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七章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护理
第七章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护理
返回目录
概念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临床常见类型及表现 诊断与治疗
概念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 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 具有思维、情感、行为 等方面的障碍,以精神 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 征
病因及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 2.生物化学因素 3.社会心理因素 4.其他因素
1.遗传因素
病人近亲中的患病率要比一般人群高,在
一般人群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为0.5%~1%,而
客 观 资 料
通过护理体检,评估 病人身体状况的相关信息。 包括意识状态、生命体征、 卫生、饮食、排泄、睡眠情 况及药物副反应等
相 关 因 素
病人对本身所患疾病的自知 力、压力源及对压力的应对方式; 对病人的一般情况、个性特征、 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家属、朋友、 同事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及支持程 度进行全面评估
单 纯 型
较少见,青少年起病,起病 缓慢,持续发展。早期似“神经 衰弱”症状,如易疲劳、失眠、 工作效率下降等,逐渐出现日益 加重的孤僻、被动、生活懒散、 情感淡漠、社交活动贫乏、生活 毫无目的,妄想和幻觉不明显。 早期常不引起重视,较严重时才 被发现,治疗效果较差
未 定 型
有相当数量的病人同时存在 一种以上亚型的精神症状,无法 被归入以上四型的任一类型,临 床上将其归入到“未定型”中。 可为偏执型、青春型或紧张型的 混合形式
青 春 型
多在青年期发病,起病较 急,病情进展快。临床以思维、 情感、行为障碍为突出表现。 病人思维内容离奇,语言内容 松散、不连贯,思维破裂;情 感肤浅、不协调,喜怒无常、 难以捉摸;行为幼稚、愚蠢, 扮鬼脸;忽视个人外表修饰, 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易反复发 作,预后较偏执型稍差
紧 张 型
常于青壮年发病,起病较急, 病程呈发作性。临床以明显的精 神运动障碍为特点,典型表现是 病人出现紧张综合征,如木僵状 态、蜡样屈曲、紧张性兴奋等。 此型可自动缓解,治疗效果较其 他类型好
2.护理措施
(1)思维过程紊乱的护理 (2)冲动行为的护理 (3)感知紊乱的护理 (4)躯体活动障碍的护理 (5)营养失调的护理 (6)心理护理
3.护理评价
(1)病人能否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2)病人是否学会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的 方法,无冲动或暴力行为发生 (3)病人幻觉症状是否有所缓解 (4)木僵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功能是 否有所改善。无并发症发生 (5)病人能否按要求进食,体重维持在正 常范围
社区与家庭护理
普及精神疾病的医学知识;减少病 人在环境中的应激源;早期识别疾病复 发的先兆,如情绪不稳、睡眠障碍、生 活不自理、懒散等现象;指导有关药物 的使用方法,强调系统与充分药物治疗 的重要性;按时复诊;增强病人日常生 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职业技 能训练,促进病人尽早回归社会
谢 谢 观 看
2.临床常见类型
偏 执 型
青 春 型
紧 张 型
单 纯 型
未 定 型
偏 执 型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发病年 龄较晚,多见中年期。起病较缓慢, 以妄想和幻觉为主要症状。起病初期 表现敏感多疑,逐渐发展成妄想。妄 想内容以被害妄想、关系妄想、钟情 妄想及被洞悉感为多见;幻觉以幻听 为多见,内容多对自己不利。行为表 现有冲动、自伤、自杀等。此型病人 的人格、智力和行为的退化较轻,治 疗效果较好
诊断与治疗
1.《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 与诊断标准(第三版)》 (CCMD-3)精神分裂症诊 断标准 2.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1.《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 断标准(第三版)》(CCMD-3) 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 (2)严重标准 (3)病程标准 (4)排除标准
2.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以抗精神病药物治 疗为主,同时进行心理 和社会康复治疗;根据 病情需要,必要时采取 电休克治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床常见类型及表现
1.临床表现 2.临床常见类型
1.临床表现
前 驱 期
活 跃 期
残 留 期
前 驱 期
此期多数病人先表现为 安静、消极、内向,随病情 变化出现孤僻、不注意个人 卫生和修饰、行为古怪、想 法离奇、沟通障碍及类神经 症等不典型症状。因不迫切 要求治疗,易错过最佳治疗 时期,影响预后
活 跃 期
3.社会心理因素
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病 前有性格内向、孤僻、敏感、沉溺 于幻想,与其他家庭成员关系紧张, 不能融入社会等问题。此外,精神
分裂症多发生在经济水平低或社会
低阶层人群中,这可能与社会生活
环境差,生活动荡,很难维持稳定
的职业和人际关系有关
4.其他因素
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
病人有明显的脑室扩大或 其他脑结构异常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护理程序的应用
护理评估与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护理措施 与护理评价 社区与家庭护理
护理评估与护理诊断
1.护理评估 2.护理诊断
1.护理评估
主 观 资 料
客 观 资 料
相 关 因 素
主 观 资 料
主要通过与病人的交流获得,但 因病人不能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会影响资料收集。因此,护士与病人 建立信任性护患关系非常重要。病人 是否有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感知觉 障碍、意志与行为障碍,对精神分裂 症护理诊断的制定有重要意义
第五章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
学习指导
同学们你们知道精神分裂症病人怪异
的行为表现是怎样产生的吗?应该如何护 理呢?本章重点:精神分裂症的概念、病 因及发病机制、临床常见类型及表现、护 理程序的实施;难点:临床常见类型及表 现、护理程序制定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
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概述
在精神分裂症亲属中则为5%~10%。双胞胎
研究发现同卵双生的同病率是异卵双生同病率 的4~6倍。寄养子研究发现,无论是精神分裂
症家庭出生的孩子寄养在正常家庭环境中,或
正常家庭环境中出生的孩子寄养在精神分裂症
的家庭,均不显著影响其发病情况,提示该病
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2.生物化学因素
主要有多巴胺(DA)功能亢进假说,即 认为精神分裂症病人脑内可能存在多巴胺功能 亢进,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均是通过阻断DA受 体发挥治疗作用的。5-羟色胺(5-HT)受体 假说,5-HT2A受体拮抗剂不仅可以减少5-羟 色胺的释放,还可减少DA的释放,并能使DA 神经元放电减少,新近问世的非典型抗精神病 药物氯氮平、利培酮等对5-HT2A受体有较强 的抑制作用
2.护理诊断
(1)思维过程紊乱 (2)有对他人/自己施行暴力的危险 (3)感知紊乱 (4)躯体活动障碍 (5)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护理目标、护理措施 与护理评价
1.护理目标 2.护理措施 3.护理评价
1.护理目标
(1)病人能用可以理解的语言或非语言方式与他人进 行适度有效的沟通 (2)病人能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用恰当的方 式发泄自己的愤怒,住院期间未发生暴力事件 (3)病人幻觉症状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 (4)木僵病人的生命体征稳定,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 缺失期间保持清洁,不发生并发症。木僵解除后生 活恢复自理能力,且社会功能恢复较好 (5)病人按时按量进食,能够得到足够的营养供给, 体重维持正常
此期具有最典型、最突出的精 神症状. 1)思维障碍 :思维联想障碍、思维逻 辑障碍、思维内容障碍和被动体验 2)情感障碍 :情感淡漠和情感倒错 3)感知觉障碍 :幻觉 4)意志与行为障碍 :意志减退和紧 张综合征
残 留 期
经过治疗和护理,部 分病人可获临床痊愈;部 分病人病程迁延,呈反复 加重或恶化,最终发展为 整体功能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