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区主要造林树种的造林技术黄土高原区主要造林树种有油松华山松华北落叶松樟子松侧柏新疆杨毛白杨银白杨胡杨河北杨小叶杨旱柳垂柳泡桐白榆沙枣刺槐槐树臭椿杜仲文冠果梭梭花棒柽柳柠条狼牙刺紫穗槐沙棘杞柳枸杞玫瑰苹果树梨树杏树李树核桃树柿树枣树山楂树葡萄树花椒树。
1.刺槐1.1生态学特性刺槐对土壤要求不严,能在沙土、壤土、粘土、风化石砾土甚至页岩矿渣堆上生长,最喜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湿润的粉砂土、砂壤土和壤土。
对土壤酸碱度也不很敏感,无论在中性土、酸性土抑或含盐量在0.3%以下的盐碱土上皆能正常生长发育。
但当底质过于坚硬粘重、排水通气不良时,生长受限。
刺槐在土壤水分充足时生长快,干形直。
但它并不耐水湿,当土壤积水或水分过多时,常发生烂根和紫纹羽病,重者招致整株死亡。
刺槐还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在石质山地,其抗旱性超过臭椿,在沙荒地区胜过加杨。
但在久旱不雨的严重干旱季节,往往会出现枯梢甚至大量死亡现象。
刺槐怕风,栽植在风口处时生长缓慢,干形弯曲,易发生风折、风倒、倾斜或偏冠。
1.2造林技术(1)造林地选择。
刺槐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沙土、壤土、粘土及石砾沙壤上均可造林,在酸性、中性和含盐量在0.3%以下的盐碱土上能生长,刺槐是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
(2)整地。
依据地形和立地条件,因地制宜采用鱼鳞坑、水平阶、反坡梯田等整地方式。
槐树根系深广,整地规格应大,一般整地深度为4O~60era 。
(3)造林季节、方法与密度。
春季以2月中旬至3月下旬秋季以lO月中旬至11月中旬较好。
牵4槐~般采用截干造林效果好,截干高度不超过3em,营造水土保持林和薪炭林,每亩栽植300株左右,营造速生用材林每亩160 200株。
在干旱条件下每亩60~100株为宜。
(4)混交造林。
刺槐可与松类、柏木、紫穗槐等混交,混交方式以带状或块状较好。
(5)幼林抚育。
刺槐造林后忌草压,因此造林后几年内的松土、除草工作,对提高造林存恬率和促进幼林生长有很大的作用。
【1】伍征明.刺槐的经济价值与造林技术【J】.湖南林业科技:2002.29(1).2.臭椿2.1生态学特性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重粘土和积水区生长不良。
耐微碱,pH的适宜范围为5.5~8.2。
播种育苗容易,以春季播种为宜。
在黄河流域一带有晚霜为害,春播不宜过早。
立地条件较好的阴坡或半阴坡也可直播造林。
臭椿对病虫害抵抗能力较强。
常见病有白粉病。
旋皮夜蛾、蓖麻蚕是主要的食叶害虫,为害苗木。
斑衣蜡蝉是常见的刺吸害虫。
臭椿沟眶象、沟眶象是常见的蛀干害虫。
木材可供建筑、制人造板等。
根皮、茎和种子供药用。
臭椿是荒山造林、庭园和工矿区绿化树种。
叶可饲养樗蚕。
2.2造林技术(1)造林方式选择由于臭椿树怕积水,因此造林地不宜选择低洼积水地。
(2)直播造林技术在春季于提前整好地的丘陵山地进行直播造林,整地有鱼鳞坑、水平阶、水平沟等方式。
每穴播种1O~2O粒,播深以2cm左右,播期宜晚不宜早,以防止早春干旱与早霜的危害。
即使在干旱年份,到雨季也会陆续出苗。
根据苗木保存生长情况,可于次年春季开始逐步间苗。
(3)植苗造林技术植苗造林关键是掌握“适时”和“深栽”。
带干栽植,春季宜迟不宜早,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椿苗上部壮芽膨大呈球状时栽成活率最高;干旱地区需适当深栽,深度以超过根颈15em为宜。
截干造林,春季截干造林需早栽,时间应在3月上、中旬土壤开始解冻后的早春进行。
要掌握“深埋、实砸、少露头”,原则埋土深度超过根颈约15cm,上端与土面取平或露出lem。
(4)选择适宜的造林模式与栽植密度臭椿为喜光性树种,叶片大,不耐荫,造林密度不宜过大。
植株保留密度要根据经营目的、立地条件灵活掌握,在立地条件较差,土壤干旱瘠薄,造林难度较大的情况下,以营造水土保持林为主要目的,可以采用乔灌混交林,每900—1 200/hm。
株臭椿与900~ 1 200/hm。
株灌木进行带状混交,水平阶内栽植臭椿,鱼鳞坑内栽植灌木的造林方式。
在立地条件较好,以用材林为主目标的情况下,可造纯林,每定植1 800 2 400株/hm。
(5)抚育与经营臭椿林在幼龄期要及时清理杂生灌木,以保证苗木的正常生长。
对于当年造林生长不良的苗木,可于次年萌芽前进行平茬处理,则再次萌发的主干通常生长迅速,干形通直。
(6)做到“早抚育,晚采伐”臭椿根系发达,为深根性树种,萌蘖性强,生长较快。
已有研究表明其高生长幼龄期较快,10年生前后达最大值,高生长渐缓,这有利于造林地的郁闭;径粗生长以10年生前最为迅速,生长减缓期到来较迟;材积生长量第1次高峰期出现在15~20年,第2次高峰期出现在50年生,且第2次高峰生长量比第一次高峰要大50%,由此可知,臭椿不仅早期材积增长较快,而且中后期材积增长更快。
因此生产上要利用臭椿的生长发育特性,及时调整或控制林木密度,并延长林木生长期,做到“早抚育、晚采伐”。
【2】胡从叶.臭椿造林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0).3.油松3.1生态学特征油松为阳性树,幼树耐侧阴,抗寒能力强,喜微酸及中性土壤,不耐盐碱。
为深根性树种,主根发达,垂直深入地下;侧根也很发达,向四周水平伸展,多集中于土壤表层。
油松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要求并不严格,但要求土壤通气状况良好,故在松质土壤里生长较好。
如土壤粘结或水分过多,通气不良,则生长不好,表现为早期干梢。
在地下水位过高的平地或有季节性积水的地方不能生长。
油松的吸收根上有共生的菌根,因此在栽培条件上有一定的要求。
3.2造林技术1 造林地选择扩大油松栽培范围主要是干旱沙地和黄土高原沟壑地,在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沙地上发展油松则很有前途。
油松造林,要重视选择适宜的地形部位。
在较干旱的低山丘陵及西北黄土地区,土壤水分是油松成活、生长的重要因子,因此,一般只能在阴坡、半阴坡造林。
为培育油松大径级用材林,应选择土壤深厚肥沃、排水通气良好的造林地。
2 细致整地造林整地是人为地控制和改善环境条件,使其适合于林木生长的一种手段。
北方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分配不均,是不利于造林的主要矛盾。
林木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全靠天然降水。
如何将有限的天然降水蓄存起来,并使林木得到充分利用,细致整地则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措施。
油松造林的整地方法比较多样,主要取决于造林地条件。
常用的方法有:(1)水平条(水平阶)整地。
(2)鱼鳞坑整地。
(3)水平沟整地。
(4)反坡梯田整地。
(5)带状整地。
3 密度适宜油松幼年时生长较慢,干形不够端直,侧枝又较粗壮,再加上造林地的立地条件一般较差,所以要适当密植,华北地区油松造林多采用丛植(2~5株一丛)在近山,低山接近居民点地方,群众对薪柴及小径级用材有迫切要求,造林密度可大些,每亩440~666株。
在中山地带深厚土壤上培育大、中径级用材林时,造林密度可小些,每亩240~440株。
密度过小,则难于郁闭成林或难于培育通直良材。
4 混交造林(1)油松与灌木行问混交。
(2)油松与阔叶伴生树种作行间或带状混交。
(3)油松与橡栎作带状或块状混交。
(4)油松与其他针叶树种混交。
5 造林方法(1)植苗造林。
油松植苗通常选用项芽饱满、根系发达、叶色浓绿、高径规格符合标准,没有病虫害的1~2年生播种苗。
春、秋造林用2年生苗把握较大,但用1年生苗只要措施得当,也能取得良好效果。
(2)播种造林。
播种造林要求土层深厚、土壤水分充分而稳定的造林地,一般以阴坡为主。
有冻拔害及鸟兽害的地方,不宜采用。
【3】方有海.油松造林技术【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34).4.小叶杨4.1生态学特性为暖温带树种。
喜光,喜湿,耐瘠薄,耐干旱,也较耐寒,适应性强,山沟、河滩、平原、阶地以及短期积水地带均可生长。
生长迅速,萌芽力强,但寿命较短。
根系发达,固土抗风能力强。
木质轻软细致,纹理通直,易加工,为优良的建筑材料和造纸原料,也可作家具、火柴杆。
小叶杨对土壤要求不严,沙壤土、黄土、冲积土、灰钙土上均能生长。
山沟、河边、阶地、梁峁上都有分布。
在长期积水的低洼地上不能生长。
在干旱瘠薄、沙荒茅草地上常形成“小老树”。
小叶杨根系发达,侧根水平伸展,须根密集。
4.2造林技术l 造林地的选择小叶杨适应性强,在石砾土、贫瘠插沙土、重粘土等地方,虽能生长,但生长不良。
因此,造林时,需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好造林地。
适宜小叶杨的造林地有黄土丘陵沟谷、山间零星平地、沙丘脚低地、沿河漫滩、河岸溪边等,但以土质湿润、肥沃的地方或“四旁”为宜。
2 造林方法小叶杨主要采用植苗造林和插干造林,也可埋条造林。
2.1植苗造林通常用l~2年生壮苗造林。
栽植时,要掌握根系舒展,切勿窝根,适当深埋,栽后踏实。
“三耕两靶一镇压”,即第一年秋深耕,第二年春耕靶后秋季再深耕一次,第三年春镇压后造林。
2.2插干造林常选用1~2年生,粗2cm左右的杨树枝干,截成长4O~50cm。
栽植坑40cm×40cm×40cm。
造林时直接插入坑内,要掌握深埋、少露、砸实的原则,上端露出地面3~5厘米。
3 造林密度一般采用2m×3m、2m×4m或3mX 5m。
机械造林株行距3m×5m或4m×6m。
具体造林密度,应根据造林的目的及当地的立地条件而定。
4 混交造林小叶杨混交树种选择得当,配置适宜,可以促进林木速生丰产。
小叶杨可与紫穗槐、柠条、沙棘(黑刺、醋柳)等灌木混交。
【4】李凯峰,李东升,陈霞,杜宝昌,刘炳友.小叶杨造林技术【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32).5.新疆杨5.1生态学特征喜半荫,喜温暖湿润气候及肥沃的中性及微酸性土,耐寒性不强。
生长缓慢,耐修剪。
对有毒气体抗性强。
杨属适应性强,生长迅速,为各地营造速生用材林、防护林、行道树和绿化的重要树种,木材轻软,纤维长,供建筑、板料、火柴杆和造纸。
杨属一些种常为森林天然更新的先锋树种,胡杨为中国西北部重要抗旱树种。
5.2造林技术1.、地块选择新疆杨造林地的土壤含盐量应小于0.4%、选择土层厚度在1米以上的沙壤土及轻壤土。
二、栽植方法在造林前夏秋深翻地30厘米,平整土地,修筑林地排灌渠道。
对盐碱粘重的土地,在造林前一年进行漫灌洗盐压碱。
之后,标定植树位置后挖坑,定植坑为0.8~0.8~0.8米,每个坑内施土杂肥40千克左右。
造林时遵循“一平三随五不栽”原则,一平:平整随灌水;五不栽:整地不平不栽,坑不合格不栽,盐碱或砾石不换土不栽,灌不上水不栽,弱苗、劣苗不栽。
定植做到:“两条直线”,即苗木高低一条线,行直一条线;“三个一样”:株行距一样,苗粗细一样,坑大小一样。
三、壮苗造林采用2年根1年杆壮苗造林,新疆杨造林成活率达到98%,保存率达到92%以上;比用1年根1年杆的新疆杨壮苗造林,提前2-3年郁闭成林。
四、造林密度1.宽窄行造林新疆杨一般20年即可成林,新疆杨是喜光树种,只有通风透光条件好,’才能生长健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