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
植物多样性调查与分析
专业地理科学
班级1201
姓名盛爱华
学号2012119010131
成绩
日期
目录
一,实习目的
二,实习内容
三,实习路线
四,结果与分析
一、实习目的
通过对植物界各大类群代表植物的观察,了解并掌握植物的共同特点及各大类群的特征,了解植物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发展过程。
深入理解植物多样性。
二、实习内容
(1)通过比较和观察校园不同种类植物,了解植物的多样性。
(2)通过参观生命科学院标本馆,了解蜡叶标本的制作,并制作蜡叶标本。
(3)通过比较和观察植物界各大类群主要代表植物的形态特征,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的形态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4)初步掌握植物检索表的编制方法和使用检索表鉴定植物的方法。
三、实习线路
1).菌类植物代表类型的观察。
2).被子植物代表类型的观察。
3).蕨类植物代表类型的观察。
四、结果与分析
1.前言
植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环境多样性。
地球上的植物约有55万种,其中有花植物为23.5万种。
植物种类多样性是植物有机体与环境长期的相互作用下,通过遗传和变异,适应和自然选择而形成的。
植物进化仍在继续,新的植物种类还会出现。
每一种植物都具有其独特的基因库和遗传组成。
植物生长发育中基因表达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调节控制的复杂性,是植物遗传多样性成多层次的表现,即表现在植物体的外部形态上,生理代谢和染色体的DNA分子水平上。
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他们都具有各自独立的遗传系统。
平原,高山,沙漠,戈壁滩,盐碱地,赤道,极地,江河湖海及大气,无一处无植物生长。
植物和动物、微生物与环境相结合,构成一个自我维持、自我更新、综合协调的生物系统。
2.内容
1).菌类是个庞大的家族,它无处不在。
现在,已知的菌类大约有10多万种。
菌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等器官,一般不具有叶绿素等色素,大多营异养生活。
菌类植物可分为细菌门、粘菌门和真菌门三类彼此并无亲缘关系的生物。
其中粘菌是介于动物和真菌之间的生物。
它在营养期为裸露的、无细胞壁、多核的原生质团,称变形体(与变形虫相似)。
但在繁殖期,它可产生具纤维素细胞壁的孢子,又具真菌的性状。
代表植物:
①木耳木耳指木耳属的食用菌,是子实体胶质,成圆盘形,耳形不规则形,直径3-12厘米。
新鲜时软,干后成角质。
口感细嫩,风味特殊,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著名食用菌。
②银耳
真菌类银耳科银耳属植物,又称白木耳、雪耳、银耳子等,有“菌中之冠”的美称。
性平,味甘、淡、无毒。
夏秋季生于阔叶树腐木上。
分布于中国浙江、福建、江苏、江西、安徽等十几个省份。
它既是名贵的营养滋补佳品,又是扶正强壮的补药。
③灵芝
灵芝又称灵芝草、神芝、芝草、仙草、瑞草,是多孔菌科植物赤芝或紫芝的全株。
根据中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灵芝有神庐、赤、紫、青、黄、白、黑六种,性味甘平。
2).被子植物又名绿色开花植物,在分类学上常称为被子植物门。
是植物界最高级的一类,是地球上最完善、适应能力最强、出现的最晚的植物,自新生代以来,它们在地球上占着绝对优势。
现知被子植物共1万多属,约20多万种,占植物界的一半,中国有2700多属,约3万种。
被子植物能有如此众多的种类,有极其广泛的适应性,这和它的结构复杂化、完善化分不开的,特别是繁殖器官的结构和生殖过程的特点,提供了它适应、抵御各种环境的内在条件,使它在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矛盾斗争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变异,产生新的物种。
代表植物:
①菊花:在植物分类学中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按栽培形式分为多头菊、独本菊、大立菊、悬崖菊、艺菊、案头菊等栽培类型;有按花瓣的外观形态分为园抱、退抱、反抱、乱抱、露心抱、飞午抱等栽培类型。
不同类型里的菊花又命名各种各样的品种名称。
②牡丹: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
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
在栽培类型中,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上百个品种。
”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
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
③鹅掌楸:中国特有的珍稀植物。
为落叶大乔木,高达40米,胸径1米以上,小枝灰色或灰褐色。
叶形如马褂──叶片的顶部平截,犹如马褂的下摆;叶片的两侧平滑或略微弯曲,好像马褂的两腰;叶片的两侧端向外突出,仿佛是马褂伸出的两只袖子。
故鹅掌楸又叫马褂木。
花单生枝顶,花被片9枚,外轮3片萼状,绿色,内二轮花瓣状黄绿色,基部有黄
色条纹,形似郁金香。
3).蕨类是泥盆纪时期的低地生长木生植物的总称。
它们需要水分作为再生循环的一部分,且从此开始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种类,在今日仍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植物。
蕨类植物有着一个世代交替的生命周期,由双套的胞子体和单套的配子体两者循环。
配子体是一游离的器官。
蕨类植物典型的生命周期如下:孢子体(双套)经由减数分裂产生单套的孢子;孢子经由细胞分裂形成配子体;配子体会经由有丝分裂产生生殖细胞;可移动、具鞭毛的精子让仍黏在原叶体上的卵子受精;受精后的卵子形成了一个双套的受精卵,并经由有丝分裂成长成孢子体。
代表植物:
①肾蕨:又名圆羊齿、篦子草、凤凰蛋、蜈蚣草、石黄皮等。
原产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华南各地山地林源有野生。
常地生和附生于溪边林下的石缝中和树干上。
喜温暖潮润和半阴环境,忌阳光直射。
肾蕨是中国内外广泛应用的观赏蕨类,除园林应用外,肾蕨还是传统的中药材。
肾蕨背面有大量孢子囊,用来繁殖后代。
②铁线蕨:又名猪鬃草、猪鬃七、得哇等,属真蕨目,铁线蕨科多年生草本,高0.1-0.6米。
因其茎细长且颜色似铁丝,故名铁线蕨。
铁线蕨也是钙质土的指示物。
由于其畏干燥及强烈光照,须放置到没有阳光直射的地方养护。
铁线蕨也有很多变种,如荷叶铁线蕨、肾叶铁线蕨等。
属世界种,各地区均有野生。
③凤尾蕨:是欧洲凤尾蕨的变种,其别名很多,主要以其叶形和生态环境来命名。
植株高50-70厘米。
根状茎短而直立或斜升,粗约1厘米,先端被黑褐色鳞片。
叶簇生,二型或近二型;柄长30-45厘米(不育叶的柄较短),基部粗约2毫米,禾秆色,有时带棕色,偶为栗色,表面平滑;叶片卵圆形,长25-30厘米,宽15-20厘米,一回羽状;不育叶的羽片3-5对(有时为掌状),通常对生,斜向上,基部一对有短柄并为二叉(罕有三叉),向上的无柄,狭披针形或披针形(第二对也往往二叉),长10-18厘米,宽1-1.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叶缘有软骨质的边并有锯齿,锯齿往往粗而尖,也有时具细锯齿;
能育叶的羽片3-5对,对生或向上渐为互生,斜向上,基部一对有短柄并为二叉,偶有三叉或单一,向上的无柄,线形(或第二对也往往二叉),长12-25厘米,宽5-12毫米,先端渐尖并有锐锯齿,基部阔楔形,顶生三叉羽片的基部不下延或下延。
主脉下面强度隆起,禾秆色,光滑;侧脉两面均明显,稀疏,斜展,单一或从基部分叉。
叶干后纸质,绿色或灰绿色,无毛;叶轴禾秆色,表面平滑。
3.总结
通过此次去标本馆的实地学习,我们亲眼见到了数百种不同种类植物的标本,无论是浸渍标本还是蜡叶标本,都一一生动展现了植物的本质形态特征,使得我们更加了解各种植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先看到了乔木的标本,本来还在奇怪高大的乔木要怎么做成标本,但是参观后才知道,做乔木的标本只是选取了其中的一部分,也即树的一截来展示的,我们很容易看出乔木的年轮,树的粗细程度。
另外,在看到浸渍标本的时候,我们被各种植物的姿态惊讶到了,浸渍标本很好地保存了各种美艳的花的本质,毫无破损地展现了他们的自然姿态,无论是颜色还是形态,都保留得十分生动形象。
再就是蜡叶标本,虽然蕨类植物的蜡叶标本是失去了水分而保留下来的植物形态,颜色也早已不是绿色,但是它也充分展现了植物的叶片形态、生长趋势等信息,使得我们了解到了更多我们没见过的植物信息。
参观完了标本馆的这么多植物,我才充分认识到自己对已掌握的植物是那么少,也从中懂得了更多关于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和属性。
这次实习是极其有意义的,见到了更多,也学会了更多,我想这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将有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本草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