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双语教育现状及思考

幼儿园双语教育现状及思考

幼儿园双语教学现状及思考The Situation and Thinking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theKindergarten姓名:学号:班级:指导老师:周念丽副教授完成时间:2012年X月X日目录一、问题的提出 (3)(一)研究背景 (3)(二)选题意义 (4)二、相关理论研究 (4)(一)双语教学的定义和特征 (4)(二)我国学前双语教育发展 (5)三、学前双语教学中的改革与创新 (6)(三)学前双语教学实践 (6)(四)双语教育学习环境的重要性 (7)四、父母在学期双语教育的重要性 (9)五、我国学前教育的问题 (9)六、总结 (10)七、参考文献 (11)幼儿园双语教学现状及思考The Situation and Thinking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theKindergarten[摘要]:什么是幼儿园双语教育,幼儿学习英语的目标取向、内容选择、学习的途径、方式,母语与第二语言的关系以及合格师资应具备的条件等等一系列问题。

目前在社会上及幼儿园的幼儿英语教学中,仍存在一些误区。

急需要端正一些看法和认识。

只有在正确观念指导下,实施科学有效的幼儿园双语教育才能促进幼儿语言及身心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学前双语教育学习途径目标取向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什么是真正的双语教育?双语教育在学前阶段有没有必要进行?从什么年龄阶段开始比较合适?这是围绕在学前教育领域的普遍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学前教育机构和家长们继续得到的答案。

这凸显了在我国学前双语教学中的普遍争议。

要回答上述的问题,学前双语教育的目标、价值取向、方法形式及合格师资条件等基本问题急需理清,它们关系着我国学前双语教学是否需要展开、展开的阶段等后续重要的问题。

在我国,“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盛行,家长们往往支持学前双语教育,让孩子在小学之前就能接触更多的外语知识,从而先人一步。

家长的普遍支持助长了学前双语教学的轰轰烈烈的开展,特别是在大型的经济文化水平更高的城市,更衍生出了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和强化班。

在学前双语教学的开展是否合适等问题仍然存在争议的情况下,幼儿园的孩子无疑成为了各种英语教学的试验田。

这种现象的利弊,学者们无从真正探讨,只能纷纷献言献策,帮助学前双语教学更加有序健康的发展,发挥双语教学的作用,真正帮助幼儿园的孩子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选题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学前双语教学进行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理清有关双语教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学前双语教学的定义、特征、实践条件、其他影响因素等;同时对我国现阶段学前双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探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对策,对我国学前双语教育进行辩证分析。

二、相关理论研究(一)双语教学的定义和特征为了更好的理解双语教学,其定义首先需要进行理清。

目前我国在实行双语教育中,主要出现以下片面的理解:(1)将双语简单地等同于“加强英语能力”,因此举办双语班即举办英语强化班或者尖子班。

(2)将双语理解为两种语言的简单相加,即“汉语+英语”或者“计算机语言+英语”或者为第二门外国语,即“英语+日语等”。

(3)将双语理解为在课外活动中加入英语兴起小组,因此双语教学主要为教授英语单词,学唱英语歌曲、童谣,让幼儿能说几个短语,几个句子。

以上这些理解都是望文生义的,片面的,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它们并没有真正掌握“双语教学”的核心,脱离了以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交易的根本目的。

双语教学,即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

如在加拿大,双语教学一般指在英语地区用法语授课的教学形式。

在美国,双语教学一般指用西班牙语进行的学科教学。

在澳大利亚,双语教学是指用非母语(英语)进行的部分学科教学。

其目的大都是使这些拥有众多移民的国家能更好地体现其多元化的共融性。

而对于中国,双语教学是指除了汉语外,用另外一门外语为课堂主要语言进行教学,通常情况是英语。

由于中国不像新加坡、加拿大和印度等双语国家,语言环境并不是中文和外文并重,所以对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双语教学更符合“外语”教学范畴,而不是“第二语言”教学,所以,中国的教学仍然以汉语为主,英语等第二语言只是作为辅助性语言。

双语教学的特征在于通过良好的语言氛围,为学生塑造丰富的语言环境,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语言能力的提升。

特别是对于幼儿的学前双语教学,应实行幼儿自然习得的原则,让幼儿在一种浓厚的双语氛围中,有兴趣的、积极主动的去感受理解语言。

这种双语氛围的营造,除了每周教师在集中活动时有目的地运用双语组织,还包括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有意识进行的双语渗透,鼓励幼儿开口,能有一定的英语意识和教师交谈,同时在其他多种活动中(如音乐、游戏、表演等)的双语渗透。

无沦是汉语活动还是英语互动,教师都以“幼儿活动游戏化,游戏活动交际化”为指导思想,保证幼儿在每个游戏中获得不同的语言经验。

(二)学前双语教学的争议对于学前双语教学的争议主要存在于“是否应该开展”的问题上。

近年,世界科教文组织对100多年前开始在意大利实行的幼儿园双语教学进行了否定。

而我国教育部对小学低年级学习外语并不持倡导的意见,专家们更是对这个话题小心翼翼,并为大力支持相关做法。

美国一家研究机构的实验证明,12-14岁的孩子在学习外语方面,速度是最快的,记忆也最牢。

而国外相关研究也证明,婴幼儿对语言在自然条件下是无意识的习得行为,当小孩子还很小时,进行双语教学会让孩子造成混乱,甚至会影响他们对母语的学习。

因此,年龄对孩子学习语言的重要影响,可能有时候是适得其反的。

(三)我国学前双语教育的发展现状近年来双语教育地被广泛引入幼儿园,成了许多幼儿园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珠三角等地出现了“不开英语不办园”的特殊教育现象。

语言交往是幼儿适应生活,适应未来发展的一种基本能力,而幼儿期又是语言发展的敏感和关键期。

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脑具有相当大的潜力,语言中枢正处于发展变化阶段,他们对语言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和领悟能力,听觉敏锐,心理障碍小,求新求异,思维活跃,较易培养正确的语音语调,而且学习上天真好奇无心理负担,喜欢玩语言游戏,学习的过程更简单,更直接。

所以,人在幼儿期已经具备了学习母语的同时学习第二种语言的能力。

我国幼儿园英语教育是在家长对幼儿园的希望和要求、是现代社会对未来人才的求背景中应运而生,并迅速普及。

大家虽然都称之为“双语教育”,但其理解是千差万别的有时甚至存在明显的功利性。

各个地区的各所幼儿园在双语教育的课程安排上,在教材选择上,在双语教育的师资水平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都有各自的双语特色。

三、学前双语教学中的改革与创新(一)学前双语教学实践在双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以儿童生活经验和幼儿感兴趣的材料、活动为基础制定双语教育目标。

幼儿双语教育是以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和其他方面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因而必须充分尊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在制定目标时,要遵循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充分考虑幼儿的生理机制和语言最近发展区和可能发展区,制定出幼儿双语教育的目标。

从这些基点出发,幼儿双语教育的目标应该是:“让幼儿在生活等一切活动中,在发展母语的同时,第二语言也能获得发展,能够促进幼儿语言感受、理解、表达、运用等方面在能力上的发展,同时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情感、认知、思维及个性等方面能得到共同的发展。

”(2)从儿童认知和生活经验出发,“广而浅”地选择儿童双语教育的内容,以生动活泼有趣的形式进行幼儿双语教育。

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幼儿是利用已有的经验来习得语言的,因此在双语教育中,注意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内容相联系,或者说选择幼儿认知和生活经验中的一些内容作为双语教育的出发点,这样使得语言学习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又与幼儿的能力、需要和兴趣相适应,促进幼儿对两种语言的理解和记忆。

我们在幼儿的一日活动、游戏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渗透英语。

重视对双语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注意让幼儿“玩玩、学学、说说、练练”中学习和运用双语。

在双语活动的开始阶段,我们采用创设情景、设疑、故事、谜语、图片、实物以及音乐等多种手段,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

如,改编成的体育游戏what che time,Mr.wolf(老狼,老狼几点?)。

就体现了在游戏中渗透语言交际的内容。

又如在区角话动中。

幼儿就可尝试用中、英文与同伴沟通、在表演游戏中,幼儿自然大方地用英语与同伴交流,商量分配角色,有人说:I want to be a rabbit,what do you want to be?还有人说:I want to be tiger,what about you? Lets put our mask.等等。

在活动的中间阶段,我们引导幼儿参与活动,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满足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利用提供材料、提问、师生互动等手段,让每个孩子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二)双语教育学习环境的重要性(1)创设双语习得的人环境。

婴幼儿学习的基本方法是模仿。

因此,教师的双语质量,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幼儿双语的发展水平。

在这个环境中,教师有三个作用:A、语言示范作用。

孩子是通过模仿来学习一切的,教师的口语是幼儿直接学习的榜样。

双语的范例表现在:坚持按阶段要求讲双语,发音正确,词汇丰富,用词确切,口语清晰,富于表现力,表达地道,讲话的语调使幼儿感到亲切,讲话的快慢和声音大小,以幼儿能听清为准。

B谈话伙伴作用。

人环境是发展幼儿英语口语水平的最重要的因素,教师要随时随地主动充当孩子语言交流的“亲密伙伴”,每一个人都要做到“主动示范”和“积极交流”。

教师要每天“喃喃自语”,每天对孩子的每一个动作和行为给予积极的语言输入,而且不必要求孩子立即有回应。

在日常生活中,是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亲密谈话或幼儿儿学习最好的环境,孩子们不仅可以从老师和同学学习双语词汇、句子和表达的技能,并且在他们的困难能得到及时的帮助。

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孩子,教师重任在肩,自己多开口、开好口,孩子就可以学得多、学得快、学得好。

C、指导监控作用。

在幼儿园,教师有针对性进行个别指导,对沉默寡言的幼儿多鼓励,多给机会,对讲粗话的幼儿多教育,对有语病的幼儿多帮助。

(2)营造“会说话”的物环境。

物质环境的创设应是灵活的、可变的、多彩的、新奇的和幻想性的,应与幼儿当前双语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

充分利用幼儿园的每一个空间,让每块墙壁都能“说话”。

利用室内外环境营造宽松活泼的语言游戏氛围,利用儿童感兴趣的东西来刺激儿童的大脑,这有助于孩子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如在教室里写上英语格言,贴上英语漫画,阅读英语连环画,观看英语动画片,学唱英语童谣等等。

我们还可以给幼儿经常接触(或感兴趣)的物件标上双语标签,,同时呈现汉字和英语,便于双语互译及无意识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