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宪法学复习重点]ppt课件

[宪法学复习重点]ppt课件

[宪法学复习重 点]
第一部分 宪法概论
第一节
一、宪法的词源
宪法释义
(一)在中国古代 1.一般的法律、法度:“监于先王成宪,其永不愆” 2.优于刑法等一般法律的基本法:“法者,宪令著于官府……” 3.颁布法律、实施法律:“宪表也,谓悬之也” 4.监督:御史台又称“宪台”,御史又称“风宪官” (二)在古代西方 1.有关规定城邦组织与权限方面的法律。 2.皇帝的诏书、谕旨,以区别于市民会议制定的普通法规。 3.有关确认教会、封建主以及城市行会势力的特权,以及它们 与国王等的相互关系的法律。
第一部分 宪法概论
1.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以宪法存在的表现形式为基 准。 (1)成文宪法的优点: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规定系 统全面;明确规定各种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便于 权力行使和监督;明确规定公民基本权利义务,便于 行使和履行。缺点则是适应性较差,变迁较难。 (2)不成文宪法的优点:习惯、惯例较易被人接受; 富有弹性和适应性。缺点则是缺乏规范性、系统性、 稳定性。 这种分类“不但是形式的,而且是程度的”,毋宁 说是一种是否“成典”的区别。 2.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以制定机关、制定程序与不同 法律的区别为基准。刚性宪法一般有几种情况:
罗文斯坦认为,如果将西方资本主义宪法与社会主 义宪法加以分析比较,则可以发现二者在权力观、统 治机构原理、政党制度、社会特性及宪法性格等基本 要素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他认为,资本主义宪法多持 权力悲观论,采用权力分立体制、多党制,是一种多 元开放社会、相对主义下的规范宪法,社会主义宪法 则是持权力乐观论,采用民主集中制、单一政党体制, 是一种一元封闭社会、绝对主义下的语义宪法。 (2)政治自由主义宪法、君主立宪主义宪法、社会改 良主义宪法与独立民族主义宪法 4.基于历史视角的宪法分类:如古代宪法、近代宪法和 现代宪法的分类,古典宪法和现代宪法的分类,C.邦 纳的历史学分类(美国宪法、 1797年宪法群、 1841 年宪法群、比利时宪法群、近代联邦宪法群),等等。
第一部分 宪法概论
二、宪法本质的学说评介
(一)神的意志论:即把宪法的本质直接或者间接地归结为神或 者上帝的意志,认为宪法是神或者上帝意志的反映或体现。 (二)全民意志论:即将宪法的本质归结为宪法体现或者反映全 体人民的意志。 (三)阶级意志论: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国家宪法学中,认为宪 法是统治阶级利益的表现。 (四)政治力量对比论:宪法的本质在于,它是一国统治阶级在 建立民主制国家过程中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第一部分 宪法概论
第二节
宪法的本质
一、认识宪法本质应注意的问题
(一)本质缘何重要: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二)何谓本质: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自身组成要素 之间相对稳定的内在联系,是由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矛盾 构成的,它从总体上规定事物的性能和发展方向。 (三)何谓宪法的本质:宪法的本质是指从总体上规定宪法性能 和发展方向的宪法内部联系,是宪法比较深刻的一贯的和稳 定的方面。 (四)宪法的阶级本质问题:宪法和宪法学都具有阶级属性。 (五)宪法本质的多重性: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认识。 (六)宪法本质研究的立足点:宪法和宪法现象
第一部分 宪法概论
1.以概念性质为标准的宪法分类:如按法学的宪
法概念来分类,可以分为实质意义的宪法和形 式意义的宪法、绝对的宪法和相对的宪法、狭 义的宪法和广义的宪法等
第一部分 宪法概论
2.侧重于功能的宪法分类 K.罗文斯坦存在论的宪法分类:规范宪法、名 义宪法和语义宪法,这种分类的标准是宪法规 范对权力运行的规制程度和效果;创制性宪法 和模仿性宪法,也称为原生宪法和派生宪法; 附有意识形态的宪法和不附带意识形态的宪法
第一部分 宪法概论 (二)现代的宪法分类 当今世界各国宪法绝大多数纳入了成文、刚性及民定宪法的 范畴,鲜有属于其它类型的,这些传统分类的实际意义也不 是很大了。上个世纪下半叶以来,具有代表性的宪法分类主 要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一是将分类重点置于宪法规范的规定方式或形式,如 K.C.惠尔、L.沃尔夫•菲利浦斯等; 二是重点针对宪法的实际运用功能,重视规范和现实的联系 及其程度,其中以罗文斯坦为典型代表; 三是着眼于宪法的意识形态,以国家类型、国家的阶级属性 为标准进行划分,以马克思主义宪法学者为主; 四是侧重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类。
第一部分 宪法概论
二、宪法的特征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二) (三)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第Hale Waihona Puke 部分 宪法概论三、宪法的定义
(一)以内容定义:即以宪法所调整的内容为根据确定宪法的内 涵与外延。 (二)从法律特性上定义:即立足于宪法典或者宪法性法律与其 他法律的不同的法律形式和效力特征来界定宪法的内涵与外延。 (三)以阶级本质定义:即立足于宪法典或者宪法性法律所反映 的阶级意志,以及这种意志赖以存在的社会物质条件,来界定 宪法的内涵与外延。 (四)宪法定义新探 1.周叶中:宪法是集中表现统治阶级建立民主制国家的意志和 利益的国家根本法。参见教材。 2.江国华:宪法是使政府服从规则控制的事业。参见《宪法哲 学导论》。
第一部分 宪法概论
(1)修改宪法由普通立法机关进行,但批准权由其他 机关行使,如美国宪法;(2)由普通立法机关修改, 但在修改宪法的程序上与一般立法程序不同,如我国 宪法和德国基本法;(3)立法机关的决议和国民投 票并用,如日本宪法;(4)修改宪法的机关既不是 普通立法机关,在修改宪法的程序上也不同于普通立 法程序,如部分美国州宪法。 3.钦定宪法、协定宪法和民定宪法:以立宪主体为基准。 ( 1 )钦定宪法:主权在君;( 2 )民定宪法:主权在 民; (3)协定宪法:阶级妥协的产物。
第一部分 宪法概论
3.基于国家性质的宪法分类: (1)资本主义宪法和社会主义宪法 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宪法的实质上的分类, 强调宪法的阶级本质,认为应以国家类型、国 家的阶级属性为标准对宪法进行分类。日本马 克思主义宪法学者则以“社会构成体”为基础, 尝试做更完整、科学的分类。
第一部分 宪法概论
第一部分 宪法概论
第三节
一、宪法分类的意义
宪法的分类
宪法分类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宪法划分和归纳为不同类型 的活动,是宪法与宪法学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认识了解宪法特征、本质的有效途径 (二)进行比较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三)对于立宪和行宪具有重要意义
二、宪法的不同分类
(一)传统的宪法分类 传统的宪法分类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1884年,英国著名法 学家詹姆斯· 布莱斯首先从宪法的文本形式把宪法分为成文宪 法和不成文宪法。此后,一些西方学者着重以宪法形式作为 宪法分类的标准,主要包括三种传统分类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