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辩析

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辩析

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辩析「摘要」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机制是目前法律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而对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更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它是虚无的,只能通过络自身来调整;有人认为,它是一种财产,可以纳入合同法、物权法或著作权法等的调整范围;有人认为,对虚拟财产应当区别对待。

我们认为,只有在其上产生现实社会关系的虚拟财产才能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而且这种财产是一种新型财产,应该通过立法确认一种新型财产权对其进行保护和调整。

「关键词」络游戏;虚拟财产;法律性质;财产权随着电脑的普及、互联的发展,络游戏已成为广大民的重要娱乐活动之一,与此同时游虚拟财产的交易已呈产业化趋势[1],但由虚拟财产引发的纠纷更是此起彼伏,各界人士要求对虚拟财产立法的呼声不断,而对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问题,却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成为虚拟财产立法的需要突破的重要瓶颈。

“虚拟财产”是随着互联尤其是络游戏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词,这个词由于络游戏虚拟财产的纠纷不断而频繁见诸于媒体。

我们认为,虚拟财产就是在络空间存在的数字化、非物化的财产形式,它包括络游戏ID、游戏ID金币、银两,游戏ID拥有的各种装备、以及民的电子邮件、络寻呼等一系列信息类产品。

但由于目前络游戏的盛行,虚拟财产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指络游戏空间存在的财物,包括游戏账号、游戏货币、游戏账号拥有的各种装备等,本文也主要围绕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进行分析。

一笔者认为无论是通过立法将虚拟财产纳入法律保护范围,还是在司法过程中通过司法解释解决虚拟财产纠纷,我们首先必须明确的是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

目前学界及游虚拟财产纠纷各方对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的观点可归纳为虚无说、财产说和区别说三大类:(一)虚无说:该观点认为虚拟财产是虚无的,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是运营商和法律界的某些人士。

他们认为虚拟财产不同于现实之中的财产,是仅仅存在于络中的虚无之物。

他们的理论依据主要有:(1)虚拟财产的存在形式:认为虚拟财产仅是计算机中的一段字符串,不是一个实体的事物,不存在类似于现实财产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即使拥有价值,其价值也无法用现实社会中的准绳加以衡量;(2)如果承认是一种财产,将会加给运营商无法预料的责任:一旦承认了虚拟物品的财产属性,其后果是,假如一款游戏停止运营后,运营公司必须继续保管或者返还玩家的这些财产,而这显然不符合实际。

[2](3)从虚拟财产的来源角度:有人认为,游戏不是劳动,是娱乐,所以在络游戏里,其实没有虚拟财产这回事。

(4)虚拟财产尚未得到法律的确认,也不符合传统民法对财产的定义,所以是虚拟的不存在的。

(二)财产说这种观点认可了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但将其归为哪一种财产,观点并不统一。

1、商品说[3]:回避将其进行归类,直接认为虚拟财产作为一种商品应予以法律保护:虚拟财产可以和现实中的货币互相,因此络虚拟财产从某种程度上说具备商品的一般属性,既有价值,又有使用价值,完全符合作为商品的标准,进而也理应得到与现实生活中的财产同等的保护。

比如在络游戏《传奇》中,拥有众多职业玩家,他们以游戏为生,付出劳动,靠上练级获取装备,然后以上获得的装备换取现实中的货币,并以此作为收入来源。

2、物权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虚拟财产可以作为物权的客体。

最有代表性的是台湾“法务部”关于该问题曾作出的“法务部”90法检决字第0030号函,确定络游戏中的虚拟财物和账户都属存在于服务器的“电磁纪录”,而“电磁纪录”在刑法诈欺及盗窃罪中均可看作“动产”[4],视为私人财产的一部分。

3、知识产权说该学说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它应属于开发商的智力成果,应列为知识产权中的著作权范畴。

也就是说,对于开发者,应作为知识产权中的著作权来对待;对于玩家,则属于著作权的使用权,玩家购买或通过过关斩将获取,并非获取对这些数据的独占权和所有权,而是获取了对虚拟武器的使用权。

[5]另一种观点将虚拟财产认定为是玩家的创造性智力结果,认为玩家在游戏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伴随着智力性的劳动投入,因此可以把虚拟财产权利作为知识产权。

[6]4、债权性权利说该观点从游戏运营商与玩家是一种服务合同关系的关系出发,认为虚拟财产的本质是一种债权性权利,是应该受到法律保护的。

他们认为在这种服务合同关系中,游戏本身和游戏中的各种附助功能都是运营商提供服务的一部分,这是消费者和服务提供者的法律关系。

服务提供者提供符合法定或约定的质量、要求、数量、期限等的服务,玩家接受服务并支付对应款项,游戏运营商和玩家是不存在所有权交易关系的,游戏提供者也不是以转移游戏及游戏中的附助功能的所有权为目的,玩家购买游戏中的装备和物品目的也是在游戏中的运用,对相关装备的控制也就标志着有权利享受运营商提供的相关服务。

所以,这个价格是服务行为的价格,而不是所谓“物”的价格,所有权是物的交易的前提,也是物的交易的结果,这是物的交易的实质,而服务交易中的交易是行为。

因此,游戏中虚拟财物的丢失,玩家对游戏环境下的财产和物品主张所有权是没有法律依据的,而如果根据双方的服务合同约定主张运营商违约是完全会得到支持的,对于游戏中虚拟财物的交易,也是对运营商服务行为请求权的交易,而不是物的所有权的交易。

[6]5、无形财产说该观点认为,尽管虚拟财产的存在形式可能只是保存在服务器上的一串字符或一些数据,而不是一个实体的事物,但虚拟财产和现实中的货币可以互相,从某种程度上就具备了商品的一般属性,既有价值,又有使用价值,作为无形财产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这也为李宏晨案中法院的判决所认可,法院认为“关于丢失装备的价值,虽然虚拟装备是无形的,且存在于特殊的络游戏环境中,但并不影响虚拟物品作为无形财产的一种获得法律上的适当评价和救济。

”[7](三)针对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此处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分为两种观点:第一种是根据虚拟财产所处环境不同应区别对待。

法律对财产的保护并非指向“物”本身,而是一种“物”上的社会关系,只有当“物”脱离原始创造的价值而进入社会关系之中,“物”才成为“财产”,才具有了被法律保护的资格。

在络环境中,有一些虽然也被赋予了财产的可知形态和具体名称,但其本身只能产生、移转、消灭在特定的络环境中,如络游戏中的兵器、衣帽、金币等,并不能拿到现实社会来进行使用和实物交换,所以就不具有财产的属性,站在法律讨论的角度称之为“虚拟财产”也就不是很恰当的,至多只能被称为“虚拟物”。

然而对于另外一些情形,如同样是兵器、衣帽、金币等“虚拟物”,如果玩家必须向络游戏的营运商支付现实货币购到自己的注册名下才能投入游戏中使用,那么这些“物”显然已被实际赋予了交换价值,具有了财产的属性,因此也便具有了被法律保护的资格。

[8]第二种:将虚拟财产划分为不同种类,区别对待。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虚拟财产主要有这么几种情况:一是游戏中的装备,各种参数等;二是具有一定价值属性的虚拟倾向,如易就有泡泡币等,它可以用来买免费短信;三是直接用金钱买来的游戏点数,例如某些公司的点卡中的“点”。

对于后两者他们认为是直接用钱买来的,因而其财产性质比较明显。

而对于第一点,则认为仅是运营商给自己客户提供的一项服务中的某些特性而已。

[9]二我们认为,在络游戏的虚拟财产纠纷中我们要区分两种行为:即纯粹游戏行为和法律行为。

如果是发生在游戏中的行为或者说仅仅是游戏角色之间的行为,没有与现实社会相,那么它就属于前者,比如在《大话西游》络游戏中,两个玩家以虚拟世界的身份结婚,男玩家(丈夫)为取悦于女玩家(妻子),而将大量的虚拟道具和钱币送给后者,帮助其练级;如果是交易行为即现实的货币介入或者是盗窃行为等,而非游戏角色的单纯游戏行为,那就属于后者。

从法律角度对虚拟财产进行分析,探讨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机制时,我们关注的应主要是络游戏中涉及虚拟财产的法律行为。

这是因为,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法律调整的都是现实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好像在络游戏中的打打杀杀并不触犯我们的刑律一样,络环境中的虚拟财产也不能概括性的全部进入法律的视野,而且我们也无法对络空间的所有虚拟财产进行统一、准确的法律定性。

所以,我们在下文论述的虚拟财产,主要指的是作为]现实社会关系客体和法律行为对象的虚拟财产。

由此看来,上述区别说第一种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它注意到了法律调整对象的有限性和络空间的特殊型。

因此,笼统的将络中的虚拟钱币和虚拟道具等称为“虚拟财产”是不科学的,我们应当将其分别对待。

即一部分只存在于络环境,随络环境而生,随络环境而灭,未与现实社会发生的,只能称为虚拟物品;而另一部分虽存在于络环境,但在其上产生了现实的社会关系,需要法律予以调整和保护,因而具有了财产属性,但由于其存在形式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常见财产,为区别起见我们将它称为虚拟财产。

(一)虚拟财产并不是虚无的我们虽然在称谓上使用了“虚拟”二字,并不是指这种财产是虚拟的、不存在的,更不是指此种财产的法律性质是虚幻的,而是为了与传统的财产形态提供适当的区分,表明虚拟财产因络空间而存在,虚拟财产与传统形态财产的价值来源和存在形式存在着巨大差别。

我们不能因为虚拟财产以电磁记录的形式存在,表现为一组数据,而否认其客观存在和价值。

因为:第一,对整个络游戏来说,它和虚拟财产一样表现为一组数据,但是它是游戏开发商的智力创作成果,属于知识产权中的著作权的范畴,作为创作人的一种财产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为法律认可的,因此我们否认作为游戏一部分的虚拟财产的存在也就从理论上讲不通;第二,虚拟财产交易客观存在。

在现实生活中,虚拟财产买卖一直大量地存在着,并且已经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市场,上存在着许多专门提供虚拟财产交易的站,出现产业化趋势。

这些能够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般等价物-货币相交易的虚拟财产,我们很难再说它是虚无的,因为理性的人们不可能拿着自己的真金白银换取虚无缥缈的东西。

第三,这些虚拟物品确实满足了玩家的需要,体现了其使用价值。

络络游戏作为大众娱乐方式,其功能为:提供娱乐性功能,通过游戏的手段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

通过游戏手段锻炼智力和反应能力。

而玩家通过拥有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能够达到心理需求上的满足。

第四,络中所有的东西都表现为一种数据,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否认络中的一切东西都是虚无的,比如络文学的著作权、域名权等都是法律保护的对象。

虚拟财产如果要得到法律的保护,当然必须是合法取得的,也就是说其来源合法。

法律从来没有规定只有劳动才是取得合法财产的唯一渠道,比如“国有土地使用权,其价值来自于这种权利的效用和稀缺性,而不是劳动”[10],而娱乐本身也可以作为获得财产的一个合法手段,比如买彩票亦应成为部分市民的娱乐活动,一旦中奖,奖金就将是其合法所得。

因此,用“游戏不是劳动,而是娱乐”来否定所谓“虚拟财产”的存在,显得很没有逻辑和缺乏常识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