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记录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左侧卧位,体位架固定。
常规碘酒、酒精消毒术野皮肤,铺无菌巾单。
行右侧髋关节后外侧切口,长约12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电凝止血。
切开阔筋膜,显露大粗隆,于大粗隆后方钝性分离臀大肌与臀中肌间隙,保护坐骨神经,牵开臀中肌,显露外旋肌群,于转子间窝处切断外旋肌群(梨状肌、上孑肌、闭孔内肌及下孑肌),用紫线标记。
沿股骨骨膜剥离显露小转子,同时暴露髋关节关节囊,切开后侧关节囊,用紫线标记。
屈曲内旋髋关节暴露股骨头,使股骨头脱位。
见股骨头塌陷、变形,失去正常形态。
清除股骨颈基底部纤维组织,在小粗隆上1.5cm处垂直于股骨颈用电锯截除股骨头及股骨颈,取出股骨头。
板状拉钩显露髋臼。
切除髋臼缘增生骨质,松解关节周围纤维组织。
切除髋臼内软组织。
依次用44mm-54mm髋臼锉保持外翻45°前倾15°磨削髋臼,达髋臼真臼底,并见软骨下骨广泛渗血,彻底止血冲洗干净髋臼,以髋臼试模测试髋臼大小、方向良好。
于外翻45°前倾15°方向打入非骨水泥型56mm(LINK公司人工髋关节)髋臼假体,两枚螺丝钉固定牢固。
打入高分子聚乙稀内衬。
安徽省中医院骨伤科周章武清理梨状窝内软组织,于靠近大粗隆根部之股骨颈横断面中点处,依次以直径8-12mm髓腔锉扩大髓腔,然后以2A之股骨柄试模扩大髓腔,按装直径2A股骨假体试模及标准股骨头假体,复位后松紧度满意,取出试模。
按装2A股骨非骨水泥型假体和直径40mm金属股骨头假体,复位髋关节。
活动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不受限,内旋达45度(并向后推动膝关节,不能造成关节脱位),活动满意。
放置自体血回收负压引流管。
在大粗隆上用克氏针钻两个小孔分别穿入紫线系牢。
清点纱布、器械无缺。
缝合阔筋膜、皮下、皮肤。
无菌敷料包扎切口。
手术顺利,出血约1000ml,麻醉满意,术后病人安返病房。
本次手术器械及人工髋关节假体由LINK公司提供。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全髋关节由人工髋臼和人工股骨头组成。
过去二者均用金属,实践证明并发症多,现已不用。
目前国内外均用超高分子聚乙烯制成的髋臼,低强度模量金属制成的人工股骨头。
人工全髋关节的类型和设计较多,主要是股骨头的直径和与骨固定的髋臼面的设计。
较厚的髋臼,直径相对小的人工股骨头组成的全髋,头臼磨擦力小,人工臼稳定,局部反应小。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除有人工股骨头置换的并发症外,尚有人工髋臼的松动,脱位及负重区的超高分子聚乙烯面磨损后引发的局部反应。
[适应证]年满50岁以上具有下列适应证者,可行人工全髋置换,对50岁以下者应慎重。
髋臼破坏重或有明显退变,疼痛重,关节活动受限明显,严重影响生活及工作。
2.类风湿性髋关节炎,关节强直,病变稳定,但膝关节活动良好者。
3.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和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并发股骨头坏死,并严重变形,塌陷和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4.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人工全髋置换术、髋关节融合术失败者。
[禁忌证]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第1~4项。
[术前准备]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麻醉]多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类风湿病人如穿刺失败可用椎板钻孔插管或全麻。
[手术步骤]1.体位以选择不同切口而定。
用后外侧切口时,病人侧卧,患侧在上。
外侧或前外侧切口,患者平卧,患侧臀部垫高。
2.切口与显露切口选择应依据髋关节畸形、软组织挛缩情况、术者的经验和习惯而定。
选择原则应能便于软组织松解、关节充分显露和假体置入。
临床多用后外侧、前外侧切口和显露途径(见髋关节显露途径)。
本文以前外侧切口为例叙述。
3.切除关节囊,脱位髋关节显露髋关节囊后,分离关节囊外的粘连,充分显露其前方,上方及下方,上至髋臼周边,下至大转子基底,切除关节囊及滑膜。
将髋关节外旋、内收,使股骨头脱位,切除髋后方残留的关节囊和滑膜。
如髋关节强直,应先凿断股骨颈,然后用髋臼凿取出股骨头。
脱位后应结合术前畸形仔细检查软组织挛缩情况,并于松解,直至髋的各方向活动无阻碍为止。
4.切除股骨头,修整股骨颈,扩大髓腔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用干纱布塞紧髓腔止血,暂勿置入假体,以免影响髋臼的处理。
5.清理髋臼在髋关节周围软组织中有坐骨神经,股动、静脉和股神经,为避免损伤,应用带尖或带齿拉勾,尖齿勾在髋臼缘外的骨上后,向外倾斜即可拉开周围软组织,这样可避免滑脱,并可满意显露髋臼。
切除关节盂唇、圆韧带、所有臼内软组织及软骨面。
如果骨质很硬,可用圆凿切除一层软骨下骨;如髋臼缘有过多骨赘,应予适当切除;如头臼融合,应先用平凿在头臼间刻痕,再用髋臼凿将头部凿除,形成一个假臼。
用与人工髋臼大小适合的髋臼锉加深加大髋臼,直至能完全容纳人工髋臼后,再适当扩大,因人工髋臼缘最多不能超出原臼缘0.5cm,还必须留出充填骨水泥的空间。
用髋臼锉时应注意方向,即外倾40°~50°,闪倾10°~15°,以便人工髋臼的安置。
同时注意髋臼外缘顶部的骨质不能去除太多,以保持术后人工髋臼的稳定;又臼的内壁较薄,锉时注意不要穿透,对骨质疏松病人尤需注意。
然后在髂、耻、坐骨上各刮一0.8cm直径、1cm深的骨孔填入骨水泥后可以强化骨水泥的粘固强度。
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清除所有血液、凝块和骨屑,用干纱布压迫、彻底止血,必要时可用电凝、双氧水或止血纤维止血,然后保持干纱布压迫直至应用骨水泥充填。
6.安放人工髋臼术者换手套,待助手混合骨水泥到不粘手套时,即用手指将骨水泥均匀充填到干燥的髋臼内,3个强化孔也必须注意充满。
然后把人工髋臼压放在髋臼床的粘固剂上,一般多将臼帽先下斜贴紧臼的后下缘,然后迅速用髋臼调位加压器向前上方挤压使之与臼床紧密均匀贴附,并利用调位器的二臂,根据体位调正和保持人工髋臼于外倾45°和前倾10°~15°位;同时,将人工髋臼周围溢出的粘固剂刮除,但不能损坏骨与臼帽间的骨水泥。
维持加压直至粘固剂固化后,才可去掉调位加压器。
如在骨水泥开始硬化后,移动臼帽的位置,势必将骨水泥从骨或臼帽上拉开而松脱,必须避免。
如果发现臼帽安放位置不当,则应果断地在骨水泥尚未完全固化前取出帽与骨水泥,重新安放。
冲洗干净后,再重复上述步骤,用加压器挤压人工髋臼。
如有血色液体自骨水泥与骨或臼帽间溢出,说明固定不会好,也应取出重新安放。
如果固定牢靠,即可检查并清除骨赘、多余骨水泥及散在软组织中的骨片等。
7.人工股骨头置换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8.缝合用1∶1000新洁尔灭液冲洗、浸泡5分钟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
彻底止血,人工关节附近放入负压吸引管,经切口外皮肤上另戳一小切口中引出皮外,然后分层缝合伤口,加压包扎。
[术中注意事项]1.人工股骨头安放注意事项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2.髋臼的清理与整修成合格的、够深够大、方向准确的人工臼帽床,对臼帽安放后的稳定性极为重要。
软骨面必须全部切除,露出软骨下骨质。
但又不能将臼修得过深过大,更不能将髋臼外上缘切除太多,以致臼帽固定不牢,易发生松动。
也不能将臼底穿透。
如有穿透应加补金属网及骨片,以防骨水泥进入盆腔。
3.骨水泥应在聚合得恰当时候粘固臼帽,最佳阶段是骨水泥表面稍发皱而不粘手套时,其中心仍未干,可以充分压入松质骨间隙中,起到牢靠的固定作用,轻轻鎚击臼帽有利于达到目的。
但臼床必须干燥、无血、无软组织而又洁净。
臼帽必须维持均匀适当压力,固定于正确方位,直至骨水泥固化为止;但又不能压之过重使臼底无骨水泥连续;臼床如有突起,也会影响骨水泥的充分填充。
[术后处理].术后搬动要小心,保持外展、内旋、伸直位。
患肢外展中立位牵引1~2周,防止内收、外旋以免脱位。
以后改用矫正鞋于同样体位2~3周。
2.术后应用二联或三联足量抗生素,肌肉及静脉联合用至体温平稳,再肌肉注射一周左右。
3.有效的负压吸引极为重要,主要为防止感染,又可观察和记录引流液颜色的改变及引流量。
引流管留置不应超过72小时,24小时引流量少于20ml后才可拔管。
4.下地前常规拍X线片,检查人工股骨头在髋臼内的位置,也便于术后随诊比较。
5.术后应即活动未固定的关节,作肌肉收缩锻炼,下肢按摩,以防深静脉栓塞。
2~3日后可起坐,逐渐增大主动和被动范围;术后10日拆线;术后3~4周可持拐下地。
半年内应在持拐保护下行走,锻炼过程可辅以理疗。
弃拐后仍应注意避免过度活动和损伤。
如有疼痛、局部炎症等出现应及时随诊治疗。
用生物学固定的病人,在术后6周内宜在床上锻炼,以便骨组织长入表面微孔。
然后再持拐由不负重而逐渐加大负重行走。
总之,节制负重要时刻注意。
6.严格定期随诊每2~3个月1次,以便指导锻炼。
定期摄X线片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并发症,如有疼痛、炎症,应查找原因,及时处理。
X线片检查应注意观察有无骨与骨水泥、与柄间透亮带,柄折断,骨水泥折断,柄端与髓腔内侧的关系,假体下沉,股骨距吸收,股骨上端内侧骨水泥裂开,骨质吸收等全髓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可靠而有效的方法,其优点在于术后疼痛少而轻,且术后功能佳,尤其适应于术后活动较多的老年患者[1]。
我院于1998年9月至1999年ll月为1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施行了此项手术,术后通过有效细致的护理,促进了患者的早期康复,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将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12例患者中男5例,女7例,年龄50~81岁,平均66岁。
全部病例均为股骨颈骨折(头下型),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住院时间为25~69天,术后无1例发生感染,随访未发现有假体早期松动病例,其功能优良率达97%。
2 护理体会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手术有恐惧、焦虑心理,故精神压力大,会想到死亡、手术的疼痛、手术是否安全、术后效果及康复等,造成严重失眠,这些心理的消极状态,对手术及预后十分不利。
因此,护理人员应以热情、耐心、和蔼可亲的态度去关心、体贴并尊重患者,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目的,主要步骤及术中,、术后注意事项,医生的技术及以往手术成功的例子,讲解麻醉效果,术中不会有明显的疼痛。
与家属一起给予鼓励和支持,使患者消除焦虑及对手术的恐惧,对即将实施的手术充满信心,以全身心最佳状态进入手术阶段。
2.1.2 饮食鼓励患者多食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且注意食物的色、香、味,提高患者食欲,以储备能量,达到耐受手术的能力。
2.1.3 术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术前排便训练,嘱患者在床上训练使用大、小便器,避免术后发生尿潴留或便秘,训练腹式呼吸及肌肉收缩,使患者有足够的思想准备配合好手术治疗。
2.1.4 术前准备备同型血,以便术中用血,并做好普鲁卡因皮试。
术前一天给患者备皮。
范围:剑突以下至会阴及患侧下肢包括背侧;同时洗澡、剪脚指甲。
术前30分钟给予肌注鲁米那0.1及阿托品0.5,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以维持术中抗生素在血液中的有效浓度,预防术后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