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整理植被恢复技术◆概述◆先锋植物◆植被恢复技术体系◆场地整理及客土◆种植与管理◆植被恢复的新技术、新方法一. 1.2形成生态系统地保全2.2周围环境的保全是指由于开发能造成环境变化对周围的影响应保持在最低限度,例如:泥沙向下游的冲击等2.3景观的保全是指在景观上对重要地区的保护,通常特别要求自然公园应重视与自然景观的协调。
3.植被恢复国内外研究概况关于植被恢复的研究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植被退化的基本特征及其生态后果,植被恢复目标及其生态学原理,干扰体系对退化植被系统的影响,植被恢势种的生态现象以及病虫害的大发生等。
适当的干扰(如土壤干扰、引入新物种等)对恢复乡土物种是有必要的,但同时也存在生物入侵的隐患。
3.4植被恢复途径3.4.1宫胁(Miyawaki)法日本学者宫胁昭根据植被科学中的演替理论,采用当地乡土树种的种子进行营养钵育苗,配以适当的土壤改造,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适应于当地气候的顶极群落类型。
这一方法取得了显着成绩,得到了世界公认,称之为宫胁法。
3.4.2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措施在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中,因地制宜地进行松土、浅耕翻等改善土壤结构,落。
物活性,改良土壤。
碳固定作为日本京都草案在国际气候变化研讨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很大的防治土壤退化和荒漠化的潜力。
土壤保持局对冰岛植被恢复研究很好地说明了严重的土壤退化和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灾害,可以通过植被恢复的碳固定效益得到很大的消减。
通过栽种一种叫耐盐碱草,可以显着改善盐碱土的物理性状。
4.国内植被恢复误区分析4.1大量使用外来物种所谓外来物种是指对于一个生态系统而言,其中原来并没有这个物种的存在,它是借助人类活动越过不能自然逾越的空间障碍而进来的种类。
能够成为外来入侵种的物种通常具有抗逆性强和繁殖能力强,能够迅速扩展和?(例(1)(2)(3)(4)种、其年龄结构也相同、成行成列等间距地排列。
这样形成的树林,树木之间难以形成自然竞争,更难以形成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结构,这样就会导致“绿色沙漠”的出现。
“绿色沙漠”是指大面积的树林,其构成树木种类单一,年龄和高矮比较接近,十分密集,林下缺乏中间的灌木层和地表植被。
从外表上看,这些恢复起来的植被覆盖很好,曾经被视为我国植被恢复成功的典范,。
事实上,“绿色沙漠”现象在我国并不少见,反而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随着人工林面积的增加,也日益严重。
4.3忽略了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物种间的这些相互作用关系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的基础。
跨越这么大的空间范围,找不到可以栖息的天然植被、水源和食物。
化肥和农药也已经成为当地野生动植物的致命威胁。
农业区的土壤退化和沙化已经是北方沙漠化的重要成因。
大量土壤被风刮走,北方的农田是沙尘的重要来源。
农业区的天然植被可以为当地畜禽提供遮荫和保护,能够提高畜禽产量。
将溪流两岸的植被恢复,可以作为控制鼠害的一种策略。
农业区的天然植被可以养育天敌动物来帮助控制农业害虫。
保持天然植被的这种连通性对物种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应在农业区加强天然植被的恢复工作,这些恢复起来的天然植被可以成为重要物种的停留地,而且对农业的防沙治沙,保持水土,减少对杀虫剂的依赖等都有很大的好处。
)的森混合的程度。
我国几乎所有地方都有一定数量的濒危物种存在,各个地区在进行植被恢复的时候,需要根据当地的生态情况和濒危物种的需要进行考虑。
4.7城市绿化忽略了植被的生态功能城市中的花园、公园和绿地,过于强调观赏性而忽略其生态价值,大量种植一年种一次的花卉、四季常绿物种,却没有考虑到(1)种植的这些植物究竟对这个地区有多少生态方面的价值,(2)能否养育当地的各种动物,(3)这样的植被能否不依赖于人类的帮助正常生长,并给人类带来好处。
国外的草种常被错误地用于我国城市植被恢复。
5.植被恢复原则5.1以实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原则态位的互补性,以减少竞争造成的不稳定性。
5.4以提高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原则生物多样性是是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综合体,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四个层次,因此在建设中应从不同层次考虑保护生物多样性。
实践中通过增加物种种类、创建多种生境类型和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来实现。
5.5遵循群落演替原则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是一个有序而渐进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完善过程,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间关系对其具有决定性影响。
在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总是自动不同的区域的植物有其适应的水、热、土壤条件和与之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规律,因此在建设中应以地带性的乡土种类为主,避免过分强调奇花异草,尤其是热带植物的无序引入,既能大大减少建设成本,又能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生态功能。
二.先锋植物1.定义先锋植物是指在荒山荒地、沙漠、盐碱地、矿山、石山或无林地上能够实现自然生长成林并能完成天然更新的树种。
一般为更新能力强,竟争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的阳性树种。
先锋树种具一定的耐贫瘠、耐霜冻能力,深根性,根系发达、喜光、耐阴,为强阳性树种,适生于2.林。
2.3根瘤菌可固定大气中游离态的氮素,养分自给,自我改善和调节土壤。
2.4喜光在缺乏遮阴形况下,幼树幼苗生长健壮。
在野外光秃秃山上,不借助任何人为措施就能成活。
2.5适应性广分布范围广,不同海拨、不同坡向、坡位、土壤都能生长存活,在当地随处可见。
2.6乡土树种适生性很强,并且可以成材,随处可见野生单株,都是通过自然繁殖而来,抗3成林。
渣、酸碱性不良土壤下都能生长,能起到绿化地表,保持水土,保育土壤,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3.5保护土壤。
秋季形成大量的枯枝落叶,松针,能吸收和阻拦一部分的地表泾流,保护封不受浸蚀,树木根系不裸露,正常生存。
3.6根部萌芽能力强。
自然繁殖能力快,造林成活率高,在人为破坏及森林火灾后仍能以顽强生命力重获新生。
4.举例各地的立体条件不同,有的地方可能干旱因素是树种成活的第一因素,有的地⑦构树:阳性树种,适应性与抗逆性强,耐干旱、瘠薄,也能在水岸边生长,常常是废弃地、撂荒地自然更新的早期优势树种。
5造林先锋树种造林最主要的在干旱地、土壤贫瘠地进行,干旱地造林能否成活的关键因素有两个,一是保持苗木的体内水分;二是苗木根系与土壤的水分。
5.1大坑深坑浅埋使根系舒张、与土层紧密接触,养分、气体能很好的交换,大坑可以蓄积大量雨水。
带土栽植:一是;不破坏植物的毛细根,保持根的完整性;二是自带原土,增加与新土的缓冲接触,慢慢适应;三是不存在缓苗期或缓苗期变短。
火势大,难以控制。
先锋树种就是让绿色先存活起来,逐沂改善土壤,蓄积水分,形成适应林木生长的小环境,修复生态环境。
让树木在生态条件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必需选择多方面抗性强的先锋树种,适地适树,结合各类形之有效的工程造林措施,提高造林成活率。
三.植被恢复技术体系1.保全水准的制定为了维护优美的自然景观并协调开发事业和自然的矛盾,对自然环境的状况有必要采取相应的保全措施,为此把自然环境分成三个保全级别。
1.1一级保全水准,是以人为影响极少的原始区域、学术价值很高的自然环境和2.土地条件等综合因素。
一般来说具有以下机能的植物群落为好。
①近似于天然植物组成的群落。
②与景观协调的群落。
③防灾能力较强的群落。
④能很好恢复原生态平衡的群落。
2.1.2说明2.1.2.1一级保全水准地区,对于原始性较强的区域,从保护自然环境角度来说,应尽量组成近似天然植物的群落。
在亚高山以上地区由于引进植物的生长严重衰退,因此应依具体气象条件和土地条件最好栽种乡土植物,由天然植物种构成理想的植物群落。
2.2恢复目标的形态植被恢复目标的形态如表1所示。
根据施工地点的条件确定恢复目标的类型。
表1荒废裸地的恢复目标恢复目标类型目标的外观适用地乔木型(森林以高度乔木、中等乔木为主体·周围森林型)的群落(例)山赤杨群落红松——日本桤木(qi)·倾斜35度以下·自然公园内·堆土斜面·平坦地·阶梯面(宽2米以3植被恢复的技术体系表2植被恢复的技术体系4.1.4绿化基础措施与植物栽植紧密结合才是标准的施工方法。
4.1.5植物措施应以播种为主,次之是栽植。
4.1.6管理措施,必须按照抚育、维护、保护目的进行。
4.2说明4.2.1盲目的绿化对环境保全毫无益处,施工3—5年后又会退化成裸露地,造成浪费。
为达到与环境协调之目的,应该从恢复目标到植物生长管理贯彻统一的施工计划。
4.2.2如果考虑植被恢复的必要性和目的性,营建单纯的草本群落并不理想,应该创造一个能具有改善环境、稳定生育条件、景观保全等机能的木本群落。
45度施。
最好往往种侵入之后而造成目的种枯损的实例。
因此,欲恢复理想的植物群落,有必要加强抚育、维护、保护等措施。
5植被恢复的步骤与途径5.1环境背景调查和诊断环境背景的调查主要是弄清以下几方面问题(1)气候及其时空变化规律;(2)土壤及其空间变化规律;(3)植被及物种多样性现状、植被演替的过程和方向及其存在的问题;(4)人类活动及其与植被、自然环境演变的相互关系;(5)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其趋势;(6)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分区分片地恢复与重建植被。
5.3物种(品种)的引种和筛选物种的选择是植物群落和植被重建的基础。
植被重建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植物种类的选择,只有选用具有良好水土保持功能和较好经济效益的、适应当地生长的植物种类,才能取得好的治理效果。
物种的选择应针对具体的不同地段而进行,通常以乡土物种为主。
在引入外来物种时,必须先作适宜性评价。
5.4植物群落的设计和配置根据生态经济规划目标和布局,应用筛选出的适宜物种,模拟自然群落的时空结构,组建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并实施于布局好的适宜地段。
坡下部、坡腰在不-四.1塌陷深度1m—3m的,可填平,也可采用挖高填低方法,原则上尽量恢复为原地类。
1.2挖高填低对深度大于3m的凹坑、已稳定的沉陷和塌陷,凹陷场地地面标高高于地下水位的,可采用挖高填低处理,把整治区内采矿废渣、废石、弃土等堆积土石或其它较高处挖出土方,用于填平整治区内凹陷、沉陷、塌陷等较低的地方,恢复为原地类,达到整治区内土方量平衡,基本上渣尽坑平。
1.3挖低填高对深度大于3m的凹坑、已稳定的沉陷和塌陷,凹陷场地地面标高低于地下水位的,不具备回填土源条件的,或有景观要求的可将水面改造成水塘、景观池、蓄水2.客土技术在治理公路边坡中的应用作用产生土壤侵蚀可以分为4种:溅蚀、片蚀、细沟侵蚀、沟蚀。
公路边坡土壤水蚀主要是溅蚀和沟蚀。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公路路面越来越宽,路面主要材料为沥青和水泥,沥青和水泥不透水,不具有排水、渗水功能,当降雨发生时,直接产生径流。
公路边坡土壤上的径流量会比没有公路路面的情况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