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私立教育政策的若干特色及其借鉴意义孙绵涛(华中师范大学)前年,我作为福布莱特学者在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访学一年,其间研究了美国私立教育政策。
以下就是我对美国私立教育政策的特点及其借鉴意义的一些初步认识。
一美国私立学校教育可以这样来概括,即历史长、比例大、质量高、影响好。
所谓历史长,是指美国私立教育的历史要比公立教育长。
美国独立以前,学校完全是私立的。
当时在初等和中等教育方面,就有了读写学校和带有慈善性质的贫民学校,以及拉丁文法学校;在高等教育方面,著名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就分别成立于美国独立前的1636年、1701年和1755年。
美国公立教育的产生还是在美国独立战争以后的事情。
如美国在1834年才出现第一所公立小学,1839年在麻州才开办美国第一所州立师范学校。
所谓比例大,是指美国私立学校数、学生数、教师数所占的比例比较大。
据美国私立学校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dependent School)1 994年统计资料(NAIS Statistics)介绍,美国私立中小学数为2469 0所,占全美中小学校总数109268所的23%;私立中小学的教师数占全美中小学教师数的12%;私立中小学校学生数占全美中小学生数的11%。
以上统计数字还不包括占全美高等教育一半以上的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的统计数。
所谓质量高,是指美国拥有一批高质量的私立大学和私立中小学。
众所周知,像哈佛、耶鲁、斯坦福等一批久负盛名的大学都是私立的。
哈佛建校至今,已培养出了6位美国总统,24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数以万计的政界要人、商界巨子和学界泰斗。
哈佛的高质量是有口皆碑的。
新英格兰地区的剑桥友人学校及密尔顿学园也是全美知名的私立中小学。
这些学校毕业的多数学生能以高分考取美国一些著名的大学。
正因为美国私立教育的历史长、比例大、质量高,所以美国私立教育的声誉较之于公立教育要好。
笔者在哈佛大学进行美国公私立教育的比较研究访谈时,与对美国公立教育的某些责难声相反,听到的则是对美国私立教育的赞扬声。
在美国,不仅有钱人将自己的孩子送到私立学校读书,有些不富裕的美国人也将孩子送到私立学校学习。
原因是这些美国人认为,他们的孩子会在私立学校学得更好。
前几年,尽管美国的经济并不景气,不少美国人抱怨他们的收入不高,且私立学校的学费比较昂贵,但据NAIS1994年统计,1993年至1994年,美国私立学校的入学率增加了2.3%,而前两年分别只增加了1.7%和1.0%。
美国私立学校之所以办得比较好,从教育管理的角度来说,与美国有一套适合于私立学校发展的政策有关。
首先,美国有适宜于私立学校发展的教育体制政策。
教育体制从构成的要素来说,它由教育机构和教育制度两部分组成;从这两因素所组成的体制系统来说,它由学校教育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两部分组成。
从私立学校教育体制来看,美国允许公民举办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级各类的私立教育机构。
在美国,现已形成了从私立学前教育到私立高等教育的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体制。
从教育管理体制来看,在联邦和州设立了单独负责私立教育事务的教育机构。
这种机构与私立学校的关系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它的职能是指导与服务。
美国对私立教育的管理是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的:一是私立学校协会。
美国在联邦设立全美私立学校协会,另外在麻省、纽约等州和地区成立了19个私立学校协会。
协会不仅具有学术研讨的职能,而且由于它的特殊地位也发挥一定的管理职能。
另一是靠立法管理。
美国私立学校教育法一般由州制定,内容比较全面,涉及到私立学校的办学标准、审批、课程设置、教师队伍诸方面的问题。
美国私立学校的审批手续比较简单,申办者只须达到所规定的办学条件,就可到相应的教育部门登记注册。
美国私立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是校董会领导下的以校长为中心的管理体制。
校董会的主要任务是筹措资金,批准学校预算及物色校长。
校长全权管理学校。
校长的财权、人权及业务权“三权”是统一的。
另外,在招生体制上,美国为支持私立学校的发展,允许私立学校跨地区招生,而有些公立学校是不可以跨地区招生的。
其次,美国有适宜于私立教育发展的教育经费政策。
美国私立学校经费来源有两个渠道,一是政府资助,一般占学校费用的15%;二是学校自筹。
学校自筹资金的形式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靠收取学生的学费,另一种靠捐资。
在美国,Independent School和Private School是有区别的。
前者是靠收取学生学费来维持教育的学校,后者是指依靠某种组织提供费用的学校,如教会办的学校就属于后一种。
美国私立学校的学费,因学校的类型、男女学生及学校规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以500名学生以下,7天寄宿制的男、女学生合校制的学校为例,小学平均每年收取学费13240美元,初中为17700美元,高中为19500美元。
美国私立学校拥有完全自主的经费使用权。
私立学校的资金主要用于三个方面:第一是用于发展教育,包括校舍的建设,教学设备的购置,对外交流等事宜;第二是用于提高教师待遇,包括增加教师的工资收入和改善教师的住房条件;第三是用于吸引和鼓励学生。
美国的私立学校往往拿出一部分经费作为学生的奖学金。
再次,美国有适合于私立教育发展的教育人事政策。
在教师政策上,美国私立学校的教师一般不像公立学校教师那样,获得教师资格证以后才能任教。
但那些没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到学校任教后,要配备一个资深的教师帮助他(她)搞好教育工作。
美国公立和私立学校的教师可以互相流动。
到私立学校工作的教师也没有什么后顾之忧。
因为美国中小学教师不评什么职称,并且美国私立学校教师的待遇较好。
私立中小学教师的年薪因地区、学校类型及学校规模不同而有所不同,同时也因教师本人的学历及教龄不同而不同。
小学教师的平均年薪为30624美元,而中学教师的平均年薪为29256美元。
这个数字,略高于有些公立学校教师的年薪。
美国很强调各私立学校教育质量的特色。
一方面,每所私立学校要开设一些各州规定的课程,同时每所私立学校也有自己的特色课程。
笔者在斯特林学院(Sterling College)看到一些学生在学习骑马和驾马车。
这个学校的骑马和驾马车的课程就是特色课程。
前面说过,私立学校可以跨地区招生,学生可以择校入学。
实行这一政策,有利于私立学校有好的生源,对提高私立教育的质量有好处。
私立学校一般采用小班授课制,这显然也有利于私立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美国寄宿制的私立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比较严格。
笔者参观的几所寄宿制学校,男、女学生分别住在不同的宿舍里,每一栋楼有固定的员工管理,每一层楼还有一个教师和学生住在一起,负责学生的生活教育。
笔者进学生宿舍参观时,要先登记,出来时也要登记。
美国公立学校比较突出的种族问题、暴力问题、吸毒问题和少女怀孕问题,在私立学校明显减少。
这种效果的取得,与对学生采取较严格的寄宿制是分不开的。
二美国私立教育政策的这些特点对我国私立教育有哪些借鉴意义呢?第一,要充分重视私立教育政策在发展我国私立教育中的作用。
当前我国私立教育发展的关键要靠适合私立教育发展的政策。
有人说,当前主要应提高对私立教育的认识。
办好私立教育,首先要改变“私立教育是贵族教育”、“私立教育是盈利教育”等错误认识,充分认识到私立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认识提高了不见得事情就办得好,重要的是要把这种认识转变成一种准则性的规定。
这个规定就是政策。
因为教育政策是国家为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育任务而协调教育的内外关系所作出的准则性规定。
有人说,国家对私立教育颁布的“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十六字方针已很明确,发展我国私立教育,只需贯彻这十六字方针就行了。
我们说,这十六字方针对发展我国私立教育事业是很重要的。
但方针不等于政策,政策是方针的具体化。
国家如何鼓励、支持、引导、管理私立教育,必须制定出一些可供操作的政策才能奏效。
还有人认为,办私立教育,首先要制定私立教育法,以法来约束、规范私立教育行为。
使我国的私立教育走上法制化轨道是对的,但私立教育的法制化有一个过程,我国首先要用政策来引导调节私立教育,而不是首先用法来规范、约束私立教育。
我国私立教育刚刚复兴,许多问题还不能急于用法来规范,否则,弄不好会有碍私立教育的发展。
首先要以政策来调节私立教育,当这些政策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再将这些政策定型为法。
这种做法对我国私立教育的健康发展是有利的。
第二,调节、引导我国私立学校的发展,主要应从私立教育体制政策、私立教育经费政策、私立教育人事政策和私立教育质量政策四大政策入手。
教育体制政策要解决的是政府与学校、学校与社会以及各级各类的教育管理部门之间、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关键问题,它是一个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提;教育经费政策解决的是教育经费投资的比例,教育经费来源渠道以及如何管好用好教育经费的问题;教育人事政策主要解决如何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学队伍的问题,它们是一个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保证;教育质量政策主要是解决如何使各种教育工作形成合力以实现教育质量标准的问题,它是一个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落脚点。
私立教育是整个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制定私立教育政策,要与整个教育政策相配套,只不过是四大政策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而已。
对私立教育的政策问题,当前谈得最多的是教师队伍及经费,而对体制和质量却较少涉及。
其实,队伍、经费问题的解决很多方面还依赖于体制和质量政策。
例如,在私立学校任教的教师大都是已退休的教师,就是因为在体制上有这样和那样的规定,限制和影响了公立学校的教师到私立学校任职。
看来,私立教育的健康正常发展,与四大政策的配套实施是密切相关的。
在私立学校管理体制方面,应明确、统一私立学校的管理机构。
现在有些教委,审批学校在成教部门,招生归计财部门管,而业务又归普教部门管。
由于管理部门多,私立学校的工作运转特别困难。
在机构职能问题上要淡化管理职能、强化指导服务职能。
有些管理机构不针对私立学校的特点,用管公立学校的那一套管私立学校。
顺便提及的是,对公立学校也不能只强调管理,而不重视指导服务。
教育本来是一种主体性的活动,即教育是一种完善教育者自身和发展受教育者的活动。
人们多年来批评教育的主体性不明显,恐怕主要是与公立教育一味强调管理有关。
私立学校的产生,为教育主体性的回归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形式。
教育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教育的主体性特征,为学校教育特别是私立学校教育多提供指导和服务。
在私立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上,要处理好董事会与校长的关系。
董事会一般有财权和人权,校长有业务权;董事长对经济规律考虑多,校长对教育规律考虑多,解决的办法是校长可参加董事会,董事会要给校长一定的财权和人权,使校长真正做到财权、人权、业务权“三权”统一。
在招生管理体制上,要允许私立学校跨地区招生,学生可以择校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