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

浅谈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

环境问题专题讲座学号:MG1527058姓名:刘嘉勋浅谈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摘要:对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不重视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

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估价,这有利于准确核算自然资源环境价值,也有利于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环境,具有现实意义和未来意义。

结合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的最新研究进展,对生物多样性概念内涵、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定义、评估方法、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进行简单阐述。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评估方法Briefs on Value Evaluation of Biodiversity Abstract:That does not pay attention to the value of biodiversity is the one of important reasons that causes biodiversity losing.Assessing biodiversity value is note only conducive to accurate accounting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value,but also to better protect the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It also has realistic and intending meaning.The paper discusses simple definition and composition of biodiversity,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of the value of biodiversity,evaluation methods,current application,and the trend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by combining with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about biodiversity assessment.Key words:biodiversity;value assessment;evaluation methods生物多样性及其栖息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1],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生物资源及其服务功能。

同时,生物多样性还为人类提供了适应未来区域和全球变化的各种机会。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等影响,生物多样性系统的丧失逐渐接近不可恢复临界点,人类文明所依赖的环境条件也会由于生态系统不可挽回的变化不复存在。

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和丧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人们没有充分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没有形成正确评估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评估体系。

对于目前具有直接经济价值的生物资源,人们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估价,至采取措施,保护其被长期利用不会灭绝,避免“涸泽而渔”的利用方式[2]。

对于更多的、一时难以被直接利用的生物资源的价值,以及生物多样性的间接经济价值,往往易被忽视。

所以,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进行估价,以加强对其保护,使之达到持续利用目的,具有现实意义和未来意义。

1概念及内涵1.1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等,这包含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基因,各物种之间及其与生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

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生态系统多样性。

指地球上生境、生物群落功能及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

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上的表现形式;遗传多样性。

是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总和。

1.2生物多样性价值(1)定义。

指生物及其与环境所形成的生态复合体,和与之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总和所提供有经济意义的价值。

该价值取决于生物多样性现状、功能与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感知力三方面[3]。

(2)分类。

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的科学分类是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的前提。

目前主要有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为直接经济价值和间接经济价值2类[4]:直接经济价值可以细分为:消耗性使用价值(薪材、野味等非市场价值)、生产性使用价值(木材、鱼等商业价值)。

间接经济价值可以细分为:非消耗性使用价值(科学研究、观鸟等)、选择价值(保留对将来有用的选择价值)、存在价值(野生生物存在的伦理感觉上的价值)。

如果利用公式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时,可表示为:总经济价值(TEV )=使用价值(UV )+非使用价值(NUV )总经济价值的分类如图1所示。

总经济价值(TEV )使用价值(UV )非使用价值(NUV )直接使用价值(DUV )间接使用价值(IDUV )选择价值(OV )遗产价值(BV )存在价值(EV )图1 总经济价值分类(3)意义。

生物多样性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但目前生物多样性系统正临近丧失边缘。

对其价值量化不仅可提高全民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还能为决策者、管理等部门提供制定政策、法规和标准的依据。

2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现状2.1研究进展西方对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研究,初始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由Ramond.F.Dasman 在《A different kind of country 》一书中首次使用“生物多样性”一词。

该阶段主要阐释其定义及分类;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对生物多样性价值进行核算,1991年国际科学环境委员会组织的生物多样性定量研究,促进了评估方法的发展。

紧接着在20世纪90年代,生态学术界围绕“世界生态系统功能价值计量”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国内关于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研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启动的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研究为标志"主要对林分、林地及森林环境资源进行核算,整个核算无试点验证,误差较大;第二阶段以具体应用价值评估法为标志。

如薛达元[5]应用条件价值法估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价值。

进入21世纪,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成为资源核算的核心问题,催生了对生物多样性分类及评价模型的研究。

如张颖[6]采用分层抽样调查法对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分类,利用模型对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进行评价。

国内关于生物多样性价值研究,在定义上进行了丰富,对价值核算所遇到的困难进行统计和描述,建立了估算价值理论原则,但问题是这些方法是由西方环境经济学家按发达国家现状研发,其可操作性受很多条件束缚。

2.2研究现状2.2.1价值评估关于价值评估主要从森林资源质量、生物多样性压力变化、物种等角度研究。

如美国将森林资源价值分为药材、燃料、环境及狩猎等,利用最优控制从森林资源的遗传基因多样性价值角度来评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如Ashein Geir B[7]利用评价指标框架对芬兰的森林资源质量进行评估,并对森林质量总指数从1980-1996年的变化情况进行计算。

国内从该角度研究的如薛达元应用条件价值法评估了1996年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非使用价值;张颖应用控制论中“黑箱原理”对1973-1998年森林生物多样性变化进行评价,2008年又针对2002年模型的不足,提出了新改进模型;张颖采用最优控制法建立森林生物多样性评价模型,结果最优价格为0.997万元/hm2;吴丽莉[8]对北京森林生物多样性变化及价值测度进行研究,结果为逐渐增加。

这些文献对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实践及案例研究,总结出了一系列评估理论方法,值得借鉴。

2.2.2价值分类不同学者对生物多样性价值分类也有所差异,如瑞典将森林资源价值分为木材、狩猎、浆果与森林土壤等;而马来西亚分为木材价值、碳吸收、天然林狩猎价值等。

最早出现“生物资源价值分类”的是在《保护世界的生物多样性》一书,认为对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分类能反映其价值内涵,分类是评估的前提。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其价值分直接、间接、消极和选择价值等,在1994年又编制了《评价生物多样性提供给人类的全部用途和社会经济效益框架》,是遵循J.A.麦克尼利和K.R.米勒等编著的《保护世界的生物多样性》一书中所提出的生物资源价值分类。

生物多样性价值不只是生态复合体及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所提供的经济价值,还强调生态系统、基因、景观及物种等各层次的价值及作用[9]。

张建良[10]认为对生物多样性价值分类主要考虑生物多样性的存在状况、功能及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感知。

有学者认为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分使用与非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指现在或未来的生物多样性产品能提供给人类的福利[11];而非使用价值是从伦理或道德角度来定义,通过当代人努力为后代人留下可能获得的福利,包括遗产和存在价值;还有学者认为分直接和间接价值。

如张晓秋[12]根据生物多样性产品是否具有实物性,将生物多样性资源价值分直接和间接价值。

张颖认为对生物多样性价值分类较一致的观点是认同D.Pearce C在1994年的分类系统:使用与非使用价值。

3价值评估方法及应用状况3.1主要的价值评估方法虽然多数文献运用经济价值分类方法,但不同作者所论述的评价方法不尽相同。

依据生态系统服务与资本的市场发育程度,可将生态系统与自然资本经济价值的评估研究方法分为以下3类[13]:(1)实际市场评估技术。

对具有实际市场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以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作为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

评估方法主要有两类:市场价值法和费用支出法。

(2)替代市场评估技术。

生态系统的某些服务虽然没有直接市场交易和市场价格,但具有这些服务的替代品市场和价格,通过估算替代品的花费而替代某些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即以使用技术手段获得与某种生态系统服务相同的结果所需的生产费用为依据,间接估算生态系统价值。

这种方法以“影子价格”和消费者剩余来估算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

评估方法较多,包括替代成本法、生产成本法———机会成本法、恢复和防护费用法、影子工程法,旅行费用法,资产价值法或享乐价值法,以及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本法,预防性质法,有效成本法等。

(3)假想市场评估技术。

对没有市场交易和实际市场价格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纯公共物品),只有人为地构造假想市场来衡量生态系统服务和环境资源价值,其代表性的方法是条件价值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或称意愿调查法。

3.2应用状况近年来,生物多样性评估方面的研究成为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前沿和热点,取得了显著进展。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评估研究基本可分为:全球或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单个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研究、生态系统单项服务价值的评估研究的等几方面。

3.2.1全球或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综合了国际上已经出版的用各种不同方法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研究结果,在世界上最先开展了对全球生物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