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 印制电路板(PCB)设计规范A版(第0修改)编制:年月日审核:年月日批准:年月日2011-11-15 发布 2011-12-15 实施印制电路板(PCB)设计规范1 目的为了规范公司产品的PCB 工艺设计要求,使得PCB 的设计从生产、应用等角度满足良好的生产装配性、测试性、安全性等要求,并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构建产品的工艺、技术、质量、成本优势。
2 适用范围本文件适用于公司自主开发的PCB 设计以及PCB 审核。
3 职责一般职责参考PCB管理规范。
4 工作程序4.1PCB 设计模板使用CADENCE 软件设计PCB,可以直接选择使用设计模版:Template.brd ,模版中已经配置完成了以下4.1.1-4.1.6 的内容。
模版使用时可以直接将模版文件复制、重新命名形成新的PCB 设计文件。
4.1.1 设置Drawing Parameters按照IPC 标准,PCB 设计中使用的绘图单位为毫米(mm),精度一般精确到小数点后3 位。
根据我们通常的PCB 尺寸,选择PCB 设计图纸尺寸为A3,如果PCB 尺寸超过A3 大小,则可选择A2 或其他。
根据以上设置Drawing Parameters 如下:●User unit:Millimeter;●Size:A3●Accuracy: 3●Drawing Extents:W:440,H:3174.1.2 PCB设计Format 文件PCB 设计图纸框图FormatA3.dra 文件保存在Cadence 封装库中。
通用模版已经将该文件导入完成。
4.1.3 器件布局栅格的设置元件密集的PCB 栅格设置为0.05mm ,其他PCB 的栅格以0.05mm 的倍数递增。
4.1.4 文字字体设计规则根据PCB丝印层设计规范的要求,共需要四种字体规格,即常规、小字体、对外接口的接插件丝印标号字体以及PCB 编码和设计日期。
具体设置见下表:PCB 模版中已经将以下几种字体在“TEXT SIZE ”中的1、2、3 项中增加。
设计使用时可以直接选择。
4.1.5 Color and Vilibility 设置考虑到Cadence 颜色设置项目太多,在模版文件中已经将各个层的颜色设置完成。
并且对于一般PCB 设计选择的层已经进行了勾选。
(只包括双层PCB 中的各层)按照Cadence 中的global 推荐调色板设置各层颜色如下: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4.1.6 Cadence 封装库路径设置此部分内容在标准化器件库建成后补充。
4.2 PCB 设计前准备4.2.1 PCB层叠设置单板层叠设置的一般原则:1)与元件较多一面相邻的层为地平面,提供器件屏蔽层以及为顶层布线提供回流平面;2)所有信号层尽可能与地平面相邻(或确保关键信号层与地平面相邻);3)主电源尽可能与其对应地相邻;4)尽量避免两信号层直接相邻;(如果两个信号层相邻,布线应尽量保持垂直。
)5)兼顾层压结构对称。
具体进行PCB 层叠设计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应用场合,并尽量满足层叠设计原则的情况下灵活掌握和运用。
4.2.2 DRC设置在PCB 设计开始前,根据不同的PCB 要求设置DRC 检查规则。
4.2.3 原点设置原则1)单板左边和下边的延长线交汇点。
2)单板左下角的第一个焊盘。
4.3 器件封装建立此部分内容在标准化器件库建成后补充。
4.4 PCB 设计过程4.4.1 建立PCB 外框1)根据与机械电气约定的尺寸建立PCB 外框,建议通过建立PCB 的外形机械图,导入到PCB 文件中(导入方法同Format.dra)。
在PCB 外形尺寸没有要求时,建议按照如下形式完成PCB 外形绘制。
建立基本的PCB 应包含以下信息:● PCB 的尺寸、边框和布线区。
PCB 的尺寸应严格遵守设计要求。
● PCB 的板边框(Board Outline)通常用0.25mm (10mil)的线绘制。
●全局光学基准点(fiducial)放置。
●工具孔(Tooling hole)放置。
●板框四周倒圆角,倒角半径5mm。
2)建立PCB 的允许摆放区域和允许布线区域,以及设置禁止布线区域。
3)设置禁止布局区域,禁止布局区距板边距离应大于5mm 。
小电路板可根据实际情况缩小该距离。
4.4.2 导入网络表1)创建网络表的过程中,首先应根据原理图设计工具的特性,保证网络表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2) PCB 设计人员应根据所用的原理图和PCB 设计工具的特性,选用正确的网络表格式,目前Cadence 使用的类型为Design entry CIS。
3)在导入网络表的过程中,确定NO ERROR,NO WARNING(ERROR 数总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一)。
4.4.3 设定不可移动属性对PCB 板框、安装孔、接插件等需要定位的器件赋予不可移动属性。
按工艺设计的要求进行尺寸标注。
4.4.4 PCB元件布局4.4.4.1 从生产、调试、维修的角度考虑优选布局要求PCB 的元件布局应保证PCBA 的加工工序合理,以提高制成板加工效率和直通率。
同时应保证印制线路板在调试和维修过程中方便容易,并不会带来其他电路损伤。
一般来讲, 常用的PCBA 焊接流程有以下几种,元件的布局应充分考虑焊接加工工序的影响,尽量简化焊接过程,提高PCBA 焊接的效率:在布局时使所有元件的第一脚方向相同(参见下图)。
(引用IPC-A-782A )。
2) 对于非传送边尺寸大于150mm 的P CB ,较重的器件尽量不要布置在PCB 的中间, 以减轻在焊接过程中由于器件的重量对PCB 变形。
3) 两面过回流焊的PCB , 第一次回流焊接器件重量限制如下:[A=器件重量/引脚与焊盘接触面积]●片式器件: A ≤0.075g/mm 2●翼形引脚器件:A ≤0.300g/mm 2 ●J 形引脚器件: A ≤0.200g/mm 2●面阵列器件: A ≤0.100g/mm 24)尽可能把元件放在印制线路板的第一面 (Top), 如果必须放元件在第二面(Bottom),则优先放小的表面贴电阻和电容。
插接件不要同时放在两面。
5)散热要求●根据热空气自下而上的流动规律,考虑电路板安装后,使散热风道的方向应是沿垂直方向。
●高热器件在PCB 布局中应考虑放于出风口或利于对流的位置,且不阻挡风路。
●温度敏感器件应考虑远离热源。
对于自身温升高于30℃的热源,电解电容、热敏元件等温度敏感器件尽量远离热源。
若因为空间的原因不能达到要求距离,则应通过温度测试保证温度敏感器件的温升在额定范围内。
6)器件在布局设计时,要考虑单板与单板、单板与结构件的装配干涉问题,尤其是高器件、立式装配的单板等。
7)对于电位器、可调电感线圈、可变电容器、微动开关等可调组件的布局应考虑整机的结构要求。
若是机内调节,应放在印制板上方便于调节的地方;若是机外调节,其位置要与调节旋钮在机箱面板上的位置相适应。
对于可调组件位于PCB,需要借助工具透过面板调试孔对其进行调整的情况,工具移动过程中所触及的PCB 范围内不应摆放任何器件,且可调器件距离面板的距离应小于调试工具可触及的长度范围之内。
8)经常插拔器件或板边连接器周围3mm 范围内不布置SMD,以防止连接器插拔时产生的应力损坏器件(参见下图)。
3mm9)BGA 器件周围需留有3mm (最佳为5mm)禁布区,不要放置其他器件,以便于测试、维护和返工。
一般情况下 BGA 不允许放置背面(即两次过回流焊时的第一次过回流焊面)当背面有BGA 器件时,不能在正面 BGA 5mm 禁布区的投影范围内布器件。
10)无工艺边的情况下,元件外形线边缘距离半边要求L1≥ 5mm,有工艺边的情况下,元件外形线边缘距离板边要求L2≥ 2mm。
11)贴片器件摆放距离要求:同类型器件间距应≥0.3mm;不同类型器件间距应≥0.3mm*H+0.3mm,式中H 为周围近邻元件最大高度差(如图示)。
12)其他各类元件摆放间距的要求可参考下图,各参数为最少间距(引用IPC-A-782A)。
13)对于焊接过程需要经过波峰焊的PCB 设计,在元件布局上还应该尽量满足以下要求。
●为了便于加工, 印制线路板的形状应该是四边形。
如果不是, 应该在加工说明中要求加工艺边,拓展成四边形。
●过波峰焊的SOIC 引线间距要求≥1.27mm(50mil),片式元件应在0603 以上。
●焊接面的贴装元件采用波峰焊接生产工艺时,阻、容件轴向要与波峰焊传送方●焊接面的贴装元件采用波峰焊接生产工艺时,阻、容件轴向要与波峰焊传送方向垂直,两侧引脚元器件轴向与传送方向平行。
●器件托起高度(Standoff)≤0.15mm 的SOIC 器件可以采用波峰焊接工艺,但是要注意SOIC 器件与波峰的相对方向。
●大于0805封装的陶瓷电容,布局时尽量丢失传送边或受应力小区域,其轴向尽量与进板方向平行。
减少应力,防止元件崩裂受应力较大,容易使元件绷裂●BOTTOM 面表贴器件需过波峰时,应确定贴装阻容件与SOP 的布局方向正确,SOP 器件轴向需与波峰方向一致。
●SOT 器件过波峰尽量满足最佳方向。
过波峰焊方向●插装器件较轻的器件如二极管和1/4W 电阻等,布局时应使其轴线和波峰焊方向垂直。
这样能防止过波峰焊时因一端先焊接凝固而使器件产生浮高现象(参见下图)。
●多个引脚在同一直线上的器件,如连接器、DIP 封装器件等,布局时应使其轴线和波峰焊方向平行(参见下图)。
●如插件元件每排引脚较多,并以焊盘排列方向平行于进板方向布置器件时,当相邻焊盘边缘间距为0.6mm~1.0mm时,推荐采用椭圆形焊盘或加偷锡焊盘(参见下图)。
4.4.4.2 从PCBA 的功能和抗干扰等方面考虑优选布局要求1)以每个功能电路的核心组件为中心,围绕它来进行布局。
元器件应均匀、整齐、紧凑地排列在PCB 上。
尽量减少和缩短各元器件之间的引线和连接。
2)按照电路的流程安排各个功能电路单元的位置,使布局便于信号流通,并使信号尽可能保持一致的方向。
3)布局中应参考原理框图,根据单板的主信号流向规律安排主要元器件。
4)布局应尽量满足:总体的布线尽可能短,关键信号布线最短;高电压、大电流信号与小电流,低电压的弱信号完全分开;模拟器件与数字器件分开;5)高频器件与低频器件分开,高频元器件的间隔要充分。
和外部有输入输出口的电路板,高频器件应布置在输入输出口就近的区域,如下图所示。
6)晶振电路尽量靠近其驱动器件,且最好不要放置电路板边沿。
7)电感不要放置在相邻的区域。
8) IC 去偶电容的布局要尽量靠近IC 的电源管脚。
9)元件布局时,应适当考虑使用同一种电源的器件尽量放在一起, 以便于将来的电源分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