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8章 认知心理学与大众传播(77P)

第8章 认知心理学与大众传播(77P)

• 封闭的原则,也称闭合的原则。主体在感知物体 时有一种能自行填补缺口使其闭合将其知觉为一 个整体的倾向
好图形原则
• 把不完全、无意义的图形看作是一个有意 义、完整的图形。好图形的标准是匀称、 简单而稳定。 • 应用:如我们常把天上的火烧云、一些风 景名胜地的奇山怪石想象成生活中的事物 或各种神话、历史中的人物或情景等。
(三)库特·考夫卡(K. Koffka, 1886— 1941)
• 著作最多产的一位
•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1935) 儿童心理 学的经典著作《心灵的成长:儿童心理学 引论》(1924)
三、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及思想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直接经验 ——苛勒认为直接经验就是主体在对现象的认识过程中所感受到或体验到的一切
强调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记忆、言 语、思维等,即认识过程。
第一节 格式塔心理学
•一 、 概 念 界 定 •格 式 塔 心 理 学 也 称 完 形 心 理 学 , 是 二 十 世 纪 初 兴 起 来 的 一 种 学 院 派 心 理 学,到三十年代形成较成熟的体系,主要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苛勒、 考夫卡等。主张研究心理现象的整体、形式或形状,认为心理现象最基 本的特征是在意识经验中所显示的结构性或整体性,反对以构造主义为 代表的元素主义心理学,同时成熟之后它也反对行为主义。
第八章 认知心理学与传播研究
本章主要内容
• 第一节 格式塔心理学 • 第二节 皮亚杰的发生心理学 • 第三节 信息加工心理学 • 第四节 认知心理学对大众传播研究的影响
它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60年代正式形成,70年代成为美国和整个西方心理 学的主流,现在几乎遍及世界各国心理学研究的一切领域。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是由冯特的最忠诚的学生铁钦纳根据冯特心理学的 某些原理创建了构造主义心理学派。这个学派主张心理学应以意识或意 识经验为研究对象,心理学家的任务在于分析意识的内容,查明意识的 组成元素和构造原理)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三个主要代表
(一)马克斯·惠特海默(M.Wertheimer, 1880-1943)
• 惠特海默最大的贡献是于1912年在德国法兰 克福在研究似动现象的基础上首创格式塔心 理学(Gestalt psychology)
• 对思维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著作 《创造性思维》(1945)
( 二 ) 沃 尔 夫 冈 · 苛 勒 ( W. Kohler, 1887-1967)
• 顿悟说
• 《人猿的智慧》(1917)《心理学中的 动力学》(1940)
经验,它是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具有超几何、超物理的性质,既包括客观 世界,也包括主体的主观世界。
2.行为 ——考夫卡把环境分为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并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行为环境的
影响和制约。
——考夫卡从属性上将行为分为三类:一是真正的行为,主要指客观世界的物理 行为;二是外显行为,个体在他人行为环境中的真正行为;三是现象行为, 即我所意识到的自己的行为或别人所意识到的他自己的行为。格式塔心理 学主要研究的是个体在其自身行为环境中的现象行为。
(二)格式塔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
总的说来,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其思想渊源一致,提倡现象学的整体描述 1.整体的观察法
格式塔心理学以直接经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这种直接经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它只能通过观察来发现。 ——整体研究的方法是格式塔心理学对后世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最大贡献 2.实验现象学的方法 (1)实验现象学以归纳为主要研究手段 (2)实验现象学不追求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而在于建构现象场并发现现象场的意义 (3)主要以文字描述从整体上对直接经验做质的分析 (4)主试必须悬置自己的先知先见且不作任何推论或解释。 (5)在实验过程中主试并不严格操控被试或实验对象
共同方向(命运)原则
• 共方向原则也称共同命运原则, 是指如果பைடு நூலகம்个对象中的一部分 朝某方向运动,那么这些共同 移动的部分就易被感知为一个 整体
简单原则
• 人们对一个复杂对象进行知觉时,如没有特殊要 求,常常倾向于把对象看作是有组织的简单的规 则图形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
•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泛指一切以认知过程为对象的心理学 研 究, 包括完形心理学、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信息加工心理学,;狭义的认知 心理学专指信息加工心理学。它是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通过与计 算机相类比,以模拟、验证等方法来研究人的认知过程,认为人的认知过 程就是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交换、操作、检索、提取和使用的过程, 强调人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行为和当前 认知活动起决定作用。
(三)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1.突现论 • 似动现象:又称ф现象或PHI现象,是指先后呈现的原本静止的两条线段在一定条件下(时差60毫
秒)被知觉为单线移动的现象。 2.同型论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大脑皮质区也按照类似于完形原理而进行活动的,也就是说,人的每一个直觉 过程中,人脑内都产生一种与物理刺激构造精确对应的皮质“图画”,这就是同型论 ——同型论指的是意识经验与大脑基本过程的结构一致。绝大部分格式塔心理学家都信奉“同型论” ——“主张知觉场在其次序关系上与作为基础的兴奋的脑场相符合,虽然不必有完全符合的形式。”
3.知觉的组织原则:
(1)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原则: (2)接近或邻近原则: (3)相似原则: (4)封闭的原则: (5)好图形的原则: (6)共方向原则: (7)简单性原则: (8)连续性原则:
图形与背景关系原则★
• 图形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图形就愈 有可能被我们感知;反之,则不易 被感知。军事上的伪装就是利用了 图形与背景的关系理论。
• 图形与背景在特殊情况下(如双关 图中)由于注意的起伏现象会出现 逆转
接近或邻近原则
两个对象在空间 或时间上比较接 近或邻近时,则 这两个对象就倾 向于被一起感知 为一个整体
相似原则
• 刺激物的形状、大小、 颜色、强度等物理属 性方面比较相似时, 这些刺激物就容易被 组织起来而构成一个 整体
封闭的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