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确定一下便秘的定义:大便干结、排便费劲的现象。
不能将排便间隔时间长,大便性状正常的情况称为便秘。
再有,多喝水只能多排尿,不能解决便秘问题。
还有,给小婴儿喝梨水是不可接受的方法。
如果真是便秘,应该咨询医生,排除肠道结构问题,再进行饮食调整,可服用乳果糖口服液为何非要给婴儿“喝水”呢?不论母乳,还是配方粉,其中含水量达80-90%。
也就是说,奶喂养期间,只要进食正常,不应单独给孩子“喝水”。
再有,观察孩子排尿的颜色,只要是无色或淡黄色,就说明孩子体内不缺水。
孩子拒绝喝水,就说明孩子不需要额外水分。
不要天天为喝水、补钙能而努力牙齿萌出的顺序并不一定是成双成对,很多都是单个萌出,也会跳着萌出。
为此,家长不必担心,更不要认为是缺营养素或疾病所致。
出牙后,应该开始给婴儿清洁牙齿,可用指套牙刷等方法。
孩子不仅出牙顺序没有一定之规,出牙时间也有各自的特点。
不要互相比较,不放心时可咨询牙科医生湿疹的治疗有两大方面:1、轻症湿疹可用润肤露/霜;重些可用一些药物成份的外用药或洗剂等;对红肿、渗水、裂口等非常严重状况,必须用外用激素+抗生素药膏,直至皮肤表面愈合。
外用激素对婴儿发育没有影响,不要担忧,遵照医嘱使用即可。
2、很多婴儿湿疹原因为过敏,应积极寻找过敏原。
对纯母乳喂养儿,生后15天(美国儿科学会建议生后2个月内)开始添加每日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
混合喂养根据情况酌减(每天配方粉达600-700毫升可不补充维生素D)伊可新是维生素AD合剂,其中含维生素D500国际单位,可给婴儿服用。
若希望只补充维生素D,可选择单一维生素D3的胶囊或滴剂。
安抚奶嘴会影响牙齿和嘴形发育吗?这是经常被问及的问题。
吸吮是婴幼儿先天性反射,出生即会,但吃手和吸安抚奶嘴是婴幼儿自我安慰的表现,很难轻易阻止和戒断。
为此,对于频繁吃手的婴儿,应鼓励吸吮安抚奶嘴。
安抚奶嘴的外部的圆片可有效拮抗频繁吸吮可能造成的牙齿和嘴形的异常。
现维生素D制剂有多种剂型和包装。
有维生素AD合剂;纯维生素D制剂;含维生素D的复合制剂。
有胶囊的,片剂的,滴剂的。
至于滴剂,有1毫升;有两滴;也有一滴就含400国际单位的。
为此,选择维生素D是一定要弄清楚。
纯母乳喂养儿每天需补400国际单位,切忌过量。
超过1000单位可能出现中毒。
“五联苗”包括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脊髓灰质炎、B型嗜血流感杆菌。
可代替一类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和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外加二类疫苗B型嗜血流感杆菌。
趴着既可做为婴儿大运动(爬、坐、站、走)的前提,又可促进精细运动发育,因趴着可促进婴儿尽早张手,而不是握拳。
张手是手部精细运动发育的起点。
鼓励多趴很重要,但不要强迫。
多给趴着的机会,根据孩子的接受度尽可能时间长、次数多。
但没有规定每天必须几次和每次必须多长时间。
胖孩子皱褶处的皮肤易破损。
这是因皱褶处皮肤不透气,引起表皮破损。
若不及时护理,可继发深部皮肤破损,引发感染。
保持皮肤干爽是治疗的最佳方法。
让孩子多趴着,可保持颈部、腋窝等处皮肤透气;腹股沟等部位,清洗干净后,涂炉甘石和少许抗生素软膏,并用纱布隔离,易于破溃处愈合。
有足够母乳当然不需再添配方粉。
母乳是婴儿最好食品。
母乳中只维生素D含量不足需额外补充,纯母乳喂养儿不需接受其它营养素的补充。
配方粉中营养素种类和含量都在尽可能模拟母乳,之所以含量比母乳高,是因配方粉中营养素不如母乳中的吸收率高。
千万不要认为营养素含量高,就更有营养。
不小心被烫后,局部首先应用凉水冲洗,最好在凉水盆多泡一会儿。
然后涂烫伤膏。
不论是否起泡,都要尽可能保护烫伤处皮肤完整。
虽然,烫伤处皮肤最终会脱落,但烫伤后局部皮肤不破溃或脱落,可避免局部感染,利于伤口尽快愈合。
烫伤初,伤口痛;后会有痒感,不论何时保护局部皮肤很重要。
婴儿大运动发育过程应是翻、趴、爬、坐、站、走、跑、跳的自然顺序,不包括人为训练在内。
有个别孩子,可先坐后爬。
但总应先会站,才能走。
连站立都不行,扶着孩子行走对下肢发育肯定不利。
孩子喜欢大人扶着走,也是大人肯做。
若不扶着孩子走,他就会自己努力学站立。
顺其自然最好。
婴儿吃手是自我安慰,属正常现象。
不应干预,说实话也很难干预,除非诱导孩子由吃手到接受安抚奶嘴。
若比较吃手和安抚奶嘴对牙齿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吸安抚奶嘴要小。
因安抚奶嘴外面的圆片可有效抵抗/削弱吸吮对牙龈的影响。
随婴儿长大,1-1.5岁再逐渐干预减少吸吮安抚奶嘴的时间即可。
哺乳喂养期间妈妈用化妆品不大会通过母乳喂养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只是使用化妆品后,抱孩子时,孩子的脸、嘴是否会接触到化妆品。
必须注意不能让孩子直接接触化妆品,更不能吃进嘴里。
坠床等跌伤后,1、静观10秒钟,了解有无活动性出血。
若有,压迫止血,同时带到医院。
2、观察有无意识障碍或行为异常(过度兴奋或无欲状);3、有无肢体活动障碍;4、着地部位肿胀情况。
应尽快冰敷局部,减缓肿胀。
跌伤后,没有意识问题;活动出血;运动障碍,可继续观察,不需特别检查。
对于婴儿第一次高热,虽然家长会非常紧张,但必须冷静面对。
当体温超过38.5度时,给孩子交替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的退热剂。
退热同时观察孩子是否还有其它症状。
若仅是高热,服用退热剂后,还要鼓励他们尽可能多地喝水\液体。
不要轻易服抗生素。
很多婴儿第一次高热是幼儿急疹所致。
11个月婴儿不会走路是常见的事情。
大人没必要带孩子练习走路,特别是站立时还脚尖着地的时候,更不要强迫孩子走路。
否则,对脚和腿发育不利。
婴儿的坐、爬、站、走都有着自己的发育规律。
拔苗助长不但不能帮助其发育,而且还会损伤其健康。
一定会得不偿失。
请给孩子自己发育的机会:崔老师,宝宝5个月夏天发烧该怎么物理降温?可以用冰宝贴么?孩子发热时,可使用冰贴,但是最要不要在家使用冰袋或酒精擦浴。
在家中最好使用温湿敷或温水澡。
温水澡可以促进汗毛孔开放,利于体内热量散发到体外。
注意,不论物理降温还是药物降温,积极补充水分,增加降温效果。
1岁婴儿继续母乳或配方粉(600毫升)喂养同时,添加2次辅食。
辅食包括粮食(1/2)和肉、鸡蛋等富含蛋白质食物(1/4);菜(1/4)。
每次喂养量与孩子接受相符合(生长正常,排便正常,无过敏等不良问题)。
循序渐进增加。
学习入厕时间因人而异,一般在一岁半到两岁。
当孩子可自己坐小板凳,且当便、尿排在尿布中出现不舒服感觉时,就是训练入厕的时间。
首先训练排便。
排便后不要及时更换尿布,带孩子到厕所,让他先坐在便盆上,待会儿再换尿布,多次体会就会形成自己坐便习惯。
排尿后续进行。
一定要有耐心!婴儿发热确实对父母是极大的心理挑战。
在家长心理受到极大挑战时,必须冷静面对:1、监测孩子的体温,超过38.5度,应该给孩子服退热药;2、多给孩子饮水\液体,否则体内水分不足,很难退热;3、发热同时是否存在咳嗽、腹泻等情况;4、烧退时孩子的精神状况,若是萎靡,应该及时就诊。
【如何解救ipad孩子】1.三岁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接触;2.减少家里电子产品数量,或是隐藏起来;3.不把电子产品作为“交易筹码”如“你吃饭就给你玩”;4.用有趣的图书或是户外亲子活动转移注意力;5.家长不当孩子面玩电子产品,以身作则;6.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多参加集体活动。
图:百度孩子出现发热时,可以继续呆在用空调的房间。
如果退热过程中出汗,及时擦拭汗液。
如果停止使用空调造成环境温度增加,会不利于散热,不利于退热。
人的脊柱有四个弯曲:颈、胸、腰、尾。
其中,最早形成的是颈前屈。
从趴着抬头时开始逐渐形成,到能独立坐时基本形成。
颈前屈形成后,使用枕头才能利于气道平直,利于平静呼吸。
在颈前屈形成前,过早使用枕头容易造成气道弯曲,造成呼吸不畅。
所以,建议婴儿能够独立坐前,不应枕枕头。
辅食添加后,不建议养成少量多餐的习惯。
建议每次辅食后喝奶,保证孩子一次吃饱。
一岁以内婴儿,建议添加两次辅食;也就是说,至少还有3-4次为全部喂奶的时间。
到了大约9-10个月,婴儿两次辅食后基本不用添加奶了,其余3-4次喂养应该能达到600毫升奶的摄入,仍可达到以奶为主的需求。
给婴儿把尿并不是一件好事。
把尿既不利于婴儿髋关节的发育,也容易造成婴儿脱肛、肛裂等现象。
1岁半左右的孩子就逐渐有自主排尿意识了,到时因势利导很容易形成排尿习惯,戒掉尿布。
有人担心尿布使用时间长,可能影响孩子的生育能力,其实国外已经使用了几十年,也未发现这种现象。
玩、边看电视,边吃饭是非常不好的习惯,100%是家长所致。
希望孩子多进食,用游戏引诱,结果当孩子依赖游戏时,家长又抱怨。
吃饭时应该集中精力进食,不仅缩短进食时间,而且利于消化吸收。
对于已养成"不良"进食方式的孩子,只有坚决制止。
饥饿疗法有助于纠正进食期间的不良习惯。
宝宝喜欢咬人,与大人有意无意的强化有关。
若孩子咬人后,大人作出特别反应--训斥;很疼痛样子等,都会"强化"孩子记住这样的动作,并喜欢重复。
因"咬人"会引起大人强烈的呼应。
对3岁内孩子犯"错误",置之不理或没反应等淡化方式可减少孩子再次犯此错误的兴趣,比直面纠正效果好。
怎么啥情况都与“缺钙”有关?!接受母乳喂养的婴儿不接受奶瓶喂养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断母奶后,很多婴儿不接受奶瓶/杯喂养。
为此,应暂停几天辅食喂养,包括水、水果等。
早晨起,只提供奶瓶喂养,不提供任何食水,一次一次尝试,一天内肯定成功。
待接受奶瓶/杯喂养,再恢复辅食。
对辅食添加,基本建议是:一岁内不添食盐,食糖等调味品;不添鲜牛奶、鸡蛋清、带壳海鲜(包括虾)、大豆、花生,以及含这些的复合食品。
一岁后逐一添加,每种食物尝试至少三天。
出现过敏等问题,及时停止喂养至少3-6个月。
已能接受的食物可混合喂养。
不建议喝果汁,应喝白水,吃果泥。
家长常问及给婴儿喂水问题。
每天应给婴儿喝多少水?喝什么水?何时喝水?等等。
婴儿接受的母乳、配方粉,都是液体食物,其中80-85%都是水分。
只要吃奶正常,就不会缺水。
排便间隔超过一天;嘴唇稍干,都不能说明体内缺水。
只要婴儿排尿是无色或微黄,就说明体内水分充足,不需额外补水。
孩子夜间睡大觉能否影响其生长发育不应以大人主管认识为依据,应观察生长的结果。
如果婴儿保持夜间连续较长的睡眠,白天进食规律,生长正常,就没有任何理由夜间强行叫醒婴儿喂奶。
养育婴儿的方式是否合理完全依据生长的结果。
每个孩子有各自特点,只要生长正常,养育方式就合理给婴儿剪指甲容易造成甲床破溃,应先压迫止血,再简单消毒。
如果伤口不大,出血不多,不必包扎。
不提倡包扎的原因:1、暴露伤口容易保持伤口快速干燥;2、包扎物容易被孩子吞入胃内。
出血基本止住时,可用清水冲洗,再用碘酒或酒精消毒。
创伤局部应该很快出现愈合,不易合并败血症等全身感染的可能。
在婴幼儿骨骼发育上,应重视维生素D,而不是钙!维生素D可通过阳光照射皮肤产生,也可通过口服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