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章 储层表征概论

第1章 储层表征概论


一、油藏评价阶段
A 2•
•1
•4 A’
探明油气藏 评价油气藏 开发可行性评价
•6
A 2• •3
•1
•4 A’
5•
2 A
1
4
A’
231
4
A
A’
282280200000
284000
282680600000
实 例
544000 544000
400 200
0
200 400 m
400 200 0 200 400
1. 储层系统的层次性与复杂性
地层层次
据Van Wagoner(1990)
106 104
102
1
储层层次
多砂体规模
(层序-层组)
单砂体规模
(层)
纹层组规模 纹层规模 孔隙规模
据Pettijion(1973)
储层层次界面 与层次结构
界面分级
Miall(1985,1988,1991,1996)
主要分为6级
具自然产能,储层敏感性一般较强
(2)特低渗储层(10-1)
微孔隙发育,束缚水饱和度高,测井解释有难度; 自然产能一般达不到工业标准,需压裂投产
(3)低渗近致密储层(1-0.1)
孔喉半径小,接近油层下限;
几无自然产能,需大型压裂投产
标准致密储层(0.1-0.01)
(4) 低渗致密储层 (<0.1)
只能作为储气层(非常规气层),
544000 544000
•构造图 •砂体分布图(岩性边界) •油水界面 •井眼油气水干层解释
油水界面
546000 546000
548000 548000
550000 550000
3 65 0
GS1G9S19
360 0
GS66
GS52X1 GS20 GS52X1
G339 G339 GX57GX57
GS12GG-SS11G160SMG2-1GS-121G116--GGS0612SMS8-81G1-10G1216-GS--6G1S821S81-81012-6-MG12GS8011-G2G3S2M-45G2510G-GS32455
(1)储层(砂体)厚度平面分布;
(2)沉积微相/构型单元 /流动单元平面分布




(优势相,比例优势或指定优势)。 河 平 河
(3)隔夹层平面分布
道原 道
(4)储层参数平面分布
孔隙度、渗透率等平面分布。
(5)渗透率非均质参数平面分布
层间及层内渗透率非均质参数
(变异系数、级差、突进系数等)
渗透率
四、体规模
----三维地质建模
★建模概念
建立储层地质特征三维分布的数字化模型。
三维网块化(3D griding) 三维储层预测
三维数据体
三维网格化 (3D griding)
★建模概念
网块尺寸越小,标志着模型越细;每个网
块上参数值与实际误差愈小,标志着模型
的精度愈高。 (精细油藏描述)
数值模型----即三维数据体----图形显示
定义:单砂层内垂向上储层性质的变化。
•粒度韵律、渗透率韵律及高渗层位置 •层理构造及渗透率各向异性 •层内渗透率非均质程度 •层内夹层(产状、频率、密度) •层内裂缝
(4)微观非均质性
微观规模孔隙、颗粒、填隙物等性质的差异。
•孔隙非均质性
孔喉形状、大小、分选及相互连通关系
•颗粒非均质性
颗粒分选及排列的方向性
分辨率:横(数十米) 纵(0.2~0.5m)
1 41
官 104 断块孔一段
Ⅲ11储层流 动单元 平面分 布图
王33 1 04 - 3
0
300 m
王24
6 6- 3 4
官 103
6 6-32 6 8- 3 2
6 6- 3 6 王1
68-36 69-37
70-30 70-32
69-35 70-36
8 0- 1 4
三、开发中后期阶段
注水开发调整 优化三次采油方案
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
单砂体间及砂体内部 渗流屏障及渗流差异 控制剩余油分布
研究单元:横向(油藏/开发井组) 垂向(单层)
分辨率:横(十米级)、 纵(<0.2m)

小 层 单层

储层表征
单一微相/内部构型分布 储层流动单元 储层参数分布 (裂缝网络)
第三节 储层表征的规模与多维性
孔渗测定、 压汞分析、 敏感性分析等
•非规则样品
岩石薄片 电镜分析 粒度分析 X衍射分析
孔隙结构
二、线规模
----单井规模 沿井轨迹的储层表征。 •连续取心井段的岩心研究 •单井测井解释
单井解释
1.层解释
地层内部属性相似的层. (1)砂层与隔层 (2)油水干层\ 水淹层 (3)沉积微相/岩性
/构型单元/流动单元 (4)层平均参数
束缚水成因:毛管滞水、薄膜滞水 导致:测井解释油气层的困难
降低油气相渗,常规开采困难
+ Na,Ca,H2O
(3)天然裂缝相对发育
低渗 致密 性脆
(4)储层敏感性强 水敏、速敏、酸敏 孔喉小,易受伤害
(5)应力敏感性强 细小片状孔缝,受应力易压缩, 应力释放后易扩大
二、储层系统
★储层系统的层次性与复杂性 ★储层非均质性 ★储层敏感性
(河流相)
同一层次内部的差异性
结构差异性 性能差异性
如:层规模
结构差异: 不同微相; 同一微相内部 的结构单元
储集性能差异
2. 储层非均质性
定义:储层分布及内部 各种属性在三维 空间上的不均一 变化,即为储层 非均质性
沉积非均质 成岩非均质 构造非均质
(回顾内容)
相对与绝对 规模与层次 标量与矢量
GS16G-S1146-1G4S16GG-SS191646G-S1964GS11GS11
3500
GS3255G0G0S-S112G880-S-111688-G1S618G-S1188-G1S818G-S2108-20
3600
3650
GS39GKS39K
GS23 GS23
3650
GS67 GS63-2GS63-2
7 8- 1 6 8 0- 1 6
7 0- 3 4
71-3 7
7 2- 3 0
7 4- 2 0
7 4- 2 8
72-32 1 04-2 72-36 73-31 73-3 373-35
7 2- 3 8
7 6- 1 8
7 4- 2 2
7 4- 3 0
74-3 2 7 4- 3 4
7 6- 2 0
王28Βιβλιοθήκη 78-18 78-20 78-22
三维显示 任意旋转 任意切片
从不同角度显示储层的外 部形态及其内部特点
储层地质模型
储集体分布模型
----离散变量分布模型
★储层相(构型)模型
储集砂体的大小、几何形态 及其三维空间的分布
★储层流动单元模型
影响流体流动的地质参数在 内部相似的、垂向上和横向上 连续的储集单元。
552000 552000
286000 286000
内含油边界 外含油边界
284000 284000
图例
图例
GS8-1G6S8-16
井名 井名
2500
等深线
水道中含心油区
推测含油区
水道边缘及漫溢
油水同层区
水层
水道间及湖盆泥
552000
干层
552000
未知区
282000 282000
泥干 纯 过 纯 岩层 油 渡 水 区区 区 区 区
研究单元:横向(油藏/油田) 垂向(砂组)
分辨率:横(数百-数十米) 纵(0.5~1.0m)

小 层 单层

储层表征
沉积亚相/复合微相 有效储集体分布 宏观储层参数分布 (裂缝发育区带)
二、开发早期阶段
优化开发方案 优化管理及调整方案 提高油藏开发效率
井网布置 配产配注 射孔方案
研究单元:横向(油藏/油田) 垂向(小层)
•填隙物非均质性
3. 开发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油气储层与外来流体 发生各种物理或化学作 用而使储层孔隙结构和 渗透性发生变化。
水敏、盐敏、 速敏、酸敏、 碱敏、水锁
第二节 储层表征内容与阶段性
• 储集体及内部构成单元 • 储层质量及其差异性 • 储层裂缝
-2350 -2300 -2200
-2350 -2300 -2200
(1) 层间非均质性
砂层之间的差异性
层间非均质 平面非均质 层内非均质 微观非均质
储层纵向分布的复杂程度 分层系数 砂岩密度
层间渗透率非均质程度
层间隔层 层间裂缝
(2)平面非均质性
砂体的平面差异性
砂体几何形态 砂体规模与各向连续性 砂体连通性 渗透率平面变化 平面渗透率的方向性
(3)层内非均质性
8 0- 2 6
7 8- 3 2
王19
图例
8 2- 2 2
王18
8 2- 2 0
8 2-24
注 水 井 生 产 井 取 心 井 设 计 井
84-2 0
地面— 地下井位 断 层 泥岩屏障 钙质屏障
Ⅰ类流动单元Ⅱ类流动单元Ⅲ类流动单元Ⅳ类流动单元
储层表征

小 层 单层

沉积微相分布 储层流动单元分布 储层参数分布 储层敏感性 (裂缝发育带及方向)
(孔隙度、渗透率、 含油饱和度等)
2.点解释 针对砂层,按8点/米的密度
进行储层参数解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