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毕业论文附件(2)

毕业论文附件(2)

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College of scie nee & tech no logy Xinjia ng Un iversity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指导教师:学生姓名:专业: 班级:完成日期:郑重声明,此论文(设计)是本人在相关老师指导下完成,没有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本人负责。

本人签名: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文(设计)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文(设计)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题日期:年月曰完成日期:年月曰要求完成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紧急避险制度作为我国法律明文规定的刑事正当化事由之一,无论于国外亦或国内,在司法实践中都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但紧急避险制度的成为具有普适性的法律规定却是始于近代,毕竟从客观角度而言,紧急避险行为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实际侵害,这在强调犯罪结果的古代是难以想象能够作为免责事由。

随着刑事立法的发展,人们逐渐摆脱客观结果定罪的思想认识,行为人的主观因素越发得到重视,紧急避险制度也就应运而出。

本文从我国刑法理论出发,采取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关于紧急避险制度的基本理论,及采用价值分析的方法研究实践中关于紧急避险的司法认定难题,希望能对紧急避险制度的理论完善有所裨益。

关键词:紧急避险;基本理论;司法认定;限度ABSTRACTAs one of the reasons for criminal legitimation prescribed by our law, the emergency avoida neesystem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 nt role in judicial practice both abroad and at home. However, the emerge nt refuge system has become a uni versal legal provisi on since modern times. After all, from an objective point of view, the act of emergency refuge has caused irreparable actual violations, which can hardly be imagined as an exemption in an cie nt times whe n the result of crime was emphasized. With the developme nt of crim inal legislation, people gradually get rid of the idea of conviction of objective results, and the subjective factors of the perpetrator get more and moreatte nti on, so the emerge ncy escape system emerges as the times require. Start ing from the theory of crim in al law in Chi na, this paper adopts comparative an alysis to study the basic theory of emerge ncy hedge system, and uses value analysis method to study the difficult problem of judicial identification of emerge ncy hedge in practice, hop ing to ben efit the theoretical perfect ion of emerge ncy hedge system.Key word: Emerge ncyhedge;fun dame ntal theory ;Judicial determ in ati on ; limit目录1紧急避险的概述 (1)1.1紧急避险的概念与成立条件 (1)1.2紧急避险的性质 (1)1.3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别2紧急避险的本质分析 (1)2.1紧急避险的本质 (1)2.2 紧急避险成为正当化事由的根据 (1)2.3紧急避险与避险过当的区别 (1)2.4紧急避险的法律责任 (1)3紧急避险的司法认定 (1)结束语 (1)致谢 (2)参考文献 (3)绪论《刑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紧急避险制度作为违法阻却事由。

但我国关于紧急避险制度的研究起步较晚。

本文在吸收、容纳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上,采用文献分析、价值分析等方式,对紧急避险的行为概念、性质与本质等理论研究进行梳理与总结,提出了笔者的一些拙见,另外本文深入研究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类似概念的区别,加深了对紧急避险的理论认识,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实务中对于紧急避险认定的通行标准。

第一章紧急避险的概述(一)紧急避险的概念与成立条件在研究紧急避险制度前,需要提出一个问题,何谓“紧急避险”?研究的肇始应于最基本的定义辨析出发,这是研究紧急避险制度的基础。

所以,合乎逻辑学的事情应是我们首先需要对紧急避险的概念定义进行一个相对合理、准确的界定10现阶段,我国刑事立法已经将紧急避险制度纳入到了违法阻却事由中,其避险行为不受刑法处罚,但刑事立法并未清晰的表述其基本概念,由此出现了一些分歧:一些学者坚持认为《刑法》第二十一条就是紧急避险的概念定义,而另一些学者则从刑法解释学出发,对《刑法》第二十一条关于紧急避险的表述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从另外的角度对紧急避险的概念提出了不同看法,如,有学者主张:“紧急避险是为了国家、社会公共利益以及为了保护自己或者他人人身或者财产免受损害而不得已损害另一个较小的合法权益的行为。

”以上关于紧急避险的概念分歧,主要集中于两点2:—是保护对象不同;二是损害对象不同。

从保护的对象不同而言,本文认为众多关于紧急避险概念的定义对保护的对象有些许不同,保护的对象实质上都是法律所要保护的合法权益,只不过已经超出了《刑法》第二十一条所规定的范围,这一点从刑法解释学的角度而言并未有何不妥,但与罪刑法定原则相违背。

从损害对象不同的角度出发,以上两派关于紧急避险的概念定义并未有实质上的不同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刑事立法与刑法理论,可以对紧急避险的概念进行如下的界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或其他合法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才采取损害另一个合法权益的行为。

以上关于紧急避险的概念定义,可以看出其与《刑法》第二十一条对紧急避险的表述在内容实质上具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在研究了紧急避险的基本概念后,从其概念定义中可以分析得出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有如下几个方面:其一、避险行为发生时必须存在急切紧迫的现实危险。

这是成立紧急避险的首要前提条件,即必须是某种权益正在遭受急切紧迫的现实危险。

其二、当某种权益受到急切紧迫的现实危险时,这时行为人别无他法,只能采取唯一的避险方法,即行为人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为了保护更大的法益,只能采取唯一的避险行为,其三、避险行为针对的对象只能是无辜的第三人,即紧急避险行为所针对的对象只能是与侵害行为人无关的第三人。

其四、避险行为所造成的损害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即从法益价值衡量的角度而言,避险行为所保护的法益在社会价值上须得大于避险行为所损害的法益,否则就不成立紧急避险了3。

(二)紧急避险的性质紧急避险制度发源于国外,因此对于紧急避险性质的理论认识根据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刑法理论构建基础不同而有所不同。

目前关于紧急避险性质的理论大致有四4:1、处罚阻却事由说;2、责任阻却事由说;3、违法阻却事由说;4、二元论说。

以上种种学说对于紧急避险的性质进行了探讨,其中研究最为深1余茵竹.论自招危险之紧急避险的适用[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8(05):57-61.2郝赟.紧急避险责任阻却一元论之提倡[J].研究生法学,2018,33(02):59-81.3方军.紧急避险的体系再定位研究[J].现代法学,2018,40(02):132-146.4李梦玉.论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一一以我国《刑法》第21条为前提[J].知与行,2017(08):77-81.入、争论最为激烈的便是责任阻且事由说、违法阻却事由说与二元论说。

三种学说的主要分歧集中于紧急避险是否具有违法性。

本文认为,无论于违法阻却事由说、责任阻却事由说亦或二元论说,从利益衡量的角度出发,紧急避险是为了保护相等乃至更大的合法权益,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紧急避险制度的设立没有能够阻却违法,当事人可能会选择无动于衷,放弃寻求保护合法权益,这对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而言,这样的法律激励无疑不会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因此,从价值分析以及刑事立法的角度出发,可以看出紧急避险不是犯罪行为,不受刑事处罚,其具有违法阻却的性质。

(三)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别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是我国法律明确赋予公民违法阻却正当事由,两者在概念以及司法实践认定问题中存在一定的同异关系。

但从二者的概念辨析中可以看到,两者实质上还是存在着较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5:其一、两者的危害来源不同。

正当防卫的危害来源主要来于某些具有违法、犯罪性质的人为侵害行为,而除此之外包括紧急避险行为都不属于能够进行正当防卫的行为范畴之内。

相对而言,紧急避险的危害来源则多种多样,既有某些人为侵害,又有来自自然界、某些无主动物所造成的侵害其二、行为针对的对象不同。

从刑事立法的角度出发,正当防卫的防卫行为只能针对侵害者本人,而不能涉及其他的无关的人与物。

如果防卫行为对第三者造成了损害, 则需要视其情况进行处罚。

相对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行为所损害的对象只能是无辜的第三人的合法权益,这是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两者在行为针对对象上的重大不同,也是两者间的显然区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