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机媒体多功能化研究

手机媒体多功能化研究

手机媒体多功能化研究目录内容提要 (2)一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3)(一)研究背景 (3)(二)文献综述及研究问题的提出 (3)1 手机媒体的定义 (3)2 手机功能的分类 (4)3 研究问题的提出 (4)二研究方法 (4)(一)数据分析 (4)(二)案例及讨论分析 (8)三手机媒体多功能化的意义 (10)(一)多功能化使受众接触媒介、接收发布信息更容易 (10)(二)多功能化使受众的各种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因满足而继续使用 (10)(三)多功能化使人的延伸达到新的高度 (10)(四)多功能化使用户参与制作成为可能,公民新闻成为一种趋势 (11)(五)多功能化有利于“知沟”的填平 (11)四多功能化是手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12)五论文的结论 (12)六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13)参考文献 (14)附录:调查问卷 (15)内容提要“手机正在改变世界,因为它正在改变人类本身。

”①手机,大家最熟悉的通讯工具,但现在的手机像神奇的潘多拉盒子一样,能满足我们很多需求:看电视、看报纸、玩游戏、浏览网页、听歌、导航定位……人们不断将新的需求附加于手机上,也不断将新的功能整合到手机上,手机正在向一个万能工具靠拢。

各种功能的综合运用,使其在信息传播领域的地位逐步上升,从人际传播向大众传播迈进。

手机在生活中的应用不断的扩大,用手机进行突发事件的报道也已很普遍,用户通过手机将新闻现场的情况发布出去,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手段日渐丰富和成熟,是什么使一名普通的用户和一部手机可以做到以前只有专业人士用专业设备才能做到的事情?本文通过问卷的形式调查了用户最关注的手机功能,获得了一些关于手机多功能的基本数据;分析数据的同时结合案例从传播学角度上整体分析手机多功能同传播理论的契合;浅析了手机多功能的综合应用(比如手机与微博结合)在突发新闻事件报道中的优势。

手机媒体在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针对手机功能的研究是未来手机制造商和新媒体研究者共同关心的。

某些创新的功能带来了整个传播局面的变化和媒体使用习惯的变化:电视媒体的受众因为手机的电视功能而被部分分流,其他的传统媒体也遇到同样的状况。

手机功能的转化,使得手机博取各家所长在传播领域越来越如鱼得水,其自身的便携特点,更是成为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长处,将使用者黏在手机所撑起的时间和空间里。

关键词:手机媒体多功能化新媒体iPhone传播学①张鹏.《手机:非工具》.商业价值./post/4564.html.2011年10月5日访问手机媒体多功能化研究一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一)研究背景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制造成本的下降,手机的价格已经趋于合理。

从1983年世界上第一台面向市场的便携移动电话问世到现在,手机已经从少数人的奢侈品和炫耀品成为老百姓的日常用品,品种从单一到多样,功能从简单到复杂,其发展速度极为迅速。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 2011年上半年,全国移动电话用户累计净增6153.7万户,达到92054.0万户。

移动电话用户中,3G用户净增3345.9万户,已经达到8051.0万户。

①手机拥有如此大的市场,使得手机制造商使出浑身解数,如设计时尚外观、增加手机功能等以期获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

手机在不断的创新中功能不断丰富,苹果手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随着苹果CEO乔布斯的去世,他留给世人的不只是苹果这个品牌还有功能创新这种精神。

每次新苹果手机发布都会引来世界的目光,之后又会引起其他手机厂商对其手机功能竞相模仿的热潮。

人们关注和追捧手机,因为它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基本的通讯工具,它的多功能已经将其使用领域延伸得很广。

手机作为众多新媒体里的主力军,其自身功能及相关的产业已经能够撑起一种新的媒体形式——手机媒体。

“随着3G技术的发展和手机使用人数的激增,手机的发展速度令人咂舌,从一开始的‘大哥大’到‘手机’,再到现在的‘手机媒体’,仅仅用了三十年。

期间每一步的发展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手机几乎成了人们不可离身的工具。

手机的媒体功能愈发得到业界人士的关注。

”②手机媒体的发展史几乎就是手机功能的发展史,每一次功能的创新都带来手机媒体使用的新的潮流,研究手机媒体,其功能方面的研究是绕不开的重要方面。

(二)文献综述及研究问题的提出1 手机媒体的定义在研究手机多功能之前,首先要明确手机媒体的定义,这样有利于我们明确研究的范畴。

由于手机媒体形成时间较短,而且发展迅速,对其认识并不全面,对于手机媒体没有一个标准权威的定义。

朱海松认为“从本质上讲,手机不是媒体,是工具!手机绝对来说是工具,而相对来说是媒体!”③也有人称其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移动网络媒体”。

这些并不能阐明手机媒体的真正内涵,下面的定义比较全面和准确,得到较多人的认可:“从狭义上来看,‘手机媒体’是指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

从广义上来看‘手机媒体’是指所有基于无线电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负载、传播信息符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1年10月5日访问②李丹丹.《手机新媒体概论》.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1③朱海松.《手机媒体:手机媒介化的商业应用思维及原理》.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9号的个人移动终端以及与之相关的传者、传播机构或组织的总成。

”①手机要成为一个视听终端,需要各种技术的整合和支持,与外界联系的通讯技术也是当前研究比较多的问题。

2 手机功能的分类手机通过各种功能的相互配合和协调,完成媒体传播所需的工作。

其功能繁多,但并不是随意装载的,各种功能之间能通过指令共同作用,输出用户想要的效果。

除了基础的通信功能即通话功能和短信功能之外,还包括手机报、手机电视、电子书、彩铃、影音播放、手机导航、录音、蓝牙、手机WAP上网、WI-FI和3G网络服务等,很多新功能正不断在手机上出现。

手机本身自带的应用和功能包括拍照摄像、音乐、游戏和广播等。

除此之外,由手机厂商或软件厂家提供的各种手机软件,例如QQ和MSN,可以通过免费下载和网络手机应用商店的形式分销给手机用户。

“对于手机功能的分类,按照服务的提供商的不同,可以分为运营商提供、手机厂商提供和第三方软件提供;按照内容种类不同,可以分为手机通讯类、新闻传播类、娱乐功能类和虚拟社区类;按照付费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免费类、点播类和流量类。

尽管手机功能分类五花八门,但是按照手机产业链的特色却可以归为两类:一是手机媒体产业,二是手机应用软件产业。

”②很多人对手机功能强大与否的认识都是基于手机应用软件下载所实现的功能,也就是手机通过软件扩展实现的功能。

由于用户对手机功能的要求不尽相同,令第三方软件的市场很大,许多功能各异的软件被开发出来,等待用户免费下载或付费下载。

通过软件实现手机的多功能化是更便捷和更容易实现的,手机软件如同单反相机的可装卸镜头,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镜头来获得不同的视角、效果,实现不同功能的扩展。

3 研究问题的提出目前,对于手机媒体的功能研究很多,但大多集中于某一方面或者从单个功能入手比如彩信功能、拍照功能、手机报功能等分析,具体细致,但缺少从整体角度来认识手机媒体与手机多功能的关系。

本文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从传播学角度分析手机多功能化发展的必然性以及从用户角度分析多功能对于其手机认识中的影响、现阶段手机各种功能中最能吸引用户的是什么、手机媒体多功能在传播学上的意义并侧重分析了手机媒体多功能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优势。

二研究方法主要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被调查者手机的相关功能和在使用过程中功能对其媒介选择的影响,进而揭示手机多动能化的意义,为手机媒体发展提出建议。

着眼于用户使用需求角度分析多功能化对手机媒体发展的影响。

同时,结合案例分析,从实战视角阐述、研究手机媒体多功能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从侧面看多功能化对传播活动的优化和促进作用。

(一)数据分析问卷通过“问卷星”问卷调查网站设计、收回和统计分析,通过QQ、人人网和电子邮件的形式发放,共收回有效问卷117份。

调查样本中的年龄构成如图1所示,18-25岁占总体的82.91%。

手机使用的活跃用户集中在年轻人,他们喜欢也乐于尝试、体验和发掘手机的新功能,能在使用中发现和反馈①李丹丹.《手机新媒体概论》.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23②葛云飞、宫承波.《农民及农民工群体使用手机情况研究综述》.新传媒,2010(2).60出现的功能不完善的地方。

“年轻受众的知识体系不完整,价值观的可塑性强,思想单纯,对传播内容接受能力和吸收能力较强。

”①能够玩转手机,其中对手机提出更高要求的人也集中在年轻用户。

图1在所收回的问卷中,使用智能手机的达到样本总量的74.36%,见图2。

智能手机的发展极其迅速,在手机市场中的占比提升很快,智能手机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对手机进行功能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

手机已成为一部微缩版的电脑,功能因可扩展而变得异常的丰富,对消费者极具诱惑力,很多人也是因为智能手机能满足其需求而选择花高价购买。

图2在关于手机功能的选择项中,拍照摄像、FM收音机、录音、蓝牙等功能,手机搭载率均达到80%以上,已经成为手机的标准配置,这些为手机接收和发布信息提供了硬件支持。

touch触控、WI-FI无线网络、GPS导航定位、重力方向感应等新兴的功能所占比例处于44%-54%,功能的普及率也很大。

在“在购买手机时,首先考虑的是什么?”题目中,60.68%的人选择了功能,可以看①田智辉.《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48出用户在购买手机时功能对其购买意向有很大影响。

已经从以前注重外观向“实用主义”有了极大转变,成为用户购买时要考虑的首要因素。

图3调查者中换过手机的占84.62%,由此也可以看出大部分用户拥有不止一部的手机。

在换过手机的人中,因为手机功能落后而换手机的有37.4%,这一部分的比例意味着之前使用的手机还是可以正常使用的,只是觉得有部分功能落后,无法满足需求而舍旧求新。

在从没有换过手机的被调查者中,有高达64.1%的人认为自己在日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因为手机功能落后而换手机。

在“对您来说,哪种媒体对您生活最重要?”的多选题中,85.5%的人选择了互联网,52.1%的人选择了手机,选择电视、报纸杂志的人分别为19.7%和9.4%,选择广播的仅有0.9%,如表1所示。

互联网与传统媒体相比其优势是有目共睹的,各传统媒体在融合中寻求机会,无论从广告份额还是使用认识上都无法与互联网相提并论。

但是手机媒体给我们带来一份意外,其在用户心里的地位虽居互联网之下,却远远高于传统媒体,这是新媒体生命力旺盛的有力展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