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签署停战协定)原是朝鲜半岛上的朝鲜与韩国之间的民族内战,后美国、中国等分别支持朝韩双方的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
这场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冷战中的一场“热战”。
由于参战双方签署的是停战协定而非和平条约,因此从国际法上来讲,这场战争尚未结束。
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开始南进,朝鲜战争爆发。
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亚洲的地位和利益,立即出兵干涉。
6月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驻日本的美国远东空军协助韩国作战,6月27日再度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基隆、高雄两个港口,在台湾海峡巡逻,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进攻台湾。
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向安理会提交了行动议案,授权组成联合国军队帮助韩国抵国家也派小部分军队参战。
英国、土耳其、加拿大、泰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荷兰、法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卢森堡、南非与韩国国军均归驻日的美军远东军指挥,麦克阿瑟上将为美军远东军司令。
7月5日美军参加了第一场对朝鲜的战役,公然干涉朝鲜内战。
抗朝鲜军队的入侵。
在苏联代表因抗议联合国拒绝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成员国而自1950年1月起缺席的情况下,动议以13对1(南斯拉夫投了反对票)的表决结果通过了美国提案,要求各会员国在军事上给韩国以“必要的援助”。
1950年6月28日,毛泽东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
”同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遣责美国侵略朝鲜、台湾及干涉亚洲事务的罪行。
号召“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正义和自由的人类,尤其是东方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奋起,制止美国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新侵略。
” 1950年7月6日,周恩来再次发表声明,指出联合国安理会1950年6月27日关于朝鲜问题的决议为非法,中国人民坚决反对。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并在1950年7月14日发出《关于举行…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周”的通知》。
抗美援朝运动开始播及全国,形成第一个高潮。
中央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于1950年7月13日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抽调第13兵团及其他部队共25.5万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
后又调第9、第19兵团作为二线部队,分别集结于靠近津浦、陇海两铁路线的机动地区。
1950年9月15日,美军第10军于朝鲜半岛南部西海岸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损失严重,转入战略后退。
1950年9月30日,周恩来发表讲话,警告美国:“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但是麦克阿瑟认定中国不敢出兵与美国对抗,所以美国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1950年10月1日美军越过北纬38°线(简称“三八线”),1950年10月19日占领平壤,企图迅速占领整个朝鲜,并公然声称:“在历史上,鸭绿江并不是中朝两国截然划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碍。
”同时,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边。
1950年10月8日,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中国根据朝鲜政府的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
战争持续了2年多的时间。
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了入朝后的第一仗,拉开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
朝中方面首席代表南日大将、美方首席代表哈利逊中将参加在板门店举行的签字仪式,并在协定上签字。
28日,金日成元师和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分别在协定上签字。
28日,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协定上签字。
29日,交战双方交换经双方司令官签署的停战协定。
协定以北纬38度为南北朝鲜的军事分界线,己方各由此线后退2公里成立非军事区。
《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标志着历时3年的朝鲜祖国解放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1950年7月,美国盗用联合国旗帜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朝鲜人民军在金日成领导下奋起抗击。
9月,美国军队在朝鲜的仁川登陆,后又悍然北犯,严重威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
中国人民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1950年10月25日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
到1951年5月下旬,中朝军队一起连续进行了5次战役,歼灭敌人23万人,把敌军从鸭绿江边赶回三八线附近,迫使其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1951年6月30日,美国被迫接受苏联提出的关于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决议,要求与朝中方面举行谈判。
朝鲜人民军总司令金日成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联名给当时的联合国军司令李奇微复文,表示同意谈判。
谈判于1951年7月15日在开城举行,后来改在板门店举行。
到1953年7月27日《停战协定》签订,谈判历时2年零17天。
谈判时断时续,整个过程交织着战场与谈判会场相互影响的激烈斗争。
美国始终报着不愿平等协商的态度,每当在谈判桌上达不到目的的时候,就在战场上搞军事冒险,先后发动了“夏季攻势”、“秋季攻势”,甚至使用了细菌武器。
1952年10月,美国又片面中断谈判,向上甘岭阵地发起大规模进攻,但又以惨痛失败而告终。
谈判接近达成协议时,美国又在战俘问题上进行破坏和拖延,搞所谓“自愿遣返”。
1953年3月30日,中国总理周恩来提出遣返战俘的新建议,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支持,使已经中断6个月的谈判正式复会。
1984年,中共中央为当年志愿军被俘人员平反,落实政策。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朝、中、美三国在板门店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从7月27日晚10时起,一切敌对行动完全停止。
自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朝中部队共毙伤俘敌军1093839名,其中美军39万余名。
击落击伤和缴获敌机12224架,击毁击伤和缴获敌坦克3064辆,击沉击伤敌舰船257艘。
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轮流参战130万人。
截至2010年10月,共确认183108名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在战争期间为国捐躯。
6月25日,朝鲜人民军越过三八线南进,开始内战,朝鲜战争爆发。
6月28日,朝鲜人民军攻占韩国首都汉城(现称首尔)。
7月5日,联合国军参战。
9月15日,美军仁川登陆。
9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发表声明:美军越过三八线,中国决不会置之不理。
9月28日,联合国军攻占汉城。
9月30日,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
10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最后的出兵决定。
10月3日,周恩来紧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
10月19日,联合国军占领朝鲜首都平壤。
10月19日晚,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
10月25日-31日,志愿军发动第一次战役。
10月31日-11月2日,志愿军收复清川江。
11月25日-12月9日,志愿军发动第二次战役。
12月5日,志愿军收复平壤。
12月15日,联合国军撤至三八线以南。
12月31日-1951年1月5日,志愿军发动第三次战役。
3.21951年1月4日,志愿军攻占汉城。
1月25日至4月21日,志愿军发动第四次战役。
3月14日,中朝军队撤出汉城。
3月15日,联合国军占领汉城。
4月11日,麦克阿瑟被免除最高司令官职务,李奇微接任。
4月22日-6月10日,志愿军发动第五次战役。
6月23日,苏联副外长马立克建议停火。
7月10日,双方在开城开始停战谈判。
8月18日-9月18日,志愿军发动夏季攻势。
8月22日,谈判中断。
9月29日-10月22日,志愿军发动秋季攻势。
10月15日,美军再次进攻“伤心岭”。
10月25日,停战谈判恢复。
1月,美军开始使用细菌武器。
5月7日,巨济岛战俘营事件。
5月12日,李奇微离任,克拉克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
10月8日,停战谈判中断。
10月14日,联合国军发动金化攻势。
10月14日-11月25日,上甘岭战役。
3.41953年5月13日,志愿军发动夏季攻势。
6月8日,双方就战俘安排达成协议。
7月13日,志愿军发起金城战役。
7月19日,板门店双方谈判代表在所有问题上达成协议。
7月27日,停火协定签字,朝鲜战争结束。
3.51958年2月19日,中朝两国政府发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年内全部撤出朝鲜的联合声明。
2月2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发表声明,决定于1958年底以前分批全部撤出朝鲜。
首批于3月15日动身回国。
10月22日,志愿军总部官兵在司令员杨勇上将、政委王平上将等率领下启程返国。
10月26日,志愿军总部公报:志愿军已全部撤离朝鲜。
至今美军也没从韩国撤离。
3.61961年7月11日,周恩来和金日成在北京签署《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这个条约的核心是军事互助。
条约第二条规定:缔约双方保证共同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任何国家对缔约双方的任何一方的侵略。
一旦缔约一方受到任何一个国家的或者几个国家联合的武装进攻,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应立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另外该条约第四条对中朝任何一方的独立自主都有一定的限制,要求双方协商与共同利益有关的一切重大国际问题。
9月10日,《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正式生效。
该条约在未经双方就修改或者终止问题达成协议以前,将一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