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核糖体2012
ribosome
概述
1953年,Robinsin和Brown在植物细胞中通过电镜观察到这种颗粒结构;
核糖体是体积较小(直径25~30nm)的无膜包围的细胞器,在普通光镜下观察不到;
全名——核糖核蛋白体(ribosome),简称——核糖体或核蛋白体。
分布:除少数几种高度分化的细胞外(如哺乳动物红细胞),核糖体存在于一切细胞中【原核细胞(支原体)、真核细胞】,这有别于其他细胞器。
分类:附着核糖体
游离核糖体。
本章内容
第一节核糖体的类型与结构
第二节多聚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
第一节核糖体的类型与结构(P367,263)
一、核糖体的基本类型与化学组成
1、核糖体的基本类型(P367):
70S和80S
(S为Svedberg沉降系数单位)
70S核糖体存在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叶绿体中;
80S核糖体存在于真核细胞(线粒体、叶绿体除外)
二、核糖体的结构
主要成分是rRNA(60%)和r蛋白(40%)
1、核糖体能够自我装配——不需要其他大分子的参与;
2、装配过程具有先后层次——某些r蛋白首先结合到rRNA上,其他蛋白才能装配;
3、不同原核生物中r蛋白序列之间具有很高的同源性;
不同真核生物中,r蛋白序列之间也存在很高的同源性。
4、rRNA序列一级结构非常保守,二级结构更加一致——臂环。
5、核糖体构型的稳定性依靠Mg2+ :
在Mg2+浓度小于1mM的溶液中,70S核糖体易离解为50S和30S大小亚单位;
当Mg2+浓度大于10mM时,两个核糖体形成100S的二聚体;
三、核糖体蛋白质与rRNA的功能
1、核糖体的功能位点:6个
①mRNA结合位点;
②A位点(氨酰基位点);
③P位点(肽酰基位点);
④E位点;
⑤与延伸因子EF-G的结合位点;
⑥肽酰转移酶的催化位点。
2、rRNA是核糖体功能的主导者:
肽酰转移酶催化位点(23S rRNA);
为tRNA提供结合位点(A、P、E位点);
为多种蛋白质合成因子提供结合位点;
在合成起始和肽链延伸中与mRNA结合。
3、r蛋白的功能:
促进rRNA三维结构的折叠;
对核糖体构象变化起调控作用;
与rRNA共同行使结合、催化功能。
第二节
多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
一、多核糖体(P374)
1、定义:多个核糖体串连在一条mRNA分子上高效地进行肽链的合成,这种聚合体称为多核糖体(polyribosome)。
2、相邻核糖体之间的距离约80个核苷酸,核糖体的数量决定于mRNA的长度。
3、多核糖体大大提高了多肽的合成效率。
二、蛋白质的合成(以原核细胞为例)
三、核糖体与RNA世界
RNA 既有信息载体功能,又有酶的催化功能,因此推测RNA可能是生命起源中最早的生物大分子;
核酶(ribozyme)的发现——
可以催化RNA、DNA的水解和连接;
催化mRNA的剪接(splicing);
催化RNA聚合反应、RNA的磷酸化、
氨酰基化等;
肽酰转移酶合成肽链。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