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党群关系攸关党的生存、巩固与发展,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新形势下,党所面临的执政环境、执政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得党群关系呈现出一些新问题,党群关系面临新的挑战。
针对目前党群关系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如下:加快发展,满足群众物质文化需求;建立和健全党群沟通与监督机制;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构建利益补偿机制等等。
关键词:党群关系;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7-0015-02面对风云多变的国际环境,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需要我们党认真分析党群关系出现的新问题,积极探索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途径。
所以,新形势下构建和谐党群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党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巩固自身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
一、新形势下影响党群关系的突出问题第一,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与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不均衡,降低了人民群众对党执政能力的期待,有害于党群关系的和谐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人民群众的社会利益需求逐渐多元化,但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程度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还有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方,部分群众生活比较艰难。
与此同时,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原有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已经不适应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而党员干部对思想政治工作缺少系统性创新与转变,造成党群思想不协调,阻碍了党群关系的和谐发展。
第二,党风不正、消极腐败现象给党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是影响党群关系和谐的重要问题。
社会转型时期,党的建设上存在着工作体制不完善,导致党风不正的问题,存在着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少数党员干部以权谋私,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而目前反腐败的力度、措施与效果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
如公权私用问题屡禁不止,有些部门“靠山吃山、靠权吃权”,国家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导致各行业、各领域中掌握权力的人利用权力进行“权钱交易”以牟取私利,产生贪赃枉法、行贿受贿、敲诈勒索、腐化堕落等腐败问题。
这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与诚信,恶化了党群关系,削弱了党的执政基础。
第三,经济社会结构迅速转型出现的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导致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群体分化日益明显,加剧了社会群体利益间的矛盾,影响党群关系的和谐发展。
利益与资源的分配问题在任何国家和社会中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甚至关系到一个国家社会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的是平均主义分配政策,社会收入差距很小,虽然生活水平不高,但是大部分人对分配问题无太多怨言,社会利益格局比较稳定。
而现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变革速度加剧,社会利益格局变化明显,社会群体分化日益突出。
表现为收入差距过大,出现基尼系数扩大、贫富悬殊的现象,导致部分人民群众特别是处于弱势地位的低收入群众对国家的收入分配制度不满意,甚至将这种不满意逐渐演化成对执政党的不满。
这种利益分配的失衡,使得人民群众充满不安全感,严重影响到党群关系的和谐。
第四,改革政策不配套,不完善,致使弱势群体日益被边缘化,部分弱势群体利益受损。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城乡差距、多元化主体的存在及我国渐进型改革中的失误等原因,导致我国社会部分群体呈现弱势化趋向。
表现为:饱受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的双重困扰;劳动权利呈弱化态势;劳动技能水准下降;社会保障水平较低。
弱势地位的人民群众为改革付出了沉重代价,是改革代价的承担者和利益的受损者,他们逐渐成为社会边缘群体。
这部分被边缘化的群众对党失去了亲近感和信心,甚至公开表达心中的不满,这无疑严重制约党群关系和谐发展。
第五,制度体系存在功能障碍,导致利益表达渠道不完善,群众诉求难,影响了党群之间的有效沟通。
党群关系的维系有赖于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
信访制度存在机构重叠设置、功能紊乱等现象,使得信访机制也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利益诉求。
加上一些地方对信访问题重视不够、解决不力,推诿扯皮不作为,对待信访群众的反映的疾苦置若罔闻,不能及时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和切身利益问题,导致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利益申诉、权利救济缺乏实质性的制度保障。
群众的利益如不能通过制度体系予以保障和保护,就会衍生出一些体制外的解决方式,这无疑加剧社会风险,激化社会矛盾,妨害党群关系和谐发展。
第六,部分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化,群众工作能力弱化,疏于管理人民群众的民主民生问题,影响了现实中的党群关系。
一些党员干部缺少与群众交流沟通、为民服务意识不强;做群众工作的思维方式、工作机制不够科学、有效,不能适应新情况;社会管理工作中,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对于民主民生问题疏于关注。
这些问题都离间着现实生活中的党群关系。
二、新形势下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对策第一,加快发展,满足群众物质文化需求。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
现如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依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所以我们党要通过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第二,建立和健全党群沟通与监督机制,同时强化党内管理,以反腐倡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
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铲除滋生腐败现象的土壤,坚决遏制腐败现象,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基层组织成为凝聚民心、促进和谐的桥梁。
强化党内管理,建构从严治党的长效机制。
加强对党内领导干部的道德教育和行为管理,强化党内监督、问责及惩处的一体化构建,同时,要切实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水平。
第三,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利益统筹兼顾,构建合理的利益整合机制,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利益统筹兼顾。
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首先,必须加快发展生产力,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利益需求。
其次,构建合理的利益整合机制,缩小贫富差距。
要坚持社会公平原则,加大力度调节收入分配的格局,要通过制度创新来整合利益,使各阶层的利益都得到合理实现与保障。
同时,要公平地分配利益负担和改革成本,建立体现公平与公正的社会利益机制,维护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
要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探求符合我国当前发展现状的利益分配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利益分配问题。
要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以缩小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第四,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构建利益补偿机制,使利益受损的弱势群体得到应有补偿,形成正确的利益导向和平衡机制。
坚持以人为本,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在制定政策制度方面,要突出解决那些在改革中作出牺牲,切身利益受损的弱势群体的问题,关心弱势群体群众疾苦。
例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重视低收入者、下岗失业人员等边缘群体的权益;完善就业机制,缓解就业压力等。
第五,完善制度体系,构建和谐党群关系制度环境。
首先,建立公正的社会主义宪政体制,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的基础上,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政治协商制度、完善基层自治制度,通过民主制度建设,维护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其次,信访部门要改变机构重叠设置,办事效率低下等现象,认真对待信访群众,倾听群众疾苦,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和切身利益问题。
第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做好群众工作,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民主民生工作,要听民意、解民忧、惠民生,密切党群关系。
党员干部要端正态度、明确职责,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把群众工作贯穿到社会管理各个方面,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同时要完善责任型服务型政府建设,创新公共服务理念,党的各项政策要符合群众的利益需求,要注重解决民生问题,履行好公共服务职能,要加快经济发展,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三、结语中国共产党要和广大群众联系在一起,才能实现党的执政宗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化的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确立了无比密切的党群关系,形成和建立了一系列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制度。
但随着形势变化,现有的制度体系在运作中存在着局限性,一些制度不符合时代要求、党的愿望、群众利益,制度的系统化、体系化、配套化建设严重滞后,制度间的协调运转机制不畅通,制约了党群关系的提升。
所以,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构建和谐党群关系,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1]王秀琴.新形势下影响党群关系的突出问题及深层次原因探究[j].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2,(2).[2]朱蕤洁.构建和谐党群关系:问题与对策[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2,(1).[3]李宜英.要善于破解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难题[j].中共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2,(2).[4]张炳文.创新党密切联系群众制度的基本点[j].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2,(1).[5]吕秉铎.关于新形势下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几点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2,(3).[6]黄远固.研究新问题、探索新途径在实践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j].探索,2012,(1).[7]刘涛.高度警惕党群关系中的“病变”现象[j].唯实,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