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髓象检查

骨髓象检查


正常骨髓象、某些贫血
3~20
造血功能底下
小于3
再生障碍性贫血
增生极度低下
增生低下
增生活跃
增生并计数全片巨核细胞总数,如 将骨髓膜标准化为1.5cm×3.0cm则巨核细 胞参考值为7~35个;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其他原因引起血小板减 少时,应进行巨核细胞分类,以油镜确定巨 核细胞的阶段,分类至少观察25个巨核细胞, 求出巨核细胞各阶段百分率。
胞质量、颜色、有无包涵物(豪-焦氏小体、 嗜碱性点彩)。
成熟红细胞的大小形态, 有无异常红细胞(球形、椭圆形、镰刀形、
靶形、盔形、三角形、棘形、泪滴样、大 红细胞、多色性红细胞、嗜碱性点彩红细 胞、卡波氏环等)。
③巨核细胞系统:
全片巨核细胞的数量,各阶段细胞的比例, 有无成熟障碍现象,有无病理性改变,如 微小巨核细胞、小巨核细胞、单圆核巨核 细胞、多核巨核细胞。
细胞、转移性肿瘤细胞、恶性淋巴瘤细胞。 ⑥ 有无寄生虫。
第三节 正常骨髓象
正常骨髓象应具备四项条件: (1)有核细胞增生活跃; (2)各系各阶段细胞所占有核细胞的比例
大致在正常参考范围内。 (3)各系各阶段细胞形态上无明显异常; (4)无特殊病理细胞及血液寄生虫。
1.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比例为 2-4:1。
骨髓象检查
第二节 骨髓象检查的方法
一、检查的步骤
(一)低倍镜观察
1.观察取材、涂片、染色情况是否满意。
2.判断有核细胞增生程度,低倍镜下选择细 胞分布均匀处,根据骨髓片中有核细胞的 密度或有核细胞与成熟红细胞的比例来估 计骨髓有核细胞的增生程度。
增生程度的判断一般采用五级分类法,
即:增生极度活跃、增生明显活跃、增生活跃、 增生低下、增生极度低下。
核染色质结构;核仁大小、数量;胞质量 的多少,颜色深浅;颗粒的多少,有无中 毒性颗粒及空泡变化。
② 红细胞系统:
各期幼红细胞的增生情况,各阶段幼红细 胞所占的比例,
幼红细胞的大小形态,有无巨幼红细胞, 有无核形异常(双核、多核、畸形核、核 碎裂、核固缩、核浆发育不平衡)。
核染质结构,有无核仁及其核仁数量的多 少。
白血病细胞形态学不容易识别时,可先染组 织化学协助诊断,然后再进行细胞分类。
如有的标本形态学不典型时,先分类,再结 合临床综合分析,描述骨髓形态学特点。
1. 骨髓细胞分类先浏览该涂片上各类细胞的 形态特点,看是否容易识别;
然后分类,要求计数200或500个有核细胞; 巨核细胞,破碎细胞,分裂象细胞不计数在
2.粒细胞系在骨髓全部有核细胞中占最大 比例,约1/2左右〔50% - 60%),原粒< 2%,早粒<5%,中粒<8%,晚粒<10%, 杆状<20%,分叶<12%。
3.红细胞系幼红细胞在全部有核细胞中占 1/5左右(20%),原红<1%,早红<5%, 中红<10%,晚红<10%。 幼稚和成熟红 细胞形态上无异常。
一、骨髓活检的临床意义
1.正确判断血细胞减少患者的骨髓增生程 度及其病因。
2.判断骨髓的铁储存,尤其是怀疑为储存 铁降低或缺铁时,骨髓活检比骨髓涂片更 有诊断价值。
3.明确诊断某些疾病及化疗后骨髓的抑制 程度,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及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4. 用于某些疾病诊断、造血微环境及骨髓移植的 研究。可以发现骨髓涂片不能发现的病理性变化, 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坏死、胶样变性及肉芽肿等,
4. 观察骨髓片边缘和尾部,注意寻找有无体积 较大散在或成堆出现的特殊病理细胞:
如转移癌细胞、恶性组织细胞、戈谢氏细胞、 尼曼-匹克细胞、但需油镜观察加以确证。
这些细胞的发现,对有关疾病具有肯定诊断的 意义。
(二)油镜观察
骨髓细胞分类先浏览一下该涂片上各类细胞 的形态学特点,得出初步诊断意见, 再进行 细胞分类。
表2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五级分类法
有核细胞 有核细胞/ 平均低倍视野 增生程度 成熟红细胞 有核细胞数
常见病例
增生极度活跃: 1:1
增生明显活跃: 1:10
增生活跃:
1:20
增生低下:
1:50
增生重度低下: 1:200
大于500个有核细胞 各种白血病
200~500
各种白血病 、增生性贫血
20~200
⑶ 淋巴细胞占20~25%。
⑷ 单核细胞<4%。
⑸ 浆细胞<2%。
⑹ 巨核细胞在一张15*3cm骨髓涂片上可见 7~35 个 , 原 巨 0 , 幼 巨 0~5% , 颗 粒 巨 10~27%,产板巨44~60%,裸核8~30%。血 小板成堆可见,形态正常。
⑺其他细胞少见,未见寄生虫和异常细胞。
5.用于各种急、慢性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 合征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尤其对骨髓 转移癌、恶性组织细胞病、戈谢病和尼曼一匹克 病等诊断的阳性率高于骨髓涂片。
第四节 骨髓活检
骨髓活检(bone marrow biopsy, BMB) 是国内、国外 近10多年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的一门学科,其发展 前景广阔。
现代血液病的临床诊断,已从过去的纯细胞形态学 水平,进人骨髓穿刺液涂片形态、活检切片组织病 理学相结合的新时代。
骨髓穿刺活检与穿刺涂片、血片检查同时进行,三 者有机结合、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可全面地了解 骨髓组织的病理学全貌,为临床提供重要线索,有 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和研究。
有核细胞百分比内,对巨核细胞单独进行计 数和分类 ;
按各细胞的种类、发育阶段分别记录,并计 算出百分比值。
2.各细胞系形态学观察仔细观察各系各阶 段细胞的形态是否正常,例如:
① 粒细胞系统:
粒细胞的增生情况,各阶段细胞所占的比 例,各期粒细胞的大小形态、核形、有无 双核粒细胞、核浆发育不平衡现象、成熟 粒细胞有无分叶过多或过少。
同时观察血小板的数量、大小形态,是成 簇还是散在,有无巨大血小板,畸形血小 板。
④其它细胞系: 如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系统及其
它细胞: 该类细胞所占有核细胞的比例,细胞形态
有无异常,有无原幼阶段的细胞。 如疾病与这类细胞无相关性,可作简要描
述,如有相关性要作为重点进行描述。
⑤ 有无特殊细胞、特殊病理细胞: 如恶性组织细胞、戈谢氏细胞、尼曼-匹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