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动漫发展历程

中国动漫发展历程


1983年的《天书奇谭》、1986-1987年制作的《葫芦兄弟》、 1984--1987年的《黑猫警长》、1979--1988年的《阿凡提的 故事》、1989--1992年的《舒克和贝塔》1990--1994年的《 魔方大厦》等,都是非常精彩的动画。但是这个时期的中国 动画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太过幼稚化了。中国人心中“ 动画片就是小孩子看的东西”的观念始终没有抛开,造成这些 动画即使是初中生来看,都会觉得不太适合。90年代初,中 国引进了一些国外动画片,其中特别要提到的就是日本动画片 《圣斗士星矢》。《圣斗士星矢》在 世界上的各种精品动画引进,中国动画界开始了反思,这直接 导致了之后的探索与尝试。 5. 中国动画业目前--探索尝试期(1999年至今) 国外动画的不断引进,中国动画界终于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于是开始了各种探索与尝试。 1999年中国制作的大型动画《宝莲灯》,就是尝试之一,吸 收国外的制作方法与经验,结合中国的传统神话传说;1999年中 国制作的大型长篇动画《西游记》也可以算是尝试之一;1999年 开始制作的52集长篇动画《我为歌狂》、52集长篇动画《白鸽岛 》与100集长篇动画《封神榜传奇》, 也是中国动画业的尝试。 其中《我为歌狂》开始播出,仿照日本动画《篮球飞人》制作中 国自己的动画作品,虽然作品本身似乎不太受好评,但是尝试的 形式还是非常好的。
• •
3. 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到1977年) 说到中国历史,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文革时期,中国动 画业明显的受到了影响。1966--1971这六年中,竟然没有一部动 画片制作出来!之后的几年,形势似乎有了一点好转,但是 1972-1977年间也只有每年2-4部动画出炉。这一段时期,中国的 动画事业几乎是在原地停滞了十多年! • 4. 中国改革开放后--缓慢发展期(1978年至1998年) • 改革开放,中国动画终于又迈开了沉重的步伐,但是,文革 带来的滞后却是无法改变。这一段时期,中国动画的发展不再有 了建国初的强劲气魄,虽然动画产量又开始回复,每年还是有许 多动画制作出来,但是,当年的开创精神已经不复。这个表现在 很多方面:其一,不再探索新的动画形式,现在见到的,也就是 建国时候的那几种传统艺术动画了;其二,可能是因为成本太高, 水墨动画几乎不再做了,20年中只做出来一部;其三,由于根深 蒂固的思想“动画片就是小孩子看的东西”,没有在动画的取材 方面做出突破;其四,文革时期,中国 许多动画人才流失了,而 改革开放初期,又不能马上找到这方面的人才等等。 当然,这段 时期的精品还是有的,

中国漫画的发展简史
我国动画与国外的差距
我国动画与国外动画存在差异 的原因 我国动画的未来之路
中国漫画的发展简史
• 1. 中国动画建国前--早期探索期 • 中国的动画事业发展很早,20年代中国的动画先驱万氏兄弟 (万嘉综(万籁鸣)、万嘉淇(万古蟾)、万嘉结(万超尘)和万嘉坤(万涤 寰))就开始研究动画制作,第一部中国自制的人画合演的《大闹画 室》就是他们制作,1935年,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问 世。1941年,受到美国动画《白雪公主》影响,制作了中国第一部 大型动画《铁扇公主》,在世界电影史上,这是继美国《白雪公 主》、《小人国》和 《木偶奇遇记》后的第四部大型动画,标志中 国当时的动画水平接近世界的领先水平。 • 2. 中国建国初期--蓬勃发展期(建国到1965年) • 建国后,中国的动画事业可以说是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不 但作品多,而且精品也非常多。从1950年的一部动画,发展到60年 代已经每年都能制作出十多部动画,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 1961--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大闹天宫》可说是当时国内 动画的颠峰之作,从人物、动作、画面、声效等等都达到当时世界 的最高水平。这段时期,我国还开始尝试使用不同的动画制作方法, 大胆使用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
• •
• • • • • •
我国动画与国外的差距 首先,外来动画比国产动画对青少年影响 更大。夸克市场研究公司在2000年对京、沪、 穗三地针对14~30岁青少年进行卡通及卡通消费 调查,“中国青少年喜爱的动画作品”中,喜 欢日本动画片的人占60%,喜欢欧美动画的人 占29%,而喜欢中国原创(包括港台地区)动 画的占11%。据2001年第10期《动画信息》刊 载的动画调查显示,国产动画“在小学以下反 响还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口片越来越 受青睐。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文化蓝皮书《2007 年:中国文化产业泛发展报告》认为,近20年 来,外国动画作品改变了中国受众的动画需求 倾向,当外国动画明星形象和剧情编风格深深 地印刻在中国受众的记忆中时,其文化 审美观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改 变,最终成为他们观赏动画 片的参照标准,这些标 准又引领着他们对 动画的消费选 择。
作为中国动漫的继承者,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我们力图用这册小小的电子杂志向大家展现中国动漫 曾经的光荣和困顿的现状。虽然我们只能抓住几个片 段。进行简单地介绍,但是我们希望给大家一种关于 中国动漫的正确全面的认识。告诉我们周围和世界的 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动 漫有自己的过去和现在,更有愈加辉煌的将来!我们 更不想用那过去的光荣,去遮蔽和掩盖当下的忧虑和 困境。我们只是把这种梳理当做探索的一种方式,期 望那未曾走远的过去,能为我们今天的动漫事业指示 一条将来的道路。 对于将来,我们有更加美好而宏大的梦想! 而这个梦想蕴藏于我们的内心深处,潜存于中国的悠 久历史文化里,也寄托在亿万中国人的强国之梦中。 最终,就是我们,将使它破茧而出,变成瑰丽的彩蝶

1947年,我国制作了第一部木偶动画《皇帝 梦》;1958年,拍摄了第一部剪纸动画《猪 八戒吃西瓜》;1960年,完成了第一部水墨 动画《小蝌蚪找妈妈》;1962年,第一部折 纸动画《一棵大白菜》。新的动画形式加入, 中国动画事业也到达了一个高峰。这个时期 内,我国的动画发展还是领先于日本的,虽 然日本1963就有了《铁臂阿童木》这样的长 篇动画,但我国有大型动画《大闹天宫》, 并不输于日本。而且中国的传统艺术应用到 动画中来,是日本完全无法比的。不过,使 用传统艺术制作动画的代价之一就是需要更 多的时间与精力,这个可能也是当时为什么 不制作长篇动画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就 是,当时电视在中国还没有普及,所以动画 主要还是在电影院播放,所以这个时候的动 画还没有长篇的连续剧。
同学们, 你们还记 得他 们吗?
我国的动画片历史渊源流长,从 60年代 开始一直到80年代中期,不仅种类 繁多,而且内容和艺术性都远高于 同一时期的日本和美国,特别是 日本很多的早期动画都受到我 国动画的影响。但是从90年 代起,我国的动画开始走 向衰落,现在充斥在中 国动漫市场上的几乎 全是日本和美 国的动画。
2.人才匮乏 动漫人才的供需严重失衡正是中国动漫产业不能很 好发展的重要根源。目前全国动漫从业者不到1万人, 只及韩国的1/3.而事实上,全国全国影视动漫人才总需 求量则达15万人,游戏动漫人才总需求量也在10万人左 右。 原创人才得匮乏导致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奇 观现象:一方面动画制作领域进步明显,一些长期为国 外卡通企业服务的动画制作公司,它们的绘画、定型、 二维、三维等业务能力早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另一 方面尚未对优秀的动漫题材做深度发掘,内容剧情开发 相对较弱。“只有技术,缺少灵魂”的现状削弱了国产动 漫的核心竞争力。 3.创作风格僵化 据报告显示,最受欢迎的动画人物中,本土只有孙悟 空一枝独秀,其他全是舶来的。1999年的《宝莲灯》、2 001年的《我为歌狂》、2003年的《隋唐英雄传》、2004 年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从造型到情节都有着明显的 日、美动画片痕迹,过多地模仿外国动画片,从而日益失 去自我。
其次,国产动画的产量和覆盖人群都远远低 于文化输出大国。据统计,日本动画年产量为 4500余集,片长约16万分钟。而2002年,国 产动画片的年产量仅相当于日本的1%。 近年盛行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等都是针 对儿童的,动画片还被定位为给儿童看的节目 。而日本的动漫文化则是全民文化,各个年龄 段都有适应的动漫,题材广泛,表现手法繁多。 再次,我国动画片的收益偏低。国内动 画片一分钟的制作成本是5000到10000元,一 部普通动画片(26分钟/26集)需要投资800万 到1000万人民币。我国动画产业运作最成功的 《蓝猫淘气三千问》,已先后向17个国家和地 区输出了版权,品牌授权的年收入在1600万至 1800万元,加上周边产品的收入,每年在4000 万元左右。经验已经证明,当前制度环境下,动 漫产品在国内电视台播出的收益只能收回成本的 1/10,而如果在海外发行成功,则能收回30%至 50%的投资。
中国 动漫 の 发展历程
动漫,中国动漫!当我们今天说到这个词, 谈起这个话题的时候,心中总不免有些无奈, 也许还带着些悲愤和不平!但是当我们以一 个后来的身份,认真梳理中国动漫的历史的 时候。我们发现在厚重沉淀的中华文化哺育 下的中国动漫,并不是被隐没在日美动漫大 潮中的涓涓细流。它有令我们自豪和骄傲的 辉煌过去,有令世界为之震撼和痴迷的优秀 作品。这一切,我们不应该忘记!
• 3.市场培育 • 通过衍生品的开发而盈利,就必须解决好终端销售 机制和盗版问题,也就是培育市场促使动画产业链的良 好运行。我国现在的原创动画制作公司成立后首次生产 的动画作品大都是完全自主投资创作的,原创制作占用 了他们大部分的精力,从而使他们很难完成面向我国上 千个电视台的行销发行任务。所以要培育国内动画交易 市场,组建和打造一批经验丰富、业务娴熟的中介机构, 促进动画制作机构和播出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使市场 反馈和创作播出形成互动和良性循环。 • 4.人才培养 • 从事原创动画需要三种人才,即:创意研发人才, 加工制作人才和经营开发人才。对于一个成功的动画企 业来说,前期的创意研发和后期的经营开发要比中期的 加工制作更为重要,因为这两个利润空间更大。
• 我国动画与国外动画存在差异的原因 • 1.产业链薄弱 • 日美比较成熟的动漫商业运作模式是: 首先漫画原创作品在杂志上刊登;如果受 欢迎,接着出版漫画图书;成功后,制作、 播放电视动画片和动画电影;最后是动漫 衍生产品推出以及品牌授权和服务。各个 单元组合成了一个合理、完整的产业链, 越往顶端商业空间越大。利润越大。然而 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的国产动画片只停 留在通过播出盈利的层面上,动画制作。 动画片播出与衍生产品开发不能同步,很 少对新的市场进行拓展。没有一个好的市 场运作机制和清晰的盈利模式造成了产业 链薄弱。 • 外国一些动画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时, 收取的播出费用较低,但他们靠衍生产品 来获取利润。例如韩国《流氓兔》动画免 费下载,但形象价值得到了提升,为相关 产品提供了丰厚的收入。而我国却是高制 作成本的产品仅以低端产品形式出现,造 成了制作成本高昂,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