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训练指导【理论疏导】第一.增强文体意识。
第二.加强细节描写。
【无细节描写】军训时,教官要找一个体育委员,你就毛遂自荐第一个冲了出来,跑到教官面前,教官笑了笑,就这样你当上了体育委员。
每天除了和我们接受同样的训练外,还要训练几个不好的。
又一次我们几个偷懒,在旁边休息,作为一个体育委员,他硬是把我们几个给拽了起来。
我当时很恨他,但这种恨转瞬即逝,因为我认为他做了自己应该做的是,尽到了责任,是一个好班委。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俩渐渐的熟悉。
到了初三,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铁哥们,终于,我们坐在了一起,他成了我的同桌。
或许这是天意吧,我们就这样形影不离,有他的地方就有我,私下里我已经把他当成我哥哥。
每当我不高兴的时候,他总是给我讲笑话,逗得我哈哈大笑,好像有他的地方就有欢乐。
【有细节描写】可没过多久,爷爷又回来了。
他悄悄地走进病房,手上多了个饭盒,轻声对我说:“我熬了些粥,你奶奶醒了肯定会饿的,你先回去吧,我在这看着,待会儿你还得上学。
”爷爷在奶奶的床边坐了下来,静静地看着奶奶。
我走出病房转身掩过房门。
在门将要闭合的一瞬间,我看到夕阳的余晖洒在爷爷花白的头发上,流淌在奶奶熟睡的脸上,一切是那么的温馨、安详……第三.精当的抒情和议论。
不一会儿,我们便到车站了。
母亲问我冷不冷,我努力地摇了摇头,生怕母亲担心。
母亲用双手握着我的手,一双粗糙而略显苍老的手,这是陪伴我走过风风雨雨、为我付出不求回报的手。
温暖的双手融化了冰雪,温暖了我的心,一股暖流在空气中流动着。
因为爱,因为有你陪伴,我的生活不再寒冷。
——谭琛《一路有你陪伴》第四.加强审题与立意。
第五.写好开篇和结尾。
有一种情,穿越千年也不老;有一种爱,痛到心碎也无痕。
一路上因为有你,我才会笑对人生;因为有你,我孤独的心才得到蒸发,甚至升华。
——唐晓玉《一路有你陪伴》流年经月之中,无情岁月蚕食着父亲的容颜,流下一脸的沧桑。
每每阅读父亲,心中都积淀起一层层感悟。
父亲,一路有你陪伴,我的一生无怨无悔。
——孙丹丹《一路有你陪伴》岁月一年年地轮回,日子如流水般逝去。
我裸着足,站在时间的河流边上,回头看来时的路。
十六个春秋里,成长的印记刻在身上,塑造成现在的自己。
磨平了所有的幼稚与锋利,展露出一颗永恒的好奇心。
——高塬《好奇心》第六.提高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
“我曾无言地伫立,凝视江水中的身影,倍感失意。
”“我曾在这秋水之畔终日无言地伫立,凝视江水中那寂寞瘦削的身影,倍感失意,就象所有跋涉在官场仕途的文人,孤独的我常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失意。
”回家了,老爸黑瘦的脸上露出了欢喜,妈妈用粗糙却暖暖的手摸摸我的脸:“瘦了!”于是又有一桌过节般的饭菜,熟悉的一切,给我满眼的泪水。
第七.注意手法的运用。
第八.几点做法。
1、作文训练系列化2、充分利用高考作文试题及高考优秀作文。
3、多提供一些经典素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思想认识水平。
学习记叙文的细节描写【导语】细节描写是记叙文写作的核心。
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曾说:“我可以告诉你一个秘决,这也是我多年没有告诉别人的经验——那就是多写细节……细节是生动的,像春天的树干上生出的绿叶和花朵。
有了它,文章就有了生气。
”细节描写是文章中的花朵,它能表现人物,突出主题,美化语言。
一篇文章有了鲜活而独特的细节,也就有了亮点,文章会因细节而精彩。
所以,我们要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写出出色的细节来。
【概念诠释】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某些细小的言行举止或细微事物的描写,也有人把描写细致的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也视作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揭示时代背景、典型环境,推动情节发展、增强故事氛围,揭示主题思想等最重要的方法。
细节描写可以分为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场景描写、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细节。
【方法引领】1、细节要典型。
典型,就是要善于抓住最能反映人物的性格,表现文章中心的细节来写。
细节必须是有价值的。
所谓有价值就是细节描写必须为刻画人物性格特征和深化主题服务的,并不是说只要写得“细”就可以了。
优秀作文《父亲》有这么一段细节:“冬天,纷纷扬扬的大雪下起来了,河水也结冰了,父亲仍旧要送我上学。
看着这天气,我迟疑了。
……我走出门,就惊呆了,天啊,父亲只穿着一双破旧不堪的解放鞋,而且连袜子也没穿,那露出的脚趾不住地往里缩。
再看看我脚上崭新的运动鞋,我流泪了。
”这个片段以小见大,表现父亲供孩子上学的艰难,通过父亲的鞋和我的鞋的对比,表现了父亲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的心理特征,加之在这特殊的艰苦的自然环境中,更加反衬父爱的无私和伟大。
再比如,鲁迅在《祝福》里几次写到鲁四老爷“皱一皱眉”,这种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便深刻地暴露出封建绅士厌恶寡妇、维护旧礼教的反动立场和丑恶灵魂。
细节必须是独特的。
所谓独特是指细节的与众不同。
写父母的爱,如用自己生病发烧父母细心照顾,下雨父母来接为了顾孩子自己淋湿了等等这些大家都用的细节,就不能不使人感到一般化。
同样写父爱,下面两个同学是这样写的:“小时侯上幼儿园,有时赶上下雨,要是父亲来接我,就像现在这样,爷俩在一件雨衣里……这时候我觉得父亲的背好宽好厚,还散发着一阵阵的热……。
是啊,我大了,而父亲却老了,虽然车子很平稳,但父亲却不停地喘着粗气,每蹬一下,他的背总要伏下,起来,再伏下……”“今天,家里吃蟹,父亲见我吃得很香,便把他那只也给了我,我吃完了,放下碗出去玩了,跑回家要球拍时,我发现父亲正在吃他刚才给我并被我吃得精光的那只蟹壳,生怕漏掉了什么。
最后,实在在里头找不到什么,他又把饭填进蟹壳,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相同的父爱,不同的细节,这就是细节的独特性,演绎着相同主题文章的不同特色。
鲁迅在他的小说《孔乙己》中写孔乙己第一次出场,在买酒时他“排出九文大钱”,这一细节表现出孔乙己作为底层文人讲面子、好显摆、穷酸迂腐的个性,揭示了封建制度对人的迫害。
孔乙己的这一动作细节是典型的,独特的。
2、细节要真实。
所谓真实,是指细节来源于生活,能够精确而又惟妙惟肖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的特征,真切感人,不能为写细节而写细节,可以在生活基础上适当虚构但一定要合情合理,避免让人觉得虚假不真实。
比如,赵树理《套不住的手》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圆圆的指头肚儿像用树木做成的小耙子”,“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指甲”。
这一段细节描写既真实又典型,突出主人公的特征,也表现劳动人民那种健壮、勤劳的共性特征。
作家王星军写自己离开家乡母亲送别时有这样一段话:“我再一次仔细的看着妈妈:她那憔悴的脸上,挂着一丝微笑,布满银丝的头发有些凌乱,额前还沾着烙饼时蹭上的面粉。
”这段文字用了一个很好的细节,母亲额前蹭上的那点面粉,这个细节一是表现了母亲匆忙,二是表现了母亲此时一心只在儿子身上,甚至忘了自己的形象。
这个细节是多么的逼真传神!这样的细节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又怎能凭空想象呢?只有随时随地带着观察生活的“放大镜“,才能得到这样真实鲜活的细节,感人至深。
3、细节要精心刻画选准点是细节写作成功与否的关键。
这个点最能表现人物和主题,能渲染氛围,推动情节发展。
选点到位,主题表现和人物刻画就有了保障,点题扣题就有了保障。
在记叙类的文章中,应选择最能表现主题和人物的“动作点”,以动作细节描写为主,辅以肖像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和环境细节描写等进行综合细描,把语言的力量集中到一处,最大程度地展现出文章的内涵和精彩。
如果把动作发生以前、发生过程中、结束以后的情况等等全都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文章就没有了重点,我们只能知道人物每一步所做的内容;而且容易形成流水账,篇幅冗长,笔墨均分,乏味而平淡。
这是同学们在记叙事情的时候,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动作进行的过程中必有精彩的亮点,把握住这个亮点进行具体描写,不仅能突出事情的重点部分,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等等,还给读者留下强烈而深刻的印象。
选定了细节后,一定要运用多种手段对这个点浓墨重彩,着力渲染。
细节渲染可以在标点使用、动词形容词叠音词的使用、比喻反复排比对比等修辞的使用等方面加强。
细节可繁可简,关键在于是否有利于中心的表达。
一篇考场文章,不必写过多的细节,能够抓住两三个写就可以,要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片段赏析】①语言细节描写:孔乙己“多乎哉?不多也”、“读书人窃书不算偷”。
寥寥几笔,把孔乙己这个人物思想和盘托出,“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构成了孔乙己性格的基本单位,一个穷困落魄却又虚荣性十足的科举制度的牺牲品的形象跃然纸上。
这种简笔勾勒的方法,就是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碎,少做作,勿卖弄”的集中体现,虽惜墨如金,却生动传神。
鲁迅的小说《故乡》塑造了一个深受剥削压迫的淳朴农民的典型形象——闰土。
小说在闰土的语言细节描写中,巧妙地借用标点符号,来表现闰土这二十多年来的变化。
共有六句,其中却有了9个省略号,给人印象特别深的有两处:(1)见到“我”时,“闰土态度恭敬起来,分明的叫道:…老爷!‟……”(2)当“我”问他景况时,“他只是摇头,…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不好‟”。
第一句写闰土的变化,一声“老爷!”破坏了他们往日的黄金般的友谊,在他们感情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一个省略号,真实而细腻地表现了闰土矛盾、痛苦的心理及令人为之惋惜的悲哀的变化。
第二句分明是写闰土性格变化的社会根源,省略号显示了他的声音低微,又断断续续,正是“饥荒,苛税,兵,匪,官,绅”把他折磨成一个“木偶人”,使他走向痛苦的深渊。
这省略号里,浸透了闰土的血泪,包含了人生的辛酸。
《项脊轩志》中,通过老妪回忆先母事: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一个细节,其情其景历历在目,无怪“(妪)语未毕,余泣,妪亦泣”,就算是读者,我们能不感动流泪吗?我们要搜集那些最有个性化最能表现主题的语言,运用到作文中。
②行动细节描写运用动词,对描写对象作动态造型,是细节描写中十分常见的方法。
……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走了。
”(鲁迅《药》)作者对康大叔取钱的动作描写,用了“抓”“捏”等动词,准确地写出了他接钱、数钱的熟练程度,生动地刻画了康大叔凶狠、贪婪、惯于敲诈的丑恶嘴脸。
孔乙己的“排出九文大钱”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
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孙犁《荷花淀》)作者用“震动”、“吮”两个动词准确、细致而生动地写出了水生嫂得知丈夫明天就要上大部队去的消息之后丰富、复杂、细腻的情感世界及其微妙的心理变化,一个关心丈夫,体贴丈夫,但又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的思想进步的青年妇女形象跃然纸上,换上“擦”“吸”这样的词语不符合水生嫂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