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现实主义
发展
• 20世纪50至60年代间法国文学界突起一支异 军,这就是新小说派。以罗伯·格里耶 (1922— )、娜塔丽·萨洛特(1902— )、米 歇尔·布陶(1926— )、克洛德·西蒙( 1913— )、马格丽特·杜拉斯(1914— ) 等为代表的“新小说派”,公开宣称与19世 纪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决裂,探索新的小说 表现手法和语言,刻画前人所未发现的客观 存在的内心世界。这一文学流派在50年代刚 出现时被认为是“古怪”、“荒诞”、“好 像发精神病”。但到了60年代,新小说派已 经蔚然成为一大文学流派。
代表作家、作品
• [委内瑞拉]彼特里:《雨》(1928) • [危地马拉]阿斯图里亚斯:《总统先 生》、《玉米人》
魔幻现实主义中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 奖(1967)的作家。
• [墨西哥]鲁尔福:中篇小说《佩德罗· 帕拉莫》(1955)
宣告了魔幻现实主义流派的正式形成 。
• [哥伦比亚] 加布列 尔· 加西亚 · 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 • [ 阿根廷 ] 博尔赫斯: 《交叉小径的花园》
• 1950年5月11日巴黎梦游人剧场上演了尤 奈斯库的独幕剧《秃头歌女》 • 1952年《椅子》上演 • 1953年,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在巴黎 演出成功 • 1961年,英国戏剧理论家马丁· 埃斯林出 版研究荒诞派戏剧的经典性理论著作《 荒诞派戏剧》
• “荒诞派戏剧力图使人正视人所面临 的现实,荒诞派戏剧才是我们这个时 代的现实主义戏剧。”
黑色幽默
• 幽默中包含着阴沉,在绝望中发出大 笑,在无可奈何的悲剧境遇中的喜剧 性,在痛苦郁闷中的玩世不恭和愤世 嫉俗中的冷嘲热讽。其目的是使主观 世界和客观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以 获得精神上的解脱。
艺术特征
• 特殊的幽默 • “反英雄”式的人物 • “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
代表作家、作品
• 约翰· 巴思:《烟草 经纪人》(1960)
二、 后期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 1.存在主义文学
哲学渊源
存在主义是一个从揭示人的本真 存在的意义出发来揭示存在的意义和 方式,进而揭示个人与他人及世界的关 系的哲学流派。 • 创始人:克尔凯戈尔
• 有神论:克尔凯戈尔、雅斯贝尔斯 • 人道主义: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胡塞尔 • 无神论:萨特《存在与虚无》(1943)
• 魔幻现实主义酝酿于20年代,发端于30 年代,形成于40、50年代,鲁尔福的《 佩德罗· 帕拉莫》一下使地方性的拉美文 学成为世界文坛的壮举,震惊了世界, 被称为“爆炸文学”。 60、70年代进入 高潮。
基本特征
• 现实与幻象结合。 • 结构上的革新,常见的结构形式是: 套匣式,跳跃式,平行蒙太奇式; • 运用象征、寓意、荒诞和意识流等西 方现代派常用的手法; • 语言丰富,色彩浓烈。
• (二) 阿尔贝· 加缪 :《局外人》、 《鼠 疫》 • (三)波伏瓦 :《女 客》、《一代名流》 、《第二性》——“ 女人并不是天生的, 女人是变成的。”
存在主义文学的特征
• 具有鲜明的哲理性 • 把人物放入特定的境遇 • 富“真实感”
2.荒诞派戏剧 概况
• 荒诞派戏剧是20世纪50年代初兴起于法国、 50-60年代风靡欧美剧坛的一个重要的戏剧 流派。又称为“反戏剧派”或“反传统戏 剧派”。
《女仆》剧照
• (四)阿尔比 • 《动物园的故事》 • 《美国之梦》
• 《谁害怕弗吉尼亚· 伍尔夫?》
3.新小说
• 世界既不是有意义的,也不是荒谬的 ,它存在着,如此而已。 ———罗伯· 格里耶
• 50年代形成于法国,它并不具有统一的美学 纲领,严格说来,它只是一个松散的俱乐 部式的文学团体。 • 它的成员对很多问题的观点并不一致,但 他们对小说和小说技巧的看法,他们的文 学实验都是激烈反传统的,他们要彻底打 破传统小说模式,全面革新小说艺术。
代表作家、作品
• 凯鲁亚克 《在路上 》 • 金斯堡《嚎叫》
5.黑色幽默
• 黑色幽默是60、70年代主要流行于美 国的文学流派 。
• 又称为“荒诞小说”、“黑色喜剧” 、“绝望的喜剧”等。
得名
• “黑色幽默”一词译自法语,是法国超现实 主义者(布勒东和艾吕雅1937论著《黑色 幽默》)最早使用了这个术语。 • 后来,这一提法逐渐为社会所接受,成了 一股文学潮流的标志。
主要特点
• 新小说家贬低文学的思想性和倾向性 ,对文学的社会意义和道德功能没有 兴趣,他们关切的是技巧和表现手法 。 • 强调写外在的真实,热衷于对“物” 作细致的描绘,为此还特别注意运用 表明视觉的和纯描写性的词汇进行写 作,有“物本主义”的倾向。 • 大胆进行各种语言革新 。
作家作品
• 四个主要作家:萨 洛特、 罗伯· 格里耶 、布陶、西蒙
基本特征
• 在思想倾向上,深受欧洲存在主义的某些 观念的影响,他们关心的中心问题是个人 在当代社会中的生存状态,抗议社会对他 们的压抑,但往往以颓废、堕落、犯罪来 表现他们的“脱俗”,和传统的价值与行 为规范抗衡。
• 在艺术上,他们标榜“以全盘否定高雅文 化为特点”,追求无节制的自我放纵,作 品的结构无拘无束乃至杂乱无章,语言粗 糙甚至粗鄙。
• “存在先于本质”
• 存在即自由,人就 是自由。 “自由选 择” • “世界是荒谬的, 人生是痛苦的”
• 文论:文学介入生 活
• 小说:《墙》、《 恶心》、《自由之 路》
• 戏剧: • 《苍蝇》 • 《间隔》(最初叫 《他人》) • 《死无葬身之地》 • 《毕恭毕敬的妓女 》
境遇剧:
• 萨特为宣扬自己的存在主义思想特设的一 种戏剧类型。 • 强调对情境的刻画,把人物逼入一种或几 种特定的艰难情境甚至是绝境中,让他们 通过自由选择来决定自己的本质,决定自 己的命运。 • 这种戏剧极为有效地表现了当代人普遍的 忧患意识和两难选择状态,肯定了存在主 义者的人道主义伦理道德观:立足于个人 本能,又不失良心、正义。
• 作品: • 娜塔莉· 萨洛特:《 金果》 • 阿兰· 罗伯-格里耶: 《窥视者》、《橡 皮》、《嫉妒》
4.“垮掉的一代”
• “垮掉的一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 现于美国,这是一群松散地结合在一 起的年轻人,他们唯一共同之处是他 们对社会公认的一切都抱背道而驰的 态度。
• 这一名称最早是由作家杰克· 克鲁亚克于1948年前 后提出的。在英语中,形容词“beat”一词有“疲 惫”或“潦倒”之意,而克鲁亚克赋予其新的含 义“欢腾”或“幸福”,和音乐中“节拍”的概 念联结在一起。 • 之所以将这样一小群潦倒的作家、学生、骗徒以 及吸毒者当作“一代”,是因为这个人群对二战 之后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 作用。在西方文学领域,“垮掉的一代”被视为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美国文学 历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
• 存在主义文学是在存在主义哲学思潮 的基础上产生的文学流派,是存在主 义哲学的主要表现形式。 • 它兴起于二战前夕的法国(萨特的第 一部作品《恶心》于 1938 年问世), 战争时期得到广泛发展,战后盛行于 整个西方。
代表作家
• • • • (一)萨特 哲学家 文学家 政治家
• 萨特之墓
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三原则
• 冯尼古特: 《第五 号屠场》
• 3、托马斯· 品钦: 《万有引力之虹》
6.魔幻现实主义 概况
• 拉丁美洲特有的一个文学流派。这个流派 的作家,以写小说见长。
• 首先提出是在1925年德国文艺批评家弗 朗茨· 罗论绘画的专著《魔幻现实主义, 后期表现派与当前欧洲绘画的若干问题 》 • 第一个在西班牙语拉丁美洲文学中使用 “魔幻现实主义”这个术语的是[委内瑞 拉]乌斯拉尔· 彼特里,他在《委内瑞拉的 人与文学》(1948)中称正在兴起的文 学流派为魔幻现实主义 。
• 新小说在法国流行的时期是在1953年至1960年 间。1960年以后,新小说出现新的倾向,可以 说是第二代新小说的开始。 • 新小说派是以这样一些作品来开派的:萨洛特 的《马尔特罗》(1953年)、《天象仪》(1959年) 、《黄金果》(1963年),罗伯· 格里耶的《橡皮 》(1953年)、《在迷宫中》(1959年),布陶的《 路过米兰》(1954年)、《变化》(1957年),西 蒙的《风》(1957年)、《草》(1958年)、《佛兰 德公路》(1960年)以及杜拉斯的《夏天晚上十 点半》等。理论著作有萨洛特的《猜疑的时代 》(1956年)、罗伯· 格里耶的《论新小说》(1963 年)。 1971年巴黎讨论会进行回顾总结时得名 。也称为“视觉派”、“反小说派”。
内涵
• 几种参考说法: • *弗里德曼认为,“黑色幽默”是一 种把思想情绪上的黑色的东西与幽默 的东西的结合,具有玩世不恭的色调 。
• 尼克伯克曾举例,通 俗地说明什么是“黑 色幽默”:“当绞刑 架上的人问道:‘你 肯定这玩意儿牢靠吗 ?’他们(指美国观 众)便和他纵声大笑 ,因为他们的社会境 遇看来也同样岌岌可 危。”
产生背景
•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后工业社会的特殊 产物。 • 受各种非理性主义的影响 ,主要是存 在主义,特别是海德格尔的影响,并 和后结构主义合流。
基本特征
• 是一种无视任何既定规范的、极度自由的、“破 坏性”文学,是“反小说”和“反戏剧”,即某 种意义上的“反文学”。 • 后期现代主义不再追求终极价值 。 • 怀疑乃至否定文学的价值论和本体论。 • 视世界为“碎片”,否定作品中还有一种中心意 义和为这种中心意义服务的结构 ,蓄意让作品中 各种成分互相分解、颠覆,让作品无终极意义可 以寻求。 • 后现代主义文学则要打破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的 界线,出现了明显的向大众文学和亚文学靠拢的 倾向 。
第十二章:后现代主义文学
第一节:概述
一、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关系
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解释: • 一种意见认为,后期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发展 和延伸,它继续了现代主义反传统的文学实验。 • 另一种意见,把后期现代主义归结为是对现代主 义的决裂和反叛,表现了后期现代作家抛弃现代 主义文学的内容和形式的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