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弯曲菌属和幽门螺杆菌及检验

弯曲菌属和幽门螺杆菌及检验

第二十一章弯曲菌属和幽门螺杆菌及检验一、弯曲菌属(一)概述:弯曲菌属细菌是一类微需氧,不分解糖类,氧化酶阳性,菌体弯曲呈逗点状、S形或螺旋状,有动力的革兰阴性菌。

包括5个种和5个亚种。

对人类致病的主要是空肠弯曲菌和胎儿弯曲菌胎儿亚种。

前者是人类腹泻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后者在免疫功能低下时可引起败血症、脑膜炎等。

(二)生物学性状1.形态染色:革兰阴性、细长、螺旋形或海鸥展翅状、S形的弯曲杆菌。

一端或两端具有单鞭毛,运动活泼,有时呈螺旋状运动。

一端单鞭毛多见于胎儿亚种,两端单鞭毛多见于空肠弯曲菌,无芽胞,无荚膜。

2.培养特性:微需氧菌,初次分离时需在含5%O2、85%N2、10%CO2气体环境中生长,传代培养时能在10%CO2环境中生长。

本属菌最适生长温度随菌种而异(生长温度差异可作为菌种鉴别要点)。

营养要求高,在普通培养基上不生长。

需加入血液、血清才能生长。

常用的选择培养基有Skirrow琼脂和Campy-BAP培养基。

这些培养基以血琼脂为基础,加人多种抗生素,能抑制肠道正常菌群,而有利于本菌的分离。

空肠弯曲菌初次分离时,经48h培养可形成两种菌落;一种为扁平、湿润、灰白色、半透明、边缘不整齐、常沿接种线扩散生长的菌落;另一种为圆形、凸起、半透明、针尖状、有光泽、单个细小菌落。

两种菌落均不溶血。

在布氏肉汤内呈均匀混浊生长。

3.生化反应:本属细菌生化反应不活泼。

不分解糖类、不液化明胶、不分解尿素,V-P和甲基红试验均阴性。

氧化酶均为阳性,大多数弯曲菌能还原硝酸盐、触酶试验为阳性,空肠弯曲菌马尿酸水解试验阳性。

4.抗原结构:有菌体(O)抗原、热不稳定抗原和鞭毛(H)抗原。

根据O抗原可将空肠弯曲菌分为42个血清型。

5.抵抗力:抵抗力较弱,56℃5分钟即被杀死。

干燥环境中仅能存活3小时。

(二)微生物学检验1.标本采集:立即送检,及时接种。

2.检验方法及鉴定(1)直接涂片1)悬滴标本检查:显微镜下观察有无投镖式或螺旋状运动的细菌。

2)革兰染色检查:为革兰阴性逗点状、S形或螺旋状小杆菌。

(2)分离培养:粪便和肛拭子标本直接接种于改良弯曲菌琼脂平板如改良的Skir-row血琼脂平板和Campy-BAP平板;血液或脑脊液标本接种布氏肉汤增菌后,转种弯曲菌分离培养基,置42℃、37℃,在微需氧环境下培养24~72h,观察菌落特征。

(3)鉴定革兰阴性细小弯曲杆菌,单鞭毛具有投镖样或螺旋样动力,需氧环境不生长,微需氧条件下,在弯曲菌选择培养基上形成两种类型菌落。

不分解葡萄糖。

弯曲菌属的鉴定要点为氧化酶阳性,革兰阴性,菌体弯曲或呈S形。

最常用的鉴定试验有生长温度(25℃、37℃、42℃)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马尿酸盐水解试验、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还原试验、硫化氢试验等。

(三)临床意义致病因素主要与肠毒素、细胞毒素、内毒素和黏附、定植能力有关。

主要引起人类肠道感染和各种肠道外感染。

其中空肠弯曲菌是引起散发性细菌性肠炎最常见的菌种之一。

胎儿弯曲菌主要引起肠道外感染,其中胎儿亚种为主要的人类致病菌,致菌血症、胆囊炎、腹膜炎、肺部感染等。

(四)治疗原则空肠弯曲菌常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敏感,多数空肠弯曲菌对氨基糖苷类、氯霉素及氟喹诺酮类敏感,由于可产生β-内酰胺酶,一般对β-内酰胺类耐药。

关于弯曲菌的描述,正确的是A.微需氧菌B.革兰阴性,呈细长、螺旋形、海鸥展翅状或S形C.营养要求高,培养基中需加入血液、血清才能生长D.生化反应活泼E.对人致病的主要是空肠弯曲菌和胎儿弯曲菌[答疑编号500735210101]『正确答案』ABCE二、幽门螺杆菌(一)简述幽门螺杆菌是一类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均阳性、微需氧、在37℃能够生长,在25℃不能生长42℃少数生长的革兰阴性弯曲的细菌,有动力。

能引起人类疾病的有3个种,即幽门螺杆菌(H.pylori)、H.fennelliae 和H.cinaedi。

幽门螺杆菌多见。

(二)生物学性状革兰阴性,菌体细长弯曲呈螺旋形、S形或海鸥状。

菌体一端或两端可有多根带鞘鞭毛。

运动活泼。

微需氧,在5%O2、85%N2、10%C02的环境中生长良好。

对湿度要求较高,相对湿度最好在98%以上。

对营养要求较高,一般需含血或血清才生长。

为抑制杂菌培养基中添加多粘菌素B、万古霉素、两性霉素、TMP等。

HP与其他细菌相比有一定的耐酸性,但对酸仍比较敏感,pH降至3.5以下活力明显减弱。

生化反应不活泼。

氧化酶、触酶、DNA酶均阳性。

快速脲酶试验强阳性(该菌能产生丰富的尿素酶是其显著的特征)。

(三)临床意义全球一半以上人口被HP感染。

传播途径推测经口感染,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有密切关系。

HP存在于胃黏膜上皮表面和粘液底层,胃窦为定植的最佳部位,HP数量较多,胃体和胃底较少。

(四)微生物检查1.标本采集:从多部位采集胃黏膜活检标本,放入20%葡萄糖运送液或无菌生理盐水中立即送检,4℃冰箱保存,不超过5小时。

2.检验方法(1)快速诊断:有直接染色镜检,快速脲酶分解试验、碳标记(13C或14C标记尿素)呼气试验(如果C02超标,提示HP存在)、有商品试剂盒检测粪便HP抗原、血清学检测抗Hp菌体抗体或脲酶抗体、基因芯片法检测脲酶、细胞毒素和空泡毒素抗体。

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毒素基因。

(2)分离培养鉴定:用选择性培养基(如血巧克力培养基中添加多粘菌素、万古霉素、两性霉素、TMP 等)和非选择性培养基放在微需氧和湿润的环境中,35℃孵育3~4天,挑选出细小、针尖大小、半透明的、不溶血的可疑菌落,做生化鉴定。

(3)药敏试验:测试MIC(4)治疗:选用一种质子泵抑制剂(PPI)或一种胶体铋剂加上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四环素)甲硝唑(或替硝唑),3种抗菌药物中的2种,组成三联疗法。

也可用PPI、胶体铋剂联合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

关于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性状,叙述正确的是A.菌落细小、半透明、不溶血B.兼性厌氧生长C.氧化酶阳性D.革兰阴性螺旋形E.快速脲酶试验强阳性[答疑编号500735210102]『正确答案』ACDE第二十二章厌氧性细菌及检验本章考点:1.概述概念,分类标准及分类2.厌氧菌的分布与临床意义自然界和正常人体中的分布,临床意义3.厌氧菌标本的采集与送检标本的采集方法,标本的运送和处理4.分离与鉴定检验程序,检验方法概述一、概述(一)概念厌氧性细菌是一大群专性厌氧,必须在无氧环境中才能生长的细菌。

(二)厌氧菌的分类主要厌氧菌的分类见表5-22-1。

种和亚种类主要常见菌种革兰阳性有芽胞杆菌83 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溶组织梭菌、梭菌属产气荚膜梭菌等革兰阳性无芽胞杆菌丙酸杆菌属8 痤疮丙酸杆菌、颗粒丙酸杆菌、贪梦丙酸杆菌优杆菌属34 不解乳优杆菌、迟缓优杆菌、粘性优杆菌、短优杆菌等乳酸杆菌属51 本菌属与致病关系不大放线菌属12 衣氏放线菌、溶齿放线菌、化脓放线菌等蛛网菌属 1 丙酸蛛网菌双歧杆菌属24 两歧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等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类杆菌属18 脆弱类杆菌、多形类杆菌、多形杆菌、普通类杆菌普雷沃菌属20 产黑色素普雷沃菌、中间普雷沃菌等紫单胞菌属12 不解糖紫单胞菌、牙髓紫单胞菌梭杆菌属16 具核梭杆菌、坏死梭杆菌、死亡梭杆菌等纤毛菌属 1 口腔纤毛菌沃廉菌属 2 产琥珀酸沃廉菌(来自牛瘤胃)和直线沃廉菌(来自人牙龈沟)月形单胞菌属生痰月形单胞菌(来自人牙龈沟)和反刍月形单胞菌(来自反刍动物瘤胃)革兰阳性厌氧球菌消化球菌属 1 黑色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属9 厌氧消化键球菌、不解糖化链球菌、吲哚消化链球菌、大消化链球菌、微小消化链球菌、产生消化链球菌、普氏消化链球菌、四联消化链球菌厌氧性链球菌成微需氧链球菌 4 麻疹链球菌、汉孙链球菌、多形链球菌、短小链球菌、另外还有已属于口腔链球菌的中间型链球菌和星群链球菌瘤胃球菌属8粪球菌属 3八叠球菌属 2革兰阴性氧球菌韦荣菌属7 小韦荣菌、产碱韦荣菌氨基酸球菌属 1 发酵氨基酸球菌巨球菌属 1 埃氏巨球菌二、厌氧菌感染(一)厌氧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厌氧菌在人体的分布非常广泛,正常人的肠道、口腔、阴道等处均有大量的厌氧菌寄居。

厌氧菌与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共同组成人体的正常菌群,其中绝大多数为无芽胞厌氧菌。

其中肠道中的厌氧菌数量是大肠埃希菌的1000~10000倍。

在人体肠道正常菌群中占绝对优势的有A.双歧杆菌B.伤寒沙门菌C.大肠杆菌D.变形杆菌E.无芽胞厌氧菌[答疑编号500735220101]『正确答案』E(二)临床意义1.外源性感染:梭状芽胞杆菌属引起的感染,其细菌及芽胞来源于土壤、粪便和其他外界环境。

少数致病菌能产生强烈外毒素和侵袭性酶,引起人和动物疾病。

2.内源性感染:无芽胞厌氧菌大多数是人体正常菌群,属于条件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感染,一般不在人群中传播。

由厌氧菌引起的人类感染在所有的感染性疾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有些部位的感染如脑脓肿、牙周脓肿和盆腔脓肿等80%以上是由厌氧菌引起的。

其中部分系厌氧菌单独感染,大部分系与需氧菌混合感染。

3.厌氧菌感染的危险因素1)组织缺氧或氧化还原电势降低,如组织供血障碍、大面积外伤、刺伤。

2)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如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抗代谢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的病人以及糖尿病患者、慢性肝炎患者、老年人、早产儿等均易并发厌氧菌感染。

3)机体局部屏障作用破坏:某些手术及创伤,如开放性骨折、胃肠道手术、生殖道手术以及深部刺伤等易发生厌氧菌感染。

4)长期应用某些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等,可诱发厌氧菌感染。

5)深部需氧菌感染,需氧菌生长可消耗环境中的氧气,为厌氧菌生长提供条件,从而导致厌氧菌合并感染。

4.厌氧菌感染的临床及细胞学指征1)感染组织局部产生大量气体,造成组织肿胀和坏死,皮下有捻发感,是产气荚膜梭菌所引起感染的特征。

2)发生在口腔、肠道、鼻咽腔、阴道等处的感染,易发生厌氧感染。

3)深部外伤如枪伤后,以及动物咬伤后的继发感染,均可能是厌氧菌感染。

4)分泌物有恶臭或呈暗血红色,并在紫外光下发出红色荧光,均可能是厌氧菌感染。

产生红色荧光的分泌物,可能是产黑素普雷沃菌或不解糖紫单胞菌;分泌物或脓肿有硫磺颗粒,为放线菌感染。

5)分泌物涂片经革兰染色,镜检发现有细菌,而培养阴性者,或在液体及半固体培养基深部生长的细菌,均可能为厌氧菌感染。

6)长期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无效的病例,可能是厌氧菌感染。

7)胃肠道手术后发生的感染。

三、厌氧菌标本的采集与送检标本采集与送检必须注意两点:标本绝对不能被正常菌群所污染;应尽量避免接触空气。

1.采集:采集标本须注意:不被正常菌群污染,并尽量避免接触空气。

采集深部组织标本时,需用碘酒消毒皮肤用注射器抽取,穿刺针头应准确插入病变部位深部,抽取数毫升即可,抽出后可排出一滴标本于酒精棉球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