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职信息化教学设计

中职信息化教学设计

《蜀相》信息化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生平爱国主题一直是中国诗歌创作的
一个重要主题,每当国家面临危亡
时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
彩。

你们知道中国历史上那些比较
出名的爱国诗人吗?
在我国历史上爱国诗人很多,比如
屈原、辛弃疾、陆游、岳飞等。


中杜甫也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
诗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的
《蜀相》。

问学生对杜甫的了解,在学生回答
的基础上通过幻灯片介绍杜甫:杜
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
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河南巩县
人,生于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之
间,后半生颠沛流离,历经磨难。

他的诗广泛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
会生活,被称为“诗史”。

760年
暮春,杜甫在友人帮助下,在成都
浣花溪畔盖了一座简陋的茅屋(史
称“成都草堂”)定居,过了一段
比较安定的生活,但仍很贫困。

764
年,杜甫幼时好友严武再镇蜀州,
表荐杜甫为节度参谋,工部员外郎
(后人因称“杜工部”)。

770年冬,
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
结束了他漫长的漂泊生涯。

回答有关的爱国
诗人名字,在老师
说出一些爱国诗
人的名字之后联
想相关诗人的事
迹。

说出对杜甫的了
解,观看幻灯片听
老师介绍作者杜
甫,同时学生做好
笔记。

2分

3分

意图:这首诗是一
首爱国主题的诗
歌,通过爱国主题
来导入课文。

资源准备:通过幻
灯片展示屈原、辛
弃疾的图片,加深
学生最这些诗人
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
了解作者杜甫,只
有了解作者的生
平才能对作品有
更深入的了解。

资源准备:用幻灯
片展示杜甫的画
像以及杜甫居住
过的杜甫草堂。

三、写作背景
四、课文诵读首先问学生关于这篇文章的写作
背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介绍这
首诗的写作背景,介绍如下:《蜀
相》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

759年
底,杜甫结束了在甘肃天水一带颠
沛流离的生活,暂时落脚在成都浣
花溪畔的茅屋里。

“安史之乱”已
经“乱”了五年,百姓涂炭,田园
荒芜,唐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中。


肃宗风庸颥,宠信宦官,排斥功臣。

在这样的情况下,杜甫满腔的苦
闷、焦虑,是可以想见的。

诸葛亮
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
家,他为蜀汉制定了统一天下的策
略,辅佐刘备、刘禅父子建立并巩
固蜀汉政权,
“功盖三分国”。

他“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他与
刘备君之间鱼水相得的关系,当然
都使仕途坎坷、报国无门的杜甫心
潮起伏、热泪盈眶。

(1)播放《蜀相》音频范读
(2)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节奏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
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
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
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
满襟。

回答关于这篇文
章的写作背景,并
观看幻灯片的过
程中听老师介绍
这篇文章的写作
背景
听音频并且接下
这篇课文的朗读
节奏,然后在老师
的指导下齐读课
文。

齐读课文
3分

8


设计意图:诗歌的
创作离不开时代
背景,要了解一首
诗就要首先了解
诗的创作背景。

设计意图:让学生
听音频的范读,让
学生了解这首诗
的正确朗读方式;
指导学生朗读的
节奏,是为了培养
学生的朗读能力。

资源准备:《蜀相》
的音频,以及多媒
体。

五、整
体感知讲解首联:1、首联——深切地表
达出缅怀追思诸葛亮的情意。

“丞相”这一称呼,表示尊仰之意。

“何处寻”的设问,饱含诗人对诸
葛亮无限钦慕的心情。

“柏森森”三字意味深长,高大茂
密的柏树是丞相祠的标志,是诸葛
亮伟大人格的象征,按我国传统文
化心理,也是历代人民爱戴诸葛亮
的见证。

提问:诗的开头两句一问一答,有
什么好处?
【明确】李重华《贞一斋诗话》说:
“作诗善用赋笔,惟老杜为然。


间微婉顿挫,总非平直。

”一问一
答开头,近于乐府民歌,避免了平
直。

诗的首句中有一“寻”字,用
得好,它把开头两句连起来,表达
了诗人急欲瞻仰武候祠、追慕诸葛
亮的心情,为后面颂扬诸葛亮埋下
伏笔,使全诗和谐统一。

讲解颔联:2、颔联——写祠堂内
的景物。

让学生思考:王国维说:“‘红杏枝
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
全出。

”(《人间词话》)参考此说,
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
空好音”这一联中,哪两个字与境
通过老师的讲解
并思考回答“诗中
一二句一问一答
的好处”。

思考:说说“映阶
碧草自春色,隔叶
黄鹂空好音”这一
联中,哪两个字与
境界的关系最为
密切,为什么?
18
分钟
设计意图:逐字逐
句的介绍这首诗,
同时贯穿一些文
学常识,是为了让
学生多一些文学
常识的积累,在讲
解中让学生思考,
最后并明确,是为
了让学生学会思
考,经过思考后老
师再明确让记忆
更深刻。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明确:【明确】用这两句概括诸葛亮一生功业,十分准确。

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统一天下的大计,辅助刘备开创基业、建立蜀汉,又辅佐后主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般来说,人们最崇敬和佩服诸葛亮的,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他的神机妙算,大智大慧。

讲解为了尾联:4、尾联——对诸葛亮的景仰和痛惜之情。

让学生思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什么人?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明确:【明确】“英雄”指那些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英雄人物。

也包括诗人自己,从小立志干一番事业,却郁郁不得志,一生坎坷。

七、八两句紧接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这两句在叙事中抒情,写得情真意挚,非常感人。

有人说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是诗眼。

千百年来,这两句使多少志士仁人流下了眼泪。

清人邵子湘评论这首诗的后四句说:“自始至终,一生功业心理,只用四语括尽,是如椽之笔。


六、内容小结
七、表现手法让学生思考:此诗写诗人在诸葛亮
祠吊古,但题为“蜀相”而非“诸
葛亮”,有何深意?
【明确】诗人写这首诗,是为了追
思、仰慕、钦敬诸葛亮。

写武侯祠,
是因为“盖千古人物,莫可亲承;
庙貌数楹,临风结想”,可以由祠
写到诸葛亮,写祠是为了写人,因
此题为“蜀相”。

小结这首诗的内容:《蜀相》表达
诗人杜甫对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
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

介绍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在表现手
法上,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
抒发感慨,全诗写祠堂与写人和谐
结合,写景与抒情融合无间,凭吊
古人与悲叹自己浑然一体,内涵丰
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

让学生课后自主背诵、默写《蜀
相》。

思考:此诗写诗人
在诸葛亮祠吊古,
但题为“蜀相”而
非“诸葛亮”,有
何深意?
做好小结的笔记
做好表现手法的
笔记
2分

3分

设计意图:对内容
小结,可以让学生
对整节课所学的
知识有一个整体
的认识。

设计意图:介绍这
首诗的表现手法,
让学生在写东西
的时候能有一个
借鉴。

设计意图:增加学
生的古诗积累。

教学流程图
八、教学评价
1. 评价方法:学生、教师综合评价法。

2. 评价量表
任务布置 任务实施 创设情景
明确任务
学习操作
体验实践
做中教
习得归纳 经验分享 做中学
小组探究 教师指导
分解任务
角色体验
合作探究 任务拓展
知识迁移
课后作业 拓展学习
导入主体
类比迁移 集体评价 任务检验 知识总结
十、课件附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