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内科学第六篇_第二章_贫血概述
内科学第六篇_第二章_贫血概述
贫血的临床表现
与贫血病因、程度、血容量、缓急、耐受能力有关 1.神经系统 轻者头晕,严重者意识障碍 2.皮肤粘膜 苍白 3.循环系统 心悸、气促 4.呼吸、消化、泌尿、内分泌、生殖、免疫、血液系统
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血小板计数
• 网织红细胞:反映骨髓造血功能
• 骨髓象+骨髓活检
• 贫血发病机制检查:如铁代谢各 项指标的检查,血清叶酸和 VitB12水平的测定等
贫血的诊断方法
1.详细系统的询问病史,特别注意与贫血有关的病史 2.全面认真的体格检查,特别注意与贫血有关的体征 3.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贫血的治疗原则
• 病因治疗 • 针对贫血发病机制的治疗 • 对症治疗 • 成份输血
复习思考题
1.面对一名贫血患者,如何正确诊断和治疗? 2.为什么说贫血的病因诊断十分重要?
低于同性别、同年龄、 同地区正常值下限
血液稀释、浓缩时易致误诊
贫血是一综合征,不是一种疾病
贫血的发病机制
1)红细胞生成减少 • 造血干/祖细胞异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
血液病 • 造血调节异常,如慢性病贫血 • 造血原料缺乏,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如溶血性贫血 3)失血性贫血,分急性和慢性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第二章
贫血概述
讲授目的和要求
1.掌握贫血的基本概念、临床表现、主要实验 室检查对贫血诊断的意义
2.掌握贫血诊断步骤和方法、病因诊断的重要 意义、治疗原则
3.熟悉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讲授主要内容
贫血的定义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方法 治疗原则
贫血的定义
血红蛋白 红细胞比容 红细胞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