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WE参数取值
一、总信息 4、裙房层数
•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 构技术规程》10.6.3.3 塔楼中与裙房相连的 外围柱、剪力墙,从 固定端至裙房屋面上 一层的高度范围内, 柱纵向钢筋的最小配 筋率宜适当提高,柱 箍筋宜在裙楼屋面上、 下层的范围内全高加 密。
一、总信息 *5、转换层所在层号
• 《高规》10.2.2 底 部加强层高度、 10.2.3输出刚度比。 • 如结构体系中选择 为框支剪力墙结构 还将执行框支结构 的相关规定
七、荷载组合
• 《荷规》P13 • 一般为初始值
SATWE结构内力和配筋计算
• 为默认值
SATWE结构内力和配筋计算 层刚度比计算
• 剪切刚度适用 于一层框支剪 力墙结构; • 剪弯刚度适用 于一层以上框 支剪力墙结构; • 地震剪力与地 震层间位移的 比,适用于均 匀的非框支结 构,特别是框 架结构。
六、设计信息
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
• 《砼规》5.2.3 P29 • 杆件间连接部分的 刚度远大于杆件中 间截面的刚度时, 可作为刚域插入计 算图形。 • 梁的自重及计算长 度都减小 • 对于大载面柱 (1400mm)及异 形柱应考虑选择
六、设计信息
按高规或高钢规进行构件设计
•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 选取
SATWE参数取值
一、总信息 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
各类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应符合下列 规定:1 一般情况下应允许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 算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 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1.1
• 缺省为0, 地震力与 风力沿纵横坐标轴 方向作用。 • 如果风荷载作用起 控制作用时,可根 据风荷载方向修改。 • 如只改变地震作用 方向,则只“增加 附加地震作用方向”
•
•
•
一、总信息 16、特征值求解方式
• 地震力计算信息为计 算水平和振型分解反 应谱法计算竖向地震 作用时可选择
• 整体法和独立法,一 般为整体法较符合实 际模型
一、总信息 17、规定水平力的确定方式
• 规范方法 • 《抗规》3.4.3和《高 规》3.4.5:规定水平 力作用下楼层最大位 移比
三、地震信息
场地类别
• 《抗规》4.1.6 P23 • 由地质报告取得
三、地震信息
框架抗震等级、剪力墙抗震等级
• 《抗规》6。1。 2 P44 • 由表查取
三、地震信息
按中震(或大震)不屈服做结构设计
•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有 两种,一种是按中震或 大震不屈服做结构设计, 一种是中震或大震弹性 设计。 • 如选择,取消地震组合 内力调整,不做强柱弱 梁,强剪弱弯调整,荷 载分项系数取1.0,抗 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取 1.0,钢筋混凝土材料 强度取标准值。 • 不选择
SATWE结构内力和配筋计算 地震作用分析方法
• 侧刚分析方 法适用于刚 性楼面假定; • 总刚分析方 法适用于弹 性楼面假定。 • 侧刚分析方 法效率高
SATWE结构内力和配筋计算 线性方程组解法
• 输入相应的材料类 型。 • 钢筋混凝土结构— —阻尼比为0.05。 • 钢和混凝土混合结 构阻尼比为0.04。
一、总信息 12、结构体系
• 输入相应的结构类 型。 • 不同的结构体系不 同的设计要求。
一、总信息 13、恒活荷载计算信息
• 模拟施工加载1。
• 摸拟施工加载2, 筒外柱刚度放大10 倍,做基础设计。 • 模拟施工加载1、3 是做上部结构设计。
• 缺省1。
• 工程规模较小时 0.5~1,规模较大 时 1~ 2。
一、总信息 9、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 判断建模合理性 (如位移比、周期 比、刚度比等)时 勾选。配筋设计时 不勾选。
一、总信息 *10、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时保留强度板 面外刚度
• 板柱结构中选用
一、总信息 11、结构材料信息
六、设计信息
钢柱计算长度系数按有侧移计算
• 按工程实际情况取 值 • 对于特别重要的建 筑物一般取为1.1 • 对于一般建筑物取 值1。 • 对于简易建筑物取 0.9
六、设计信息
梁柱保护层厚度
• 《砼规》9.2.1 P19 • 注意:程序的保护 层厚度是指构件外 表面到钢筋中心的 距离,与规范要求 的边到边距离不同。 • 一般取20+钢筋直 径的一半
一、总信息 2、混凝土容重
• • • • • 抹灰影响取值偏大 框架结构取: 25.5~26 剪力墙结构取: 26.5~27.5或28 (深圳) • 框架剪力墙取: • 26~27
一、总信息 3、钢材容重
• 钢材容重:7.8t/方 =78KN/方 • 高层钢结构由于防 火涂料影响取: 80KN/方
二、风荷载信息 3、体型系数
三、地震信息
• 不计算地震作用: 用于抗震设防烈 度6度以下地区的 建筑(6度甲类和 6度Ⅳ类场地高层 建筑除外。
三、地震信息-结构规则
• 3.4 建筑设计和 建筑结构的规则 性P15 • 按实际情况选取
三、地震信息
设计地震分组、设防列度
• 《抗规》附录A 采用P125 • 根据工程所在地 选取
五、调整信息
指定的薄弱层个数
• 《抗规》3.4.2 竖向不规则结 构P16
• 对于竖向抗侧 力构件不连续, 人工指定层号
五、调整信息
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
• 通过放大地震 作用提高结构 的安全度。 • 一般为初始值
五、调整信息
0.2Q。调整起始层号
• 《抗规》6.2.13 • 任一层框架部分的 地震剪力不应小于 结构底部总地震剪 力的20%和按框架抗震墙结构分析的 框架部分各楼层地 震剪力中最大值1.5 倍二者的较小值 P51 • 选初始值
三、地震信息
考虑偶然偏心
• 《高规》3.3.3 P18, • 《高规》 4.3.5 P30
• 对于单向地震作 用,计算最不利 作用 • 选取
三、地震信息
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 《抗规新》5.1.1 质量和刚度颁布 明显不对称的结 构,应计入双向 水平地震作用下 的扭转影响。 • 选取
三、地震信息
计算振型个数
五、调整信息
顶塔楼地震作用放大起算层号
• SATWE用振型分解 法,无震放大 • 选初始值
T1/Tg<1时,为0
1<T1/Tg<5时, 为0.5 T1/Tg>5时为1
六、设计信息
考虑P-△效应
• 《抗规》3.6.3 • 当结构在地震作用 下的重力附加弯矩 大于初始弯矩的 10%时应计入重力 二阶效应的影响 • 一般对于多层混凝 土结构不考虑 • 对于钢结构与 150m以上的混凝 土结构可考虑
• 取5
三、地震信息 特征周期
• 地震特征周期 • 《抗规》表5.1.4-2 P33 • 查表取值
三、地震信息 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 《抗规》表5.1.4-1 P32 • 查表取值
三、地震信息 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 《抗规》表5.1.4-1 P32 • 查表取值
四、活荷信息 柱墙基础设计时活荷载折减
• 不超过楼层的3倍, 一般取15(不能超 过楼层的3倍)
三、地震信息
活荷载拆减系数
• 重力荷载代表值 《抗规》P32 • 取0.5
三、地震信息
周期拆减系数
• 填充墙的影响 • 《高规》3.3.17 P25
框架结构可取 0.6~0.7;
• 取0.6
三、地震信息 结构阻尼比%
• 钢筋混凝土振动 阻尼比 • 《抗规》5.1.5 P33
六、配筋信息
梁柱箍筋间距
• 取加密区箍筋最大 间距 • 《抗规》6.3.3 P52 梁箍筋加密区、 6.3.8 P54柱箍筋加 密区、6.4.3 P57剪 力墙钢筋布置
• 根据抗震等级选择
六、配筋信息
结构底部需要单独指定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
• 可对筒体结构混凝 土墙的钢筋进行分 层改变配筋率 • 一般取0.6
五、调整信息 中梁刚度放大系数
• 《高规》5.2.2 P42 • 现浇楼面和装配整 体式楼面中梁的刚 度可考虑翼缘的作 用予以增大 • 一般取1.5~2 • 梁高小于800时, 取2, • 梁高大于800时, 取1.3~1.6
五、调整信息
按抗震规范(5.2.5)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
• 最小剪重比《抗 规》5.2.5 P37 • 长周期3.5s以上 时,剪力下降较快, 避免计算出来的 剪力过小. • 选取 • 也可先不选,考查 结构规则性
• 《荷规》4.1.2P18 • 如果梁已在PMCAD 中折减,此处不折 减 • 如果梁在PMCAD中 未折减,此处折减
四、活荷信息 梁活荷载不利布置
• 一般选最高层
五、调整信息 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
• 《高规》5.2.3 P42 • 框架梁端塑性变形 内力重分布 • 一般取0.85
五、调整信息 梁设计弯矩放大系数
六、设计信息
钢构件截面净毛面积比•源自根据钢构件上螺栓 孔的布置情况,输 入钢构件净毛面积 比值,如全焊连接 为1,螺栓连接宜 小于1。该参数取 值范围为0.5~1, 初始值为0.85
六、配筋信息
主筋强度
• 《砼规》4.2.1 P22 钢筋的选用 • 2010新规范已发生 很大变化 • HPB300 • HRB335 HRBF335 • HRB400 HRBF400 RRB400 • HRB500 HRBF500 • 梁柱的受力筋用3、 4级钢筋,墙、板、 箍筋用1、2级钢筋
• 二、风荷载信息
二、风荷载信息 1、地面粗糙度类别
• 《荷规》7.2.1 • A海面、海岛、湖 岸、沙漠。 • B房屋比较少的乡 镇和城市郊区。 • C有密集建筑群的 城市市区。 • D有密集建筑群且 房屋较高的城市市 区。