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失了的恐龙》教案1

《消失了的恐龙》教案1

搬运恐龙化石的视频
清理恐龙化石的视频
复原恐龙化石的视频
7、学生观看视频,看完视频,说说感受?
8、学生自由谈感受。
三、合理想象和推测
1、课件出示:
霸王龙头骨化石图片
恐龙蛋化石图片
鱼龙化石图片
2、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恐龙化石图片展开合理的推测和想象。
3、谈话:大家的推测与想象真了不起,都快赶上真正的科学家了。下面老师要特别奖励你们一组图片。
被科学家还原出来的各种恐龙化石图片
还原出来的各种恐龙化石
中华恐龙园的一些实景相片
4、看完思考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恐龙化石在科学研究中有哪些作用?发掘还原恐龙化石有何重要价值?
5、学生以小组讨论,记录员及时记录小组交流成果,然后派代表在全班汇报。
6、教师进行及时的评价与鼓励。
四、为不同的恐龙寻找对应的化石模型
消失了的恐龙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 科学
3.课时: 1
4.学生课前准备:
收集和查阅关于恐龙的文字、图片、视频以及模型。
5.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视频资料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知道恐龙化石的挖掘过程。
2、能根据不同恐龙的特点找出与它们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恐龙化石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愿意了解与恐龙有关的各种问题。
二、交流有一下你们小组整理好的信息。
2、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做简要汇报。
3、展示恐龙的图片
三、自主探究恐龙化石的发现
1、提问:恐龙已经消失了,你们是怎么知道恐龙这么多知识的?
2、学生回答:通过化石来了解。
3、关于恐龙化石,你们又知道哪些信息?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按照“交流恐龙资料——了解化石的发现过程和作用——研究化石模型”的活动顺序编写的,教学内容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通过让学生针对课题自问自答或他答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前概念;第二部分是通过观看文字、图片、录像等资料,知道恐龙化石的发现及还原过程;第三部分是让学生研究恐龙化石的模型,根据恐龙化石展开合理的推测与想象,体验恐龙化石对科学研究的重大意义,激发学生探究恐龙奥秘的持久兴趣。
1、科学家通过恐龙化石的骨骼还原出恐龙的原型,今天我们也做一回小科学家,为每一只恐龙找相应的化石模型。
2、出示五幅恐龙化石
梁龙图片
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龙图片
剑龙图片
长颈龙图片
似鸡龙图片
梁龙化石模型
三角龙模型图片
剑龙模型图片
长颈龙化石图片
似鸡龙化石模型
3、仔细观察找出与众不同的地方
4、用语言描述
5、分组为恐龙找化石
6、各组交流说出理由
接着通过对恐龙化石的挖掘视频的观看,让他们说说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目的在于让学生意识到现在的人们对恐龙的认识和了解是源于科学家的不断发掘和研究,是源于对化石的研究,为下一课教学奠定基础。同时也体会到科学家工作的辛劳与艰辛,受到情感上的震撼。
这节课的不足就是对学生准备的恐龙图片估计不足,有些恐龙,我都不认识。以后要多掌握有关恐龙的知识,做到胸有成竹,才可以应对学生各种提问。
7、教师小结
五、拓展延伸
1、消失的恐龙带给我们人类怎样的思考?
2、利用网络搜集资料,了解化石是怎样形成的?
六、教学反思
在课前我让学生搜集有关恐龙的资料,课堂上我让学生通过对恐龙图片、模型、资料的介绍,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既解决了学生的疑问,同时也引发出下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恐龙”有一个的理性思考,
4、学生自由回答,交流问题。
5、谈话:通过交流发现同学们知道的真多,那恐龙化石到底是怎么被发现和挖掘的呢?
6、在我们的课本中,有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请大家先自学教材内容,然后小组交流。
7、学生交流自学内容。
8、恐龙化石的成功还原,离不开科学家的辛勤劳动?那么我们想不想更深切地感受一下恐龙化石被科学家发掘、清理和还原的过程?
教学重点
知道恐龙的挖掘过程。
教学难点
知道恐龙化石在科学研究中具有的重要价值。
四、教学方法
搜集资料,交流收获,观看课件、合理推测。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1、播放恐龙的视频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提问:视频中的这种动物是什么?
3、学生回答。
4、师谈话:恐龙在2亿年前在地球上占统治地位,那时天上飞的,水中游的,地上跑的都是恐龙,可是在6500万年前却突然从地球上消失了,你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消失了的恐龙”。---板书课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