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植物信号系统与植物激素

第一章:植物信号系统与植物激素

第一章: 植物信号系统 植物激素
1
第一节:
植物体内的信号系统
2
生长(growth): 是植物体积的增大,通过细胞 分裂和伸长来实现。
发育(development):
是指在整个生活史上,植 物体的构造和机能从简单到复杂的 变化过程,表现为细胞、组织和器 官的分化。
3

生长和发育是基因在一定时间、空 间上顺序表达的过程,而基因的表 达同时受到内外环境的调控。
与能受体结合的特殊信号物质称 配体 (Ligang) 。受体可以是蛋白质, 也可以是一个酶系。
23
(一)受体与信号的感受
受体的主要特性: ①能与配体特殊结合; ②高度的亲和力; ③饱和性。
特异性、高亲和力、可逆性特点
根据受体在细胞中的位 置,可将它分为细胞表 面受体和胞内受体。
24
受体位置
根据受体在细胞中的位置,可将它分为细胞表面受体和胞 内受体。
生长调节剂 激素 膨压 电信号 多肽
未知发育信号
温度
病原体(真菌、 细菌、病毒) 壁断片 壁的机械压力 矿质 伤害
糖、氨基酸
转播 放大

发散到多个目标
改变离 调节代 基因表 细胞骨 这种信息在胞 子流 谢途径 达调节 架改变 间传递和胞内转导 改变细胞生长和代谢 过程称为植物体内 的信号传导 18.2 各种内部信号影响植物细胞的代谢、生长和发育
6
植物的信号分子
按作用范围分
胞间信号分子
胞内信号分子
信号传导分子途径: ① 胞间信号传递 ② 膜上信号转换 ③ 胞内信号转导 ( 蛋白质可逆磷酸 化) ④ 细胞反应。
7
细胞外 细胞膜
细胞质
酶 蛋 细 PKCa2+ 白 胞 2+ 磷 Ca Ca2+ PKCa2+ · CaM 酸 调节蛋白 反 化 修 应 IP3 饰 CaM PKC DAG cAMP PKA
9大类植物激素
16
胞间信号(胞外信号)
包括化学信号和物理信号 2 物理信号(physical signal):




指细胞感受到刺激后产生的能够起传递信息作用的电信号 和水力学信号。 电信号传递是植物体内长距离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 是植物体对外部刺激的最初反应。 植物的电波研究较多的为动作电波 (action potential,AP) , 也叫动作电位,它是指细胞和组织中发生的相对于空间和 时间的快速变化的一类生物电位。 植物中动作电波的传递仅用短暂的冲击 (如机械震击、电脉 冲或局部温度的升降 )就可以激发出来,而且受刺激的植物 没有伤害,不久便恢复原状。 一些敏感植物或组织 ( 如含羞草的茎叶、攀缘植物的卷须 等 ) ,当受到外界刺激,发生运动反应 ( 如小叶闭合下垂、 卷须弯曲等见录像)时伴有电波的传递。
外部信号与细胞表面的或与细胞质或核内部的受 体结合。 许多亲水的分子如肽、碳水化合物和 渗透的信号不易通过质膜,因而在细胞表面被察 觉(如配体1),两性的和疏水的分子,如生长调 节剂,能通过质膜,因而能被细胞表面受体或细 胞内部的受体察觉(如配体2)
26
受体种类:
细胞内受体,是指存在于亚细胞组分中的受体; 细胞表面受体(cell surface receptor),可分三类:
受伤西红柿植株蛋白 激酶特制物生物合成 快速诱导信导途径的 假定模式图
15
植物激素是植物体主要的胞间化学信号
已知 1 , 3-β-D- 葡聚 糖、寡聚半乳糖醛酸、富 含甘露糖的糖蛋白、聚氨 基葡萄糖等都是构成细胞 壁的主要成分,它们除了 具有支持细胞框架的功能 外,还起诱导抗性和控制 发育的信号作用,成为引 人注目的胞间信号分子。 此外,一些生长调节 物质如壳梭孢菌素、花生 四烯酸以及乙酰胆碱等也 都具有化学信号的功能。
植物细胞对水力学信号(压 力势的变化)很敏感。玉米叶片 木质部压力的微小变化就能迅速 影响叶片气孔的开度,即压力势 降低时气孔号和物理信号 2 物理信号(physical signal):

植物感受外界物理刺激信号产生电 波即电信号,通过维管束、共质体 和质外体快速传递。这是长距离传 递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
11
生长调节剂 激素 膨压 电信号 多肽
未知发育信号
温度
病原体(真菌、 细菌、病毒) 壁断片 壁的机械压力 矿质 伤害
糖、氨基酸
转播 放大

发散到多个目标 改变离 子流 调节代 谢途径 基因表 达调节 细胞骨 架改变
改变细胞生长和代谢
18.2 各种内部信号影响植物细胞的代谢、生长和发育
12
13
33
(二)G蛋白(G protein)
在受体接受胞间信号分子到产生胞内信号分子之间,通常认 为是通过G蛋白将信号转换偶联起来,故G蛋白又称偶联蛋白或信 号转换蛋白。 G 蛋 白 全 称 为 GTP 结 合 调 节 蛋 白 (GTP binding regulatory protein) ,此类蛋白由于其生理活性有赖于三磷酸鸟苷 (GTP) 的 结合以及具有GTP水解酶的活性而得名。 二十世纪 70年代初在动物细胞中发现了 G蛋白的存在,进而 证明了 G蛋白是细胞膜受体与其所调节的相应生理过程之间的主 要信号转导者。 G蛋白的信号偶联功能是靠GTP的结合或水解产生的变构作用 完成。当 G蛋白与受体结合而被激活时,继而触发效应器,把胞 间信号转换成胞内信号。而当 GTP水解为 GDP后, G蛋白就回到原 初构象,失去转换信号的功能。 G 蛋白的发现是生物学一大成就。吉尔曼 (Gilman) 与罗德贝 尔(Rodbell)因此获得1994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奖。
35
1
2
4
3
G蛋白位于膜内侧, 并与质膜紧密结合。 1. 某种刺激信号与其 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 后,激活的受体将信 号传递给G蛋白, 2. G蛋白的α亚基与 GTP结合而被活化。活 化的α亚基与β和γ 亚基复合体分离而呈 游离状态, 3. 活化的α亚基继而 触发效应器(如磷酸脂 酶C) 把胞外信号转换 成胞内信号。 4. 而当α亚基所具有 的GTP酶活性将与α亚 基相结合的GTP水解为 GDP后,α亚基恢复到 去活化状态并与β和 γ亚基相结合为复合 体。 这样完成一次循环。
① 离子通道偶联受体(ion-channel-linked receptor) ② G蛋白偶联受体 ③ 酶偶联受体

既有信号结合位点,又是离子通道,跨膜信号转导无需 中间步骤,又称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分布有组织特异性。
27
动物细胞中质 膜上的三种类 型的受体
(A)G蛋白偶连受体 活化时 G蛋白连接受体传递信息到G蛋白质,其上有GTP。 GTP复合体中的α-亚基能与β、γ亚基分开,进入细胞质激活其他酶。 (B)酶偶连受体 受体通常是蛋白激酶,与信号结合后,随受体活化,内部分子磷酸 化,传递信息 。 (C) 离子通道偶连受体 受体可能本身细胞表面重要的通道。接受信号时,通道开 放。也有些离子通道连接受体是在内部膜上。 28
植物细胞信号转导:是植物感受、 传导环境分子的刺激及其在发育过 程中调控基因的表达和生理生化反 应,包括信号、受体、信号转导网 络和反应等环节。
4

重力
光合作用的光 光形态建成的光 温度 风 乙烯 病原体 光周期 湿度 草食动物
寄生虫 土壤微生物 有毒物质 矿质营养
5
土壤质地 水分状况
对于植物细胞 来讲,有来自相邻 细胞的刺激、细胞 壁的刺激、激素、 温度、光照等等刺 激,连接环境刺激 到植物反应的分子 途径就是信号转导 途径,细胞接受信 号并整合、放大信 号,最终引起细胞 反应
17
受触及的含羞草小叶在 1至2 秒钟向下弯,这 是由于电波引发叶枕运 动细胞中大量的K+和 Ca+2转运,引起膨压改 变的结果
18
产生PIs
电信号通过后去子叶
伤害
怀尔登 (Wildon) 等用番茄做实验,指 出由子叶伤害而引起第一真叶产生蛋白酶 抑制物PIs的过程中,动作电位是传播的主 要方式。他们采取让电信号通过后马上就 除去子叶以及使子叶叶柄致冷以阻碍筛管 运输、排除化学物质传递的试验,其结果 都证明单有电信号就可以引起PIs反应,而 且他们也首次证明了电信号可引起包括基 因转录在内的生理生化变化。
胞 环 受 G 效 间 蛋 应 体 白 器 信 境 号 刺 激
酪氨酸 蛋白激 酶
膜上信号 转换系统 第二信使 胞间信号传递 膜上信号转换 胞内信号转导 蛋白质可逆磷酸化8 初级信使
IP3.三磷酸肌醇; DG.二酰甘油; PKA.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PK Ca2+ 依赖Ca2+的蛋白激酶;PKC.依赖Ca2+与磷脂的蛋白激酶;PK 9 Ca2+· CaM. 依赖Ca2+· CaM的蛋白激酶
信号
信号(signal):
是信息的物质体现形
式和物理过程,刺激就是信号。 重力、病虫害等; 体内信号: 代谢物、激素、糖、多肽、
外界信号:机械刺激、温度、光照、水分、
细胞膨压、离子等。
包括胞间信号和胞内信号
10
胞间信号,包括化学信号和 物理信号
1 化学信号(chemical signal): 细胞感受刺激后合成并传递到作用部 位引起生理反应的化学物质,主要是植 物激素。 如植物缺水时,根系细胞迅速合成ABA,再 通过木质部蒸腾运输到地上部分,诱导 一系列生理反应。
当植物的一张叶片被虫咬伤后,会诱导 本叶和其它叶产生蛋白酶抑制物(PIs)等, 以阻碍病原菌或害虫进一步侵害。 如果伤害后立即除去受害叶,则其它叶 片不会产生PIs。
虫咬 不会产生PIs
虫咬
产生PIs
寡聚糖
产生PIs
但如果将受害叶的细 胞壁水解片段(主要是寡聚 糖)加到叶片中,又可模拟 伤害反应诱导PIs的产生, 从而认为寡聚糖是由受伤 叶片释放并经维管束转移, 继而诱导能使PIs基因活化 的化学信号物质。 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