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 隶属度矩阵的构建和综合模型的选择。
基本思想: 根据多目标规划的原理,对每一评价指标 分别确定一个满意值与不允许值,以满意值为 标准上限,不允许值为标准下限,按线性正相 关的方法将不同的评价指标无量纲化转化为相 应的评价分数,经加权几何平均得出综合评价 分数,对评价对象的综合状况作出评估,综合 功效分数越大,表明评价对象的综合状况越佳。
1 2 3 4 5 6 7
• 建立原始数据矩阵; m 2 di W j zij z j正向; • 指标进行趋势性变换:负向 j 1



m • 建立规范化多目标决策矩阵; 2 di W j zij z j j 1 • 确定理想解和负理想解距离;
用方根法计算权重
Wi Wi
m
bi1 bi 2 bi 3 bim i 1,2,3, , m 归一化
i
Wi
W
i 1
m
代表某指标对应的下 层指标的个数。 将各层相应因素的权重 连乘。
计算合成权重
计算综合评分指数
GI Ci P i
j 1 m
一致性检验
功效系数法的数学模型为:
xi xsi di 40 60 xhi xsi
满意值
n
不允许值
D d i P i 1,2, , n i
i
权重
4、Topsis 法
基本思想: 建立目标空间,引入距离测度(欧式距离), 计算每一个方案到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距离,根 据方案与理想解的接近程度,以及与负理想解的 距离,共同决定方案的优劣顺序。 基本概念: 理想解:即设想中的最好方案,各目标属性值是 全部候选方案中相应目标值的最优者。 负理想解:反之。最坏方案,最劣者。
观性不高。
5、层次分析法
优点:
该法系统性强; 简洁实用; 所需定量信息较少。
缺点:
不能为决策提供新方案;
定量数据少,定性成分多,不易令人信服; 指标过多时数据计量大,且权重难以确定;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计算复杂。
6、模糊综合评价法
优点:
模糊评价通过精确的数字手段处理模糊的评价对象 ,能对蕴藏信息呈现模糊性的资料作出比较科学、 合理、贴近实际的量化评价; 评价结果是一个向量,而不是一个点值 ,包含的 信息比较丰富,既可以比较准确的刻画被评价对象 ,又可以进一步加工 ,得到参考信息。
表3 1~9级标度法
1
3 5 7 9 2,4,6,8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具有同等重要性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稍微重要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较重要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很重要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极重要 表示两相邻程度的中间值
确定各层因素的权重
y ij

k 1
n
rij
yij
y2 kj

k 1
n
y2 kj
密切值的计算公式
di di Ci , d min di , d max di 1i n 1i n d 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