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的日本群雄并起,那些历史上声名赫赫的人物,这边掏空心思筑城御敌,另一边却上演攻城拔寨的好戏,他们在留下无数传奇历史的同时,更留下一座座令后人惊叹的绝世堡垒从室町幕府末期的应仁之乱,也就是公元1467年,到德川家康在公元1615年击败丰臣家族的一百多年,被称为日本历史上的战国时代,日本境内大名,也就是诸侯及地方军阀割据,战乱不休,催生了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等众多载入日本史册的枭雄。
常常有人拿日本的战国和中国的三国时代作比较,但战国时期的战争甚至战役,人数最多时双方一共也仅有十万人参战,相比三国动不动就几十万的兵力相差甚远,有人戏称三国是王侯大战,战国是县长大战。
不管什么大战,攻城拔寨是必不可少的,这一时期日本防御堡垒的修建开始走入正轨,进入筑城高峰期,那些日本历史上声名赫赫的战国人物开始和一座座巨大的城堡相连:织田信长有名古屋城、丰臣秀吉有大阪城、德川家康在京都有二条城、今天日本天皇的“皇居”,就是当年的江户城。
地处兵库县交通要冲的姬路城,是现今日本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名列世界文化遗产。
日本的城堡因其所处的地形而被分为“山城”、“平城”和“平山城”三类。
“山城”指的是利用山地的起伏而建造的城堡,“平城”是指建造在平地上的城堡,而“平山城”则是利用山地及其周边平地建造的城楼,姬路城就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平山城”。
先后有13个贵族家族做过这座城池的主人,历时530年。
姬路在日语中指蚕茧,这里因所处的姬山、鹭山两座山岗酷似蚕茧而得名。
姬路城最早建于1346年,属于古代播磨国,建城者是日本南北朝时代的赤松贞笵,当时的姬路只是现存规模中很小一部分。
1577年,阴谋家宇喜多直家夺取姬路,此人先后侍奉过两位主家,数十年未经一战,全凭联姻和暗杀获取地盘。
1579年,摇摆不定的宇喜多直家成为织田信长的拥趸,并在临终前将儿子托付给信长的家臣羽柴秀吉,也就是日后的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这位后来赫赫有名的风云人物成为姬路城的新任城主。
他1536年出生于尾张,尾张是日本当时的一个国名,也就是现在的名古屋一带,出身农家。
幼年丧父,因与继父不和而离家出走。
据说因其自幼生活艰辛、营养不良而身材矮小且形容委琐,酷似猿猴,因此被称为猴子。
丰臣秀吉善于捕捉时机,野心勃勃,他以一介平民的身份入侍织田信长,很快崭露头角。
小小的姬路并不能满足秀吉这位野心家的远大抱负,为了使这里成为织田家进攻毛利氏的据点,他在城中修筑了一座3层的天守阁。
16世纪中叶,日本因市场经济的发展而统一之后,建筑达到新的水平。
城郭是一个十分突出的新的创作领域。
它突破日本建筑千年的传统,构想天外,产生了前所未见的崭新的高层建筑,天守阁。
在封建内战时期,领主们在卫城里自己府邸的屋顶上造一个小小的望楼,这是天守阁的前身。
后来,各个封建领国,依托城里的小高丘,建造卫城。
卫城中央一座高城,原本是府邸,叫天守阁。
天守的语源不详。
关于天守的来历说法很多。
有人认为天守是象征基督教,佛教中的“天主”,“梵天”的意思,是指城主或大名代表上天来统治。
但更普遍的看法则认为天守阁的由来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起到瞭望台,物资储藏室以及军事防御的作用。
当然战国后期的天守阁则越来越趋向政治化,用以展现城主,大名的实力。
1582年6月2日,织田信长的家臣明智光秀在支持秀吉出兵毛利氏途中发动兵变,攻占京都,夜袭投宿在本能寺的织田信长,信长焚寺后切腹自尽,史称本能寺之变。
明智光秀在事变之后,立刻派密使向毛利氏报告,密使却被丰臣秀吉抓获。
此时,丰臣秀吉军27000人正围攻高松城的几千人,战斗已经进入胶着状态,丰臣秀吉知道此事后大吃一惊,却没有惊慌。
他秘密杀掉密使,逼迫高松城城主清水宗治切腹,以换取城中士兵性命。
丰臣秀吉在亲自观看了切腹仪式之后,在5日清晨,从高松城撤退,虽然他暗地心急如焚,表面却有条不紊,白天大张旗鼓慢慢行军。
到了晚上便毫不休息,急速向京都进发。
丰臣秀吉的军队在滂陀大雨中,夜以继日强行军,疾驰了100多公里,在7日傍晚抵达自己的居城──姬路城。
据说他一回到姬路城,就立刻跳进澡池里泡热水澡,在澡池里面,发布出兵部署。
丰臣秀吉命令将城中所有的金钱与兵粮分发给将士,倾其所有,破釜沉舟,他知道与明智光秀的一战将是自己人生的转折点。
姬路城,这座当时还算不得雄伟的城堡见证了丰臣秀吉势力崛起,和日本战国战略态势的一次巨大转变。
丰臣秀吉以姫路城为最后补给点,在5日内“强行军”约200公里到达山崎,与明智光秀军展开决战,行动之迅速令明智光秀军大为震惊。
经过这一战,丰臣秀吉收复了织田信长的旧部,以36000兵力大败明智光秀军的18200人。
之后,丰臣秀吉扶持织田信长幼子掌权,自己成为事实上霸主。
与其他大名顺势夺利相比,丰臣秀吉在本能寺之变中的反应可以说惊人,他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战机,成为日本战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枭雄。
丰臣秀吉后来修建了新的居城大坂,作为他统一日本的根据地,姫路城则由丰臣秀长管理。
大阪城的修筑让丰臣秀吉发现了一个举世无双的筑城高手——加藤清正。
加藤清正是丰臣丰臣秀吉的家臣,生于1562年,母亲跟丰臣秀吉的生母是堂姐妹关系,九岁起便在丰臣秀吉身边当家僮,立下许多战功。
这位猛将一生对丰臣秀吉忠心耿耿,丰臣秀吉死后,他一直扶助丰臣秀吉的遗孤。
加藤清正最杰出的作品并不是大阪城,而是他自己的城池,号称令“武士不战折返”的熊本城。
加藤清正流筑城术的奥秘在于高出平常城近一倍的高石垣,堪称日本筑城一绝,但可惜加藤清正一生都不肯传授此法,还曾将筑城现场用幕帘封住,所有石匠都得签署一份秘密“合约”,声明保密。
熊本城是由黑白两色调和的“千鸟山形墙”和弯曲有致的“唐山形墙”混合而成的桃山建筑,被称为牢不可破、坚不可摧的名城。
在后来的西南内战中,近3万人将熊本城团团围住50多天,久攻不下无奈只得撤退,熊本的坚固可见一斑。
1598年,完成日本统一的丰臣秀吉权力欲膨胀,出兵入侵朝鲜。
1此战日本称为“庆长·文禄之役”,朝鲜称“壬辰卫国战争”,中国称“万历朝鲜之役”。
战争之初,由于朝鲜国内的政治混乱导致战场失利,虽然李瞬臣率海军大破日本海军,挫败了日军水陆并进的计划,但仍然于事无补。
半壁江山落入敌手,连首都汉城及陪都开城和平壤也先后陷落。
直到1592年末、1593年初明军援朝局势才得以好转。
直到1593年4月收复汉城在内的大部分失地,日军龟缩于南部沿海。
此后双方议和。
1597年战事再起,但在明、朝联军打击下日军遭到惨败。
1598年秀吉在朝鲜战场败局已定,国内德川家康又尾大不掉的情况之下病逝。
不久德川家康掌管江山,已拥有54万石封地的加藤清正成为制衡这位新霸主的重要人物。
石是古代日本的粮食单位,指统辖地区的粮食产量,1石米约为1720公斤。
1681年,家康的女婿池田辉政入封姬路。
这时的姬路城除了一座3层的天守阁,还只是一座寒酸的小城。
为了完成岳父交予的“监视西国诸位大名”的任务,池田辉政决定扩建这座城堡,姬路城迎来了奠定自己今后几百年面貌的一次大改造。
野心勃勃的池田辉政将天守阁改造为地上5层,地下1层,并在东、南、西、北方建设了88个城下町,战国时民用建筑在城外,称作城下町。
他选择了螺旋式的建築构造,分为内曲轮、中曲轮、外曲轮三重螺旋状。
中曲轮内是城主、家属及侍从的居所,中曲轮以外住的是下层武士、仆人及其他地位较低的人员。
现在,姬路城的中曲轮和外曲轮已划归市区,只有内曲轮保持了原貌,其中包括天守阁、本丸、二本丸、正本丸和备前丸等历史建筑。
除了姬路城,这种特别的构思只有在江户城才能看到。
始建于1457年的江户城是大名鼎鼎的德川家康的城堡。
17世纪,德川家康在江户开设德川幕府,作为全国政治、经济中心,江户城得到很大的发展,最终形成了现在的东京都。
江户城遗址位于东京都中心千代田区,已被日本政府指定为国家的“特别史迹”。
姬路城扩建工程用木材387吨,75000块瓷砖和大量重达1吨的巨大岩石。
改造后的姬路城占地面积扩展为约230万平方米,相当于5个天安门广场,足以监视播磨、备前、淡路三国,据说这三国所有城池的护城河的水加在一起都不如姬路一城。
池田辉政的扩建前后花了八九年时间,基本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姬路城天守阁的墙上设有成对的凸碉,它们和腰檐相互穿插,重叠错落。
城堡外部是厚厚的白灰墙,不单是为了美观,还能提高耐火性和防弹能力,石垣呈陡斜状,石垣的上部向外翘出,使人难以攀登。
城堡由83座建筑物组成,远看仿佛一群在霞光中飞翔着的白鹭,如梦似幻,所以又有白鹭城之称。
池田辉政将固若金汤的军事防御和柔美典雅的建筑艺术,奇迹般地融为一体,在日本城堡建筑中是个创举。
英国BBC在制作《世界八十宝藏》的纪录片时,姬路城是日本唯一入选的古代建筑,反映日本幕府后宫生活的电视剧《大奥》便在这里取景。
新城战略布局中最令人称奇的是,从城门到天守的距离仅为130多米,但要通过数道门,穿过曲折小路,就要花上两倍半以上的时间。
敌人一旦攻破外城门进入城中,等待他的是迷宫一般的小路,天守阁眼看近在咫尺却百转千回,始终却不能到达,更何况沿路的高墙布满各种形状的射箭孔,只容弯腰才能通过的矮门,机关重重,危机四伏,这样的攻击对任何士兵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心理考验,而敌人的惊惶无措,从天守阁顶楼的瞭望口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在姬路城天守阁不远,可以找到一处叫做“腹切丸”的地方,顾名思义就是武士切腹自尽之处,敌人攻陷了城池,切腹自尽,对于古代武士来说是一种荣耀。
但因为高度发达的防御系统,姬路城从未失陷,甚至没有人曾尝试攻击,“切腹丸”竟无用武之地,不战而胜或许才是一座城堡真正的成功之处。
可惜满怀雄心壮志的池田辉政1613年就过世了。
新城主继位时,年方八岁,后转封他城。
辉政耗费心血的修建只是为他人做嫁衣,接手城堡的,是本多忠政,忠政长子忠刻与千姬公主的婚姻让本多家有幸入住了这里。
如今的姬路城西丸是这座城池曾经的女主人,德川千姬的住所,这里是布满机关的钢铁堡垒中最为柔美的一处景。
德川千姬是德川家康的孙女,1596生于伏见城,她的一生有两次婚姻,第一次时她只有7岁。
事实上,千姬在出生不久就已定下第一任丈夫——丰臣秀吉的独生子丰臣秀赖。
丰臣秀吉临终前担心德川家康以后向秀赖下毒手,千方百计为儿子定下这个婚约,丰臣秀吉过世后,德川家康忌惮于其他大名,特别是加藤清正对丰臣家的忠诚,只得在1603年,为7岁的千姬与11岁的丰臣秀赖在大阪举行了婚礼。
这场政治婚姻,最终以悲剧结束。
1611年3月,加藤清正在京都二条城与德川家康和秀赖会见后,归城途中发病,6月病逝在熊本。
丰臣秀赖失去了最大依靠,也有传闻说加藤清正是被德川家康毒杀的。
加藤清正死后,11岁的次子加藤忠广继任熊本城主,20年后,加藤忠广也因莫须有的罪名被抄家、没收领地,并被软禁,53岁病死,他的儿子自尽,俸禄全被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