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幼儿执行功能和心理理论的培养幼儿心理研究方法;幼儿认知发展;幼儿情绪和意志;幼儿游戏;幼儿问题行为一、幼儿执行功能的培养执行功能是人生发展的重要能力之一,它与多种高级认知能力相关。
虽然执行功能发展的年龄跨度很大,但是其重要的发展变化集中在幼儿期,因此对幼儿执行功能的训练也应把握住这个关键期。
(一)活动1:大西瓜、小西瓜活动目标训练儿童对简单规则的掌握和抑制优势反应的能力。
活动过程(1)首先向幼儿演示比画“大西瓜”和“小西瓜”的动作。
两手虎口相对,分开约五十厘米的距离做成一个大圆的形状表示“大西瓜”;合拢至两手手指相触所围成的小圆表示“小西瓜”。
然后向儿童介绍规则,当老师比画“大西瓜”时,他们就比画“小西瓜”;相反,当老师比画“小西瓜”时,他们就比画“大西瓜”。
比画的同时嘴上要说出来。
(2)老师作为主导者无固定顺序地比画“大西瓜”或者“小西瓜”。
开始时速度放慢,并且在每次孩子们作出反应后停下来,问问他们有没有做对,并重复规则。
(3)在孩子们熟悉规则并能在较慢的速度下作出正确反应后,逐渐加快速度。
活动过程中适当地给予正面的反馈。
(4)让孩子们两两一组地玩这个游戏,交换着发令,比比看谁更棒。
延伸活动:对大一点儿的孩子,如果要增加难度,可以在之前增加一个环节,即跟着老师比画西瓜,老师比画什么,儿童就比画什么。
还可以做类似的活动,比如拍手游戏:先让儿童跟着老师拍手,老师拍一下,儿童拍一下;老师拍两下,儿童也拍两下。
若干次以后将规则变为老师拍一下,儿童拍两下;老师拍两下,儿童拍一下。
活动评析该活动重点训练了执行功能的核心成分──抑制控制能力。
(二)活动2:记住好朋友活动目标训练幼儿记忆不断更新的能力。
活动准备先教给幼儿游戏中要使用到的儿歌《记住好朋友》。
合:拍拍手,好朋友;好朋友要记得久!A:你是谁?B:×××B:谁是你刚认识的朋友?A:×××是我刚认识的朋友。
(上一个朋友的名字)再──见!(注:每个“”所标示的内容占一个节拍,“—”表示拉长一个节拍。
)活动过程(1)10~20人一组,围成两个圈:内圈和外圈。
内外圈的小朋友面对面站着。
面对的小朋友开始互相报姓名,然后握手一起喊:“记住好朋友!”然后开始游戏。
(2)内圈的小朋友顺时针移动找朋友,每次移动一个人的位置。
内外圈的小朋友面对面开始一边拍手一边唱儿歌《记住好朋友》。
儿歌分段时,外圈的小朋友唱B段,内圈的小朋友唱A段。
(3)内圈小朋友转完一圈后,内外圈交换,重新开始。
活动评析该活动主要训练了执行功能的工作记忆刷新成分。
随着活动的进行,儿童必须不断地记住新的朋友,并将该朋友的信息保持直到下一个朋友出现,随之又要将朋友的信息更新以保证在遇到下一个朋友时能正确回答。
由于需要唱儿歌,刚开始的时候唱的内容可能会给儿童造成一定的负担,产生忘词的现象,建议老师在整个过程中带动幼儿,并在分段唱时给予适当的提示:该由谁来发问和回答。
(三)活动3:木偶人活动目标训练儿童延迟满足的能力。
活动准备足量的小奖品,比如小贴画、小红花、糖果或者玩具等均可。
活动过程(1)告诉参加游戏的小朋友规则:有两份奖品,参加的小朋友至少可以得一份。
参加游戏的小朋友依次坐好,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发出口令“我们都是木偶人,不能说话不能动”后,所有参加游戏的小朋友都要保持口令结束时候的姿势不能动,直到老师发出口令“木偶解放”才可以动。
(2)在所有参加游戏的小朋友都“变成”木偶人后,老师开始在每个小朋友的面前发放小奖品。
此时老师提醒每一个小朋友:“小朋友现在都是小木偶。
木偶是不能动的哟,哪个小木偶如果动了的话就得不到更多的奖品了。
”(3)若干分钟以后(建议对4岁以下的小朋友刚开始时时间控制约在1分钟左右,之后可以慢慢加长时间;对4岁以上的小朋友可以将时间控制在1分钟以上,15分钟以内的任意时间;为增加游戏的趣味性,长短时间可交替进行),老师发出“木偶解放”的口令,并给坚持到最后的“小木偶”发放剩下的奖品。
延伸活动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小朋友,规则可以适当放松,只要他不去动放在他面前的小奖品就可以。
但是要注意全体统一规则,就是说对参加活动的所有小朋友都运用同样的规则。
活动评析该活动主要训练与情感相关联的热执行功能,具体来说就是延迟满足能力。
儿童在活动过程中会受到强烈的“诱惑”,他可以选择即时满足,这样他的奖品比较少;同样儿童也可以选择延迟满足,这样他可以得到更多的奖品。
为了得到更多的奖品,儿童必须抵制住当前的“诱惑”。
二、幼儿心理理论的培养(一)幼儿心理理论培养的意义具有心理理论是指幼儿具有了一种能区分现实世界与心理世界的能力,能区分表面现象与真实世界的能力,能根据他人心理推测他人行为的能力。
关于心理的知识是人类最基本的认识领域之一,这种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理解和影响他人的行为、与他人的交往与合作等,无不涉及关于信念、期望、知识、需要、愿望、动机等心理状态的认识。
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与道德发展、社会性发展以及交流能力的发展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培养儿童的心理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幼儿心理理论的培养方法我们可以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对幼儿进行心理理论的培养。
1.学校教育中的心理理论培养(1)体验教育和移情训练。
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内在心理与外在行为的认识。
根据理论论,儿童是在经验中形成了一套关于心理的、具有因果联系的朴素理论;根据模拟论,儿童在推测他人心理时,是将自己假想为他人,通过模仿他人来推测他人的心理。
那么根据这些理论知识,我们首先可以从对儿童的心理知识教育入手,如增强儿童对心理的体验,增强他们对心理的认识;训练儿童的移情能力,使儿童能和他人产生心理共鸣。
具体的做法可以是:让儿童在日常生活各环节中随时体验自己和他人的心理过程,积累体验经验;通过让儿童体验到什么是愉快、高兴、失望等情绪,什么是想要、愿望、认为等心理后,教师可以适当地告诉儿童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心理状态,让儿童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促进儿童形成有关心理的因果系统;教师要善于引导儿童进行角色换位,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绪、心境和需求,产生心理移情,从而体验他人的心理状态。
(2)混龄教育。
有兄弟姐妹,特别是哥哥、姐姐的儿童心理理论要比无兄弟姐妹的儿童好。
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我们无法使儿童拥有更多的兄弟姐妹,但是可以通过学校中的混龄教育来弥补这一点。
所谓混龄教育,是指打破班级和年龄的界限,让不同年龄和班级的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共同游戏、共同学习、共同开展活动。
在混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留心观察,选择合适的时机给幼儿以必要的帮助、指导,同时引导幼儿体验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尝试为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的产生提供合理的解释,并学会利用自己对心理状态的认知改善自身的行为或影响他人的行为。
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内省、反思,并交流各自的内心体验,与他人共享。
(3)假装活动。
假装游戏可以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基于此,在学校中可以多开展社会性假装活动,充分挖掘幼儿心理理论潜在的发展能力,并在活动中积极诱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体验所扮演角色的情感、愿望等心理状态,体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
这样,幼儿既代表角色,又是他自己,就易产生角色换位,体验心理表征与客体的差异,设身处地地体验别人的想法、情感,学会理解别人,从而提高心理理论水平。
(4)语言培养。
语言是影响心理理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第七章,我们已经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如何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在此,我们谈谈如何在语言方面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首先是引导儿童使用“想”、“认为”等心理术语,帮助儿童建立起有关心理的因果系统;其次鼓励儿童大胆讲话,注意培养幼儿对于语义特征、句法成分的理解,这样可以有助于幼儿理解别人的话语;再次,鼓励幼儿多与人交流,这样可以使幼儿体会到自己和他人不一样的观点,从而促进心理理论的发展。
(5)执行功能的训练。
执行功能主要从幼儿的行为反应和概念形成两个方面影响心理理论的发展。
良好的执行功能可以促进幼儿对心理理论的理解。
2.家庭教育中的心理理论培养家庭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巨大的。
家长应当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有意识地采用适当的策略对幼儿进行训练,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具体来说,家长主要通过经常与孩子谈心来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在交谈中,父母不仅仅只是向孩子灌输道理,还应该认真地听听孩子内心的想法,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并帮助他们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和情绪;父母应该在孩子主动谈起自己的心理感受和想法、对某件事物或事情的看法时,作出积极的反应,鼓励孩子多说多谈。
在家庭中应该形成民主的教育方式,无论孩子提出的意见正确与否,都可以让孩子参与一些家庭事务的讨论,培养孩子有意识地去理解他人和理解事物有不同方面的能力。
此外,父母参与孩子的假装游戏,父母和孩子之间进行象棋、围棋之类的博弈游戏也可以促进孩子心理理论的发展。
(三)心理理论培训活动设计活动目标让儿童体会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信念等心理状态。
活动内容给儿童讲故事,教师引导儿童讨论故事中主角的想法。
如《三只傻熊》的故事:森林里,有座木房子,住着三只傻熊。
每天早晨,三只傻熊出门,到了晚上才各自回家。
有一天,从山上滚下了一块大石头,停在森林的小路上。
天黑了,森林里黑乎乎的,小路上也是黑乎乎的。
不一会,传来了吧嗒吧嗒的脚步声,是熊老大回来了。
扑通一声,熊老大绊在了大石头上,摔倒在地上。
它爬起来仔细一看:啊,是一块大石头!它想了想,摸索着捡来了一根树枝。
它把树枝插在大石头后边,心想:这下好了,谁看见了树枝,就不会绊倒了。
熊老大刚走,熊老二回来了。
扑通一声,它也绊上了大石头。
它爬起来一看,大石头后面插着一根树枝。
它生气地说:“谁这么傻!用这么细的树枝做记号,谁能看得清?于是,它摸索着拔来了一株小树,栽到大石头后边,就回家了。
熊老大和熊老二回了家。
不一会儿,熊老三哼哼唧唧地跨进门来。
熊老大和熊老二问:“你怎么啦?”“真倒霉!”熊老三揉着鼻子说,“我绊上了一块大石头,还撞上了一株小树,鼻子好疼!”没等熊老大和熊老二开口,熊老三又气呼呼地说:“不知道谁这么傻,把小树栽在大石头的后边,记号应该在前边才对呀!”熊老二听了,心里嘀咕:“啊,是我把小树栽错了地方!不过,把树枝插在大石头后边,比我还要傻呢!”熊老大心里可不服气:“哼!明明是根树枝,怎么说是一株小树呢?哪有树枝撞疼鼻子的?真傻!”熊老三又挺神气地说:“我费了好大劲,才从路边拔起了一棵大树,栽到了那块大石头的前边。
这下,谁也不会再绊上大石头了。
”“对,对!”熊老大和老二都不住地点头,说:“你的办法不错!”从这以后,三只傻熊每天晚上回来,没有一个绊上大石头,也没有一个摔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