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分析
3
1.投入产出表 产品部门 产品部门表 的结构 投入产出表(产品部门 产品部门表)的结构 投入产出表 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 投入产出表以矩阵形式,记录着国民经济 投入产出表以矩阵形式 记录着国民经济 各部门在一定期间(通常为一年) 各部门在一定期间(通常为一年)生产经营 活动的投入来源和使用去向,揭示了国民经济 活动的投入来源和使用去向 揭示了国民经济 各部门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数量关系, 各部门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数量关系 并将这种关系通过投入产出表的形式体现在 一张表上。 一张表上。 这里说的国民经济各部门是依据行业分类确 定的.2007年投入产出部门分类是依据 年投入产出部门分类是依据2002 定的 年投入产出部门分类是依据 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制定的, 个部门,发 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制定的 有144个部门 发 个部门 达国家多达500个部门以上 与发达国家相比 个部门以上, 达国家多达 个部门以上 还有较大的差距. 还有较大的差距
18
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作用 分别以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为横坐标和纵 坐标,并以1为界限, 坐标,并以1为界限,可以将各个部门在坐标中所 处的位置划分为四个部分. 处的位置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不仅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力强, 第一部分:不仅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力强,同时也容 易受其他部门的影响. 易受其他部门的影响.影响力和感应度系数都大 于1.一般是原材料或基础产业部门. 1.一般是原材料或基础产业部门. 第二部分: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力弱, 第二部分: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力弱,但易受其他部 门影响.影响力系数小于1而感应度系数大于1. 门影响.影响力系数小于1而感应度系数大于1. 一般属于交通运输部门,商业,金融保险部门. 一般属于交通运输部门,商业,金融保险部门.
17
三. 主要经济参数和重要的经济关系 (1)主要经济参数 (1)主要经济参数 ①影响力系数 -反映国民经济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 用时, 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 程度. 程度. 列昂惕夫逆矩阵列和除以列和平均数. 列昂惕夫逆矩阵列和除以列和平均数. ②感应度系数 -反映当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 终使用时,某一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 终使用时,某一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 列昂惕夫逆矩阵行和除以行和平均数. 列昂惕夫逆矩阵行和除以行和平均数.
15
二.基本的数学知识(代数知识) 基本的数学知识(代数知识)
(1)矩阵和向量的概念 将若干个数据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成长方形 就是矩阵。 就是矩阵。当矩阵的行和列的数目一致时 称其为方阵。当矩阵行数或列数为1 称其为方阵。当矩阵行数或列数为1时, 前者称为行向量,后者称为列向量。另外, 前者称为行向量,后者称为列向量。另外, 构成矩阵的每个数字称为元素, 构成矩阵的每个数字称为元素,一般用符 表示i 列的元素。 号 ij 表示i行j列的元素。
A部门 B 部门 A部门 1.282 0.769 B部门 0.513 2.308 合 计 1.795 3.077
12
计算步骤及每一步的经济含义(1) 计算步骤及每一步的经济含义(1) 假设对A部门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需求, 假设对A部门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需求,为 了满足这一最终需求, 了满足这一最终需求,A部门必须增加一个单位 的生产,要进行这一个单位的生产活动, 的生产,要进行这一个单位的生产活动,就需要 增加0.1A部门和 部门和0.2B部门原材料的投入 部门原材料的投入( 增加0.1A部门和0.2B部门原材料的投入(这就 是第一次的生产波及效果),之后, ),之后 是第一次的生产波及效果),之后,为了增加 0.1A部门和 0.1A部门和0.2B部门的生产,又引起对投入原 部门和0.2B部门的生产 部门的生产, 材料的需求(第二次波及), ),这样的波及效果会 材料的需求(第二次波及),这样的波及效果会 不断地继续下去,直至第N次的波及效果为零。 不断地继续下去,直至第N次的波及效果为零。
9
假定的两个部门的数字例子 最 A部门 B 部门 使
中间使用 中 A部门 间 投 B部门 入 增加值 总投入 30 60 210 300
终 用Leabharlann 总产出 300 500150 250 100 500
120 190
10
直接消耗系数计算方法及经济含义
A部门 B部门 增加值 总投入 A部门 B部门 0.1〔= 30/300〕 0.3〔=150/500〕 0.1〔 30/300〕 0.3〔=150/500〕 0.2〔=60/300 〕 0.5 〔=250/500〕 0.2〔 =250/500〕 0.7[=210/300〕 0.2〔=100/500〕 0.7[=210/300〕 0.2〔=100/500〕
北京 2008年12月
投入产出分析
1
一.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及其阅读方法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及其阅读方法 二.投入产出分析中用到的基础数学知识 投入产出分析中用到的基础数学知识 三.由投入产出表派生出的主要经济参数和重要的 由投入产出表派生出的主要经济参数和重要的 经济关系 四.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应用领域 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应用领域 五.我国统计部门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应用的事例 我国统计部门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应用的事例
2.怎样看(或者阅读)投入产出表 2.怎样看(或者阅读) 怎样看
一般来说,分析用投入产出表不仅包括基本流量表, 一般来说,分析用投入产出表不仅包括基本流量表, 同时也包括直接消耗系数矩阵表和列昂惕夫逆矩阵。 同时也包括直接消耗系数矩阵表和列昂惕夫逆矩阵。 ①基本流量表 基本流量表是以价值的形态记录各部门之间货物和 服务交易的情况 . ②直接消耗系数和列昂惕夫逆矩阵 直接消耗系数和列昂惕夫逆矩阵 直接消耗系数表和列昂惕 直接消耗系数表和列昂惕夫逆矩阵,都是由基本流 量表派生出来的,也是重要的经济参数,在投入产出分 析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
x
16
(2)单位矩阵和逆矩阵
单位矩阵,对角线(从左上到右下) 单位矩阵,对角线(从左上到右下)的元素 均为1 均为1,非对角线上的元素均为零的方阵 称为单位矩阵,通常用符号I表示。 称为单位矩阵,通常用符号I表示。 逆矩阵,假设有一个n*n方阵 方阵A 逆矩阵,假设有一个n*n方阵A,无论是在 它的后面还是在它的前面乘上与它阶数相 同的方阵B 同的方阵B,它们的乘积之和都是单位矩 −1 阵时,称方阵B 的逆矩阵, 阵时,称方阵B为A 的逆矩阵,记作 A
7
(3)投入和产出的平衡关系 行、列各部门的关系如下: 列各部门的关系如下: 总供给=总产出+ ①总供给=总产出+进口 =中间使用合计+最终使用合计=总需求 中间使用合计+最终使用合计= 总产出=中间使用合计+最终使用合计②总产出=中间使用合计+最终使用合计-进口 =中间投入合计+增加值合计 中间投入合计+ =总投入 中间投入合计= ③中间投入合计=中间使用合计 增加值合计=最终使用合计④增加值合计=最终使用合计-进口 成立的条件是每行或每列; ①和②成立的条件是每行或每列;③和④成立的 条件是全部产业部门的合计或者说是总量平衡关 8 系。
1.0[=300/300〕 =300/300〕 1.0 〔=500/500〕 =500/500〕
11
列昂惕夫逆矩阵的经济含义
增加某一部 门单位最终需求 时,需要国民经济各 个部门提供的生产额 是多少? 是多少?反映的是对 各部门直接和间接的 诱发效果. 诱发效果.之所以称 为列昂惕夫逆矩阵, 为列昂惕夫逆矩阵, 他是投入产出法的创 始人. 始人.列和反映对整 个国民经济生产诱发 额的合计. 额的合计.
2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及其阅读方法: 一.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及其阅读方法: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及其阅读方法 供给表.使用表和对称表 产品部门*产品部 使用表和对称表(产品部门 供给表 使用表和对称表 产品部门 产品部 产业部门*产业部门 统称为投入产出表. 门,产业部门 产业部门 统称为投入产出表 产业部门 产业部门)统称为投入产出表 SNA提倡的编制方法 供给表和使用表 假定 提倡的编制方法:供给表和使用表 假定. 提倡的编制方法 供给表和使用表.假定 供给表:使用表 推导 .供给表 使用表 供给表 使用表. 我国的编制方法:供给表和对称表 产品部门* 供给表和对称表(产品部门 我国的编制方法 供给表和对称表 产品部门 产品部门). 产品部门 SNA提倡的编制方法的前提 按产业活动单 提倡的编制方法的前提:1.按产业活动单 提倡的编制方法的前提 位统计主要消耗资料;2.产品产量 产品产量.销售量和销 位统计主要消耗资料 产品产量 销售量和销 售收入资料. 售收入资料
5
投入产出表表式
中间使用 农煤炭 业采选
中 农业 煤炭采选业 间 投 公共管理 入 合计 增 加 值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固定资产折旧 营业盈余
公共 管理
最终使用 合 消费 投资 计
进 总产出 口
合计 总投 入
6
(2)投入和产出结构 (2)投入和产出结构 列方向称为投入, -列方向称为投入,反映某一部门的费用构成 情况, 情况 , 即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投入的各种原材 燃料,劳动力等支出的内容。 料、燃料,劳动力等支出的内容。 行方向称为产出, -行方向称为产出,反映某一部门生产的货物 和服务销售给哪些需求部门,销售了多少? 和服务销售给哪些需求部门 , 销售了多少 ? 。 正是由于投入产出表能够反映各个部门 货物和服务的投入和产出的构成情况, 货物和服务的投入和产出的构成情况,所以 称为投入产出表。 称为投入产出表。
14
数字例体现的最终需求与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对A部门的最终使用为120,对A部门的 部门的最终使用为120,对 直接和间接生产额诱发为154(=120*1.282), 直接和间接生产额诱发为154(=120*1.282), 对B 部门的直接和间接生产额诱发为 62(=120*0.513);同样 62(=120*0.513);同样B 部门的最终使用为 同样B 190,对 190,对A部门的直接和间接生产额诱发为 146 (=190*0.769),对B 部门的直接和间接 (=190*0.769),对 生产额诱发为438(=190*2.308). 生产额诱发为438(=190*2.308). 部门的生产额诱发合计154+146=300 对A部门的生产额诱发合计154+146=300 部门的生产额诱发合计62+438=500 对B部门的生产额诱发合计62+438=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