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沁园春长沙》说课(优质课获奖)

《沁园春长沙》说课(优质课获奖)


课文主要内容及写作背景
《沁园春· 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秋离 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 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 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 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
(1)教学目标
在知识与能力方面:品味诗词,理解景 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在诵读这首词 的过程中领悟词壮美、开阔的意境。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感受毛泽东 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树立远大的 理想。
与“秋”相关的诗句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 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唐· 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 ----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曹操《短歌行》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曹雪芹《红楼梦》
(3)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三、说教法
1、朗读与鉴赏、评说相结合 (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和文学趣味) 2、借助于多媒体课件,采用启 发式进行教学 (目的是能为学生营造更为深 远的想象空间,有毛泽东有崇 敬之情,渴望了解毛泽东这个人,尤其 是青少年时期的毛泽东是怎样的,因此 对学习本词有着浓厚的兴趣; 从知识与能力上来说,高一的学生已 经具备一定的朗读,鉴赏诗词的能力, 所以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在理解和 诵读的过程中体会该词所表达的思想情 感。
说课步骤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法 四、说过程
一、说教材
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课文主要内容及写作背景。
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沁园春 长沙》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 修1的第一单元第一课 。这首词作为高一 新生高中语文学习的开篇,在一定程度上 就肯定了它的价值,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按照诗歌—散文—议论文—文言文的 结构安排,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符合学 生的认知规律。《沁园春 长沙》作为高一 新生的第一堂课,对学生进行革命理想的 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3、全诗诗眼是什么?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谁主浮沉?”
“炼字炼意”
试体会下列红色字的好处
(1)独立寒秋(2)层林尽染 (3)鹰击长空(4)鱼翔浅底
(1)“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 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2)“染”字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 深。 (3)“击”字显示出雄鹰展翅奋发,搏 击大气的强劲有力。 (4)“翔”字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水 天相映的水中游动的自由轻快,像在天空 中飞翔一样。 〈设计依据:从细处着眼理解诗人炼字炼 意的功夫和创作的不易以及不同字带来的 不同表达效果〉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 月9日),字润之,国际共产主义运 动卓越的领导者,政治家、军事家。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 冲一个农民家庭,1943年到1976年 间,毛泽东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 领导人,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著名诗人臧克家说过:“毛泽东诗 词是伟大的篇章”。 主要诗词:《长征》、《沁园春 雪》 《卜算子· 咏梅》。
四、说过程
关于“词”
1 、词又称“长短句”、“诗余”,也叫“曲词” 或“曲子词”,是配乐歌唱的,后来逐渐和音乐分 离,成为一种单纯的文学体裁。 2 、词有词牌,有的还有题目,题目与所写的内容 有关,而词牌则基本上与词的内容无关。但不同的 词牌,它的段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押韵、 都有不同的规定。 3 、词的分类:按长短规模分 ,词大致可分小令 (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 上,最长的词达 240 字)。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 成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点分三段或四 段,称三叠或四叠。
(确立依据:教学大纲要求诗歌教学要以读,以把握作者感情和 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为主)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重点字词,通
过反复朗读,能够通过品味词作的意象, 体会深秋意境。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领会毛泽东主宰大
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确立依据:培养语感要靠读,理解诗意,感受意境,领 会主旨要靠对凝练的语言的揣摩和分析)
毛泽东故居
欣赏名家朗读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学生齐读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天地, 谁主沉浮?
学生齐读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总结:




纵观全词,诗人用词形象精炼,风格大 气豪迈,体现了一代伟人的壮烈情怀。 全词上阕写景,意境开阔,气魄豪迈; 下阕抒情,胸怀博大,斗志昂扬。 艺术手法:上阕—景中寓情 下阕—情中显志
作业布置
1、背诵诗词《沁园春,长沙》 2、同样是秋天,在一般人眼中,往往 充满了苍凉,充满了感伤,那么在毛 泽东的这首《沁园春,长沙》中,诗 人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同学 们课后搜集与“秋”相关的诗句,并 与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作比较。

意象:万山 层林 百舸 雄鹰 游鱼 意境:生机勃勃 壮阔绚丽 感情:乐观热烈 奋发向上 暗喻和赞美了当时工农运动蓬勃兴起的 革命形势。
景中寓情
思考讨论:
1、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 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 找出来。 2、上阕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 什么角度来描绘绚丽多采的秋色 图的? 3、全诗诗眼是什么?
1、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 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 出来。
上阕写景---描绘湘江绚丽多采的秋色 图 下阕抒情---抒发凌云壮志的革命豪情
上阕领字是“看”,领起七句。 下阕领字是“忆”,领起八句。
2、上阕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 描绘绚丽多采的秋色图的?
四个方面:山上、江中、 天空、 天空、水底 四个角度:远眺、近观、 仰视、俯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