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

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


胸围:用软皮尺测量,精确到0.1CM
方法
头围:用软皮尺测量,精确到0.1CM
方法
2、生理功能指标:脉搏、血压、肺活量等
(四)评价标准的制订及评价方法
1)标准:
现状标准
理想标准
2)评价法
离差评价法:儿童生长发育呈正态分布 (X±2S) 等级评价法:测等级 (分五个等级) 曲线图评价法:
2、身高
(1)按身高增长的倍数来计算:出生时身长按50 厘米计算,周岁时身长为出生身长的1.5倍,4岁时 身高为出生身长的2倍。
(2)按身高增长的速度来计算:1—6个月的小儿, 平均每月身长增长2.5厘米,7—12个月平均每月增 长1.5厘米,周岁时达75厘米,2岁时达85厘米。
(3)按公式推算:儿童2岁以后,平均每年身高长 5厘米。
婴儿在1—3岁,可以坐 着测量;3岁以上的幼儿,要 站着测量。
年龄
体重
新生儿 3千克左右
1-6个月 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月龄*0.7(千克)
7-12个月 体重(千克)≈6(千克)+月龄*0.25(千克)
2-10岁 体重(千克)≈年龄*2+8(千克)
同龄体重均值±10%为正常,>10%超重,>20%肥胖, <10%轻度营养不良,<20%-40%中度营养不良, < 40%重度营养不良
1、肺活量(呼吸系统的基本指标); 是指受测者在深吸气后能够呼出的最大空气量。
2、脉搏 反映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状况。
在安静时测量,连续3个10秒脉搏数,其中两次相同,另一 次相差不超过一次。
3、血压(心血管系统的基本指标)。

测血压:
最常用的血压表,是用水银柱做的血压表。
在评价某一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时,应将他 以往的情况与现在的情况进行比较,观察其发育 动态,才更有意义。
遗传因素 营养 体育运动和劳动 合理的生活制度 疾病 生活社会环境 气候与季节
一、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测量 评价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形态指标与生理功
能指标两类。 (一)、形态指标:指身体及其各部分在形

阶段性:每一阶段都有其区别于其他阶段的特
点。
二、生长发育的程序性
三、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 ①身高、体重的增长: 出生后头两年的身体增长速度: 第一年内,身长增长20—25厘米,增长值为
出生时身长(50厘米)的50%;体重增加 6—7公斤,为出生时体重(3公斤)的两倍。 无论身长、体重在第一年都是出生后增长最快 的一年。 第二年内,身长增加10厘米,体重增加2.5— 3.5公斤,速度也是较快的。 2岁以后,增长速度急剧下降,身长每年平均 增加4—5厘米,体重每年增加1.5—2公斤, 保持相对平衡、较慢的增长速度,直到青春发 育期再出现第二次生长发育突增。
常用方式:发育等级评价法,发育曲线图评价法, 体型图评价法,费尔斯综合评价法,
3、发育年龄评价法 4、发育百分位数评价法 5、相关回归评价法
(三)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
1、形态指标:身高、体重、头围、胸围
身高:用身高计测量 ;公式计算(年龄×5+75cm)
体重:用杠杆秤测量 ;公式计算(年龄×2+ 8kg)
最重要的是:在不同年龄,裹袖带的宽度不一样。要 根据不同年龄选择不同宽度的裹带。
测血压的简单公式:4岁以后,收缩压=年龄×2+ 80毫米汞柱,舒张压一般是收缩压的三分之二。
脉压=收缩压-舒张压。一般30—40毫米汞柱。
如果幼儿收缩压大于120毫米汞柱,舒张压大于80毫 米汞柱,需要到医院检查。
取立位测量。
测量时从后背肩胛骨下绕到乳头下缘。取结果时注 意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此外:代表长度的还有手长、足长、上肢长、下肢长;
代表横径的有肩宽、骨盆宽、胸廓横径、胸廓前后径;代 表周径的有头围、胸围、上臂围、大腿围、小腿围;代表 营养状况的有皮褶厚度等
(二)、生理功能指标:指身体各系统、各器官在生 理功能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
4、头围
头围能反映颅和脑的大小以及发 育情况。
出生的时候婴儿的头围大于胸围。 至迟到1岁,胸围赶上头围。
让被测者坐着,测量者站在他的 前面或后前,从眉间开始,回到 眉间,皮尺在后面要经过整骨粗 窿。
5、胸围
胸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呼吸系统发育和营养状况。

在婴儿3岁以下,取卧位测量;如果3岁以上,
WHO推荐的“生长发育监测图”和“综合评价法”
二、健康检查
(一)目的 了解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或身体
缺点以便及早治疗
(二)种类 1、入园前健康检查 幼儿入园前的健康检查
只在1周内有效
全面的检查 小于1岁—每季度检查一次 1-3岁—每半年检查一次 3-7岁—每年检查一次
身高≈(年龄*5)+75厘米
0—3岁的孩子仰卧在量床上,把孩子的头扶正,足板 抵住小孩的足跟。读数值要细到0.1厘米。
3岁以上,要孩子站着量,要求孩子呈立正姿势, 挺胸收腹,手自然下垂,稍稍脚尖分开。
3、坐高
从颅顶点至臀部接触底座平面的垂直高度,可表示 躯干的生长情况。
3岁以下卧位测量,3岁以上坐位测量。
建立健康检查档案 进行分析评价,统计处理 3、每日的健康观察
晨检 (一摸、二看、三问、四查) 午检
全天的观察
晚检
3)配里地雪指数
√10×体重(克) —————— ×100 身高(厘米)
4)考泊指数

体重(千克)
——————————————————
×10000
﹝身高(厘米)﹞×﹝身高(厘米)﹞
15以下有瘦的倾向,15——18为正常,18以上有
肥胖倾向。
2、发育离差评价法
是将个体儿童的发育数值和作为标准的均值及标准 差比较,以评价个体儿童发育状况的方法。
(2)按体重增长的速度来计算:小儿在最初3个月内, 每周体重增加180 — 200克;3—6个月每周增加 150 — 180克;6—9个月每周增加90 — 120克; 9—12个月每周增加60 — 90克。
注意:
测体重的时候,要用专门的 婴幼儿体重磅秤。
婴幼儿满月—7岁,最好 用杠杆称,不要用弹簧秤。 测量前特别要检查磅秤。
(一)生长发育的标准
生长发育标准是评价个体或集体儿童生长发育状 况的统一尺度。生长发育标准一般都是相对的暂 时的。
(二)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 身体指数评价法 1)、身高坐高指数 坐高(厘米) —————— ×100 身高(厘米)
2)身高胸围指数 胸围(厘米) —————— ×100 身高(厘米)
生长:整个身体器官可以用 度量衡测出来的变化,是 个 体的长大,是量变的过程。
发育:细胞、组织、器官和 系统功能的成熟是个体的,成 熟,是质变的过程。
一、生长发育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
人体的生长发育从卵细胞受精到发育成熟,是 一个长达20年左右的连续发展的过程,同时又体现
出一定的阶段性。
连续性:前后阶段相互衔接,前一阶段为后一 阶段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生长发育的相互关联性 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发育是彼此 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身体和心理的发育也是彼此相互关联、 相互影响的。 五、每个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其自身的特点
由于先天遗传以及先天、后天环境条件的差 异,个体发育不可能一致,必然呈现高矮、胖瘦、 强弱以及智力高低的不同。
态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常用的形态指标为身高和体重。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衡量儿童生长发育的科学的 标准应该是三把“尺子”:“年龄别身高”、 “年龄别体重”和 “身高别体重”。
1、体重:
(1)按体重增长的倍数来计算:已知出生体重,小 儿6个月时体重为出生体重的2倍左右,周岁时约3倍, 2岁时约4倍,3岁时约4.6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