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9No.7引言研究性教学理念具有强烈的建构主义及人文主义色彩,它所倡导的教学方法、途径及模式是建立在“以人文本”的学习者地位塑造和新旧知识相互作用达成“意义建构”目的之上的(潘素洪2016)。
研究性教学理念在具体学科中的实践成效不依赖外界教育因素的刺激,而取决于学生内在的知识欲望。
一方面,个体必须亲身参与,即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体验、感悟,将积极主观行为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另一方面,群体之间要积极合作、交流互动、优劣互补,即在研究性教学实践中,“学生”也是“研究者”,并且是研究学习范畴中的主体,与教师保持着平等的研究地位。
从现阶段我国研究性教学模式角度分析,研究性教学主要呈现出以下三大特点:第一,学科性。
在高中教育阶段,学科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文科、理科、自然科学、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关系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不同教育要求。
不同学科所采用的研究方式是不同的,教师应辩证统一地践行研究性教学理念,如“高中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其研究过程中要遵循对应规律。
第二,问题性。
不同学科所研究的问题存在明显区别,如“英语”的主要研究对象涉及词汇、语法、语音等,与数学、化学、生物等学科在研究逻辑上存在严格界限。
这一特征要求教师必须抓住主要研究内容与学习方向。
第三,创新性。
从概念上进行简单区分,“教学”的目的是“传道、授业、解惑”,它依赖已经公认的知识体系。
而“研究性教学”的目的是“探索新知”,立足学习者个体或群体的知识局限性,探索未曾接触过或熟知的领域。
一、研究性教学理念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价值(一)有利于推动我国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深化改革教育部在印发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具有社会大众教育及提升国民素质的功能,其核心任务是促使学生全面且个性的发展,为其进入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社会生活等领域作好充分准备;其核心目标是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促使其形成终身学习习惯及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
高中英语学科的常规开展方式是“课堂教学”。
这一方式受有限的时间、空间、资源等的约束,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基于研究性教学理念的高中英语教学强调通过创新教学方法达成《课程标准》要求的核心定位、核心任务、核心目标,促使学生达到学习收益的最大化。
换句话说,推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深化改革是研究性教研究性教学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探讨魏梅芳【摘要】阐释研究性教学理念的内涵及其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提出研究性教学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应遵循融合原则、真实原则、协同原则。
以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1Unit5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中的语法项目“定语从句”为例,对研究性教学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理念;高中英语;语法教学139学理念的价值之一,它融入课堂教学过程,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知识构建,可以有效地规避无效学习,扩展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二)有利于提升我国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开展应坚持“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的原则。
“创新”是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核心要求,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创新能力也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
研究性教学理念突出了创新意识,强调教师采取一定的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未知内容进行探索,通过打破常规、发掘潜能、勇敢质疑、大胆论证等途径,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步增强其在英语学科方面的创新能力。
(三)有利于促进我国高中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是“教与学”的双向互动。
新课改在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要求中提出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要求,指出教师应通过教研团队的集体智慧,在教学问题中共同商讨、共同提高,形成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宋黎明、董新良2015)。
在研究性教学理念下,教师作为高中英语学科的“教育主体”,能够促进自身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信念等方面的有效发展,提高教育自信和专业水准,带动英语学科专业水平的持续进步,确保教育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性教学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原则(一)融合原则语法、语音、词汇是语言的三要素,也是任何一种语言的基础(卓张众2018)。
其中,语法代表语言的“规则”,决定了语言的存在形态与价值规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高中阶段是英语语法教学的关键期,《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阶段英语语法知识的学习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法学习的延伸和继续,不仅涉及较多语法种类,且强调实践应用,以发挥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工具性、人文性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处于无序状态,虽然许多教育工作者、专家学者进行了教学方法的创新尝试,但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最终都演变为语法考试的应对技巧。
要想打破这一“魔咒”,关键在于实现语法教学从“静态”向“动态”的转变,即教师不再“一言堂”,而是综合兴趣、合作、情境创设、任务驱动等方法的优势,通过融合形成研究性教学框架。
(二)真实原则研究性教学理念是基于过程实践的,需要匹配一定的教学环境(或学习环境),与现实生活保持较高的关联度,将英语语法从乏味、枯燥转变为生动、有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真实性原则”可通过学生日常可接触的事物、参与的活动来体现。
在真实语境下,配合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让语言发挥社交功能,可以培养并强化学生的语法能力、学习习惯,使其从心理上改变“语法”就是“规则”的印象。
(三)协同原则研究的根本目的是“发现未知”,且在研究性教学理念下,教师、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因此教师、学生的协同要求是必然的。
教师不再作为一个“知识权威”带领学生掌握一条条语法(语言规则),而是转化为“指路人”,通过设计问题、创设情境、任务驱动等方式,将学生带到正确的研究方向和轨道上。
三、研究性教学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实践(一)研究性教学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过程的构建研究性教学理念下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不是将“标准答案”传授给学生,而是必须满足“教与学”双方供给关系的平衡。
具体而言,大部分情况下允许教师对教学方式、内容、目标实施“手术”,构建灵活且稳定的课堂教学关系,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140Vol.19No.7从而带领其展开理解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
基于此,研究性教学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应杜绝“一刀切”的开展方式,综合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优势,体现出强烈的“过程性”特征。
整体上,研究性教学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过程的构建可划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英语语法研究性教学的前期准备。
根据语法教学内容,前期准备工作范围较广,整体上可以归结为研究团队构建、研究主题确定、研究语料筛选三个部分。
在语法知识难度较低的情况下,可以以小组为研究单位,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在语法知识难度较高的情况下可不作具体划分,师生共同展开。
“主题”即英语语法教学的知识点,如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虚拟语气等,点明研究性教学方向。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语料筛选应以教材为主,在一定范围内扩展语料库。
第二步,英语语法研究性教学的互动过程。
教师可以采取情境创设、任务驱动、问题引导等方式,与学生共同开展研讨活动,且整个过程要紧扣学生的知识、经验,通过小组或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形成阶段研究报告。
第三步,英语语法研究性教学的自主反思。
教师基于发散思维和多元评论的方式,通过将语法教学知识系统化,指导学生通过研究报告挖掘新知识、总结新规律、实现新建构。
这一过程倡导学生自主完成,而不是教师给出“标准答案”。
(二)基于研究性教学理念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实践下面,笔者以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1Unit5 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中的语法项目“定语从句”为例,对研究性教学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进行探究。
基于研究性教学理念,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明确定语从句的概念、内涵、特点,奠定语法教学探究的基础,然后依据上述三个步骤,展开具体教学过程。
第一步,要求学生迅速阅读全文,初步了解“埃利亚斯的故事”(elias’story)的大概内容,突出本堂课的语法教学目的———定语从句;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定语从句圈出来,例如:1.The time when I first met Nelson Mandela was a very difficult period of my life.2.The day when Nelson Mandela helped me was one of my happiest.3.The school where I studied for only two years was three kilometers away.4.The places outside the towns where they were sent to live were decided by white people.…第二步,引导学生区分定语从句中“先行词”的属性,判断名词或代词作为先行词,后面跟随的句子主语特征,从而引出“关系代词”的概念。
关系代词具有对不同属性(人、物、事)进行区分的作用,如以上例句中when,where表示从句中的时间、地点。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前后对称。
第三步,引导学生分组展开自主研究活动,并针对定语从句抛出两个研究方向,一是定语从句的先行词与从句中出现的主语、定语、宾语之间的关系,并根据例句归纳出定语从句的一般规律,找出三个相同点;二是研究定语从句“关系代词”的必要性,并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模仿例句、造出新句。
以上教学案例非常密切地结合了“定语从句”的语法知识,且在教学过程中规避了一开始就直接切入“定语从句”的突兀方式,让学生自己查找、辨别课文中包含定语从句的段落,并通过一组语言实例展开观察、分析、对比和归纳,从案例句式中探寻规律———属于典型的研究性教学过程。
教师作为教育主体规避了过度干预学生思考,充分释放了语法教学的动态性优势。
以上三个步骤中,分别涉及语法形式认知、语义内涵理解、语法技巧运用。
值得一提的是,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前期的语法例句筛选141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人,调动其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达到落实核心素养的目的,即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意识,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此外,教材内容涉及的社会前沿问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如Module 10Unit 4Law and order 的阅读文章Fight against cybercrime 谈及网络犯罪,对于预防电信诈骗起到了警示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