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学前双语教育”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论“学前双语教育”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论“学前双语教育”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摘要】近年来,对幼儿进行双语教育成为许多幼儿园教育的方向,也是众多教育学者研究的问题。

本文分析了学前双语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总结了目前我国学前双语教育中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师资力量薄弱、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偏差等问题,并针对这些不足提出要多借鉴国外优秀的双语教学经验,树立正确的双语教育目标,提高双语幼儿教师的素质等建议。

【关键词】学前教育;重要性;可行性一、引言双语教育的思想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著名教育家昆体良第一次提出了“双语教育”(Bilingual Education),他主张学习语言应该先易后难,先学习母语等母语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后再接受第二语言的学习。

而在美国,大约有500万幼儿生活在讲两种语言的家庭,他们可以用两种语言自由地与人交流。

随着中国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对于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国际舞台上把握更多的机会和话语权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双语教育的定义,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但是基本上可以认为是把两种语言(一般是学生的母语和另外一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育系统。

简单地说,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授课,从而达到提高外语水平和学习学科知识的双重目的。

在我国,双语教育除了运用汉语外大部分的地区外语的选择都是英语。

但是,由于我国具有55个少数民族,所以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双语教育也有可能是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

少数民族采用汉语和本民族语言进行教学,不仅能够学习到其他民族的文化知识,还能够通过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本民族的文化与历史,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留与发展。

二、学前双语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期是人的社会行为、情绪情感、性格和认知等方面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人的一生中发展速度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

对幼儿进行双语的教育不仅适应了国际化背景的浪潮而且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和能力的养成十分重要。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外语作为一种了解当代社会的工具,扮演着了解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国际社会窗口的角色。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只有了解了一个国家的语言才能够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才能为相互之间的交流提供对话的平台。

从世界格局上看,依然是一超多强的状态,英语国家主导着世界经济和政治。

因此,在外语学习中英语成为了人们的首选,将英语作为外语进行教学,是尊重客观事实和顺应时代潮流的表现,也是更好地与世界交流的需要。

(二)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进行双语教育,可以在大量的语言教育和训练上锻炼孩子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带动孩子听说的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通过一些双语的歌曲、动画、游戏等形式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促进幼儿认知、记忆、想象等能力的协调发展,培养幼儿开朗活泼的性格,提高人际交往和自我表达能力。

(三)有助于幼儿增强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学前双语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特征就是情境教学和文化思维的培养,它既包含了幼儿教育的特点又有语言教育的任务。

因此,双语者相比较于只学习母语的人来说能够接触更广泛的语言环境、社交环境和文化环境。

这不仅有助于开拓幼儿的视野,也能够让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

此外,由于双语者必须应用、控制和监控两种语言系统,这对于双语者的语言应用能力、表现能力以及获取接收信息的能力都能起到一个很好的控制作用。

三、学前双语教育的可行性分析学前双语教育的可行性是指目前我国的幼儿园已经具有开展双语教育的条件和能力,主要可以从幼儿学习双语的优势、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以及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软硬件条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幼儿学习双语的优势1.年龄优势母语习得有关键时期,第二语言接触或学习的时间也有一个最佳期。

根据芒罗(Munro)和马约(Mayo)等人所做的两个实验的结果显示,六岁前是幼儿学习第二语言语音和语调的敏感期。

六岁前的幼儿大脑皮层的两半球并未完全侧向化及功能化,且此时大脑具有可塑性,语言习得可自然而轻松地进行。

此外,这个敏感期开始学习第二语言不仅在发音方面具有不可逆转的优势,在语音的听觉上也具有很大的优势。

一般来说,幼儿从三岁开始就可以很好地进行母语的发音,而四岁后语音发展已经基本结束,可以很好地掌握母语的语音。

由于母语对于第二外语的干扰是与人的年龄成正比的,所以年龄越大学习第二语言发音的干扰因素越多。

因此,学前双语教育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母语发音的干扰,减轻学习外语的负担。

2.生理优势学前进行双语教育的生理优势主要体现在“布洛卡斯区”和发音器官上。

所谓的“布洛卡斯区”是大脑中负责学习语言的部位,幼儿脑内的“布洛卡斯区”在语音辨别和模仿上都非常灵敏,为幼儿早期学习第二语言提供了基础,使幼儿拥有学习英语的潜力。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布罗斯卡区”的灵敏性将直线下降,成人在学习语言时已经无法有效地利用这一区域,在接受和学习一门外语的速度和潜力上明显弱于幼儿。

其次,幼儿最初发音,没有固定目的,口腔内各部分肌肉活动自由,不受限制。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开始语言学习,发音器官的肌肉活动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日渐定型。

发音器官的定型化和发音方法的习惯化给掌握第二语言带来一定难度。

因此,从口头语言的学习上说,幼儿尽早地接触第二语言,有利于对该语言的学习。

3.心理优势喜欢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幼儿不到一岁大的时候就能够简单地模仿声音和动作,到了三、四岁的时候模仿能力大大增加不仅能够模仿动作而且对语言的模仿能力也会逐渐变强。

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可以看作是幼儿模仿语言的过程。

此外,幼儿还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好奇心会驱使幼儿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再者,幼儿语言自我有弹性,没有顾虑也没有抑制,不怕犯错,敢于表达出来和大胆地说出来。

幼儿自我意识不强,自尊心不易受到伤害,在语言训练上不会产生抑制和自卫的情绪来妨碍语言的学习。

因此,幼儿的心理特征有助于学前开展双语教育。

(二)家长的支持1.观念上现今,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学习外语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对双语教育的理解也从之前的无意识转变为积极主动地争取机会和为幼儿创造一个好的教育环境。

很多幼儿在幼儿园时期已经有机会学习到外语,有的幼儿在周末还要去上外语辅导班。

2. 物质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的成本也越来越大,对孩子教育物质上的承担能力也在逐渐增强。

这无疑对推动双语教育起到一个很好的物质支持的作用。

3. 家园配合上家长的支持对于学前双语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体现在家长在幼儿教育成本上的支持而且还体现在幼儿园和家庭教育的配合上。

家长可以在家里也给幼儿营造一种双语交流的氛围,让幼儿即使离开了课堂离开了学校也依旧可以培养学习的习惯和思维。

此外,家长的辅导和督促也有助于幼儿对学习过的内容进行及时复习和巩固,逐步掌握外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一些地区的幼儿园已经具备双语教育的软硬件基础在一些发达地区,很多幼儿园已经具备了双语教学的软硬件基础,这包括了资金来源、场所、仪器设备、教材和双语师资等。

1. 资金方面实施双语教育,需要投入的资金要普遍高于单语教育。

因为在双语教育中需要支付更多的教师费用、园区装修费用以及双语教育科研费用等。

目前,在我国实施双语教育的幼儿园中,这些费用一般主要来自于幼儿的家长。

一般来说,双语幼儿园都设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因此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来开展双语教育。

2. 教程方面在教材方面,由于双语教育对于我国而言还是一个新兴事物所以市面上出现的教材也不是很多。

但是,还是出现了一些比较优秀的教材。

就英语而言,有剑桥英语、洪恩英语、迪士尼英语等。

3. 师资方面在师资上,幼儿园双语教育对师资的要求较高,它要求教师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两种语言组织各种活动,包括语言以外的其他活动,如美工、音乐、体育游戏、算术活动等。

目前我国幼师教育已经注意到对双语教师的培养问题,也有一些学校专门开设了英语幼师专业,这对于我国学前双语教育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学前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的学前双语已经取得一些显著性的效果和成绩,很多幼儿园也都开展了双语教学,但是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学前双语教育的理解认识模糊目前,我国对于双语教育的理解和认识还不是很清晰,尤其是对幼儿英语学习的价值和目标的认识很不到位,有些人甚至认为双语教育仅仅只是汉语和外语的简单相加。

诚然,双语教育并不是简单地在幼儿园开设双语课程,而是按照幼儿学习母语的规律,为幼儿创作一种适宜的双语环境和氛围,采用合适的方法和自然习得的原则,对幼儿进行双语的启发。

双语教育的目的也不仅仅只是让幼儿掌握一门外语,更重要的是对幼儿外语思维的培养和使用双语进行思维能力的开发。

因此,如果只是把外语作为一门学科来教学,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双语教育地区发展不均衡双语教学相比较于单语教学而言对资金支持要求的程度更高。

因此,双语教育地区分布和我国经济文化发展格局基本一致,都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各省会等大城市发展更快,提供的双语教学环境更优,双语教学的质量也更好。

内陆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以及一些中小城市提供的双语教学质量和环境相对较差,有些偏远落后地区和农村地区甚至没有双语教学。

(三)师资力量薄弱双语幼儿教师是伴随着双语教育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职业,是一支新兴的特殊的教师队伍。

由于其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还不是很长,所以现在普遍存在这双语教师数量不足、质量参差不齐等现象,成为了制约我国学前双语教育发展的瓶颈。

我国的双语幼儿教师多数来自于大学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这些人员虽然说在英语专业上知识丰富,但是并没有受过专门的幼儿教育的训练,也不一定能够适应学前双语教学。

虽然在一些双语幼儿园有聘请外教教学,但是这些外教多以兼职为主,这对于幼儿的教育而言是很不利的。

(四)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偏差首先是双语教育目标设定的偏差。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有一些双语幼儿园只是将双语教育简单地认为是汉语与外语的相加,将外语作为一门学科来进行教学。

其做法违背了双语教育的根本原则和最终目标,忽视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和幼儿学习的特点,课堂形式呆板,无法调动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是教学方法上的偏差。

受师资水平的限制,在一些双语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很多教师并不是专业的双语教育者,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采用以及课堂组织形式上都存在着偏差,很难体现出双语教育的目的和特点,难以营造出真正的双语环境。

五、对我国目前学前双语教育的几点建议幼儿园双语教育在具体实施中要想取得良好效果,必须有一定的条件保证。

这些条件既包括了资金、设备、场地等硬件条件,也包括了正确的双语教育培养目标、双语教师素质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