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浅笑笑日语基本学习24期

日本浅笑笑日语基本学习24期

15、 问:宝宝四个月„发烧了,还没超过二十四小时,之前有喝过美林,也采用了物理降温,可是没多久温度又到39度附近了,我该怎么办呀?

答:发热是症状,不是原因。呼吸道、胃肠感染是引起发热常见原因。退热药只暂时退热,不

能治疗发热的原因。所以,高热时(体温超过38.5度),应给孩子服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

或布洛芬。引起发热原因的解除需要一定时间,所以一般3-5天内孩子会有反复发热的情况,每次高热都应服退热药。 16、 由于幼儿急疹的确诊为马后炮,遇到高热后出疹,多可确定。遇到出疹,家长不应惊慌,而应放心才是。因为这种热后的出疹,既不怕风,也不怕水,不需特别护理,等待3天自行消

退。出疹期间,不痒不痛,无需特别治疗。疹退后不留痕迹,更不后留疤。热退后出疹,即是

疾病即将痊愈的征象。 17、 幼儿急疹的确诊永远是马后炮。体温>38.5度,就应给孩子服退热药,以免高热惊厥。这

只是一种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由于先期3天以高热为主,热退后出疹的特点而命名为一病

名。孩子高热时,家长不要纠结是否为幼儿急疹,只要多饮水或液体,适时服用退热药,是否后续出疹并不重要。 18、 发热是婴幼儿常见的症状,其本身不是一种疾病。注意给孩子多饮水;适时使用退热药物;根据病因选择治疗病因的药物;加上3-5天的等待,体温才可恢复正常。对于发热不要急于求

成,只要体温能够控制于38.5度以下,避免了高热惊厥,就不会对孩子造成永久的损伤。抗生

素不是退热药物! 19、 发热时,注意多饮水,易于降温。体温超过38.5度,服退热药物。在能够接受的前提下,

注意饮食营养。高热时,婴幼儿往往胃口不好,进食有限。此时,只要多饮水就不会出问题。

一般上感引起的发热要有3-5天的过程才可退热。所以, 不要急于求成,注意液体入量,护理好发热的宝宝。 20、 C反应蛋白或超敏C反应蛋白增高不是仅用于评估细菌感染。体内出现感染、烫伤、手术等刺激都会体内C反应蛋白增高。C反应蛋白只能代表体内应急状况。如果血液检查显示白细

胞不高,而C反应蛋白轻度升高,只能说明上感,无须服用抗生素。 21、 高热惊厥是因高热导致神经系统不稳定——异常放电的结果。尽可能通过物理和/或药物

降温控制体温不超过38.5度,可比较有效地预防高热惊厥。癫痫患者,在高热时也可出现惊厥。

是高热引起惊厥,还是高热诱发惊厥,只有通过包括脑电图在内的全面评估才可确定。高热惊

厥与缺钙无关。 22、 感冒时,若流泪增多,说明同侧鼻部出现了水肿或分泌物增加所致的阻塞。因眼睛和鼻部

间有一鼻泪管。鼻部阻塞可间接阻塞鼻泪管,致眼泪积于眼内,眼泪增多。如果能够缓解鼻部

阻塞,即可解决眼泪过多现象。眼泪积于眼内过多,待水分蒸发后,就会形成黏糊的分泌物,这不是细菌感染征象。 23、 孩子发热,检查示咽部充血,血液中白细胞计数不高,应支持病毒感染所致的上呼吸道炎症。此时,抗生素无能为力,因抗生素只针对严重细菌感染。对于病毒感染,目前全世界范围

内都没有良药进行治疗。我本人不建议对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的孩子,使用抗病毒药物治

疗,包括气雾治疗。 24、 发热时,若体温未达38.5度,考虑用物理降温,包括多饮水、温水浴、退热贴等。只有

体温超过38.5度,才需用退热药物。其实退热药物也是迫使人体通过皮肤散热的过程。若体内水分不够,不论是物理降温,还是药物降温,效果均不满意。若孩子不接受一种物理降温方式,

可使用另外一种。 25、 引起发烧的原因中,感染是常见的原因,但并不意味细菌是主因。也就是说,抗生素不是治疗发热的主要药物,除非证实引起发热的原因为细菌感染。咳嗽也是如此,只有细菌引起的

咳嗽,才需用抗生素。不要将抗生素认成治疗发热、咳嗽的良药。常见的发热和咳嗽,绝大多

数都是病毒感染所致。 26、 引起咳嗽的主要原因是呼吸道内分泌物刺激,所以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成了治疗咳嗽

的关键。雾化吸入可增加呼吸道内水分,稀释痰液,利于排出。再有,雾化吸入化痰药,如盐

酸氨溴索,可直接稀释痰液,同样利于呼吸道内分泌物排出。对于有痰的咳嗽,雾化吸入化痰药,效果快且彻底。 27、 上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发热的常见原因。上呼吸道无论受到细菌,还是病毒感染,都会出现呼吸道粘膜水肿,继之出现分泌物增多。呼吸道内分泌物增多,就会刺激呼吸道出现咳嗽。

咳嗽做为另一种常见症状,主要是呼吸道受到分泌物刺激所致。所以,才会在发热后出现咳嗽

的情况。 28、 发热不属于婴幼儿常见疾病,属于婴幼儿常见症状。引起发热的原因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

性原因。感染为主要原因,其中病毒感染是主要原因中的主要原因。发热时,首先应考虑物理

降温,高热时(体温超过38.5度)辅以药物降温。发热至少24小时后,才可通过血液检测间接了解发热的原因。 29、 (1)便秘指的是大便干结+排便费尽,原因是大便内固水物质不足。多喝水不能根本纠正便秘,

而纤维素在结肠内被肠道正常菌群败解,产生固水的短链脂肪酸,可纠正便秘。排除肠道发育

问题后,服益生菌+纤维素(乳果糖口服液)会有明显疗效。当然,改善饮食结构+良好排便习

惯可预防便秘。 (2)不能根据排便间隔时间确定是否为便秘。有些婴幼儿对液体食物,特别是母乳,消化吸收

能力很强,消化后食物残渣少,致使排便间隔时间长,但排便并不费尽,且大便也不干燥,这

属正常现象。只有大便干结+排便费尽才属便秘。便秘易并发肛裂,只有解决便秘才可纠正肛裂。 30、

(1)三岁儿童5天前发热,一天来体温已基本正常,半天开始出现腹痛和呕吐。家长担心病情

有所加重,前来急诊。经询问孩子已3天未排便,检查发现仅是腹胀,肠鸣音活跃。给予开塞露后,排出很多干硬大便。排便后,腹痛基本消失,又观察2小时,进食水后未再呕吐。便秘

也会导致腹痛和呕吐。

(2)肠道是人体健康的风向标。当情绪变化、疾病等都会导致肠道功能异常。有时肠道异常表

现在先。比如:发烧咳嗽前已口臭、大便恶臭且干燥等。遇胃肠功能异常时,需警惕孩子开始生病了。生病期间,肠道仍会异常——排便间隔长、便秘。适当人工干预,恢复正常肠道功能,

利于疾病尽快恢复。

(3)有些家长认为,生病期间进食少,排便间隔长不是大问题。其实,肠道除消化、吸收、蠕

动功能外,还有分泌功能。人体内很多代谢废物会分泌到肠道内,随大便排出。千万不要认为,不吃不喝,就不会有大便。生病期间体内废物和一些毒素也会排到肠道内,及时排出利于疾病

恢复。 31、

(1)发现2岁幼儿发烧2小时,到医院希望能确诊引起发热的原因。发热不是一种疾病,是一种症状,多是由急性感染所致,但常早于其它症状(咳嗽、流涕、呕吐、腹泻等)。若孩子尚无

明显的其它临床表现,仅有发热,很难过早诊断引起发热的原因。即使进行血液检查也不能获

得有效的帮助。

(2)出现发热,若体温超过38.5度,应给孩子服用退热药;若出现腹泻,留取大便标本在1-2小时内送医院检查;若出现明显呕吐不能进食水,送医院诊治;如出现严重咳嗽和/或喘憋,立

即送医院。仅是发热,且精神状况尚好,可在家观察。发热24小时后进行血液检测,才可具有

参考价值。 32、

(1)近来孩子出现发热,家长都会想到是否为手足口病。若一旦被诊断,家长惊恐的心态就达

到了极点。甚至有些家长,为了得到一些心理安慰,希望医生改个诊断。因为患上手足口病,

除需要上报当地防疫部门,还会得到幼儿园、周围邻居等的“警告”、“歧视”和“疏远”,似乎是件很难堪的事情。

(2)手足口病是由一组肠道病毒所致,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单纯的上呼吸道感染过程——发热、

咽部充血性红疹和手脚掌面红色皮疹、还可能肛门周围出疹。整个病程5-7天。后期,咽部皮

疹破溃,会出现溃疡,引起3天左右的进食困难。由于好发于群居地点,幼儿园、小学校容易成为高发场所。

(3)一组肠道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只有其中的肠道病毒71(EV71)会引起比较严重的后果,

但发生率极低。为能早期确定是否为EV71所致,可于发热24小时后,抽血进行EV71-IgM抗

体快速检测,1-2小时即可得知结果。绝大多数患儿都是非EV71所致,只是类似上呼吸道感染过程,家长不必过于惊慌。

(4)由于手足口病传播较快,群居地点——幼儿园、小学校等场所非常重视监测。如果孩子患

了手足口病,应到医院确诊,同时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EV71-IgM测定,尽快告知幼儿园或学

校,同时医院会上报当地疾病防疫部门,利于群体监测。对患病儿童来说,控制高热、多饮水、适当对症、无需抗生素。 33、 (1)1岁婴儿发热3天,偶尔咳嗽和流涕,检查只发现呼吸音稍粗;血常规示白细胞7.5,中

性细胞32%,淋巴细胞67%。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建议多饮水(液体),控制体温不超过38.5

度。一般疗程在5-7天。一天后,体温正常,但咳嗽加重。到另一家医院就诊,诊为气管炎,

建议输抗生素。这是为何? (2)上感初期,气道充血和水肿,虽有高热,但咳嗽往往不严重。上感好转期间,呼吸道充血

和水肿逐渐消失,代之是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所致咳嗽和流涕增多。这是上感的典型过程。听诊

可及异常呼吸音——痰鸣音。易被诊为气管炎。可用适量化痰药,无需用抗生素。抗生素既不

止咳。也不化痰。 四、崔玉涛谈过敏:

1、 牛奶过敏的最好治疗办法是躲避牛奶及含牛奶制品,同时采用氨基酸配方或深度水解配方

进行营养支持。由于特殊配方粉的味道与普通配方差异较大,转换特殊配方时应循序渐进。每

次将一定特殊配配方加到普通配方内,逐渐增加特殊配方的比分,两周内换成全部特殊配方即可 2、 如何在家进行过敏的回避+激发试验?当怀疑过敏时,及时去除怀疑的食物或远离怀疑的环境。若症状明显见好,再有意识地接触被怀疑的食物或环境;若过敏症状再次出现,即可确定

过敏。若家长不能准确判断,医生可帮助。其实,很多家长带孩子看过敏前,已经不止一次在

家做了回避+激发试验 3、 如何看待过敏原检测结果?检测是针对IgE介导(急性)过敏;过敏还有非IgE介导的慢性过敏。过敏原检测阳性说明有过敏,但阴性不能说明没过敏。所以要通过生活中孩子对食物

或环境的切实反应确定过敏原。千万不要依据过敏原检测结果作为孩子食谱的选择依据。回避+

激发是诊断过敏的金标准。 4、

(1)2岁幼儿前来就诊是因"顽固"湿疹一年多。已明确是牛奶蛋白过敏,可使用深度水解蛋白

配方粉已半年多,一点效果都没有。家长认为当地医院诊断不准确,希望重新检查。在与家长交谈时,孩子不耐烦了,于是家长拿出蛋糕给他吃。蛋糕里含有牛奶吗?!当问到家长时,才

恍然大悟。

(2)治疗过敏分为两步:1、去除过敏原。如果为牛奶蛋白过敏,就要去除牛奶和一切含牛奶

食物。为了保证婴幼儿的营养,使用深度水解或氨基酸配方。但是,一定注意停止所有含有牛奶的食物和补充剂。2、促进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服用含有LGG和/或BB12的活性益生菌。

连续服用至少3-6个月 5、 咽喉部是婴幼儿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的部位。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等。由于咽喉部发

炎,引起吞咽不适,进而进食减少或障碍。对反复咽喉部感染者,应考虑与上呼吸道过敏有关,

极少数为免疫功能低下。因过敏导致上呼吸道粘膜充血;加上开放的呼吸道,病毒细菌出入自

由而引起继发感染。 6、 湿疹可怕吗?很多人认为湿疹不可怕。很多婴儿都会有湿疹,随着长大,一岁后就会自行

好转。这种说法非常不正确。就湿疹本身来说,一岁后确实会好转,很多还会自行消失。但是,过敏三部曲——皮肤+胃肠表现;上呼吸道到下呼吸道表现,告诫我们,湿疹的好转并不意味过

敏消失,也许在进展。 7、 家长都知道湿疹对激素敏感,但害怕副作用,不敢给孩子使用。其实,激素只治标不治本。

真正治疗湿疹,应从原因找起。年龄越小,湿疹与过敏的关系越大,且与食物的关系越大。对

婴儿来说,牛奶和鸡蛋是主要过敏原。水解配方作为母乳不足的替代,满8个月后添加蛋黄,

可减少婴儿湿疹的发生 8、 对婴幼儿来说,湿疹与过敏的相关性极强。但是,也不要认为婴幼儿皮肤上出的皮疹都是

湿疹,千万不要泛化湿疹(干性、脱屑、渗出)的诊断。婴幼儿皮肤上特别容易出疹。除了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皮疹外,常可见到热疹(痱子、汗疱疹等)、粟粒疹、婴儿痤疮等。如果家长不

能分清,可请教医生。 9、

(1)越来越高的过敏者与生活习惯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过早添加配方粉;频繁使用抗生素、过

度依赖消毒剂等都是诱发过敏因素。过敏是人体免疫系统对天然无害物质的过度反应。没有灵

丹妙药可很快根治过敏,只有尽可能躲避过敏原,同时服用活性益生菌纠正免疫系统。坚持至少3-6个月才会初见成效。

(2)婴幼儿过敏从食物起步,主要是牛奶和鸡蛋。生后过早添加牛奶,过度依赖蛋黄,与之越

来越严重的“无菌”环境,致过敏越来越多。治疗过敏非常重要,预防过敏才是重中之重。婴

儿生后尽快吸吮乳房,促进肠道菌群建立;生活中去除消毒剂;坚持纯母乳喂养;尽可能少用抗生素;按时预防接种。 10、 过敏分三部曲:皮肤和胃肠道;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表现。上呼吸道表现类似"感冒"。

反复流涕、咳嗽、扁桃体肿大、腺样体肥大等。过敏导致上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当然就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