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公企业党建的创新重点

非公企业党建的创新重点


5、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原则
德国社会民主党 允许各级党组织成立各种论坛,向同级党代会提交议 案,派送代表 强调保留党内公决形式,每个党员都有机会参与到重 大问题决策中 2000年,由全体党员投票而不是由党代会代表决定党 的总理候选人 法国社会党 过去党的第一书记由党的执行委员会选举1997年改为 由全体党员直接选举产生 党的各级议员由过去自上而下地指定改由地方党组织 选出


合法性是指政治系统使人们产生和坚持现存政治 制度是社会的最适宜制度之信仰的能力。 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符合既定的规则 规则本身经得起以共同信仰为参照而进行的检 验 下属对特定的权力关系明确表示同意

比瑟姆

执政的合法性危机
合法性危机
政党正在失去人民的信任和认同
利普塞特
2.
3. 4.
深刻把握执政党的执政规律
1. 执政的合法性原则
2. 执政党的利益整合原则 3. 执政党的依法治国原则 4. 执政党的权力制约原则 5. 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原则
执政党执政规律
政党执政
政党以一部分人或全体人民的名义对公共权力实施占有和
运用的行为。
政党功能
利益表达功能(利益多元诉求)
公平施政是政权合法性的基础,也是执政党获得合
法性的主要源泉之一(特别注意弱者权利保护)
3、执政党的依法治国原则
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法律取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任何机关、团体、个人都不得在法律之外 活动,都不能违背法律而不受惩罚。 关键是国家权力与法律的关系。 法治与人治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是否有法律 或法律是否有人去实施,而在于国家权力的 运作是否严格依法。
掌权情况下如何继续保持与民众的联系是难题,
因为权力在手,容易脱离群众。 政党代行国家行政权力,在政权机关建立后继 续占用权力,形成政党与国家、政府的一系列 矛盾,政党错位,变成国家机器的一部分。
1、执政的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的内涵(公民与公共权力的关系) 公民对政府手中权力的普遍认同。 利普塞特
政治体制改革核心问题:究竟如何制约权力?
5、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原则
党内民主
一个党的全体党员在有关本党的一切问题上有最终决
策的权利。
政党是推动民主政治的工具,领导民主政治的
党,自身也应当是民主的。 英国工党
党的领袖自1981年后由议会党团选举产生改为组成
选举团产生,选举团中,工会代表占40%,议会党团 代表占30%,选区组织代表占30%,扩大了党的领袖 的基础。1993年改为各占1/3。 党员投票制度扩大到各个方面,选举各级领导人,选 择政策。
4、执政党的权力制约原则
马恩对防范权力腐败的设想
巴黎公社的经验
对一切公职人员实行全面的选举制和撤换制,掌
权者可以随时被撤换, 取消支付给官吏的一切办公费和一切金钱特权, 把国家所有公职人员的薪金减到工人工资的水平。 马克思列宁基于这样的预测,在消灭阶级之后,国 家政权的绝大多数职能发生重大变化,简单到登记、 填表、检查这类每个识字的人都能完全行使这些职 能。
历史周期律发生的根源
一是它无法解决执政者的腐败问题。
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
对的腐败。专制执政模式下毫无民主可言,毫无监 督可言。对于腐败的官僚、政府和体制,人民没有 说不的权利。 而专制执政者所谓反腐,往往动机不纯,其深层目 的是消除异己,巩固家天下的独裁统治。且治标不 治本,疏于制度建设。 再者司法不独立,行政司法一体化,反贪机构以黑 反黑,结果是越抹越黑,越反越腐。 最后因腐败而导致人亡政息。
但作为执政党,所掌握的是公共权力,属于社会各
个阶层、群体所共有,承担着维持社会稳定和推动 社会发展的责任。为此,执政党总要想方设法减少 矛盾,协调不同利益,造成和谐局面。
2、执政党的利益整合原则
政党体制与利益整合
两党制和多党制情况下,不同利益由不同
政党表达,由执政党与其他政党通过竞争、 协商和讨价还价来解决整合问题
清醒面对执政党面临的风险挑战
风险社会考验执政能力:
开放条件下的风险变化莫测。——国际金融危机、
复杂理论。 控制风险的难度加大。——非一招一策可以应对, 非一方力量可以解决,非一国实力可以驾驭。 中国目前进行的社会转型,是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世所罕见的艰巨性。——封闭社会到开放社会、农 业社会到工业社会、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执政党面临的考验不仅来自特殊的历史使命、而且 还来自内部的自身建设——反对腐败懈怠的危险。
清醒面对执政党面临的风险挑战
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
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 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 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 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 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 的。 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 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 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管党的任务比以 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史周期律”一再发生的根本内因。“历史周期律” 是专制执政模式下的一条“政治铁律”。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就总结元朝败亡的教训,认为纲
纪废弛、官吏放纵是元王朝崩溃的主要原因。于是提出 “立国之初,当先正纲纪”,并推出一系列铁腕治吏的 措施。他规定凡贪赃白银60两以上者,一律枭首示众, 剥皮填草,风干尸体,悬挂于衙门座位旁。措施不可谓 不严厉。然而结果又如何呢?明王朝的腐败不仅没有得 到根本遏止,反而愈演愈烈。大贪官严嵩的贪污款就相 当于好几年的国防预算!朱元璋由此喟然感叹:“我欲 除贪赃污吏,奈何朝杀而暮犯!”明王朝最终仍然陷于 腐败泥淖而不能自拔,直至被农民起义推翻。
合法性危机产生的原因
现有体制结构在社会变革中受到挑战
(政治理念、社会结构的变动)
成长的社会团体在提出政治要求时不能
进入政治体系
深刻总结执政党的历史教训
苏联共产党亡党教训
苏共的失败与执政合法性丧失有关


1990年6月《西伯利亚报》 民意调查:
苏共在苏联社会中的作用
刊于《莫斯科新闻》 1990年6月底
1、执政的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对于执政党的意义
执政党更加持久地保持执政地位 掌权者在实施控制中花费较低的成本
合法性的基础
封建社会:世袭地位、神权背景、人们习惯 现代社会:良好的政绩,人民同意
当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
发展民主政治才能获得民众的持续支持
2、执政党的利益整合原则
利益整合 通过多种方式,在保证各群体利益的基础上,使各 个部分组合起来,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利益整合原则的必要性 政党是作为部分来行动的,要维护所代表阶级和群 体的利益,并为了这种利益与其他政党进行斗争。
历史周期律发生的根源
三是它不能真正解决好国计民生问题。 历代专制执政者也大都重视发展经济。 建国之初,如西汉、唐朝、明朝等,一般都采取轻 瑶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的 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一定的好处。但往往好景不 长。 在专制执政模式下,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必然大行 其道,执政者唯上不唯下、与民争利甚至鱼肉百姓 成为普遍现象,压抑民间活力,阻碍经济发展。 其结果必然是出现民生凋敝、社会矛盾激化,最后 官逼民反,社会动乱。
3、执政党的依法治国原则
党政关系
执政党与政府的关系,根本是遵循并依
赖民主政治中固有的法理关系。
党通过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对政府施加影响,
推荐干部通过法定程序进入国家机关来贯 彻党的意图。 不是直接决定有关国家管理的重大问题, 直接任命或变相任命国家干部。
4、执政党的权力制约原则
执政党执政面临两大任务
一党制情况下,不同利益的表达都集中到
执政党内,由执政党通过内部机制对各个 部分进行协调整合。
2、执政党的利益整合原则
政党体制对政党执政的影响 理论上:N×R=D
N-政党数目 R-各党反映民众要求 D-一定时期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民主要求
D不变,N增加,R减少,代表性窄
N减少,R增加,代表性宽 现实上:N×R≠D
一党制下,执政党要承担更大份额的义务,民众与公
共权力的绝大部分需要通过执政党来完成。如果实际 上做不到就会出问题。 而且即使都纳入,还有如何协调不同利益的难题。
中国目前社会十大阶层分析
国家社会管理人员2.1% 经理人员 1. 5% 私营企业主 0.6%
专业技术人员5.1%
办事人员4.8% 个体工商户4.2%
4、执政党的权力制约原则
西方国家设计的政党 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的政党
制度
否定三权分立, 采取议行合
到制约不能独揽) 多党制(政党竞争约束 机制)
舆论监督(阳光是最好
的反腐剂)
一 否定多党制,主张一党制。 人民利益基本一致,一党能 够更有效地代表人民的根本 利益 否定舆论独立,执政党对传 播的控制领导,从思想上政 治上对群众进行引导
商业服务人员12%
产业工人22.6% 农业劳动者44%
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3.1%
2、执政党的利益整合原则
利益整合要求
执政党以各种利益相互协调、最终形成一个
利益共同体为目标
尽量弥合各阶层群体之间的裂缝(防止社会断裂) 为各个群体之间的沟通和流动提供足够的渠道(打
破阶层凝固)
执政党必须以社会公正为准绳进行社会整合
历史周期律发生的根源
二是它无法解决权力的更替问题。 权力是一个国家政治的核心。历代专制执
政者无不视权力如生命,幻想江山永固, 为攫取权力、巩固权力未雨绸缪,竭尽全 力,无所不用其极,但往往适得其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