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陶渊明的归隐(课件)

陶渊明的归隐(课件)


六、课后阅读参考书目
1《空谷幽兰》(美)比尔波特 南海出版公司
2《菊花诗酒》史幼波 重庆出版社 3《庄子的快活》王蒙 安徽教育出版社
4《陶渊明传》李长之 人民文学出版社
5《鲍鹏山新读诸子百家》鲍鹏山 复旦大学出版社
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个性的张扬 人格的高标 精神的清洁 本性的独立
古人采用隐居的方式坚守心灵的宁静,随着社会 的发展,人类工业文明的脚步无所不至,恐怕我 们很难再找到一处方外之地,世外桃源供我们隐 居了。我们要做的不是身隐,而是心隠。心灵的 归隐是在滚滚红尘的执著中放下贪念,是在无限 放大的自我中做到无我,是在积极进取中时刻怀 有激流勇退的明智,是在幽暗昏惑中秉持一盏明 灯,让自己有路可走。孔子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入 世有为之路,而庄子给我们指出了另一条出世无 为之路;孔子给我们打开了一扇门,庄子则给我 们开辟了一个后花园。--张怀民
隐逸完完全全成了一种心态,一种生存方式,不再注重 形式,更看重的是个体自我的感受与内心的闲适。
对国人的精神和人格有什么影响?
在中国文化的传承系统之中,隐士传统在 与世俗王权的对峙之中,取得了精神上的 绝对优势,……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行为 方式。它的形成标志着自由人格在精神生 活中的绝对标高,从而使中国人的精神世 界得以向形而上的星空永远敞开。
士之高尚……有怀抱道德不偶于时而高洁 自守者;有知足之道,退而自保者;有量 能度分,安于不求者;有清介自守,不屑 于天下之事,独洁其身者。--程颐
四、如何看待“隠”
在接受央视《面对面》主持人王志有关有无偶像 的采访时,学术超女于丹直言不讳地说,自己喜 欢“田园将芜”“知归隐”的陶渊明,喜欢“超 迈”、“恣纵”、“狂傲”和“不羁”的李白。 湖北的梁江峰先生从讲政治的高度,对于丹这种 “不合时宜”的言论进行了批判:“置身央视信 口言,误导公众乱放炮。国人若都学陶李,和谐 社会何日到?”
桃李春风一杯酒 -中国古代文人及其追求
张怀民
2017/6/6
1


第二讲 桃花源里可耕田 ―――陶渊明及隐士文化
说说你心目中的隐士形象
二古代隐士的那些事儿
振 衣 千 仞 冈 左, 思濯 足 万 里 流
许由
严光
陶渊明
云 山 苍 苍 , 范江 仲水 淹泱 《泱 严; 先先 生生 祠之 堂风 记, 》山 高 水 长 。
隐士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谜。对于现代人来说, 古代隐士那远去的背影,恰恰是一抹永远也消褪 不尽的残霞。每当我们在人生最彷徨的时候,他 们的身影就会在天边浮现出来——那绯红的霞光 虽遥不可及,但却分明而清晰地昭示着另一种理 想生活、一种远离尘嚣的无言之美!-利奈尔

对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启示?
在没有英雄的时代,要努力活成个人 --北岛 如果以前,有一个东西我想得到,我肯定 会努力争取,但现在,患得患失的东西就 少了,人会更豁达一点。对物质不刻意追 求,更注重精神生活。在茅棚里,吃饭睡 觉晒太阳喝茶,那样就挺幸福的。-- 《空谷幽兰》
魏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 唐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 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 ---白居易《中隠》 摩诘 香山居士 青莲居士 东坡居士
――
――
究竟是什么样的生活乐趣,使他们在清寂 艰苦的日常生活里,始终保持着一颗不被 人间荣华富贵所诱动的心? 究竟是什么样的觉悟与仁慈,使他们对世 俗权力的保持了精神上的绝对优势,从而 能够在茅屋岩居间高昂着头颅,度过自信 而高贵的一生?
三古代隐士的特质
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周易 隐者》
你如何看待隐逸思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孔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非闭其言 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发也 --庄子《缮性》 或隐居以求其志,或曲避以全其道,或静己以镇 其躁,或去危以图其安 --《后汉书》
身隠-心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