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传统文化和现代企业文化的关系摘要:我国历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这里面又以仁者爱人、中庸保守、以和为贵的观念、道德伦理观等就如今企业文化的组成有着极大的意义,像是:可以帮助培养忠诚观念、和气观念、企业管理人的修身养性等;可另一方面也会出现少许不良现象,比如:不利于创新文化的建设,易形成中庸文化,权力差距大,压抑了员工参与性、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培育等。
怎样实质性的发挥我国传统文化里的有利条件,避免不良因素的干扰,增强企业综合能力,本文就此方面阐述了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企业文化文化特征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人民在进行劳动生产中所摸索创造出的宝贵财富就是中国传统文化。
那么这样的一种传统文化指的是什么呢?其又具备着一种怎样的独特方面?这也给当今
企业文化的发展带来了一种什么样的契机?
1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1.1 贵和尚中的思想“中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信奉的一类高层次思想,也就是社会中(或自然界)的物种形象各异的存在着,看似矛盾,却可以达到有机的和谐,繁琐的聚集;各种互异的物种汇集一起却可以维持平衡、一同生存,一同发展;达到“异而相似”、“同则不继”。
怎样实现和谐统一?传统文化指出,需要维持中庸保守观念,也就是所有的事情得维持中道,不偏不倚,合情合理。
人与自然的统一融和就“中和”的两个重要观念中的一个。
在面对
可持续的发展战略中,全世界的目光都开始投放在我国传统文化里“天人合一”思想。
同时,在人的交际关系中也得到很好的表达,信奉“中庸”观念,中庸观念又具体体现在“树大招风”、“人为盛名所累。
这样的观念的客观体现,胆小怕事,就不同意见不敢发表。
1.2 伦理道德观念我国将伦理道德教育当做文化思想的本质,国内传统文化始终将伦理的传授意义放在首位,宣扬“仁、义、礼、智、信”。
像这样的伦理观念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平衡人与人的关联,实现社会结构的融洽和稳固。
就管理体系而言,展现在“修身齐家以治国”、“恪守诚信”相对传统道德观念中根深蒂固的阶级思想、遵守理念以及就此产生了因个人行为观念的明显约束要给以避免。
1.3 以人为本的思想人是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在天地之间,首先应该是以人为中心。
朱熹认为:“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
”将人民放在首位,把道德品质教育当做关键,就平衡社会发展进程、社会经济发展加速与增强个人素质等层次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也形成了不重视环境、忽视个人能力的不良趋势。
2 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企业文化构建的关系
2.1 企业文化的比较和起源当今公司企业进步到相
应的阶段必然会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而这样的企业文化也是极其特殊的一种文化,是以实质性的监管行为为基础形成的。
如今的公司企业是一种特殊的方式存活在当今社会,与现在的社会体系极其匹配。
在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的著作中,详细地阐述
了企业作为一种现代组织的起源和发展。
企业作为社会组织承担了社会的部分职能并受社会文化的影响。
作为一个专题和学科,企业文化这个课题发源于西方企业,西方大企业相互标榜他们的企业都具有持久而不断更新的企业文化。
作为一个文明古国的中国,其传承千年的文化意识深深影响了如今企业文化,我国的传统文化是由三种流派组建而成,客观上可以分成儒、道、释。
其中儒是传统文化最为重要的一种流派,“道隐无名”是道具所信奉的观念,这样的理念也始终是以一种潜在意识,即便是佛教也是这样的形态。
我们现在提出来“以人为本”或者是人性化管理,都可以在儒家的思想中找到依据,找到他们的活水源头。
正如朱熹所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2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构建的积极作用
2.2.1 信奉团队思想,对企业文化中忠诚的打造很有意义团队思想与个人思想就是团队与个体之间的关联。
在个人主义生活里,个体与个体的联系薄弱,把“我”放在关键位置,人们以为个体的义务就是个人完整世界就完整,就是因为某种需求让人们汇集在一块,可倘若这个结构限制了他们的自由,或者损坏到了其自身的价值体现与获取,他们大多数或脱离这个结构,或者减少就组织的义务感而维持自身的相对自由。
因而,就组织的忠诚性不够,可就团队的概念中,是把“我们”放在首位的,团队里的组员希望身处的团队可以帮助其发展,而且用对团队的忠诚来进行反馈,这些人就团队、组织的有着很高的忠诚性,所以企业的团结力非常高涨。
2.2.2 崇尚和谐,有利于为企业注入和谐的文化基因国内传统文化尤其信奉天人和谐的理念。
中西文化的一个本质区别在于人和自然的相关联系情况上,中国传统文化相对提倡人和自然的共同相处,可西方文化则着重于人必须统治自然、更改自然,才可以获取自身的存在与前进。
在就天人关系的本质理念中,中国传统文化将为人处事的理想状态定位为“天人和谐统一”,其重要作用是非常显著的。
儒家治国与监管理念的关键是“和为贵”。
这样的统一理念,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统一融洽,信奉监管模式的平衡、一致,在人与社会的管理中追求“天下一家”,就人与人之间追求“以人为本”,在人与自然的关联中追求“天人一体”,因此就监管各种时期与结构中实现和谐统一融会贯通。
长久以来,国内的经商理念就是“和气生财”、“人以和为贵”。
2.3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构建的消极影响
2.3.1 过于强调集体主义,压抑了个人创新精神,不利于组织创新文化的塑造集体主义的利益倾向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特点之一。
集体主义文化着重于组织价值,个人主义文化着重个人价值。
像是,英国是一个极度关注个人主义的国家,他们这种个体本位的价值观念促使人们追求一种人人不同、个个相异、互不干涉的状态。
所以,对团体忠诚度较低;而在打造企业文化的过程里极其关键的地方就是强调职员的主导角色,树立特色化的品牌价值与企业文化,可我国传统文化极其着重团队的力量,标榜集体对个人的约束作用,不重视集体里所有个体身为最向上的工作主导所可以产生重
要价值。
在这样的观念长时间熏陶下,让人们丧失了自主思考能力,领导人就自身的革新计划无法落实,转而隐藏自己的实力,而这样的现象就企业自身向前规划是非常致命的。
2.3.2 “和合”演变为“中庸”,讲究一团和气的企业文化会阻碍企业业绩的增长“和谐、统一”一直是儒家文化的核心。
儒家宣扬和谐里获取统一的理念,这和西方的着重互异化的思想有区别,统一能够为企业形成浓郁的文化风气,这是它正面的一个角度。
“中庸”观念就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追求良性发展、着重发展目标的统一、良好人际关系氛围等。
通过“中庸”理念的正面推助力打造像是“齐心协力为发展”、“科学发展观”、“合理生产”等等企业运行理念、价值观以及发展的战略和目标等来打造企业特色文化,这已经是在实际操作里被证明是极其有效的一种方法。
可是反而观之,它又给明哲保身、折衷思想的处世哲学提供了理论土壤,限制了员工的创新与发展。
而西方文化强调个性张扬,提倡并鼓励员工的创新,尊重员工个性。
2.3.3 权力差距大,压抑了员工参与性、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培养因为受“忠孝观念”和“三纲五常”等儒家思想的教化,中国是一个身份地位悬殊相对明显、平等体系薄弱的国家。
就企业内在而言,“领导人”具有最高决策权,可以决定职员奖惩,职代并没有起到实质作用,民主意识不浓厚,不重视或者不肯定职员的劳动成果,让职员的民主监管、民主意见、民主选举等应享有的权力得不到落实,约束了职员的自主性与发散性,让企业没有发展的动力
与协作力。
3 总结
如今拉动家族制监管观念转向现代企业监管革新的核心在于打造以传统文化为关键的企业本位为基础的监管理念。
家族企业需要就文化监管措施实施革新,得打造当今“互利互易”思想,重建企业运营思想,宣扬人本监管,注重阶段性前进,增强企业生产效率。
制定特殊性的企业文化并持续的灌输给职员,得将这样的监管手段以外在监管落实到深层次监管中来,重视打造企业运行监管的内涵与内在层次,提高企业的社会职责观,打造企业运行的关键思想与基础发展观,积极塑造具有实质性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kotter,j.p.,and heskett,j.l.. corporate culture and performance. new york:the free press,1992.
[2]常建坤.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家创新精神[j].经济管理,2006,(18).
[3]吴能全,黄河,钟耀丹.个人组织价值观匹配对组织承诺的影响——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差异[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12).
作者简介:肖步云(1979-),女,湖北黄石人,讲师、硕士。
主要从事企业文化、管理学教学以及企业文化、矿冶文化、管理学的研究。
本论文为2010年黄石理工学院校级科研课题研究的成果之一(课题名称:基于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现代企业文化构建研究。
项目
编号:10yjr5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