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颈部影像诊断学

颈部影像诊断学

★ X线:抽吸后注入对比剂,见颈部多个椭圆 形对比剂充盈的囊腔
★ CT:低密度囊性病灶,好发于胸锁乳突肌前 方,相当于颌下腺后方的颌下间隙内,增强 扫描无强化
★ MRI:T1WI囊肿呈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六、颈部淋巴结病变 第八节
★ (一)颈淋巴结转移瘤 ★ (二)颈部淋巴瘤
(一)颈淋巴结转移瘤 第八节
方、胸锁乳突肌中1/3的前缘或下方,瘘管的内口一般 为扁桃体窝或腭咽弓附近 ★ X线:瘘管造影可观察瘘管的行径、内口和有无分支 ★ CT:
◆ 典型的部位是颈的前外侧,从下额角到舌骨水平或舌骨下 ◆ 边界清楚、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囊性肿物,增强后囊壁轻
度强化
鳃裂囊肿(图)
(二)甲状舌管囊肿和瘘管 第八节
★ 胚胎期颈部中线有甲状舌管穿越下行,其下 端演化成甲状腺,上端在舌根部形成舌盲 孔,而此管逐渐闭合消失
★ 若此管未退化,残留组织可形成囊肿或瘘管 ★ 囊肿可发生于舌根部盲孔区至胸骨上切迹间
中线的任何部位,常见于舌骨附近
影像学表现 第八节
★ CT
◆ 颈前正中类圆形囊性病灶,边缘光滑整齐, 壁薄而清晰,囊内密度均匀,呈水样密度, 无增强,囊肿后缘有一柄状突起,深入舌会 厌韧带及甲状软骨之后,为扩张的甲状舌 管,密度与囊肿近似,为本病特征
★ 颈部淋巴结分为七区:
◆ I区:颏下及颌下淋巴结 ◆ II区:颈内静脉链上组 ◆ III区:颈内静脉链中组 ◆ IV区:颈内静脉链下组 ◆ V区:颈后三角区淋巴结,即胸锁乳突肌后缘、
斜方肌前缘及锁骨构成的三角区内的淋巴结 ◆ VI区:中央区淋巴结,包括喉前、气管前和气管
旁淋巴结 ◆ VII区:上纵隔淋巴结
★ 如果淋巴结大小在正常范围,但有中心坏死,亦应 先考虑转移瘤
颈部 淋巴结转移
(图)
Necrotic lymphadenopathy(图)
(二)颈部淋巴瘤
第八节
★ 原发于淋巴结的恶性肿瘤 ★ 包括霍奇金与非霍奇金淋巴瘤,为青年人颈部淋
巴结肿大常见原因之一 ★ 临床上可为一侧或双侧,以双侧多发、散在淋巴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
第八节
★ 颈部上界为下颌骨下缘、下颌角至乳突的连 线、上项线及枕骨隆凸
★ 颈部下界为胸骨上切迹、胸锁关节、锁骨和 肩峰至第7颈椎棘突的连线
★ 颈部前方以胸锁乳突肌前缘为界,前方为颈 前部,其后方至斜方肌前缘为颈外侧部,被 斜方肌被覆的部分称为颈后部(项部)
颈部淋巴结分区
第八节
★ 颈部淋巴结呈软组织密度,类圆或卵圆形, 正常时短径小于5mm
★ 六、颈部淋巴结病变 ★ 七、颈血管鞘区病变 ★ 八、甲状腺病变 ★ 九、甲状旁腺病变
第八节
五、颈部先天性病变
第八节
★ (一)鳃裂囊肿 ★ (二)甲状舌管囊肿或瘘管 ★ (三)颈淋巴管瘤
(一)鳃裂囊肿
第八节
★ 由未完全退化的鳃裂组织发育而成 ★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男女发病率相似 ★ 第2鳃裂囊肿常见,位于颈外侧区,常见于下颌角下
★ MRI
◆ 多平面成像易于观察囊肿的形态、范围 ◆ 囊肿内信号取决于囊内容物蛋白含量 ◆ 增强检查囊壁无或轻度强化
甲状舌管瘘管(图)
甲状舌管 囊肿 (图)
(三)颈淋巴管瘤 第八节
★ 又称先天性囊状水瘤(cystic hydroma),并 非真性肿瘤,而是先天性良性错构瘤,是常 见的先天性颈部囊性肿物
(一)颈淋巴结转移瘤
第八节
★ 判断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标准主要是淋巴结的大小, 一般认为直径大于1.5cm的可视为转移,1.0cm以下 为阴性
★ 少数的炎症反应性淋巴结肿大,直径可以在1.5cm以 上;而少数直径小于lcm的淋巴结镜下可发现转移
★ 鳞状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很容易发生中心坏死,即 使转移的淋巴结很小
★ 颈部恶性肿瘤中20%为原发肿瘤,80%为转移性 ★ 转移瘤的80%来源于头颈部恶性肿瘤,20%来源于胸腹部肿瘤 ★ 颈部淋巴结转移多为鳞状细胞癌,主要来自口腔、鼻窦、喉及
咽等处癌瘤,腺癌则多来自甲状腺癌及涎腺、鼻腔肿瘤 ★ 主要分布于颈内静脉区、胸锁乳突肌周围淋巴结。原发于胸、
腹腔的转移癌以腺癌居多,多来自乳腺、胃、肠道等,常为锁 骨上区淋巴结
第八节
三、观察、分析和诊断
第八节
★ X线检查,主要观察颈部的骨质改变与含气 空腔的变化,或软组织内的异常钙化、骨 化、气体或不透X线的异物
★ CT应注意分析颈部病变的密度、大小、形 态、部位、范围
★ MRI可良好的解剖背景上显示病变
四、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第八节
★ 超声多用于进行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的检查 ★ CT可以发现和诊断颈部血管性病变、甲状腺和甲状
结肿大为多见,病灶稍硬,无压痛,可推动,以 后相互融合,生长迅速 ★ 病人可有不规则发烧,消瘦等症状,还可有其他
部位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
影像学表现 第八节
★ 颈部单或双侧多发淋巴结肿大,可融合成 较大团块
★ CT呈低密度 ★ MRI T1WI为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为
高信号,较小病灶密度均匀,较大的病灶 可有不规则坏死,但较少见,增强扫描病 灶轻度强化
正常颈部MRI(图)
二、异常影像质与椎间隙的改变 ◆ 软组织的改变
★ (二)异常声像图表现 ★ (三)异常CT表现
◆ 病变部位 ◆ 病变的密度
★ (四)异常MRI表现
◆ 颈部结构形态与大小的改变 ◆ 异常肿块的出现 ◆ 颈部脂肪间隙的受压与推移 ◆ 病变信号的表现
旁腺病变;对于显示颈部淋巴结的转移,确定癌肿 的侵犯范围与分期等亦有重要的价值 ★ MRI对显示较小的甲状旁腺肿瘤较为敏感,并可区 别甲状腺的实性肿瘤与囊肿,胶样囊肿与出血囊 肿,甲状腺肿瘤手术后改变是水肿、纤维化或肿瘤 复发,后者Gd-DTPA增强显示明显强化
疾病诊断
★ 五、颈部先天性病变
◆ 鳃裂囊肿 ◆ 甲状舌管囊肿或瘘管 ◆ 颈淋巴管瘤
颈深淋巴结分组 第八节
★ 颈内静脉淋巴结又称颈深淋巴结
◆ 上组:位于二腹肌后腹横跨颈内静脉处 ◆ 中组:颈内静脉—肩胛舌骨肌淋巴结,位于
颈内静脉和肩胛舌骨肌交叉处 ◆ 下组:下颈部,位于颈内静脉后方的副神经
淋巴结
颈部淋巴结分区(线图)
颈部淋巴结分区(线图)
颏下淋巴结(图)
咽后淋巴结(图)
正常颈部 增强CT (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