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研究中国钢铁企业未来发展趋势最近看到的一个数字,实在让人震撼。
目前我国 7.18 亿吨钢铁产能中,竟有3亿吨左右产能未获中央政府批准。
钢铁行业业内将这些产能称为“违规产能”或“黑户产能”。
更有专家认为,违规产能不止此数,至少占钢铁总产能的一半!炼钢铁,相比而言,是高投入、高能耗、要占很大场地的行当,不像炸油条、烙烧饼那么简单,没有足够的实力和过硬的“后台”,是根本搞不起来的。
换句话说就是,一般人恐怕想“违规”都不行,因为你没“资格”!那么如此巨量的“违规产能”又是由谁打造,怎样形成的呢?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给出的答案是,未得到中央政府批准的 3 亿吨产能中,大部分是经过各地方政府批准的。
也就是说,大量“违规产能”的始作俑者并不是什么“不法奸商”,而是本应模范执行中央政令、对市场秩序担负主要维护职责的各级地方政府!是它们,置中央的权威于不顾,超越职权范围、纵容钢铁产能肆意“超生”,进而不断加剧了钢铁行业的混乱。
当然,作为国家的相关分管部门,恐怕也难脱监管乏力之责,因为 3 亿吨的“黑户产能”,绝非一个早上突然冒出来的,必然是较长时间积累的结果。
地方长期越权审批、屡屡违背中央之“规”,为什么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究查、遏制?以致累积达数亿吨之巨。
如何处理这些“违规产能”?罗冰生认为,“可以通过大型钢铁企业的兼并而保存”。
另一位业内人士开出的“药方”是:“很多钢铁企业、项目没有经过审批,从手续上来说,是存在缺陷的;但它们很大一部分是符合环保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仅仅是手续不全。
这些产能中有需要淘汰的,也有符合规定的,不能搞‘一刀切’。
”显然,他们是单纯从专业角度看待这些违规超生“孩子”的,而笔者更为关心的则是,对于那些违规者应该怎样处置?他们是否应对越权行政、违反中央政纪法规的行为,承担效应的责任?在计划生育执法方面,我们是相当严苛的,不仅“超生”当事者要受到严厉处罚,相关领导也要受到连带的责任追究。
可是在经济领域,对于钢铁“超生”这类违规行径我们却经常温情脉脉、网开一面,以致对中央政令阳奉阴违、“变通”甚至拒不执行,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钢铁产能“超生”如此,前几轮房地产调控屡屡失败也是如此。
不认真追究违规之责,无异于纵容抗命。
长此以往,会出现怎样的局面,无需多言。
单就眼下说,“调结构”的战略,能真正落实吗?2010 年 8 月 9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有关工作的通知,由此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国内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的话题再度被业内热议。
工信部通知指出“加快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是解决我国钢铁工业结构性矛盾的关键措施”,要求各地工业主管部门尽快研究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方案,并于 2010 年年底前上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审批,对于已成熟的钢铁企业兼并重组个案则“可成熟一个上报一个” 。
另外对于中央钢铁企业实施的跨地区或区域内兼并重组,重组方案报送相关部门外也要报送工信部,工业信部将从行业管理的角度会同有关部门予以审批。
工信部的通知已经为各地制定重组方案设定了一个完整“框架式”安排,因此可能会成为钢铁行业重组推进的又一政策动力,进一步促进行业兼并重组的进程。
那么国内钢铁企业兼并重组进程到底处于什么阶段,格局如何,在相关部门出台了新的更为详尽的政策措施后,钢铁企业并购重组将朝向何方?本文仅就最近几年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特点及目前国内钢铁企业格局结合通知要求来探寻未来国内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的轨迹。
当前国内钢铁企业并购重组格局现状“兼并重组”一直是最近几年国内钢铁行业点击率颇高的一个名词,而经过最近两年各企业的实际运作以及广东钢铁集团、广西钢铁集团、河北钢铁集团、山东钢铁集团、鞍本集团等大型钢铁企业集团的诞生,国内钢铁企业行业的重组格局已经由前期的“春秋混战”局面隐然过渡到“战国七雄”阶段,主导后期国内钢铁行业的几大区域性钢铁集团的框架已经浮出水面。
华东区域既是我国主要的钢材产品生产区域之一,也是我国钢材消费的最主要区域之一,此外还有近海运输方便的便利条件,因此也必然国内钢铁企业集团的“兵家必争之地”,并购重组的竞争最为激烈。
目前华东区域钢铁企业处于四强并列局面:主要包括宝钢集团、山东钢铁集团、马钢集团和沙钢集团,此外还有地处江西的新钢、萍钢和江苏南(京)钢、福建三钢等较有实力的钢铁集团以及为数众多的民营钢铁企业分布。
下表 1 列出了各钢铁企业集团 2009 年的粗钢产量,其中宝钢集团产量包括了新疆八一钢铁以及广东省韶钢和广钢集团等产量。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华东区域钢铁国有和民营两大代表性钢铁企业宝钢和沙钢集团为扩充实力早已经展开各自的并购工作,不过宝钢集团主要为跨区域的并购重组;而沙钢则主要以江苏省内民营企业为收购对象。
山钢集团和马钢集团的发展则带有明显的政府主导本区域内重组的特色:前者在山东省支持下联合区域内济钢和莱钢两大国有钢铁企业并将民营企业日照钢铁揽入其中;后者则是在安徽省支持下重组了本省另外一个国有钢铁企业----合钢。
江西省方面重组进程略显缓慢,新钢前期已经重组了省内另一家国有钢企洪都钢厂,最近关于其将与省内另一家大型钢企萍钢重组的消息也频频传出,而宝钢方面则觊觎重组新钢已久,且传闻已经得到了江西省的支持,最终结果的确定尚需时日;南昌钢铁则已经由辽宁省民营企业方大集团入主。
福建三钢方面则早在2006 年就已经与鞍钢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
表 1:华东区域主要钢铁集团粗钢产量(万吨)钢铁集团及组成成员2009 年2008 年宝钢集团有限公司3886.54 3807.10 其中: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540.43 484.02 广东钢铁韶钢集团422.68 407.12广东钢铁广钢集团250.41 323.14宁波钢铁有限公司287.40 280.85 江苏沙钢集团2638.58 2467.24 其中: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1571.38 1461.38 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有限公司379.89 331.24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442.98 412.33江苏沙钢集团鑫瑞特钢有限公司103.53 125.52江苏锡兴集团公司140.80 136.91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131.04 2184.08 其中:济钢集团有限公司1050.09 1121.26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1038.26 1062.82张店钢铁总厂42.69 0.00马钢 ( 集团 ) 控股有限公司1482.63 1503.90 其中:马钢股份有限公司1482.61 1503.87 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991.00 747.21 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650.22 573.80 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671.29 531.97 萍乡钢铁有限责任公司636.08 429.81 福建三钢 ( 集团 ) 有限责任公司543.23 506.67 中南区域是国内钢材的另外一个重要消费区域,尤其是华南地区在国内钢材消费市场上占据颇为重要的位置,因此华南市场也是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布局的重要区域。
目前华南市场上钢铁企业格局近于三足鼎立形势:即广西钢铁集团、广东钢铁集团和华菱钢铁集团。
一方面地处华中的武钢集团四处扩张,除将昆钢和鄂钢纳入武钢集团外,还获得广西省政府支持,得以联合柳钢组建广西钢铁集团共同建设防城港千万吨级钢铁基地。
另一方面宝钢获得广东省政府支持,联合韶钢、广钢成立广东钢铁集团剑指湛江千万吨级临海钢铁基地。
由国际钢铁巨头安塞乐 ---- 米塔尔参股的湖南华菱集团在中南市场上也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华菱集团包括湖南省主要钢铁企业湘钢、涟钢和衡阳钢管,并于 2007 年 8 月入主江苏锡钢, 2010 年 3 月起,其对本省另一家国有钢铁企业冷钢的并购也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华菱集团积极跑马圈地,进军国内钢企“第一军团”的目标明确。
此外中南市场上另外一个重要的钢铁企业----安钢集团,似乎已经成为目前重要“被收购”角色,有消息称包括宝钢、武钢、鞍钢、中钢集团、五矿集团在内的五大央企均有意介入其中。
表 2 : 中南区域主要钢铁集团粗钢产量(万吨)钢铁集团及组成成员2009 年2008 年武汉钢铁 ( 集团 ) 公司3034.492773.39其中:武钢股份有限公司1369.43 1396.21 武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573.35 502.83武钢鄂城钢铁有限责任公司256.80 243.00广西钢铁集团公司柳钢公司818.40 609.29湖南华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181.07 1125.69其中: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580.76 555.38 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447.03 401.80湖南衡阳钢管 ( 集团 ) 有限公司109.25 112.28江苏锡钢集团有限公司44.03 56.22冷水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279.10 214.26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850.31 903.92广东钢铁韶钢集团422.68 407.12广东钢铁广钢集团250.41 323.14 华北区域是国内钢铁产品的主产区,尤其是河北省粗钢产量位居国内各省市之冠。
2010 年上半年河北省粗钢产量为 8097.4 万吨,占同期国内粗钢总产量的比重超过四分之一;在加上北京、天津、山西、内蒙的粗钢产量, 2010 年上半年华北五省市粗钢产量达到 11702.2 万吨,占同期国内粗钢产量比重高达 36.2%。
华北区域钢铁企业中河北钢铁集团和首钢集团暂时处于双雄争霸的局面,而该区域的钢铁企业重组则表现出较强的政府主导区域内重组的特色。
2008 年年中,在河北省政府支持下由唐钢与邯钢牵头组成的河北钢铁集团挂牌成立,包括唐钢、邯钢、舞钢、宣钢和承钢在内的新集团2009 年粗钢产量达到4023 万吨,超过宝钢成为国内第一大钢铁集团;2010 年3 月河钢集团又以19 亿元收购了石钢80% 股权。
不过除河北钢铁集团外河北省还拥有为数众多的民营钢铁企业,如津西(东方集团)、建龙、国丰、敬业、纵横、新武安集团等;此前在2008 年年底河北省部分民营企业曾组建两个民营钢铁集团 ---- 唐山渤海钢铁集团和唐山长城钢铁集团,然而这些民营企业自行联合组织钢铁集团组织松散,很难达到协同作战的目标,所以仍难逃被其他更大型的企业控股或重组的可能,总体来看占河北省钢铁企业半壁江山的民营企业后期并购重组的局势仍然复杂多变。
2010 年 7 月天津市国资委注册成立渤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由天钢、天管、天铁和天津冶金集团等 4 家国有企业组建的钢铁企业集团正式成立;山西省也已经确定了以太钢集团为主体的全省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的策略,目标是形成太原、长治、运城、临汾、吕梁五大钢铁生产基地,重点建设太钢吕梁钢铁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