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航海技术的发展及就业前景航海技术专业自身的发展潜力地球的表面70%是蓝色的海洋,地球上的生物约有80%在海洋之中,全世界90%的货物是通过海洋来运输的。
海洋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宝藏和无穷的资源。
航海是人类认识、利用、开发海洋的基础和前提。
在近代和现代史中,中国航海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航海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然而,在航海科学技术方面,则主要是学习、借鉴、引进、消化、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航海科学技术成果,为我所用。
但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航海事业迅速发展,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振奋人心、享誉全球的发展成就。
而与航海发展息息相关的正是航海人才,中国的航海教育已有百年的发展历史,已建立一套完整的海员教育培训规章制度和门类齐全,设备先进的教育机构,形成了博士、硕士、本科、专科以及职业技术教育等完备的体系。
其教学质量和水平已得到国际航运界的认可。
因此在中国,航海技术专业就像冉冉升起的明星,其发展潜力绝不容小觑。
对比出真知---------航海类学生就业形势一片大好一,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形势2008年美国次贷经济危机引发雷曼兄弟倒闭,层层蔓延,这场经济界的海啸在世界掀起了震荡。
裁员、减薪还有倒闭的命运随之而来。
具体到中国市场,珠三角、长三角众多企业关门倒闭,金融机构宣布裁员,一般性公司不再投放或者缩减招聘计划。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09年是经济最困难的一年,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
那么,10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有可能达到700万之多。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问题。
二,当代航海类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世界贸易主要靠海上运输,因此海运是朝阳行业。
据BIMCO/ISF(国际运输联合会) 调查报告分析:“全球性的船员紧缺,就世界范围看,目前全世界大概需要100万海员,其中普通海员占60万”。
我国是世界上航运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有延绵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自身存在着较大的海员缺口。
国外更是缺少海员,世界海员市场是一个供不应求的市场,至少未来十年,海员能够百分之百的就业。
目前中国海员外派量每年都以两位数增长,再则,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地方上航运公司不断发展壮大,这样,对海员的需求量就特别大。
目前航运学院毕业生都是供不应求,就拿普通的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来说,航海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100%,供给与需求的比例是1:6。
目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海员对外劳务合作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据有关部门统计,1998-2004年,我国海员输出的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3.8%。
据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分会(BIMCO)和国际航运联合会(ISF)2000年4月公布的人力资源调研报告,2000年国际航运业共需要海员181.9万人, 其中高级船员46万人, 普通船员63.9万人, 而目前国际海员劳务市场能提供的高级船员为40.4万人, 普通船员52.3万人。
这表明,高级船员短缺5.6万人,普通船员短缺11.6万人。
如果按照全球舰队规模年增长率1%,海员培养和供给量仍按过去5年的增长速度计算,那么到2010年高级船员将短缺14.6万人,而普通船员则短缺25.5万人,但事实上,这些普通船员中还包括了无资格或无船舶工作经历需要更换的船员、不能在特定船舶供职或即将离职的富余人员。
因此,严格来说,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懂英语、航海技术熟练的普通海员根本没有达到需求量,恰恰相反,今后的10年乃至以后,市场对合格的普通船员的需求量与对高级船员的需求量一样会持续增长。
中国目前有航海院校30余家,培训机构30余个,共计74家。
据统计,我国航海教育机构目前的培养能力年均大约6450人。
按层次分,本科约为2750人,专科约1300人,职教及中专约2400人。
培养任务由30多家航海教育机构承担,其中从事本科以上层次航海教育的机构有6所院校,从事专科层次教育的有8所院校,从事中专(技)层次教育的有20多家。
各层次的学制本科4年,专科一般为3年,中专为2-3年。
因国家教育管理体制的调整,一些学校还处在并转改制之中。
随着外派海员业务的发展,我国海事院校海员培养规模在不断扩大,随着全球海员劳务市场对中国海员需求的增加和中国航运业自身对海事人才需求的扩大,海事院校同其他类型的院校一样,也逐年扩大招生规模,为航运业培养了更多的后备人才。
仅大连海大、上海海大、集美大学、武汉理工等四大传统航海院校1998年到2005年毕业生数量将近翻了一番,达到2500人左右,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数字。
尽管如此,近年来我国航海专业毕业生仍一直供不应求。
如果能继续扩大培养规模、提高培训质量,海员外派必将成为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的新增长点。
根据交通部科教司组织的“2015年交通专门人才需求预测及交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预测结果,不计研究生,在最近5年内年均需要航海人才数量为7880,与实际培养能力6450人相比,相差达1400多人。
该研究还表明,目前本科层次及中专以下层次的培养规模与预测需求差距相对较小,而专科或高职层次的差距则较大。
事实上我国航海教育的培养规模不能满足海运业需要的问题在最近几年就已经有比较明显的反映。
大连海事大学最近6年的毕业生供求关系统计结果,能供应的毕业生数量仅为计划需求的44%。
据上海海事大学、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等航海教育机构反映,其毕业生数量与海运企业的需求计划也有类似的差距。
2008年当金融危机席卷而来的时候,致使很多人事业,更多的大学生是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境遇。
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航海类学生的就业率仍然保持着百分百的优势,状态仍持续在“供不应求”的时段。
在每年七月份的时候,很多航运企业直接到航海类院校和刚毕业的航海类学生签订了就业合同,这种情况在其他专业的学生面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航海发展的中流砥柱------------------航海人才(一)航海人才的作用和发展现状1.航海人才是我国航海事业再上一个台阶的前提和基石;2.我国对航海人才的培养极具历史且在逐步稳健的发展中;3.航运企业对航海人才的需求量在进一步加大。
(二)航海人应当正确认识自己:海员福利待遇好,前景广阔早在以前,海员就是一个令人向往的职业,谁家里有人做国际海员,走起路来都挺胸抬头。
海员不仅挣得多,能周游世界,还能不时给家里人捎上一些舶来品,真是令人羡慕。
海员是一个国际性的职业,是在(具备远洋能力的)大型货轮上,从事船舶驾驶和轮机操纵及维护的工作,船舶一般多在1000-200000吨之间,配备20名左右的工作人员,既有航海经验丰富的船长,也有技术全面的轮机长、大副等干部,装备有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及安全设施,海上航行安全舒适。
远洋货船有干散货船(含矿砂船、煤船等)、集装箱船、滚装船、冷藏船、杂货船、木材船、油船、化学品船、液化气船、旅游船、拖轮、推轮、驳船等,在国内外已形成非常发达的产业。
用数字说话---------高级船员的工资状况:三副三管轮1800---2100美金,二副二管轮2200---2700美金,大副大管轮2800---3500美金,船长轮机长3800---4500美金,且收入一直呈上升的趋势。
高级海员和四年本科生的对比:以5年的时间作为对比如下:三副三管轮:学习时间为两年,第三年为实习期,实习期间为带薪实习,按照现在的实习工资为每月300美金,一年就是3600美金,折合人民币27000元;第四年为正本的三副三管轮,按照当前的市场工资计算为每月1500美金,年薪为18000美金,折合人民币135000元,加劳务费和伙食补贴年收入约为150000元左右;第五年升为二副二管轮按照当前的市场工资计算月薪约为1900,年薪为22800美金,加劳务费和伙食补贴年收入约为185000元左右。
五年的收入为:27000+150000+185000=362000元(这还不包括船员的额外收入)注:船员在船吃住都是免费的,来回上船的路费船东全部报销,远洋船员每天的伙食补贴为5--6美金,每年船务公司都要发4套以上的工作服。
四年普通专业本科生:学习时间为年,四年期间没有收入,第五年按照当前大学毕业生月薪,平均的计算约为月薪2000,年收入为24000。
五年的收入为:108000短时间高回报---------高级船员的升职过程: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取得三副三管轮白皮证书以后,实习一年即可以获得正本三副三管轮证书,拿到正本证书后,就是三副三管轮,三副三管轮的海上资历达到12个月即可以升为二副二管,三副三管到二副二管轮属于正常的升迁不需要通过考试,二副二管轮的航海资历达到18个月就可以参加大副大管轮的考试通过考试的就是正式的大副大管轮,大副大管轮的航海资历达到8个月就可以参加船长和轮机长的考试,通过考试的就是船长轮机长。
我们不妨做这样一个有趣的对比,以5年的时间为限,对比如下:(三)航海类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及相对应的优劣:1.上船工作:这种选择与本身所学的专业挂钩,对这一行业了解远多于非航海类专业的学生,能更好地运用自己所学为中国航海事业尽一份力,促进航海事业顺畅有序发展,能达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教学效果。
并且不用为自己的职业操过多的心,工资待遇相对较好。
航海在我国一直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行业,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发展空间较大。
上船工作,跟船走,能接触到很多的人或事,能增长见识,有助于自我的不断完善。
但船上的工作要忍受寂寞,有可能长期不能与家人相见,在家庭中可能长期角色空缺;船上工作对个人要求较高,技术水平较高,责任心较强等等,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失误,就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
1)上船工作几年后在选择下船从事路上工作:这是很多航海人才的选择,下船以后大部分人也是从事于航运有关的事业。
不用再在船上漂了,对很多人来说,有了一种归属感,与家人、朋友也更近了。
船上职业毕竟要求很高,随着年龄的增高,有些人是适应不了发展,下船在这时就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他们这些从一线退居下来的人,在陆上从事与航海有关的事业比未上过船的人更具优势,更加了解船舶,也更加了解航海。
由于他们曾今在船上工作过,有较好的业内人际关系,这就是一个巨大的人脉市场,工作起来将更加方便。
但他们已经熟悉于船上这一比较封闭的环境,可能在一段时间之内难以适应陆上的工作环境,对社会形势变化可能不甚了解,而且陆上工作对个人能力要求是全面的,有的人难以应对。
2)一直待在船上工作:正如一些下船工作的船员所遇到的问题,一些船员由于长期远离陆地,对于瞬息万变的社会充满了陌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