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策略及学习迁移概述
(3)调节策略
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和认知策略使用效果的监察, 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充、修正措施,并调 整不合适的认知策略。 主要包括: 根据学习情境的特点,激活相应的学习方法; 根据学习情境的变化,及时调节学习方法的使用; 根据学习的效果,客观地评价学习活动和学习方 法的适用性。
3、资源管理策略
学生对可用的学习环境和资源进行合理管 理的策略 包括: 时间管理策略、 学业求助策略、 努力管理策略、 学习环境管理策略等。
(1)时间管理策略
统筹安排时间 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时间 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2)学业求助策略
学业求助策略是指当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 遇到困难时,向他人请求帮助的行为。 什么时候求助? 向谁求助?
有效监控原则
指学生应当知道何时何地如何使用某种学 习策略,并能反思和描述自己对学习策略 的运用过程。
个人效能感原则
指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机会,使其感觉到策 略使用的有效性以及自己使用策略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学习策略水平的方法
1、适当地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学习方法
具体的学习方法是构成学习策略的基础 基本的学习方法主要有两类: (1) 与各学科学习相关的专用型学习方法 (2) 适用性较广的通用型学习方法
向学生传授基本学习方法的途径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学习方 法,尤其适合于专用型学习方法。
利用专门的学习方法指导课向学生介绍 学习方法,尤其是通用型学习方法。
2、给学生提供灵活使用学习方法的机 会和条件
要求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特点创设 活动情境,也就是说,教师在备课时应以教 学实际和学生自身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活动, 而不是依教师自己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来备课 。
(2)精细加工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 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对新信息进行精细加 工,以揭示其深层含义的策略。
1))记忆术
位置记忆法 谐音联想法 缩简和口诀法 形象联想法
2))做笔记
麦克沃特(1992)认为做笔记有 以下步骤:
(1)在笔记的每页左边或右边留 出大约三分之一的空白;
(2)做完笔记后,在空白处用词 和句子简要总结笔记,也可以写 一些问题等。
➢ 常见的复述策略:复习、过度学习、
划线等
复习
✓ 及时复习 ✓ 分散与集中复习 ✓ 排除干扰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首位和近位效应
✓ 多种感官参与 ✓ 复习形式多样化 ✓ 自问自答或尝试背诵 ✓ 实施——在实践中学习
过度学习
过度学习到何种程度最佳? 20% ? 50% ? 100%?
划线
圈出不知道的词 标明定义 标明例子 列出观点、原因或事件序号 在重要的段落前面标加重号 在混乱的章节前划上问号 给自己作注释 标出可能的测验项目 画箭头表明关系 注上评论,记下不同点节 学习策略
一.学习策略的含义
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 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使用的有 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能及调控方式。
二、学习策略的分类
(一)丹塞雷的分类(Danseresu,1985)
(二)科比的分类(Kirby,1984) 微观策略 宏观策略
5))联系实际生活
在学校学习的很多知识只适用于人为的情 境,知识的可利用性较低——惰性知识 在学习中要联系实际生活,知道如何及何 时使用这些知识,加深理解,提高知识的 可利用性。
(3)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是指整合所学新知识间、新旧 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的策略。 包括列提纲、 图示法等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能对学生的各种表 现进行灵活处理,设法为学生提供使用学习 方法的机会。
3、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训练
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是优化学习策略 的关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训练学生对 学习过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具体方法 就是教会学生自我反省。
第二节 学习迁移
一、学习迁移概述 二、学习迁移的理论 三、迁移与教学 四、学习迁移的终极目的:为迁移而学
三、学习策略的训练
争论:学习策略是否可以通过教学 途径提高?
(一)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特定性原则 生成性原则 有效监控原则 个人效能感原则
特定性原则
指学习策略要与学习目标、学生的类型相 适宜。
生成性原则
指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学习策略对 所学材料进行高度的深层加工,进而产生 某种新的东西。 生成性程度高的策略:列提纲、图解要点 等 生成性程度低的策略:不加区分的划线、 不抓要点的记录等
二、学习策略的分类
(三)迈克尔的分类 (Mckeachie et al.,1990)
1、 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 这些方法和技术能使信息较为有效地从 记忆中提取。 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 略
(1)复述策略
➢ 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
息,在大脑中对信息进行重复的过程。
(2)监控策略
在认知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对认知状况 进行及时评价,对认知活动过程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反 思,正确估计自己所能完成的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 并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认知活动、各种策略使用的效 果。 具体包括: 监视注意状况、 考察学习环境的变化、 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等。
1))列提纲
2))图示法
2、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对认知的认知。 元认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
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就是个体在元认知过程 中使用的不同方法和技术。
⑴计划策略 ⑵监控策略 ⑶调节策略
(1)计划策略
是指学习者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根据既 定的认知目标,计划认知程序,选择适当 的学习策略,预测认知结果等。 包括: 设置学习目标、 浏览阅读材料、 产生待回答的问题、 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等。
5R笔记法
记录 简化 背诵 反省 复习
3))提问
针对学习材料提出一些促进理解的问题并 努力寻求答案。 Who、what、Where、How
4))充分利用背景知识
实验:让大学生学习棒球和音乐方面的信息,结 果发现,那些熟悉棒球但不熟悉音乐的学生,棒 球方面的信息学得多一些;相反,那些熟悉音乐 而不熟悉棒球的学生,音乐方面的信息学得多一 些。 背景知识比一般学习能力更能预测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