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与〈城堡〉
K——人类的象征
K作为孤独、迷惘的人类的象征,他不但
跟自己所处的生活现实陌生,而且跟这个
生活现实的联系也被堵住和隔绝了。他对
左右压抑他的力量,只能感到莫名的困惑
和恐惧。
荒诞的背后……
小说通过荒诞形式鲜明地指出了—个深刻
的主题:资本主义社会个普温存在着小人
物与统治机器之间疏远而又对立的社会关
系,尽管小人物为维护自身的利益进行抗
卡夫卡的性格
卡夫卡一生都生活在强暴的父亲的阴影
之下,生活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形成
了孤独忧郁的性格。他害怕生活,害怕
与人交往,甚至害怕结婚成家,曾先后
三次解除婚约。
卡夫卡的创作
卡夫卡创作勤奋,但并不以发表、成名为
目的。工作之余的创作是他寄托思想感情
和排谴忧郁苦闷的手段。许多作品随意写
来,并无结尾,他对自己的作品也多为不
3、《城堡》艺术成就
独特的叙述角度与叙述手法。
象征寓意的意象构筑。 精确、细致、严密的语言风格。
独特的叙述角度与叙述手法
传统的现实主义往往采用全知全能的叙 述方式。 卡夫卡是将叙述者与主人公合二为一。
如:城堡中的K既是主人公又是叙述者,读者在 阅读过程中只能通过主人公的感官(所见、所 听、所思、所想)才能获得信息,再也没有旁 观者清的叙述者出场来向读者解释情节发展的 前因后果。
生 平 与 创 作
生平简介(1883—1924)
卡夫卡小学自幼酷爱文学。1901年进入布拉格 大学学习德国文学,不久迫于父亲之命改修法 律,190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
1908年到工伤事故保险公司任职。1922年6月 因病辞职。养病期间除继续创作外,游历欧洲 各地。 1924年因肺病恶化,医治无效,去世。
透过作品的表层结构表达深刻的主题意蕴。
《城堡》的情节线索
主线内容就是讲述主人公 K 竭尽全力想
进入城堡而失败的故事。
《城堡》副线内容
除了主线外还写了其他副线,这些副线都
是以K为中心点,构成放射状的网状结构:
有弗丽达与客店老板娘的故事,信使巴纳
巴斯的故事,村长夫妇的故事,鞋匠女儿
阿玛丽亚的故事,小侍女佩彼的故事。
卡夫卡的童年亲艰
苦创业成功,形成粗暴刚愎性格,从小对卡夫卡实
行“专横有如暴君”的家长式管教。卡夫卡一方面
自幼十分崇拜、敬畏父亲,另一方面,一生都生活 在强大的“父亲的阴影中”。母亲气质忧郁、多愁 善感。这些对后来形成卡夫卡孤僻忧郁、内向悲观 的性格具有重要影响。
满,临终前让挚友布洛德全部烧毁其作品。
卡夫卡的文学创作
卡夫卡的文学创作主要成是
三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 《美国》、《审判》、 《城堡》
中短篇小说:《变形记》、 《地洞》
三、小说创作的历史背景
卡夫卡生活和创作活动的主要时期是在第一 次世界大战前后,家庭因素与社会环境,造 成了他与社会与他人的多层隔绝,使得卡夫 卡终生生活在痛苦与孤独之中。而社会的腐 败,奥匈帝国的强暴专制,政治矛盾与民族 矛盾的双重困扰,人民生活的贫穷困苦,经 济的衰败,这一切更加深了敏感抑郁的卡夫 卡内心的苦闷。
争,但结果总是遭到无情的失败和毁灭。
精确、细致、严密的语言风格
整个小说的语言像日常生活用语,简单而
生动;又像法律用语,严密而精确,娓娓 道来。尽管小说的主要情节是荒诞的,但 卡夫卡对事物过程的描述完全是现实主义 的,冷静而细致。
The end
关于“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至30年代欧美文学一 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流派。它首先从绘画开 始,随后波及文学。 表现主义一词最早于当时巴黎举办的一个 画展上的一组油画的总题名,用以表明同 自然派、印象派作品的区别。 表现主义的特征:抽象化;变形;时空的 真幻错杂;象征和荒诞的手法。
四、《城堡》赏析
Kk
《城堡》
《城堡》写于1920至1922年间,是
卡夫卡创作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它不仅表现出“卡卡夫式”小说的
主要特点,同时也是卡夫卡一生思
想探索与艺术探索的总结。
1、内容梗概 :
《城堡》与卡夫卡其他作品一样,人物、
故事、主题都深奥难懂,卡夫卡无意叙述
一个娓娓动听的大团圆式的故事,而是想
象征寓意的意象构筑
《城堡》整体象征的就是社会强权统治
使弱者无立锥之地,甚至失去生存的合
法性。
城堡的象征
城堡作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神秘莫测的 权力或国家统治机器的象征,描写它像一 只冷漠威严的巨兽盘踞在入民头上,或像 一片致命的阴影笼罩在天空,给人民带来 欲进不能,欲退不得,只能坐以待毙的命 运。
2、《城堡》思想成就
《城堡》所表现的是人在世界上荒诞感、孤
独感、绝望感这一存在主义哲学命题。
卡夫卡用表现主义创作方法来处理这一主
题。
城堡的主题思想
卡夫卡的全部作品通过具体刻画“人”如
何变成“非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 系,始终贯穿着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即 普通人与现代资本主义环境间的深刻矛盾 和专制极权统治对人在精神上构成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