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籍版本学一

古籍版本学一


雠本上 从
”,下 木
。一, ,
版本
宋史崔颐正传: 咸平初,又有学究刘可名,言诸经版本多舛误,
真宗命择官详正。 叶梦得石林燕语: 板本初不是正,不无讹误。世既一以板本为正,
而藏本日亡。其讹谬者,遂不可正,甚可惜也。 朱熹上蔡语录: 熹初得友人括苍吴任臣写本一篇,后得吴中版本
一篇。
第三节 版本学有关名词术语
一、单页古书的版式结构
鱼尾:
象鼻
二古书的外形结构:
三、其他名称:
四 古书版本类别
1、以刻印时间分 2、按刻印地区分 3、以刻印单位分 4、以工艺区分 5、以内容区分

1 2 3 4 5

二 、 纸 的 发 明
、 石 经
、 帛 书
、 简 策
经折装,又名折子装,是唐代后期出现的对 当时流行的卷轴装加以改造而成的一种新型 的装帧形式。
梵夹装
梵夹装是古印度佛经原有的装帧形式,经文 书写在贝多树叶上,齐成一叠,在前后各夹 一块木板,然后穿孔结绳而成。由于是两板 相夹,又是梵文书写,故称为梵夹装。
所谓古籍版本学,就是 研究有关古籍版本的学 问,它的研究对象是各 种形式尤其以刻本、写 本为重点的古书版本, 是一门研究古籍版本源 流演变及其鉴定规律的 学科。
第三节 何谓“善本”
最早见于宋代文献: 欧阳修《集古录》: 自天圣以来,古学渐盛,学
者多读韩文,而患集本讹舛。 惟余家本屡更校正,时人共 传,号为善本。
第一节 古籍版本学的定义
一、古籍 1911年辛亥革命以前的各
种形式的书籍。
二、版本 片,《说文解字》卷七上:“判木
也,从半木,凡片之属皆从片。” 段注:“谓一分为二之木。” 版,《说文解字》卷七上:“片也, 从片,反声。”段注:“今字作 板。”
版、板为古今字;版就是片,是已 经解析的“半木”,而不是完整的 “全木”。
“版”又可解释为“牍”或“方”。
牍 《论衡·量知》:“断木为椠,析之为版,力加刮
削,乃成奏牍。” 方 因为供书写的木版呈方形,所以有时又称方。
简——方——策
刘《
人得向 一说 读谬《 在文

书误别 其解
,,录 下字
若为》 。》
怨“一 ”:
家校人 “
相”读 木
对;书 下
,一, 曰
为人校 本
“持其 ,
3:艺术代表性。
所谓艺术代表性,主要指那 些能反映我国古代各种印刷 技术的发明、发展和成熟水 平;或是在装帧上能反映我 国古代书籍各种装帧形制的 演变;或是用纸特异,印刷 精良,能反映我国古代造纸 工艺的进步和印刷技元代以前刻印抄写的图书;〔包括残 本与散页〕
、 金 文
、 甲 骨 文
一 图 书 简 史
第 四 节 书 册 制

三、书籍装帧形式的演变
1、卷轴装 2、旋风装 3、经折装 4、梵夹装 5、蝴蝶装 6、包背装 7、线装
纸书写完,由尾向首卷起,就成了最简单的 卷轴装,敦煌遗书大都属此类。卷轴装盛行 于汉魏六朝至隋唐五代。
由于这种装帧形式,书页麟次相接,且能随 意翻转,故又被成为“龙鳞装”、“旋风叶 子”。“旋风装”出现的时间是8世界中叶。
一是旧刻;二是精本;三是旧抄;四是旧校。
旧刻指宋元旧刊; 精本指明本中刻印尤精、世间罕传者; 旧抄指明朝名家抄本、影抄本; 旧校是指出自乾嘉名家之手。
三性:
1:历史文物性
所谓历史文物性,当有 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 指古书版印、抄写的时 代较早而具有历史文物 价值。 二是指古书可作 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的文献实物见证而具有 某种纪念意义。


〔二一之校谓篇张
旧曰曰义细其』之
刻精足有勘为:洞
旧 抄
本 〔
本 〔
三 :
, 不
前 辈
“ 善
『 书
〕精无 讹通本目
。校阙 ”注卷
〕、 ,无 三删 曰削 旧〕 本,
不 误 之 本 也 。 善 本
人 用 古 刻 数 本 , 精
非 纸 白 版 新 之 谓 ,
-
-
答 问 輶 轩 语 语 学
钱塘丁丙对什么是善本也提出了四条标准:
朱弁《曲洧旧闻》:
宋次道龙图云:校书如扫尘,随扫随有。其家藏书, 皆校三、五遍者,世之蓄书以宋为善本。
穆伯长好学古文,始得韩、柳善本,欲二家集行于 世,乃自镂版,鬻于相国寺。
叶梦得《石林语录》:
唐以前,凡书籍皆写本,未有模印之法,人以藏书 为贵。 书不多有,而藏者精于校勘,故往往皆有善 本。”
善本的“九条”
7、辛亥革命以前的名人学者批校、题跋或过 录前人批校而有参考价值的印本、抄本;
8、在印刷术上能反映古代印刷术发展的各种 活字印本、套印本或有精校版画、插画的刻 本;
9、明代的印谱、清代的集古印谱、名家篆刻 印谱的钤印本,有特色的亲笔题记等。善本 的时代下限,现在一般确定在清乾隆六十年 (公元1795年)。
2、明代刻、抄写的图书; 3、清代乾隆以前流传较少的刻本、抄本;
善本的“九条”
4、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刊印的图书; 5、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
有学派特点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 本; 6、辛亥革命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 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 抄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 为之,自冯瀛王始印 《五经》,已后典籍, 皆为板本。
《梦溪笔谈》
雕版谓之版,藏本谓之 本,藏本者,官私收藏, 未雕之善本也。自雕版 盛行,于是板本二字合 为一名。
《书林清话》
三、古籍版本学
近人言藏书者,分目录、 板本为两种学派。大约官 家之书,自《崇文总目》 以下,至乾隆所修《四库 全书总目提要》,是为目 录之学。私家之藏,自宋 尤袤遂初堂、明毛晋汲古 阁,及康雍乾嘉以来各藏 书家,龂龂于宋元本旧钞, 是为板本之学。然二者兼 校讎,是又为校勘之学。 本朝文治超轶宋元,皆此 三者为之根柢,固不得谓 为无益之事也。 《书林清 话》
2:学术资料性。
所谓学术资料性,除了指经过精校细勘,文字上讹 误较少和经过前代学人精注精疏的稿本、写本、抄 本、印本以外,还应包括古书中那些在学术上有独 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或在 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某一人物、某一事件的 资料方面,有比较集中、比较完善、比较少见的稿 本、写本、抄本、印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