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师生关系的时代特点

师生关系的时代特点

师生关系的时代特点
1、师生关系的业缘性
师生关系的业缘性意指师生关系基于教师的职业身份形成的交往特性。

(1) 业缘性的师生关系相对于人类血缘性的师生关系而言。

在传统中国,教师与学生之间依靠类血缘关系来维持,师生之间有着近似性的“父子”亲情,教师就是学生的家长。

(2)教师的业缘性教育与家庭的血缘性教育存在矛盾。

血缘性教育是教育者基于血缘关系对受教育者进行的教育,教育的实施主体通常是父母、兄长等与受教育者有血缘关系的人,家庭教育是血缘性教育的典型形式;业缘性教育则是教育者基于职业关系对受教育者进行的教育,教育的实施主体是教师等与受教育者有业缘关系的人,学校教育是业缘性教育的典型形式。

血缘性教育的施教主体主要是父母。

作为爱的直接表达,中国的父母将子女理解为生活的全部,构筑起以子女为中心的家庭生活,血缘性教育也由此走向了以子女为中心的个人本位。

业缘性教育的施教主体主要是教师。

教师代表国家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的职业使命决定了学校教育必然以社会为本位,它强调的是社会整体价值,追求的是社会公利。

业缘性教育与血缘性教育的价值本位的矛盾,往往成为师生冲突的终级根源。

(3)师生关系的业缘性强化而类血缘关系的淡化,直接后果是“师道尊严”传统的消解。

2 、师生关系的交互性
师生关系的交互性是指师生关系的交流和互动特性。

师生关系的交互性通过师生之间的交往行为来体现。

( 1)交互性体现着师生之间的平等性。

( 2)交互性体现着师生之间民主性。

( 3)交互性体现着师生关系的增益性。

3 、师生关系的生成性
师生关系的生成性意指师生关系是一个由发生走向发展、由浅表走向深化、由表象触及心灵的过程。

师生关系的生成性代表着师生关系的历时性,是对师生关系的动态表述,意味着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教师与学生身份的简单规定,而是师生之间的用心呵护和行动履践。

(1)生成性意味着师生关系发展的渐进性。

(2)生成性意味着师生关系的可修改性。

(3)生成性意味着意味着师生关系的未来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