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业综合体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

商业综合体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

水系统、供配电系统、公共照明系统、电梯监控系统等各 类 楼宇 设备 ,使用先进的现代 数字化网络技术、计 算 机技术和 控制 技术,进行集中 监测 、控制 和管理,实现办公楼 各有关设备运行安全、可靠、节约能源和人力,提供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工作环境, 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2、设计目标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监控技术对整个**************办公楼的各种楼宇自动化设备进行集中
让我们的建筑也会随心而变——建筑是永恒的,音乐是流动的,灯光是多变的!让灯光 自由组合,将大厦变得绚丽多姿!
1.4、智能灯光控制系统
2、设计目标 华大科技园工业研发及综合配套服务区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后,可使照明系统工作
在全自动状态,系统将按预先设置切换若干基本工作状态,根据预先设定的时间自动地在 各种工作状态之间转换。例如,上午来临时,系统自动将灯调暗,而且光照度会自动调节 到人们视觉最舒适的水平。在靠窗的区域,系统智能地利用室外自然光,当天气晴朗,室 内灯会自动调暗;天气阴暗,室内灯会自动调亮,以始终保持室内设定的亮度(按预设定 要求的亮度)。
3、安全保障系统
************************配套服务区安全保障系统各子统既能相对独立履各自的视频 监 视 、 入侵探测与报警 、 区域通行控制 、 安全巡查 、 车 辆管理等安全防范功能 , 又可通过相 互连接 , 交换系统控制与管理信息 , 实现基于同一操作平台上的集中控制和功能 集成, 从而形成技术防范严密、管理功能完备、操作简便的安全防范综合体系。
三、智慧楼宇发展趋势
1、智慧楼宇时代来临
三、智慧楼宇发展趋势
2、O2O智慧办公模式
在新兴业态中,智慧办公模式引人注目,受到资本市场越来越多的关注,绿地、SOHO中国等房企 纷纷抢滩登陆智慧办公领域。在智慧办公的规划设计中,提出O2O智慧办公模式,线上通过APP智慧 办公平台,实现随时随地访问合作商家。
2.6、无线对讲系统
1、系统概述 *********************配套服务区无线对讲系统具有机动灵活,操作简便,语音传递快捷,
使用经济之特点,是实现生产调度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手段。建设楼宇内无线对讲 系统对于安全保卫,设备维护,物业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将带来极大的便利。可实现高效、 即时的处理各种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造成的损失。
时考虑预留足够容量。 商业通讯网以预留前端语音点位方式考虑,端水平线缆预留至楼层弱电间内,主干部
分及电话交换设备后期由各电话运营商施工。
2.4、IPTV电视系统
1、系统概述 IPTV系统又叫交互电视,它的系统结构主要包括流媒体服务、节目采编、存储及认证
计费等子系统,主要存储及传送的内容是输,通常要在边缘设置内容分配服务节点,配置流媒体服务及存储设备,用户终端可 以是IP机顶盒+电视机,也可以是PC。
3、运营管理中心(SPOC)系统
1.2、 物业管理信息系统
1、系统概述 物业管理信息系统是专门用于*****************物业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
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它能及时反映物业及物业管理的运行状况,并具有预测、控制和辅助 决策的功能,帮助物业管理公司实现器规划目标。
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硬件设备、软件资源、数据库、远程通讯设备、人员等。
2、系统功能 口有效存储物业管理档案资料; 口高效低成本处理日常事务 ; 口加强企业内部和企业与外界及客户的联系; 口扩大企业经营服务的范围和能力; 口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 ;
1.2 、物业管理信息系统
3、系统图
1.3、楼宇设备监控系统
1、系统概述 楼宇设备监控系统通过 对******************配套服务区办公楼 内暖通空调系统、给排
2.1 、综合布线系统
1、系统概述 综合布线系统是********************配套服务区建设数字化信息系统基础设施,是将所
有的语音、数据等 系统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的结构化布线系统,为办公楼提供信息化、智 能化的物理 介质,支持将来语音、数据、图文、多媒体等综合应用。
2.1 、综合布线系统
所有的报警信号通过控制 线传送到监控中心,报警控制主机可对所有探测器进行设防、 撤防或旁路。设防时当系统发生报警,系统会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提醒安保人员。
1.5、楼宇能耗监测
2、信息通讯系统
2、信息通讯系统
信息通讯系统以成熟的网络技术标准为基础,通 过综合布线形成***********综合配套服 务区办公楼内部的数字通讯网络。提供语音电话、互联网上网、视频点播、实时转播、音 乐广播、移动电话,方便客户获得办公楼服务设施。信息通讯系统主要包含如下子系统:
该平台上今后可以灵活提供各种应用业务。
2.2、计算机网络系统
3、系统架构图
2.2、计算机网络系统
4、网络安全
2.2、计算机网络系统--无线网络系统
1、系统概述 无线网络系统为计算机外部网络系统的延伸:实现**************************服务区内的
无线上网可随意漫游,漫游过程中不会产生断网情况。 无线网络覆盖,解决了目前需要在线下、PC、手机之间多屏切换,线上线下不能互联
三、本项目智能化系统方案
1、智能化系统架构图
三、本项目智能化系统方案
2、智能化系统软件图层
三、本项目智能化系统方案
3、智慧楼宇要求—安全、协同、绿色、智能
安全 稳定 有序
实现企业精细化管理
安全运营
实现写字楼安全平稳健康发展
高效 精细 协同
数字广播
高清监控
高效协同
人员定位
车辆跟踪
智能联动
智能 协作 可靠
节约能源、环境友好
门禁管理 环境监控
数字对讲
绿色节能
电子巡更
提升企业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 本
绿色 持续 创新
1、楼宇自动化系统
1.1、 智能集成管理系统
1、系统概述 **************研发及综合配套服务区是办公、 会议及各种商务活动于一体的场所 ,作为以 提供多功能和全方位服务为主的行业,如何提高办公楼的综合服务水平、确保各种设施的 稳定运行、大幅度降低其日常运营成本等已成为物业经营管理的关键。智能化系统的信息 集成和管理的水平高低直接反映了办公楼 的档次 。
3、超级前台可以将各家公司的前台功能集合在一起;各家企业通过APP软件可以通过预定租用,将 大楼的会议室和展示区“变成”自己的,而不需要每家公司都在并非每时每刻在使用的会议室和展示 区投入。
4、云桌面、云主机,这是随即携带的办公室,所有的数据在云平台上可以实现共享,这样以后出 差、回家加班不用带厚重的笔记本电脑。
2、系统结构示意图
2.2、计算机网络系统
1、系统概述 *****************配套服务区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在整个办公楼范围内可实现信息资
源共享,建立综合信息服务,实现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以及宽带接入互联网等所有信 息化时代所需要的功能。
2、设计目标 口高可用性、高安全性、高可管理性、高智能性为数据通信提供的统一的网络平台; 口能够更好地支持视频、IP语音等多种业务需要,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口办公楼智能网络不仅仅是用户宽带上网办公的平台,同时也应该是应用的平台,在
共通的问题。打造O2O智慧办公模式,线上通过APP智慧办公平台,实现随时随地访问合 作商家。
在室外、地下室、大堂、多功能厅、大楼管理办公区域等公共区域设置无线局域网。
2.3、IP电话系统
1、系统概述 系统主要用于大楼内部与外界的电话通信,目前国内电话交换系统接入,以电信虚拟
网、PBX程控交换机、IP电话三种方式为主。 设计采用电信虚拟网技术做为办公楼电话交换系统,在电话机房、弱电间等桥架设计
3.1、IP视频监控系统
1、系统概述 *******************配套服务区视频监控系统是用于对 监控区域内的人 流、物流情 况
进行宏 观监控防范,它可以通 过监控图像 及时掌握 监控区 域的 情 况。 该系统遍布办公 楼 的各个重要位 置,值班人员可在管理中心进行全面监 控,全面保证了大楼的安 全控制 。 如发生意 外事故, 值勤人员将在 第一 时间会作出反应 ,对相关的情况及时处理,将损失 降低到 最低 程 度。
3.1、IP视频监控系统
2、系统结构示意图
3.1、IP视频监控系统
3、智能分析技术,变被动监控为主动监控
3.2、入侵报警系统
1、系统概述 **********************及综合配套服务区入侵报警系统是通过探测 装置对建筑内外重要
地点和区域进行入侵防盗防范,它可以探测非法入侵,并且在探测到有非法侵入时,及时 向有关人员示警。并在周界围墙、机房、财务室、重要办公室、残卫等处设置探测器、紧 急按钮,当发生紧急或突发情况时,向中心发出报警及紧急求助信号;做到防范于未然。
E1为二十层,建筑高度 78.9m; E2为五层,建筑高度 23.4m; E3为十七层,建筑高度 67.3m; E4为三层,建筑高度 12.3m。 地下一层主要为汽车库、设备用房及厂房附属用房,地面以上主要为丙类 厂房。火灾危险区域属于23区。
二、设计原则
1、遵循原则
二、设计原则
2、统一通信协议架构
商业综合体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
目录
一、项目概况 二、设计原则 三、智慧楼宇发展趋势
1、智慧楼宇时代来临 2、O2O智慧办公模式
四、本项目智能化系统架构
1、楼宇自动化系统 2、信息通讯系统 3、安全保障系统 4、办公自动化系统 5、一站式数据中心-云系统 6、配套工程
一、项目概况
******************8研发及综合配套服务区为高层厂房。工程总建筑面积 97724平方米,地下二层,地上分为四栋厂房,其中:
的实时监测和控制,为用户提供舒适、便捷的工作环境,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资源的优化配 置和系统的优化运行达到节约能源和人力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